天问一号探测完成

2020年10月28日22时,在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飞行控制团队控制下,天问一号探测器8台25N发动机同时点火工作,顺利完成第三次轨道中途修正,并在轨标定了25N发动机的实际性能。

 资  讯 

30日“火星伴月”:星似一盏灯,月如白玉盘

即时 | 2020-10-30 06:57

新华社天津10月29日电(记者周润健)天文专家介绍,10月30日晚,苍穹将上演“火星伴月”的美丽天象。届时,如果天气晴好,我国感兴趣的公众用肉眼将可见到红色的火星与皎洁的月亮近距离相互辉映、齐放光芒的景象,加之附近的天空没有太明亮的星体,这一天象清晰度非常高。

最近,每到傍晚日落以后,从天空的东南方会升起一颗通红的星星,光焰似火,烁烁放光,这就是火星,它好似一盏红灯高挂天空,异常醒目。

天文教育专家、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30日日落后不久,一轮明月将在东南方天空冉冉升起。由于这天是农历九月十四,月亮接近满月,就像一面洁白的玉盘,温温润润的。而在明月右上方不远处,火星荧荧似火,熠熠生辉,如红宝石般,美艳无比。

“红色的火星与皎洁的月亮,就像是一对情侣,在苍穹中深情相望,互诉衷肠,上演‘秋日私语’。”赵之珩形象地说。

赵之珩提醒,在欣赏这幕“星月童话”之际,借助于天文望远镜,感兴趣的公众还可以试着找寻火星的“极冠”。火星两极存在着白色覆盖物区域,这就是“极冠”。而眼下一直到今年年底,前半夜都是欣赏火星的好时机。

天文专家表示,通过对火星越来越多的了解,从科学发展的历史角度来讲,火星是太阳系中唯一的将来地球上的人类有可能前往移民的大行星。截至目前,人类已向火星发射了数十个探测器,其中就包括我国在今年发射的“天问一号”。

拒绝“剩宴” 倡导“光盘”——探访江西校园新“食”尚

即时 | 2020-10-30 06:48

新华社南昌10月29日电 题:拒绝“剩宴” 倡导“光盘”——探访江西校园新“食”尚

新华社记者郭杰文

凭“光盘”积分兑换校园文创产品、在智慧食堂按需自助取餐、戴上VR眼镜体验粮食种植的艰辛……记者近日在江西部分学校走访了解到,通过常态化开展“光盘行动”,校园“后浪”们争当“光盘族”,节约粮食逐渐成为校园新“食”尚。

午饭时间,位于江西南昌的东华理工大学南区食堂里人头攒动,用餐结束的学生正凭“光盘”领取兑换卡积分。东华理工大学后勤保障处副处长黄磊介绍,为鼓励学生参与“光盘行动”,学校制作了不同类型的校园文创产品,集齐不同数量的积分即可兑换定制版钥匙扣、明信片、马克杯、帆布包等物品。

“以‘光盘’积分兑换校园文创产品受到学生欢迎,目前学校已发放3000余张兑换卡,节约粮食行动在校园里蔚然成风。”黄磊告诉记者,“光盘行动”开展以来,学校日均餐厨垃圾量较去年同期下降30%。

今年8月,江西省教育厅向全省教育系统发出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通知,通过开展专题教育活动、健全食堂节约用餐制度、强化学生食堂精细化管理等措施,在校园推进制止餐饮浪费培养节约习惯工作,一场校园里的“光盘行动”在江西各大中小学校推开。

在华东交通大学,无人自助智慧食堂让学生用餐更加便捷。记者在现场看到,注册食堂账号后通过手机扫码绑定餐盘,每份菜都能以“克”为单位称重并计算价格,取完所有餐品后,只需把餐盘放在感应区即可完成支付。

“在智慧食堂自助取餐、结账都不用排长队,还可以根据口味偏好自由组合菜品,每次取餐都能看到食物的具体重量和价格,这提醒自己按需取餐,养成节约粮食的习惯。”华东交通大学大一学生吴恒说。

除了大学校园,江西很多中小学校也在开展形式多样的节约粮食主题教育。在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当天,南昌多所中小学学生走进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戴上VR眼镜体验粮食种植收割、聆听勤俭节约故事等一系列粮食文化活动,领悟粮食种植的艰辛。

“结合孩子的天性和喜好创新教育方式,让中小学生在切身体验中学习节约粮食的重要性,这将帮助他们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从而带动更多家庭参与到节约粮食行动中。”江西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四级调研员程玉玲说。

天问一号探测器完成第三次轨道中途修正

即时 | 2020-10-28 23:06

人民网北京10月28日电(赵竹青)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2020年10月28日22时,在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飞行控制团队控制下,天问一号探测器8台25N发动机同时点火工作,顺利完成第三次轨道中途修正,并在轨标定了25N发动机的实际性能。

实施第三次轨道中途修正,是为了在深空机动后,对转移轨道再次进行微量调整,使火星探测器按照预定时间与火星交会。

截至目前,天问一号已在轨飞行97天,距离地球约4400万千米,飞行路程约2.56亿千米,探测器各系统状态良好,地面测控通信各中心和台站跟踪正常。

天问一号探测器完成深空机动 4个月后与火星交会

即时 | 2020-10-11 11:01

天问一号探测器完成深空机动

本报北京10月10日电记者陈海波、通讯员杨璐从国家航天局获悉,9日23时,在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飞行控制团队控制下,天问一号探测器主发动机点火工作约480秒,顺利完成深空机动。探测器将在当前轨道飞行约4个月后,与火星交会。

为了减少飞行偏差,使探测器沿着预定的轨道飞行而进行的轨道控制,称作修正。改变探测器当前轨道,使其进入一条新的轨道而进行的轨道控制,称作机动。此次轨道机动在距离地球大约2940万千米的深空实施。天问一号的轨道设计,综合考虑了从发射到火星捕获的各种约束条件并使推进剂消耗尽可能小,采取了转移过程中进行一次深空机动的策略。

据国家航天局介绍,天问一号探测器将在当前轨道飞行约4个月后与火星交会,其间将实施两到三次轨道中途修正。

“天问一号”探测器顺利完成深空机动

即时 | 2020-10-10 17:04

(科技)(1)“天问一号”探测器顺利完成深空机动

10月9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航天科技人员在现场工作。 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新华社北京10月9日电(记者胡喆)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2020年10月9日23时,在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飞行控制团队控制下,“天问一号”探测器主发动机工作480余秒,顺利完成深空机动。

(科技)(2)“天问一号”探测器顺利完成深空机动

10月9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航天科技人员在现场工作。 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就像汽车从一条高速公路转向另一条高速公路时,需要打方向盘变道一样。”专家介绍,为了减小飞行偏差,使探测器沿着预定的轨道飞行而进行的轨道控制称作修正。改变探测器当前轨道,使其进入一条新的轨道而进行的轨道控制称作机动。此次轨道机动在距离地球大约2940万千米的深空实施。

(科技)(3)“天问一号”探测器顺利完成深空机动

10月9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航天科技人员在现场工作。 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据悉,“天问一号”的轨道设计,综合考虑了从发射到火星捕获的各种约束条件并使推进剂消耗尽可能小,采取了转移过程中进行一次深空机动的策略。

(科技)(4)“天问一号”探测器顺利完成深空机动

10月9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航天科技人员在现场工作。 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后续,探测器将在当前轨道飞行约4个月后与火星交会,期间将实施两到三次轨道中途修正。

(科技)(5)“天问一号”探测器顺利完成深空机动

10月9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航天科技人员在现场工作。 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科技)(6)“天问一号”探测器顺利完成深空机动

这是10月9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现场画面。 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3000N主发动机深空机动点火 助推天问一号精准奔向火星

即时 | 2020-10-10 14:46

中新网西安10月10日电 (记者 梅镱泷)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简称“航天六院”)10日透露,2020年10月9日23时,由该院研制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3000N主发动机,在距离地球2940万公里的浩渺太空,圆满完成480秒点火工作,顺利实现天问一号探测器深空机动,助推中国首个火星探测器更加精准地奔向火星。

这是继今年8月2日通过20秒点火工作,顺利完成天问一号第一次轨道中途修正后,3000N发动机的第二次点火。这次点火时间,是首次点火工作时间的24倍。工作时间更长,工作任务更加重要。

10月9日晚,正在北京飞控中心执行任务的航天六院型号总设计师、11所副总师兰晓辉,一直奋战在工作现场。兰晓辉介绍,从发出点火指令,到480秒后正常关机,3000N发动机的表现堪称完美,各项性能参数与设计参数完美吻合,深空机动任务圆满完成。

兰晓辉说,3000N轨控发动机在此次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无论是从“三环”转移到“四环”过程中的姿态修正,“四环”上的刹车制动,还是近火轨道的轨道调整,3000N发动机都会大显身手。此次3000N发动机通过480秒点火工作,既改变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当前轨道,使其进入到一条新的轨道,这一轨道,是一条能够准确地被火星捕获的与火星精准相交的轨道;同时,也验证了3000N的深空在轨性能。

据航天六院型号总设计师、801所副总师刘锋介绍,在此次天问一号奔向火星长达4亿多公里的遥远征程中,除了3000N主发动机一共要进行六次点火工作之外,由我院科研团队研制的25N、120N等多款发动机还将一起联合发力,通过即时的轨道控制与修正,助力天问一号在四个月后实现探测器的火星登陆。

兰晓辉说,今年春节前夕,3000N发动机还将有一次更为重要更长时间的点火工作,这次点火将是近火轨道上的一次制动。天问一号探测器通过发动机的近火制动,可顺利进入到火星轨道,期待3000N后续工作更加完美,助推天问一号实现中国首次探火任务的圆满成功。(完)

深空机动完成!奔火旅途中 天问一号的“闯关”还将继续

即时 | 2020-10-10 12:55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2020年10月9日23时,在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飞行控制团队控制下,天问一号探测器主发动机点火工作480余秒,顺利完成了深空机动。

深空机动与轨道修正有啥区别?

此前,天问一号探测器进行了两次轨道修正。那么此次深空机动与轨道修正有何不同?

专家介绍,为了弥补飞行偏差,使探测器沿着预定的轨道飞行而进行的轨道控制称作修正。改变探测器当前轨道,使其进入一条新的轨道而进行的轨道控制称作机动。类似于我们平时开车,在行驶途中调整方向盘,保证车身不偏离车道,这就是轨道修正。而在规划的转弯处转弯,就可以理解成深空机动。

此次轨道机动在距离地球大约2940万千米的深空实施。

为什么要进行深空机动?

天问一号的轨道设计,综合考虑了从发射到火星捕获的各种约束条件并使推进剂消耗尽可能小,采取了转移过程中进行一次深空机动的策略。只有经过这次方向和速度的调整,探测器才能在未来与火星准确相遇。

后续,探测器将在当前轨道飞行约4个月后与火星交会,其间将实施两到三次轨道中途修正。

奔火旅途中 天问一号还将迎接更多挑战

天问一号的火星探测之旅已经进行了两个多月的时间了。接下来,天问一号还要继续闯关,奔火旅途中,还有更多的挑战在等着天问一号。

“天问一号”将经历关键的“太空刹车”

有一次最为关键的“太空刹车”,将直接决定着此次火星探测任务的成败。

如果将地球与火星之间的“行星际公路”,比作一条以太阳为中心的椭圆形闭环高速,火星就相当于这条高速公路的一个出口。经过长达约7个月风尘仆仆的星际跋涉,当火星环绕器携带着陆巡视器,在这条高速公路上驶往火星出口的时候,必须利用自身携带的推进剂点火减速,将飞行速度降下来,这就好比要踩一脚“太空刹车”。

这关键的一脚“刹车”,也称为“近火制动”或者“火星捕获”,就是为了让天问一号探测器能够成为火星的“卫星”,围绕火星旋转。这是极为关键的“一脚”,直接关系到我国此次火星探测任务成功与否,时机与分寸的把握非常重要。

这一脚“太空刹车”有多难?根据计算,探测器距离火星仅400公里,相对火星的速度却高达4到5公里每秒,刹车的“时间窗口”仅为半个小时左右。届时,探测器已距离地球大约1.93亿公里,无线电通信单向时延约11分钟。显然,所有的制动过程,都必须由探测器独立完成。

通信受限 着陆过程被称为“恐怖七分钟”

“太空刹车”至关重要,而成功进入火星轨道后,就进入了相对平稳的环绕飞行阶段。这个阶段大约要持续两个多月的时间,在进行环绕探测的同时,根据探测到的信息判断是否具备着陆条件。

选择好着陆点、确定了着陆时间就进入到下一个关口。火星着陆的过程经常有“恐怖七分钟”之说,受到通信限制,整个着陆过程只能靠探测器自己进行判断和执行,地面来不及做任何处置。

只有火星车成功行驶在火星表面,并传回了探测数据,才意味着此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成功。此前只有美国的探测器成功实现了着陆和巡视探测,因此此次天问一号任务还任重而道远。

天问一号探测器,在到达火星之后,还将开展一系列的科学探测工作。其中,环绕器不仅要以环绕火星的方式开展科学探测工作,同时它还作为地球与火星车之间信使,承担着中继通信的任务,可以说,它的工作被安排得满满当当。我们祝愿“天问一号”一路顺风。

(总台央视记者 王世玉 陶嘉树 杨璐 图片:李贵良)

奔向火星关键一步!“天问一号”顺利完成深空机动四大看点

即时 | 2020-10-10 12:55

新华社北京10月9日电 题:奔向火星关键一步!“天问一号”顺利完成深空机动四大看点

新华社记者胡喆

10月9日,在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飞行控制团队努力下,“天问一号”探测器顺利完成深空机动。至此,探测器的飞行轨道变为能够准确被火星捕获的、与火星精确相交的轨道。截至深空机动前,“天问一号”已飞行超过78天,距离地球超过2900万公里,目前探测器各系统状态良好。对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而言,此次深空机动意义重大。

什么是深空机动?与轨道修正有何区别?

深空机动是指在地火转移段实施的一次变轨机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火星环绕器团队专家告诉记者,通过深空机动可以改变探测器原有的飞行速度和方向,使其能够沿着变轨后的轨道顺利飞行至火星。

专家介绍,执行深空机动是运载火箭入轨弹道和地火转移轨道联合优化的结果,能够提升运载的发射能力、增加探测器的发射质量,使探测器可以携带更多的推进剂,更好地完成探测任务。

此前,“天问一号”已完成两次轨道中途修正。专家表示,与速度增量较小、发动机工作较短的常规中途修正不同,深空机动过程中,探测器由发射入轨的逃逸转移轨道变轨为精确到达火星的轨道,速度增量大、发动机工作时间长,对探测器控制和推进系统提出了极高要求。

如何实现深空机动?

执行深空机动任务需要飞行控制团队根据预定到达火星时间、轨道参数与即时测控定轨参数制定深空机动变轨策略,完成对应的探测器姿态和轨道控制,确保探测器在深空机动后处于与火星精确相交的轨道上。

“‘天问一号’在跑,地球在跑,火星也在跑。目前‘天问一号’已经距离地球超过2900万公里,我们互相之间的时延已经比较大了,所以很多动作都要靠我们事先设计和探测器自己完成,这些都具有难度和挑战。”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副总指挥张玉花说。

为了完成地面测控的精密定轨和探测器上精确自主的轨道控制,此次深空机动中,地面对探测器的定轨任务由我国深空测控站和天文台共同完成,准确保证了探测器变轨的精密定轨需求。为了能够精确自主控制轨道,火星环绕器装备了具备故障识别与自主处理能力的计算机,充分保证了轨道控制的精度和可靠性。

深空机动对火星探测好处多

据悉,通过使用深空机动进行轨道设计和轨道控制,不但成功增加了探测器的推进剂携带量,还实现了三方面目标。

首先,深空机动将一个大的捕获速度增量分解为两次相对较小的速度增量,有利于减小发动机单次工作时间,保证发动机工作的可靠性。同时,深空机动的实施有利于3000N发动机的标定,过程中可对3000N发动机进行推力和比冲标定,而精确的发动机标定参数可以更好地确保火星捕获的精度。

此外,通过深空机动,八院火星环绕器研制团队实现了对探测器到达时间的优化,能够得到更加有利的捕获点处的光照条件和通信条件,也使捕获时探测器经历的火影时间(探测器进入太阳光被火星遮挡的阴影区)和通信盲区时间更短。

3亿公里之遥精确瞄准 精度优于设计指标

此次深空机动中,环绕器距离瞄准的火星位置约3亿公里,误差控制约200公里,这相当于从北京到上海约1200公里的距离中瞄准一个直径约0.8米的目标,难度可想而知。

在飞行控制团队的不懈努力下,此次深空机动控制的实际精度优于设计指标。后续,工作人员将根据探测器实际飞行状态,迭代优化中途修正策略,利用中途修正持续对到达火星的轨道进行精确修正,确保探测器能够按计划准确进入火星捕获走廊,被火星引力捕获进入环火轨道,开展着陆火星的准备和后续科学探测等工作。

“天问一号”探测器顺利完成深空机动

即时 | 2020-10-10 09:10

(科技)(2)“天问一号”探测器顺利完成深空机动

10月9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航天科技人员在现场工作。 2020年10月9日23时,在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飞行控制团队控制下,“天问一号”探测器主发动机工作480余秒,顺利完成深空机动。 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科技)(3)“天问一号”探测器顺利完成深空机动

10月9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航天科技人员在现场工作。 2020年10月9日23时,在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飞行控制团队控制下,“天问一号”探测器主发动机工作480余秒,顺利完成深空机动。 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科技)(4)“天问一号”探测器顺利完成深空机动

10月9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航天科技人员在现场工作。 2020年10月9日23时,在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飞行控制团队控制下,“天问一号”探测器主发动机工作480余秒,顺利完成深空机动。 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科技)(5)“天问一号”探测器顺利完成深空机动

10月9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航天科技人员在现场工作。 2020年10月9日23时,在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飞行控制团队控制下,“天问一号”探测器主发动机工作480余秒,顺利完成深空机动。 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科技)(6)“天问一号”探测器顺利完成深空机动

这是10月9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现场画面。 2020年10月9日23时,在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飞行控制团队控制下,“天问一号”探测器主发动机工作480余秒,顺利完成深空机动。 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天问一号”探测器顺利完成深空机动

即时 | 2020-10-10 06:55

(科技)(1)“天问一号”探测器顺利完成深空机动

10月9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航天科技人员在现场工作。 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新华社北京10月9日电(记者胡喆)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2020年10月9日23时,在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飞行控制团队控制下,“天问一号”探测器主发动机工作480余秒,顺利完成深空机动。

(科技)(2)“天问一号”探测器顺利完成深空机动

10月9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航天科技人员在现场工作。 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就像汽车从一条高速公路转向另一条高速公路时,需要打方向盘变道一样。”专家介绍,为了减小飞行偏差,使探测器沿着预定的轨道飞行而进行的轨道控制称作修正。改变探测器当前轨道,使其进入一条新的轨道而进行的轨道控制称作机动。此次轨道机动在距离地球大约2940万千米的深空实施。

(科技)(3)“天问一号”探测器顺利完成深空机动

10月9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航天科技人员在现场工作。 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据悉,“天问一号”的轨道设计,综合考虑了从发射到火星捕获的各种约束条件并使推进剂消耗尽可能小,采取了转移过程中进行一次深空机动的策略。

(科技)(4)“天问一号”探测器顺利完成深空机动

10月9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航天科技人员在现场工作。 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后续,探测器将在当前轨道飞行约4个月后与火星交会,期间将实施两到三次轨道中途修正。

(科技)(5)“天问一号”探测器顺利完成深空机动

10月9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航天科技人员在现场工作。 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科技)(6)“天问一号”探测器顺利完成深空机动

  这是10月9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现场画面。 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天问一号”探测器首次深空“自拍” 五星红旗在太空闪耀

即时 | 2020-10-01 17:06

新华社北京10月1日电(记者胡喆)10月1日,在举国欢度国庆、中秋双节之际,国家航天局发布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飞行图像,图上的五星红旗光彩夺目,呈现出鲜艳的中国红。

(科技)(2)“天问一号”探测器首次深空“自拍”  五星红旗在太空闪耀

这是“天问一号”探测器首次深空“自拍”,茫茫宇宙中银色的着陆巡视器和金色的环绕器熠熠生辉,“天问一号”以此向祖国报告平安,表达生日祝福。 新华社发(国家航天局供图)

这是“天问一号”探测器首次深空“自拍”,茫茫宇宙中银色的着陆巡视器和金色的环绕器熠熠生辉,“天问一号”以此向祖国报告平安,表达生日祝福。

国家航天局公布的信息显示,探测器上的五星红旗,尺寸约为39厘米×26厘米,略小于一张A3纸,重量144克,图案采用特殊材料经特殊套印工艺喷涂。

(科技)(1)“天问一号”探测器首次深空“自拍”  五星红旗在太空闪耀

这是“天问一号”探测器首次深空“自拍”,茫茫宇宙中银色的着陆巡视器和金色的环绕器熠熠生辉,“天问一号”以此向祖国报告平安,表达生日祝福。 新华社发(国家航天局供图)

据悉,飞行图像由探测器携带的分离测量传感器拍摄。传感器安装于探测器外侧壁,在地面控制下与探测器本体分离,利用自身两侧安装的两个广角镜头,每秒拍摄一张图像,通过WiFi通信方式将图像传送给探测器,再由探测器转发回地面。

“天问一号”探测器于7月23日成功发射,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直接送入地火转移轨道,飞行期间已成功完成地月合影获取、两次轨道中途修正、载荷自检等工作。截至10月1日0时,探测器已飞行约1.88亿公里,距地球约2410万公里,飞行状态良好。

第二次轨道修正后 “天问一号”得考虑保暖问题了

即时 | 2020-09-22 10:33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2020年9月20日23时,在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飞行控制团队控制下,“天问一号”探测器4台120N发动机同时点火工作20秒,顺利完成第二次轨道中途修正,并在轨验证了120N发动机的实际性能。

截至目前,“天问一号”已在轨飞行60天,距离地球约1900万公里,飞行路程约1.6亿公里,探测器各系统状态良好,地面测控通信各中心和台站跟踪正常。

中途修正一般是指在探测器飞行过程中,对各种原因导致的轨道偏离进行修正,使探测器更贴近理论轨道飞行。据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介绍,“天问一号”飞向火星期间,会受到太阳和太阳系其他行星的引力作用,一部分行星的引力会对探测器造成干扰,在长期的积累过程中使其飞行轨迹和速度发生变化。由于探测器长期处于无动力飞行,微小的位置速度误差会逐渐累积和放大,地面测控系统需要在飞行过程中根据测定轨计算得到的实际飞行轨道和理论设计轨道之间的偏差,对探测器飞行轨道进行修正,确保探测器始终飞行在预定轨道上。

第二次中途修正安排在第一次中途修正和深空机动之间进行,主要是为修正第一次中途修正的残余误差,瞄准理论深空机动点的位置,同时进行4台120N发动机的试喷。为此该中心采用了第二次中途修正与深空机动联合优化控制的轨控策略,在满足本次发动机最小开机时长的前提下,对于指定中途修正时刻,通过对中途修正轨控方向在惯性空间寻优,使深空机动控制量最小,并瞄准标称近火点参数,计算中途修正控制参数。

由于“天问一号”发射入轨和第一次中途修正的精度很高,本次修正量很小,发动机开机时长约20秒。

目前“天问一号”仍在北京飞控中心的严密测控之下平稳飞行,里程数即将达到2亿公里。细心的读者可能会问:为什么飞行了1亿多公里,它与地球的距离却才不到2000万公里?

这是因为,“天问一号”在飞向火星的过程中,是沿着一个机动轨道以弧线的形式飞行,会不断远离地球。但与此同时,地球和火星也都在各自的轨道上绕着太阳公转,呈现出“你走我也走”的状态。所以,相对发射时的空间位置,“天问一号”的里程数在迅速累加,而相对地球的距离则没有那么快拉开。

一晃间,“天问一号”已经飞行近两个月,地球上由夏转秋,我国北方地区甚至不久后就要开始供暖了,而“向火而行”的“天问一号”,也需要考虑保暖问题。

据北京飞控中心专家介绍,随着与太阳距离的变化,“天问一号”的姿态也要变化:刚发射时,它距离太阳较近,其太阳帆板并不是正对着太阳,而会增加一个角度偏置。如果那时太阳帆板正对太阳,就会吸收过多太阳能,导致发电量过高,多余的电量无法消耗,会损害电池寿命。让帆板保留一定角度,既可以满足供电需要,又能使探测器体温正常。

相比地球,火星距离太阳较远,光照小于地球位置处的平均太阳辐射常数,在地火转移的过程中,“天问一号”获得的太阳能会越来越弱,到一定时候就要把太阳帆板完全展开,以满足电力供应。这个帆板的变化将在第二次中途修正后执行。

在调整太阳帆板角度的同时,还要对“天问一号”本身的姿态做出调整控制,确保它和地面通信顺畅。既要精确控制太阳帆板,还要调整探测器姿态,这对北京飞控中心的姿态控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随着时间的推移,“天问一号”还会遇到太阳热能不够的状况,到那时,它只能通过太阳帆板接收光能,而没有足够的热能来保持体温,这就需要它给自己加电发热,保持身上的设备正常运行。

不过相比我们生活中的供暖,“天问一号”的加热更精准。它可以识别出身上哪个部位温度过低,按区域精准“供暖”,在节省能源的同时保证设备安全。(记者 付毅飞)

“天问一号”飞行路程1.6亿公里 “向火而行”的路上他们做了什么?

即时 | 2020-09-21 11:25

2020年9月20日23时许,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飞行控制团队,顺利完成对天问一号的第二次轨道中途修正。

从7月23日发射至今,天问一号已在轨飞行60天,距离地球约1900万千米,飞行路程约1.6亿公里,在这期间,天问一号与它的飞行控制团队之间都发生过什么故事呢?

戳视频!看这些航天人是如何守护天问一号的!

image.png

(点击看视频)

  定下一个小目标,先飞它一个亿!

天问一号飞往火星的时间漫长,距离遥远,近7个月的路途被地面照顾它的飞控人划分成了一个个目标,逐步实现。除了以时间为单位,飞行里程当然也是一个重要的计量方式,第一个以“亿”为单位的小目标就在8月28日10时08分实现了。

8月28日是天问一号探测器在轨飞行的第36天,距离地球1075万公里,细心的读者不禁要问了,为什么飞行里程突破1个亿,可是距离地球却才1000多万呢?

这是因为天问一号在飞向火星的过程中,是沿着一个机动轨道以弧线的形式飞行的,会不断远离地球。但与此同时,地球和火星也都在各自的轨道上绕着太阳公转,呈现出“你走我也走”的状态。所以相对发射时刻的那个地点,天问一号的里程数在高速累加,而相对地球的距离则并没有那么快速地拉开,最终呈现出两个不同的距离数。

  第二次轨道中途修正要干什么?

在天问一号飞向火星期间,由于探测器长期处于无动力飞行,微小的位置速度误差会逐渐累积和放大,所以地面测控系统需要在飞行过程中对探测器飞行轨道进行修正,确保探测器始终飞行在预定轨道上。

第二次中途轨道修正,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对天问一号的4台120牛发动机做了开机点火的操作,既修正轨道,又测试了发动机的状态。

2020年9月20日23时,在器地距离约1900万公里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按计划实施地火转移轨道第二次中途修正控制,固定开机时长约20秒,经过试喷确认发动机目前状况良好。

你知道吗?地球天气转凉,天问一号也要供暖?

从7月到现在的9月,若是大家身处北方,就可以明显感受到气温的变化了,在我国东北地区,再过一个月甚至就要供暖了,同样的,天问一号在飞行的过程中也需要“供暖”。

随着距离太阳越来越远,天问一号对太阳能的需求会逐渐变化,所以探测器会对太阳帆板进行一定的调整,以满足电力供应,这个变化将在第二次中途修正后执行。

在调整太阳帆板角度的同时,还要对探测器本身的姿态做出调整控制,使得天问一号和地球之间的通信顺畅。既要精确控制太阳帆板,还要调整探测器姿态,这对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姿态控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随着时间推移,还会经历太阳直接照射的热能不够的状况,也就是说天问一号只能通过太阳帆板接收光能,而没有足够的热能来保持体温。随着探测器的体温降低,此时就需要天问一号给自己加电发热,保持探测器上设备正常运行。就如我们冬季供暖一样,不同的是天问一号的加热更精准,它可以识别出身上哪个部位温度过低,就会按区域精准“供暖”,在节省能源的同时保证设备安全。

目前,天问一号仍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严密测控之下稳步飞行,即将突破自己2亿公里的里程数,地面守护它的飞控人也将始终如一,确保天问一号平稳健康。这个过程漫长且不易,他们将心声寄托在歌声里,演绎出航天人独特的风采。

(总台央视记者 崔霞 陶嘉树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 宋星光)


我国天问一号探测器完成第二次轨道中途修正

即时 | 2020-09-21 10:32

人民网北京9月21日电 据中国探月工程官方微博消息,2020年9月20日23时,在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飞行控制团队操作下,天问一号探测器4台120N发动机同时点火工作20秒,顺利完成第二次轨道中途修正,并在轨验证了120N发动机实际性能。

截至目前,天问一号已在轨飞行60天,距离地球约1900万千米,飞行里程约1.6亿千米,探测器各系统状态良好,地面测控通信各中心和台站跟踪正常。中途修正是指在探测器飞行过程中,对各种原因导致的轨道偏离进行修正,使探测器更贴近理论轨道飞行。天问一号发射入轨和第一次中途修正的精度很高,本次修正量很小。

中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飞行路程达1.37亿千米

即时 | 2020-09-12 10:23

中新社北京9月11日电 (郭超凯)据中国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消息,截至9月11日9时,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飞行路程达1.37亿千米,距离地球约1530万千米。探测器姿态稳定、能源平衡,相关工作按计划稳步推进。

今年7月,阿联酋希望号、中国天问一号、美国毅力号三个火星探测器先后踏上“奔火”征途,掀开人类火星探测新的篇章。

7月27日,中国天问一号探测器在飞离地球约120万公里处回望地球,利用光学导航敏感器对地球、月球成像,获取了清晰的地月合影。8月2日,天问一号探测器顺利完成第一次轨道中途修正。

8月17日,阿联酋希望号探测器完成首次轨道修正,6台Delta-V推进器工作21秒,后续还将进行数次轨道修正,计划于2021年2月进入环火轨道。

8月24日,阿联酋公布了两张希望号探测器拍摄并送回地球的照片。一张照片显示漆黑星空中两个明亮白点,分别是木星和土星;另一张照片只显示一个明亮白点,即目的地——火星。

美国毅力号目前距离地球约1441万千米,距离火星约5615万千米。此前已完成首次轨道修正、直升机电池首次充电等工作。今年是火星探测“大集之年”,三个火星探测器同向共飞,相伴而行,共同为行星科学的发展作出贡献。(完)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