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国新媒体大会

2020中国新媒体大会以“守正聚力 创新共融”为主题,旨在打造内容精品的创作盛典、队伍建设的交流窗口、深度融合的合作渠道、行业引领的权威平台,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进一步促进新媒体行业健康有序发展,进一步推动新媒体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发挥更大作用。

 资  讯 

邓秀松:平台在变 守正创新、服务人民的追求不能变

即时 | 2020-11-20 10:06

0_副本1_副本.jpg

  第十六届长江韬奋奖长江系列获奖者、湖北“长江云”新媒体集团总编辑 邓秀松

11月19日上午,在湖南长沙举办的2020中国新媒体大会上,湖北长江云新媒体集团总编辑(第十六届长江韬奋奖长江系列获奖者)邓秀松以《变化的是平台不变的是初心》为题,进行了主题演讲,分享了长江云的转型之路。

邓秀松表示,到2020年,长江云作为湖北省县融建设唯一支撑平台,已基本构建起省市县三级联通的新闻生产和发布矩阵,成立了长江云平台运营合作体和编委会,通过“云稿库”实现传播全覆盖。在自媒体和网红横行的时代,部分地方主流媒体很难找到自我。印象中长江云有两次用户增长高峰,一次是2016年湖北发生全域洪涝灾害,一次是在新冠疫情期间,后台每天近二十万用户增长,这说明,关键时期,危难时刻,人民群众充分信赖主流媒体。因此,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阵地,无论平台和形态怎么变,我们的初心不能变,对主流价值导向的坚守不能变,守正创新、服务人民的追求不能变。(记者 吴公然 王嫣 卢欣 摄影 李长宏)

2020中国新媒体大会中大咖的“头脑风暴”都说了啥?

即时 | 2020-11-20 10:03

传统媒体在转型中如何“抓重点”?优质的内容生态如何培养?11月19日下午,2020中国新媒体大会“创新创优内容 做实做强传播”主题圆桌论坛在长沙举办。传媒界大咖共同探讨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如何创新创优内容、做实做强传播。论坛由中国记协、湖南省委宣传部指导,中国记协新媒体专业委员会、湖南省记协、湖南省新媒体协会主办,湖南日报社承办。

本次圆桌论坛由中国记协新媒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党委书记曾祥敏主持,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融合发展中心主任汪文斌,新华日报社总编辑顾雷鸣,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编辑李鹏,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编辑、媒体合作总经理郎峰蔚等4位圆桌嘉宾展开精彩的讨论。

从内容建设角度,主流媒体应该把握的重点是什么?汪文斌分享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融合发展的经验。他认为,现在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把内容资源优势转化为平台优势。并提出了两个“转”:一是转场,优势资源要向新媒体进行集结,核心资源要向新媒体进行配置;二是转化,就是要创新话语体系、转变表达方式。总台在这方面的一些尝试非常成功,比如说主播说联播、火神山建设直播等。

顾雷鸣分享了在体制机制上、在具体生产运维中的具体经验。他表示,作为地方报业,媒体的创新创优和精品生产是媒体最硬核的竞争力。我们这些年的做法用三句话来说就是:一支队伍服务多个平台,对组织结构进行了重组和调整,适应全媒体内容生产;二级策划激发创新活力,通过采编联动会机制,打通两级策划,把各个部门的策划在采编联动会上由编委会进行确认、提升;三项机制提供坚实保障,去年,我们起草了新的考核办法,体现了向移动优先倾斜、向优质稿件倾斜,建立了人才培养机制。

“一支人才队伍、两个媒体平台、一体化整合运营”,是封面新闻作为新创平台的转型模式。下一步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中,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 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编辑李鹏介绍,重点是技术和内容的融合。因为技术赋能内容,需要在技术和内容的融合上做好文章。而难点是体制机制的创新。互联网和传统媒体生产传播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在整个体制、机制上一定要跟进。李鹏提示,若非如此,我们的媒体融合不可能真正走向纵深,产生质变。

商业平台的领先者字节跳动在内容整合和精准推送上都不断创新,他们是如何建设优质的内容生态?如何能与用户形成深度连接?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编辑郎峰蔚说,关键在于“优质的新”。第一个方面就是技术上做加法。平台辅助创作,辅助消费,力图在技术上不断改进,并在商业化上同步跑起来。第二是在内容上做极大加法,希望凭借信息的增量,让字节跳动的产品成为真正的百科全书。第三是不断做创作者的加法,我们做了媒体+。媒体+不仅仅增加了媒体家数,更重要是增加了媒体矩阵的数量,用不同垂直类创作丰富内容。(记者 廖慧文)

2020中国新媒体大会丨新媒体时代,“国奖”爆款是如何打造的?

即时 | 2020-11-20 10:00

68971ef0-1f2a-4d97-90bc-be1d9584c500.jpg

11月19日,2020中国新媒体大会“融合发展中的内容创新创优”分论坛在长沙举办。

红网时刻11月19日讯(记者 卢欣 )融媒时代,内容仍然为王吗?怎样的作品才能问鼎中国新闻奖?今天下午,一场顶尖创作者的分享盛典在马栏山拉开帷幕。在长沙举行的2020中国新媒体大会“融合发展中的内容创新创优”分论坛上,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奖项特别奖以及一等奖获奖作品主创代表,现场分享创作经验,揭示创新路径、探寻创优规律。

近年来,全国各地各新闻单位在媒体融合创新发展的实践征程中,从内容创新向着用户连接创新迈进,从报道创新转向定制产品创新,从爆款产品开发转向品牌集群开发,一个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不断提升的新型主流媒体矩阵在全媒体时代浪潮中成长壮大,写下媒体融合发展的“中国答卷”。

作为“内容创新创优”分论坛的重磅环节,本次论坛邀请了《中国24小时》《新中国密码:15665,611612!》等10件中国新闻奖特别奖及一等奖作品主创人员进行现场分享,旨在展示媒体在理念、形式、方法、手段等方面创新的作品,特别是在内容方面体现新时代特征的优秀新闻作品。

面对病死猪乱丢弃的问题,山东广播电视台闪电新闻客户端以主持人犀利的问政为主体,推出“李莎八问”,直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病死猪田间乱丢知道吗……<问政山东>现场局长被8连问后语无伦次》改变了网友对电视问政节目的认知。

给你一组数字,15665,611612你会联想到什么?它既是一串密码,也是一段旋律,《新中国密码:15665,611612!》一经推出,便在全网形成刷屏之效,海内外总播放量超过7亿次。经济日报的新媒体团队采取数据新闻可视化手段,用数据讲故事,从故事读数据,鲜活呈现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辉煌成就。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人民日报客户端推出系列微视频《中国24小时》,以1天为维度、1小时为刻度、以24小时里的时间演进为逻辑主线,以系列化的形态架构起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整体风貌。《“中国24小时”系列微视频》每一帧都是屏保、每一帧都有力量,带你领略中国的山河魅力。

作为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重要论述首倡地,十八洞村如何做到脱贫之后确保不返贫?湖南日报社新湖南客户端拍摄制作的《十八洞村龙金彪的VLOG丨脱贫之后》,以持续关注4年的十八洞村年轻村民龙金彪脱贫后的故事为切入点,融合Vlog、动画、手绘的多种新媒体手段,讲述十八洞村脱贫后确保不返贫且一起致富奔小康的故事,以小见大,既带着浓浓的泥土味又极具“网感”,展现媒体人的责任和担当。

2019年6月16日晚,广西百色市凌云县遭受特大暴雨袭击,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不幸遇难。从暴雨灾情开始,广西云客户端通过移动直播及时完整地记录了这一不幸事件的始末,《直播丨百色大暴雨引发山洪,公路塌方车辆被冲走!通讯员黄文秀发回顾现场视频后却不幸遇难……》令人震撼、感动。

守正为本、融合为先、创新为魂、践行“四力”。这一件件优秀作品的创新活力扑面而来。而这背后,也充分彰显了主流媒体的生产能力、聚合能力和传播能力。在这个万物互联的创新融合新时代,对媒体融合与创新发展的探索,永远在路上。但无论媒体平台如何变迁、无论传播方式如何变化,内容为王永不过时。


2020年中国新媒体大会“新平台的社会责任”分论坛在长沙举行

即时 | 2020-11-20 09:58

微信图片_20201119200709.jpg

11月19日下午,2020年中国新媒体大会“新平台的社会责任”分论坛举行。论坛上,“2020中国新媒体扶贫十大优秀案例”揭晓。中国记协党组书记刘正荣,湖南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张宏森为获奖单位颁奖。

红网时刻记者 郭薇灿 何青 刘璇 摄影 秦楼 陈杰 长沙报道

新平台,激发新动力。2020年11月19日下午,由中国记协新媒体专业委员会、湖南省新媒体协会主办,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承办的“新平台的社会责任”分论坛在湖南长沙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中国记协党组书记刘正荣,湖南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张宏森等领导出席论坛。

媒体大咖主旨演讲、扶贫公益优秀案例评选揭晓、2021中国新媒体联合公益行动启动……作为2020年中国新媒体大会一场重量级分论坛,此次论坛精彩纷呈,亮点多多。

微信图片_20201119200654.jpg

  论坛现场。

聚焦新媒体+公益的扶贫力量

在万物智联的新时代,伴随大数据、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新应用的深刻演变,各类新媒体、新平台如雨后春笋般的全新价值入口,并日益成为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重要平台,承担着越来越多的社会角色和功能。2020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时代进程中,各大主流新媒体通过多形式的新闻扶贫、消费引导扶贫、农产品营销推广扶贫等,充分展现出新的使命担当和时代责任。

论坛上,光明日报副总编辑张碧涌,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湖南广播电视台)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台长龚政文,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执行秘书长窦瑞刚,快手副总裁王强分别就“‘新媒体+公益’下的扶贫力量”为主题,根据自身媒体特色与创新实践,从创新扶贫报道、创新精准扶贫模式、创新公益模式、促进新媒体行业健康发展等方面,结合案例进行了生动的演讲。

融而为一,融而为新,融而为精,今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之年。中国记协新媒体专业委员会积极配合国家脱贫攻坚战略安排,探索新媒体扶贫新模式,牵头组织县级融媒体中心东西协作交流公益项目。该项目采取东部和中西部省区协作帮扶、结对培养县级融媒人才的形式,通过一对一结对、互派代表驻点交流的方式,推动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县级融媒体中心深度交流协作。

现场,由中国记协新媒体专业委员会专职副秘书长顾洁主持,来自山东淄博市博山区、甘肃文县、浙江兰溪市、湖南永顺县、山西中阳县、江苏如皋市的6位县级融媒体中心代表分别分享了县级融媒体中心东西协作交流公益项目的最新进展,并交流协作经验。这些来自基层的声音用故事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位观众。

随后,“2020中国新媒体扶贫特别推荐案例”“2020中国新媒体扶贫优秀案例提名”“2020中国新媒体扶贫十大优秀案例”的一一揭晓,更是让现场气氛达到了高潮。

微信图片_20201119200718.jpg

中国记协书记处书记冯海青(左二),人民网总编辑罗华(右二),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舒斌(右一),北京快手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王强(左一)共同启动2021中国新媒体联合公益行动。

共话新平台的社会责任

新时代,社交媒体活跃在越来越多的公益活动和社会问题中,为公益的发展提供了强劲助力。作为典型案例的新媒体代表和新平台负责人,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副主任王恬、新浪集团首席信息官王巍、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总编辑王宣海针对抗疫、人人公益等主题所探索的新模式新路径新思考进行了分享。

而当技术进步带动了新媒体指数化的成长,2020年新媒体平台在公益上又有着什么样新的尝试和经验呢?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金兼斌教授的主持下,新华网首席运营官、总裁助理孙巍,齐鲁网(闪电新闻)总编辑谭鲁民,安徽新媒体集团总经理章理中,阿里巴巴集团社会公益部高级品牌专家申志民则以“不忘初心,公益先行,新平台的社会责任”为主题展开了一场沙龙对话。

同样成为此次论坛的重磅是,经过所有媒体的共同努力,2020中国新媒体扶贫联合公益行动取得了圆满成功。为强化新媒体在公益领域的信息服务、舆论支持力度,进一步推动新媒体联合公益行动长效化、制度化、品牌化,中国记协新媒体专业委员会在前期组织公益行动实践的基础上,正式推出“中国新媒体联合公益行动”品牌。

会上,中国记协书记处书记冯海青,人民网总编辑罗华,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舒斌,北京快手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王强共同启动2021中国新媒体联合公益行动,并一起发布了2021中国新媒体联合公益行动主题:“志愿服务与新媒体力量”,旨在积极发挥新媒体力量,组织多种志愿行动,宣传优秀志愿者感人事迹,搭建志愿服务信息平台,推动志愿服务与“新媒体+”深度融合,助推新时代志愿服务事业发展。


新媒体干的这些事,太良心了!

即时 | 2020-11-20 09:54

以会为媒,为媒而来!这个国字号大会梅开二度在湘举办

即时 | 2020-11-20 09:36

梅开二度。继2019年后,中国新媒体大会于11月19日至20日再次在媒体艺术之都湖南长沙举办。

▲11月19日上午,2020中国新媒体大会在长沙开幕。

“几年前,AI主播还只能呆板地播报天气预报,现在它已经来台上抢我的饭碗了。”11月19日,新媒体大会一开幕,便以湖南卫视主持人魏哲浩和AI主播魏小浩的“对手戏”吸引与会人员眼球。

日新月异的技术,提升文化境界,开拓媒体边界。文化和科技融合的开场好戏,点出了本次国字号大会“守正聚力 创新共融”的主题。新媒体大会以会为媒,致力打造行业引领权威平台,队伍建设交流窗口,深度融合合作渠道,成为新媒体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助推器。

现场参会的观潮君,为大家带来一点心得体会。

▲本次大会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主办,主题为“守正聚力 创新共融”。

媒体融合十八般武艺  

打出万千气象

2018年,首届中国新媒体大会举办以来,新媒体发展和媒体融合踏上了快车道,破壁、出圈、跨界等各种形式和内容的媒体融合融得精彩,融出十八般武艺;微信、微博、微视频等各种新媒体发展百花齐放,气象万千。

观潮君随便举几例:

今年疫情期间,微博联合媒体24小时不间断直播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的画面,在千万网友的“云监工”下,两座医院拔地而起,又在大家的见证下“关门大吉”,直播观看量超过1.3亿。这一直播最大的亮点在于用户互动热情前所未有地高涨,互动超过千万人次。

▲小朱佩琦”带货组合直播连线进行湖北美食公益直播。

“小朱佩琦”带货组合在今年4月横空出世。这个组合,一位是国家级新闻“rapper”著名主持人朱广权,另一位是淘宝“oh my god”带货一哥李佳琦,两个看似不在同一次元的人,却打破次元壁组成了 CP,直播连线展开了一场湖北美食公益直播,吸引1091万人观看,累计卖出 4014 万湖北商品。

▲“湘农荟”平台直播带货现场。

今年3月正式上线的湖南农产品营销平台“湘农荟”,不仅可以快速便利查询各种农产品滞销信息,还能实现点对点供需对接。“湘农荟大直播”公益助农行动已覆盖湖南17个县区,累计实现观看总点击量超13.3亿人次,提供农业供需信息22700余条。

事实上,不管是媒体融合还是新媒体只是手段,为受众提供精彩内容才是目的,而好的内容,受众必定买账,甚至买单。

据此次新媒体大会发布的《2020全国视频文创产业发展指标体系研究成果》显示,2020年上半年直播电商超过1000万场,观看人次超过500亿。2020年前三季度,新媒体业务收入达1702.7亿元,同比增长124%,超过广告收入占比。媒体融合业务收入大幅上涨,2020年前三季度收入达721.7亿元。

时代“风之使者”

带来了哪些“风”的信息?

中国新媒体大会,既是高规格的年度中国新媒体行业盛会,也是探索守正创新和媒体融合的尖端前沿。新媒体界的大师、大咖齐聚一起,把毕生绝学在会上亮出来,让外行看得热闹,内行深得门道。

2020中国新媒体大会,迎来由主流媒体负责人、政府部门主管领导、商业平台负责人和长江韬奋奖获奖者代表组成的新媒体天团的莅临,这些时代“风之使者”,带来了哪些“风”的信息?对此,观潮君免不了要说些大会金句。

▲中宣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徐麟。

我们要牢牢把握新闻舆论工作的主动权主导权,坚决防止借融合发展之名淡化党的领导,坚决防范资本操纵舆论的风险。

——中宣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 徐麟

主流媒体既不能故步自封,也不能盲目跟风,要在新技术“为我所用”的同时,努力做到“为我所有”。

——人民日报社编委、秘书长 乔永清

人工智能深刻重塑新闻传播的面貌,5G加速应用推动新的新闻业态呼之欲出,万物互联、万物皆媒时代正在到来。

——新华社党组成员、秘书长 宫喜祥

以“大象也要学会跳街舞”的精神风貌拥抱数字化、迎接数字化。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编务会议成员 刘晓龙

把科技的“血液”注入文化的“肌体”,用创新的“灯火”照亮星城夜空。

——长沙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湖南湘江新区党工委书记 郑建新

大咖就是大咖,这些揭示新媒体发展规律、指引行业发展方向、标注时代前进刻度的金玉良言还有很多,观潮君听得十分过瘾,非常受用,足够让人消化很长一段时间,希望大家不要错过。

湖南“三势”

为新媒体发展抛砖引玉

新媒体发展已经成势,吹起了时代的大风。大风起兮云飞扬,观潮君从这次新媒体大会看到,站在风口的人,会飞得更高,走得更远。

善于因势而动,顺势而为,顺风而行的人,干事创业总会事半功倍。新媒体大会再次在湖南长沙举办,为新媒体发展抛砖引玉,什么势在发挥作用?观潮君认为:

一是互联网产业崛起的恢弘气势。互联网岳麓峰会、世界计算机大会成为湖南新名片,助推移动互联网产业迅猛发展,去年实现营业收入1326亿元,今年有望突破1600亿元。

二是新媒体行业发展的湖湘优势。湖南是网络大省、媒体大省,“广电湘军”“出版湘军”是湖南文化对外的亮丽名片。时刻新闻、新湖南、芒果TV等新型主流媒体不断壮大,芒果超媒市值一度突破1300亿元,中南传媒连续12年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马栏山视频文创园聚集各类文创企业3000多家。

▲中国V谷——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

三是文化牵手科技的融合趋势。湖南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传承传播红色文化、革命精神。马栏山视频文创园正在建设技术领先的4K修复生产线,有望达到一年修复50-100部电影电视剧的水平。云演播、短视频、新快闪、直播带货等新媒体技术得到广泛运用,形成了融媒报道、全媒宣传的亮丽风景。

识势方能用势,懂势才能成事。新媒体发展已经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浩荡潮流。聪明人不会逆势而为,逆天而行。利用新媒体技术,把有意义的事情讲得有意思,实现先进技术和优质内容比翼齐飞,正成为媒体界的价值追求。

守正聚力 创新共融——2020中国新媒体大会在长沙举行

即时 | 2020-11-20 06:19

新华社长沙11月19日电(记者谢樱、周楠)2020中国新媒体大会11月19日在长沙开幕,来自新闻宣传部门、新闻单位、新闻行业组织、互联网企业、高校新闻院系与新闻研究机构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和从业人员齐聚一堂,就进一步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进行研讨交流。

作为中国新媒体行业的年度盛会,本届大会以“守正聚力 创新共融”为主题,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为新媒体从业人员搭建分享实践经验、交流认识体会的平台,推动媒体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不断做大做强主流舆论。

大会发布了《中国新媒体研究报告2020》《中国新媒体年鉴2019》《全国视频文创产业发展指标体系研究》等成果,举办“内容创新创优”“聚焦新生代 赋能新生态”“新平台的社会责任”等专题论坛,揭晓中国新媒体战“疫”十大精品案例、扶贫十大优秀案例,推出“走进马栏山”主题展示,举办“增强‘四力’ 推动深度融合发展”专题培训,启动“中国新媒体联合公益行动”。

中宣部、中国记协、湖南省委宣传部负责人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相关负责人作了主题演讲。大会还推出“走进马栏山”主题活动,展示马栏山产业技术底座及园区代表性产品,展示媒体深度融合和文化产业发展新路子、新成果。

本次大会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湖南省人民政府指导,中国记协、湖南省委宣传部联合主办。

2020中国新媒体扶贫十大优秀案例公布 “小朱配琦”获评特别推荐案例!

即时 | 2020-11-19 18:50

今天(11月19日)下午,在中国新媒体大会“新平台的社会责任”分论坛上,“2020中国新媒体扶贫优秀案例提名”揭晓。

为集中展示扶贫新案例、新进展、新成效,探索新媒体携手扶贫新模式,中国记协新媒体专业委员会推出了“2020中国新媒体扶贫联合公益行动”,并对参与联合公益行动的案例进行了评选,经过专家严格评审,从近100件优秀案例中评选出一批助力脱贫攻坚、广泛凝心聚力、改善社会民生、传播向善力量的“2020中国新媒体扶贫优秀案例”。

据悉,“2020中国新媒体扶贫特别推荐案例”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小朱配琦’来了!一起为湖北拼单”获得。这个组合,一位是国家级新闻“rapper”著名主持人朱广权,另一位是淘宝“oh my god”带货一哥李佳琦,两个看似不在同一次元的人,却打破次元壁组成了CP,直播连线展开了一场湖北美食公益直播,累计卖出4014万湖北商品!“小朱配琦”的主创朱广权和李佳琦也来到了现场并发表获奖感言。

△“小朱配琦”直播片段

另外,会上还揭晓“2020中国新媒体扶贫十大优秀案例”。获奖名单如下:

人民日报新媒体公益带货系列直播——人民日报社

“老乡别急,我们帮你”脱贫攻坚直播带货系列公益活动——天津津云新媒体集团

“青耘计划”乡村振兴青年助农行动——中国青年报社

芒果扶贫云超市——湖南广播电视台

《美丽乡村我代言》大型扶贫公益活动——央视网

AI教育公益助学活动——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科技日报社

你好,马吉米溜索!出山,脱贫金果果!——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2020中国新媒体扶贫联合公益行动——科学用药科普扶贫活动——光明网

“搭把手·拉一把”湖北农副产品公益大直播——湖北长江云新媒体集团

“爱在东方”公益行动——东方网

中宣部副部长徐麟:坚决防范资本操纵舆论

即时 | 2020-11-19 16:11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19日,在长沙举行的2020中国新媒体大会上,中宣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徐麟致辞谈及始终坚守正确方向导向时,如是说。

他强调,“坚决防止借融合发展之名淡化党的领导,坚决防范资本操纵舆论的风险”。


中宣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徐麟

在2020中国新媒体大会的

致辞文字实录如下👇👇👇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出席由中国记协和湖南省委宣传部举办的2020中国新媒体大会。我谨代表中央宣传部向大会的成功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时代发展大势和信息化趋势,作出了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从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指导、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到中央政治局以“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为主题进行集体学习;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媒体融合发展重大任务,到“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做强新型主流媒体、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从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4年9月印发《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到2020年9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媒体融合发展成为国家战略、舆论热词、业界显学,充分表明总书记和党中央对媒体融合工作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给我们以鼓舞、给我们以指引、给我们以鞭策。

(2020中国新媒体大会现场图 图源:新华网)

几年来,经过大家共同努力,媒体融合发展取得重要进展,新闻舆论阵地不断拓展,现象级融媒体产品不断涌现,主流媒体传播力影响力不断提升。比如,大家把客户端建设作为重点,同步做大做强商业平台官方账号,着力打造移动传播矩阵。不仅有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电总台等中央媒体的“大端大号”,还涌现出芒果TV、澎湃新闻、时刻新闻、荔枝新闻、封面新闻、南方+等一批各具特色、有影响力的新媒体平台。

媒体融合发展从零起步、从无到有,从最初的转观念、做产品、建平台,到由表及里、由点到面逐步铺开,现在要进入全面发力、构建体系的新阶段。这也是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的要求。可以说,媒体融合前期架梁立柱、筑基企稳的改革成效显著,下一步深度融合、提质增效的改革任重道远。这既是一篇大文章,也是一块硬骨头。下面,我从6个方面,与大家共同探讨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理念、路径和方法。

第一,加快构建全媒传播体系。这是全媒体时代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重要目标。在内涵上,这个体系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改革创新为抓手,实现资源集约、结构优化、差异发展、协同高效。在格局上,呈现出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交融并存、网上和网下一体发展的态势。在结构上,这个体系纵向覆盖中央、省、市、县4级媒体,横向包括主流媒体和商业平台。其中,商业平台主要是发挥渠道、技术等优势助力主流舆论传播。

我们要顺应全媒体趋势、增强全媒体意识、把握全媒体规律,既要延续发挥传统平台和渠道作用,更要强化互联网思维,推动主力军全面挺进主阵地,让分散在网下的力量尽快进军网上、深入网上。要规划好布局、统筹好资源,着力打造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避免各自为战、简单相加。

第二,始终坚守正确方向导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我们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目的是不断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更好地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促进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为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作出更大贡献。决不能将这一重大战略低层次、片面化理解为吸粉引流、增加收入,使媒体融合丧失灵魂、迷失方向。

融合发展可能带来媒体形态的变化,但无论什么样的媒体,无论是主流媒体还是商业平台,无论网上还是网下,无论大屏还是小屏,在导向上都是一个标准,没有法外之地、舆论飞地。我们要牢牢把握新闻舆论工作的主动权主导权,坚决防止借融合发展之名淡化党的领导,坚决防范资本操纵舆论的风险。

第三,着力扩大优质内容产能。我们现在既面对海量信息泛滥,更感到优质内容稀缺。能否吸引受众、留住用户,能否引领舆论、凝聚共识,最终要看内容做得好不好。不管什么时候,好的内容永远是根本,是舆论场上的“硬通货”。主流媒体的看家本领,体现在内容的权威性、准确性上,要始终保持内容定力,不断深化内容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提高内容数量和质量上下功夫,不断强化自身内容生产优势。要把正能量和大流量结合起来,用心用情制作有品质、有格调的内容,打造更多群众喜爱、刷屏热传的作品,形成新的增长点和竞争力。

要把媒体的专业专长和网民的创新创造结合起来,吸引广大网民参与内容生产传播,生产更多真实客观的新闻报道,提供更多观点鲜明的言论评论,不断丰富优质信息内容。要把受众“需要什么”与媒体“生产什么”结合起来,增强内容供给的精准性、契合度,提供更多个性化、特色化新闻信息产品。我们讲打造“内容+政务服务商务”的生态平台,必须明确内容是核心,不可本末倒置。

第四,积极抢占传播技术高地。媒体融合是一次以技术创新为引领的媒体变革。随着5G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万物互联、万物皆媒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内容和技术相互驱动、高度融合。我们要始终保持技术敏感,对新技术要有了解的兴趣、接纳的态度、运用的能力、管理的本领,战略上占据主动,战术上更趋精准,紧盯技术前沿,瞄准发展趋势,加强对新闻传播领域有关新技术的前瞻性研究和应用,决不能观望等待、被动应对。

要充分用好信息技术革命成果,大胆将信息通信、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方面的先进技术融入新闻信息生成、传播、服务全过程,驱动传统媒体加快转型升级,引领和带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要统筹各方面技术资源和力量,建好用好媒体融合国家重点实验室,推动实现传媒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成果共享,抢占全媒体时代技术高地。要坚持技术为内容服务,适用管用、安全可靠,避免片面追求最新、最尖端技术。比如,基于人工智能“深度伪造”的换脸换声技术,存在较大侵权和真实性风险,运用在新闻领域要慎之又慎,确保新闻真实准确。

第五,大刀阔斧推进深化改革。现在媒体融合已进入深水区、攻坚期,必须以深化改革推动深度融合,以改革的胆识、改革的思维、改革的举措破解发展难题,向改革要办法、向改革要效益、向改革要出路。融合发展不是简单地增设一两个部门,也不是物理上的组合拼装,既要做好相关机构融合,也要做好新闻业务、资源要素融合。我们曾说过,媒体领导班子里如果还有一位专管新媒体的,做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如果还是两拨人,说明仍是“两张皮”。现在看来,这个现象依然普遍存在。

要准确把握媒体发展规律,处理好存量和增量的关系,用好增量、激活存量,优化资源配置、淘汰落后产能,提升整体发展效能。要着力破解体制机制壁垒,深化内部组织架构和采编流程改革,建立适应移动互联网传播的组织架构和工作机制,形成集约高效的内容生产体系和全媒体传播链条。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媒体融合项目的技术开发和市场开拓,不断提高自身造血机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六,充分激发人才队伍活力。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是人,实现融合发展关键在人才、在队伍。随着媒体融合向纵深推进,各单位对全媒体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人才稀缺、跟不上的问题日益凸显,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立足改造和提升现有人才队伍,把他们放到媒体融合这个大平台上来历练、来提高,通过学习新技术来练就新本领,通过运用新媒体来驾驭新媒体。

要创新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职称晋级制度、薪酬分配办法,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让想留的留得住、想引进的引得进,想淘汰的淘汰得了。要加强采编播管、技术开发、产品运营的人才建设,促进科技人才与传媒人才融合发展,补齐媒体融合专业人才短板。要加快培养后备人才队伍,用好部校共建新闻学院、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高校人才培养基地等平台,为媒体融合源源不断地输送全媒人才。

以上6个方面的思考,简而言之就是全媒为本、导向为先、内容为王、技术为要、改革为重、人才为宝,这是我们在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过程中需要牢牢把握的基本问题和关键环节。

同志们、朋友们,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做大做强主流舆论,是中央交给我们的重大任务,是时代赋予的重大使命。希望各媒体把握机遇、顺势而为,各地各相关部门加强政策指导和资源保障,共同支持和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中国记协要充分发挥团结服务作用,把中国新媒体大会越办越好、办出特色办出影响,多为大家提供相互学习、交流研讨的平台。

最后,祝2020中国新媒体大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本文系中宣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徐麟 2020年11月19日在湖南长沙举行的2020中国新媒体大会上的致辞文字实录,来源于大会官网。)

周秋含:创新共融 危机中育先机

即时 | 2020-11-19 14:28

创新共融 危机中育先机

华龙网集团总编辑、第十六届长江韬奋奖韬奋系列获奖者 周秋含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很荣幸,受大会的安排,代表华龙网在这里向大家汇报。我进入媒体工作时恰逢传统媒体进军互联网,后来又亲历了华龙网从“PC一张网”发展到“一芯两云三平台”的全媒体融合布局。最近,中央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从顶层设计上为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带来了又一次东风,送来了又一场及时雨。作为新媒体人,我学习后深受鼓舞。

媒体融合发展到今天,我们新闻人正面临巨大挑战,大家都在寻找破局之道。借这个机会,结合华龙网的发展布局以及对新闻、互联网行业的一些思考,给大家做个简短汇报。

当前,我们面临着四个方面的问题,对我们越来越形成困扰,分别是——

越来越复杂的生态。万物互联、万物皆媒,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发展态势势不可挡,主流媒体、自媒体、商业平台形成了新格局。

越来越嘈杂的业态。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全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信息源,大量无用无效,看不到来源未经核实的信息稀释甚至屏蔽了主流真实的声音。

越来越焦虑的心态。一些同行开始焦虑,追热点忘重点,追流量忘质量,追速度忘深度。

越来越犯愁的状态。陷入“愁人才愁技术愁经营愁地位”的困境。

尽管如此,我们依然坚信,危机中育先机、变局中开新局。中央的《意见》为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劲动力。我们也看到,时代也正在给新媒体的蝶变赋予了更多机遇。这些机遇包括——

疫情下网民激增的机遇。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国内网民规模达到9.4亿,相比3月新增网民3625万。疫情背景之下,单季度互联网化的速率是以往的2倍。

5G时代视频传播的机遇。“无视频,不传播”,凭借生动、形象的呈现形式,短视频作为信息传播载体的价值越来越被认可,也改变着我们的新闻叙事方式和传播方式。

网络内容创新升级的机遇。内容表现形式不断融合创新,互动式交流、沉浸式体验、场景化展示等多种形态,大幅提升着用户体验及获得感。

媒体边界极大拓展的机遇。新闻不只是有目的的阅读、观看,更是生活的体验、经历和实现,媒体也不仅仅只是一家新闻单位,“新闻+政务+服务”正在全面融合。

大时代下传播转型的机遇。互联网成为主阵地,移动端成为新高地。传播力不看流量看互动,影响力不看到达看点赞。这是我们打造新型传播平台的最好时机。

这些机遇,为我们提供了奋发有为的广阔空间。我们这代媒体人,拥有丰富的平台资源和时代赋予的“风口”,没有理由不珍惜。华龙网在重庆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指导下,正融合、创芯,与时代同行,具体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扭住内容为王“牛鼻子”。不管时代怎么发展,传播生态怎么变,新闻是我们的底线必须坚守,做影响力永远在路上永无止境。华龙网发展到今天,已不仅仅是一家媒体,也是一家以“内容+技术+运营”布局的互联网公司,但我们始终清醒认识到,华龙网作为互联网公司的前提首先是新闻单位,必须要有这个战略定力。同时,我们布局互联网产业形成的经济效益,最终也是为了反哺新闻事业的发展,挣钱的目的也是为了把新闻做大做强。

二是以大破大立适应大变革,统筹融合发展资源。大家都知道,媒体深度融合是一项系统工作,不仅仅是宣传网信部门和媒体的事,我们要善于嫁接有利于媒体融合发展的一切资源,破落后之根、破内部之壁、破部门之篱;善于构建良好生态,在社会生态中构建媒体自己的小生态,打造生态链,为媒体深度融合赋能。

三是强化技术引领,打造自主可控新“引擎”。媒体发展的过程中,技术本身也逐步从“支撑者”的角色转变为“引领者”。工作中越来越明显感受到,技术在主导新闻采编和内容发展,有什么样的技术带来新闻采编新的玩法。我们通过打造“华龙芯”中台,加速采编发流程全方位改造升级,努力形成自主核心技术与产品应用,运用大数据智能化驱动媒体深度融合。

四是创新运营模式,提升市场搏击能力。加快市场化转型,围绕主业积极探索互联网产业新业态,探索建立“新闻+政务服务商务”运营模式,利用自身千万量级用户规模的3个“1+41”平台优势,深度参与“渝快办”“网站集约化平台”等智慧城市项目建设,提升市场搏击和抗风险能力。

五是借力资本力量,为融合发展注入新动能。推进资本化运作,加快收购、并购媒体上下游朝阳产业,具备条件的媒体企业要积极上市融资,反哺阵地建设,增强媒体综合实力。目前,华龙网正在积极推进上市工作。

各位同仁,未来已来,媒体融合发展大潮正如火如荼,作为新媒体人,是成为弄潮儿,还是沦为看潮者,就看我们自己手里有没有金刚钻,能不能揽得下瓷器活。

我就汇报到这里,谢谢大家!

邓秀松:变化的是平台 不变的是初心

即时 | 2020-11-19 14:28

变化的是平台 不变的是初心

湖北长江云新媒体集团总编辑、第十六届长江韬奋奖长江系列获奖者 邓秀松

尊敬的各位领导、新媒体界的各位老师:

今天,我们相聚长沙,守正聚力,创新共融。很高兴借此机会向大家汇报长江云的转型经历和体会。

一、建一朵属于自己的云

2014年,湖北广电响应总书记号召,开启媒体融合之路。

2015年,我们痛下决心,搭建可管可控的自有平台。

2016年,湖北省委决定,在我们新媒体云平台的基础上,建设覆盖全省的长江云移动政务融媒体平台。

到2020年,长江云作为湖北省县融建设唯一支撑平台,已基本构建起省市县三级联通的新闻生产和发布矩阵,成立了长江云平台运营合作体和编委会,通过“云稿库”实现传播全覆盖。如今,通过9次大版本迭代升级,我们已经培养和锻炼出自己的核心技术和产品研发团队,集团成为拥有“三证一高”的本土优势互联网企业、武汉市科技创新平台、武汉市重点研发中心、优秀上市种子后备企业,入选湖北省十大最具成长性文化企业,成为中国(湖北)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发展创新中心的核心成员单位。

二、平台化传播携手“出圈”

长江云依托自有平台,坚定走平台化融合发展之路,实现三大突破:一是突破了单个媒体的局限,它不只是湖北广电自身的媒体融合,而是湖北省区域的媒体融合;二是突破了单一媒体的局限,它不只是广播或电视媒体融合,而是广播、电视、平面媒体、政府网站等所有媒体的整体性融合;三是突破了单纯媒体的局限,它是媒体与政务、社会资源的融合。平台化建设,是我们抢占舆论阵地的选择。

今年初,新冠疫情暴发,长江云迎来大考,我们忠实履行区域性平台的责任,在发挥主流媒体舆论作用之外,还干了这样五件计划之外的事情:

一是依托长江云平台迅速建立起一个主流媒体联动平台——“战疫”集结号。集结全国30个省市区、67家媒体、254个端口,汇聚全国力量,形成抗疫媒体矩阵,发挥了强有力的平台传播作用。

二是承担国新办和省疫情防控指挥部一共150多场新闻发布会任务。实现新闻发布史上三个前所未有的突破,即广电5G首次实战应用,首创发布会线上无接触采访,首次实现“直播+”全媒体现场报道形态。

三是紧急开通求助平台。平台大数据全面介入公共危机处理,帮助数千名病患得到及时救治,及时为疫情防控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央指导组和省委省政府研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四是创建在线义诊平台。携手腾讯微医搭建起抗疫义诊平台,来自全国55000余名专业医师24小时接诊,为170万用户提供在线咨询和心理辅导。

五是搭建居家抗疫服务平台。开通“湖北省中小学线上教学平台”,推出“湖北人民免费看”“音乐抗疫”“家庭健身房”“云赏花”等线上活动,为宅在家里的用户提供丰富多样的精神文化生活。

我们总是抱怨,在自媒体和网红横行的时代,地方主流媒体很难找到自我。印象中长江云有两次用户增长高峰,一次是2016年湖北发生全域洪涝灾害,一次是在新冠疫情期间,后台每天近二十万用户增长,关键时期,危难时刻,人民群众给主流媒体以充分信赖。因此,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阵地,无论平台和形态怎么变,我们的初心不能变,对主流价值导向的坚守不能变,守正创新、服务人民的追求不能变。

三、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我的个人经历,就是时代的写照。40多年前,我是一个因祖父成份问题失学的农民,拨乱反正让我有机会参加高考,改革开放让我有幸成为一名记者。转型干新媒体时我52岁,我说能行吗?董事长张建红同志说:我俩同龄,怕什么,事业需要,咱们属虎的,拿出虎劲来,干他一场。在台党委领导下,我们迅速组建起湖北广电第一支新媒体团队——“飞虎队”。

凭着新媒体人的年轻心态,凭着只争朝夕的劲头,凭着新闻人的不变初心,团队的大小伙伴们一起拼博了6年。“飞虎队”变身长江云,被称为媒体融合的“湖北模式”,得到全国同行们的支持与肯定。

我干了30年广播,前不久,却以新媒体人的身份走进人民大会堂,获得长江韬奋奖这一至高荣誉。感谢这个机遇挑战并存、创新发展同在的媒体融合时代,让我们传统媒体人走上媒体融合创新的舞台中央。这是中宣部、中国记协对主流媒体融合发展的肯定,是对中国新媒体群体的褒奖,更是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再出发的号令和期待!我们将冷思考,再出发,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

谢谢大家!

张华立:建设主流新媒体集团的芒果思考

即时 | 2020-11-19 14:28

建设主流新媒体集团的芒果思考

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湖南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 董事长、总编辑 张华立

各位领导、嘉宾和同行们,大家好!

“大风起兮云飞扬”。最近两个月,马栏山上的湖南广电不断感受大风吹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为我们指明发展方向,紧接着中央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意见》勾勒出了媒体深度融合清晰的时间表和路径图。对照中央的要求,梳理湖南广电过去的媒体融合实践,我们认为,“建设主流新媒体集团,主力军挺进主阵地”的时代机遇已经到来。

六年前,湖南广电坚定布局“一云多屏、两翼齐飞”的媒体融合战略,湖南卫视基本保持了传统的竞争力,芒果超媒加入了长视频网站的正面竞争。然而,看一看我们身边那些让人匪夷所思、呼啸蜂拥的互联网平台,在广电大院里长大的传统媒体还有没有继续增长的机会?长视频网站能不能获得超常规发展?即便是湖南卫视和芒果TV,坦率来讲也只是简单的叠加,它没有力量完全打开刚刚所说的那两个沉重的问号。面对新一代观众和用户,我们没有时间貌合神离,因为市场不会因为你曾经的传统而借给你同情;我们没有机会从零出发,因为用户不会因为你曾经的光荣而借给你空间。如果说过去几年湖南广电跌跌撞撞地探索了所谓1.0版本的“芒果模式”,那么到了今天,我们来到了迭代升级为2.0版本的时刻,我们来到了媒体深度融合的下半场,那就是坚定地向“建设主流新媒体集团”这个目标勇敢出发!

这一份芒果思考要转化为实践,就必须厘清和界定“主流新媒体集团”这个概念需要拥有哪些特征,才能扬长避短,对症下药,实现凤凰涅槃。

首先是“守正创新的党媒属性”。党媒姓党,绝对忠诚。意识形态属性是主流新媒体的本质属性,做大做强主流舆论,是湖南广电必须承担的天生使命。进军主阵地,就要能做主力军,为时代聚人心,为社会存正义,为人间弘美德,为民族展形象,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不管怎么发展,湖南广电始终坚持“内容为王”,坚持将长视频特别是主旋律长视频作为核心竞争力的内容战略。今年湖南卫视先后获得“全国抗击新冠疫情先进集体”、“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两个大奖,就是湖南卫视和芒果超媒合二为一、深度合作的结果,也是用互联网思维策划、生产、推广的结果。以一流传播效应创造一流社会效益,这才是“主流”一词的根本价值所在,也是建设“主流新媒体集团”的终极追求。

其次是"矩阵传播的融合面貌"。传播生态已经发生深刻变化,“人找信息”的主要分发模式让位于算法推荐、人际社交等新兴技术应用。对此,我们不能固守原来的媒体分工,需要因时而变调整我们的新媒体渠道布局,建构主辅分明、层次清晰、开放多元的平台矩阵。在现有主平台湖南卫视和芒果TV深度融合的基础上,湖南广电还将重点发力新闻类平台"芒果云",打造短视频为主要产品形式的龙头传播品牌。真正做到既可以利用系列自主平台阵地稳固发声,又能利用全网渠道强势分发扩大声量,使我们具有主流媒体应有的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第三是"中台赋能的组织形态"。传统媒体转型升级的最大难点来自于体制机制,顶层设计层层安排的破题思路又根深蒂固。但事实证明行政主导本身也是路径依赖的产物,循环往复效率极低。以湖南广电来说,资源分散,利出多孔,业务同质,集团运营的集约化程度不高、决策运营的数字化程度很低,业务模块叠床架屋,运行体系流程不畅,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亟待提高。现代传媒企业必然是数字化企业,而传统媒体漠视数据支撑和数据模型。我们将借助集团整体数字化建设来主导组织变革,从原有的一体两翼、一体多元升级到一云多屏、多元一体的扁平组织形态,大力建设数据和数字资产。这一建设的核心要义是通过技术手段建立强大统一的业务中台,实现组织管理的转型转轨和业务流程的提质提效,为经营资源的科学配置、高效使用提供支撑赋能系统。

第四是"全媒时代的人才结构"。事以人成,业由人广。实事求是地说,传统媒体的人才体系已经难以适应转型升级的要求。湖南卫视和芒果TV人才结构就有很大区别。我们急需从根本上建立新型人才培养计划,优化人才类型结构,一方面巩固内容创意类人才的团队优势,一方面又要补足人才短板,快速补充软件工程、产品研发、内容运营、数据运维等新媒体新技术人才,为全面参与新媒体的头部竞争做好人才准备。

第五是"链路完善的产品集群"。从过去经验来看,传统媒体的内容产品形式单一,商业模式也一成不变。但数字技术的颠覆效应已经在重建崭新的产品形态和商业模式,令传统的媒体商业模式产生了诸多的变种。IP零售和直播电商等内容电商形态欣欣向荣,其高速迭代和摧枯拉朽的态势大大开阔了我们的认知视野。传媒的经济回报不再终结在流量曝光环节,还可以通过高价值内容服务型产品来延长产业链条和放大产业价值。今年,我们启动了“芒果季风计划”、“小芒电商计划”,力图解决精品力作的短板,解决长视频商业兑现的难题。

第六是"前沿领先的应用技术"。新媒体的诞生和进化源于科技驱动。对新技术保持高度敏感应该成为我们的底层意识和自觉反应。今年3月,5G高新视频多场景应用国家广电总局重点实验室落户马栏山,为我们探索5G背景下内容生态与平台应用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湖南广电与中国移动、华为等公司相继达成了合作协议,围绕智能影像视觉、光场技术、AR/VR、5G全息等重大核心技术展开合作,探索应用场景,转化研究成果,坚持把技术创新作为夯实数字经济、打造主流新媒体集团的新基石。

第七是"开放合作的运营生态"。以我为主建平台,还要开放合作办平台。我们既要诚心诚意地设计共赢共享的游戏规则,又要在执行落地上有业务接口。创意研发资源、生产制作资源、IP运营资源、平台经营资源等等,我们都要开发面向生态伙伴的saas产品,使社会机构、内容创作者、技术公司可以便捷和快速地参与芒果生态的建设。同时,要善于运用资本力量来托举我们的生态建设。湖南广电拥有两家上市公司芒果超媒和电广传媒,我们可以抓住资本市场改革的有利契机趁势而为,围绕核心主业建链强链,加大对产业上下游生态链的延伸与掌控;积极探索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路径,缩短与商业化平台公司在资本运营上的差距水平。

各位领导、各位同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媒体融合发展是一篇大文章”。我们深知,一篇大文章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然而,骄傲的初心,因勇气而伟大,因热爱可抵岁月漫长!湖南广电将在媒体深度融合上谋划更大创新作为,为全媒体时代的媒体融合发展继续探索芒果答卷!

谢谢大家!

曹增辉:从微博传播看全媒体发展未来

即时 | 2020-11-19 14:28

从微博传播看全媒体发展未来

新浪微博高级副总裁、总编辑 曹增辉

尊敬的各位领导、新媒体界的同行们: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来到长沙参加这次大会,向大家汇报微博的发展情况,以及我们对于行业生态的思考。

作为全球最大的中文社交全媒体平台,微博目前月活跃用户5.23亿,日活跃用户2.29亿。用户年轻化、区域下沉化、内容垂类化趋势更加明显,其中16-30岁人群占月活跃用户的80%,三四线城市及以下人群超过50%。内容生态上,微博一直坚持平台定位,类似邮局的角色,帮助有生产能力的人获取粉丝,提升影响力。目前微博头部作者超过100万,覆盖了55个垂直领域。微博的优势是通过文字、图片、短视频、直播、投票等多种形式构成了一个信息获取、知识传递、观点交流的多元化价值平台,也是目前全网唯一具有出圈影响力、实现跨领域人群参与的平台。

长久以来,微博一直是政务、媒体的重要发声和传播渠道。超过17万政务账号,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从系统到垂直的矩阵覆盖。超过3.5万媒体账号、6000多市县域融媒体账号,年阅读量超过7000亿,极大增强了主流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和影响力,也是媒体融合升级转型的主阵地。

刚刚很多位嘉宾都谈到了疫情期间我们的媒体、新媒体平台共同发挥的作用。对此,我们也深有体会。疫情期间,各级各类媒体在微博上都是7×24小时不间断工作,共发布228万条疫情相关微博,阅读量达3000亿,各地的疫情发布会直播超过1万场,累计直播观看人次超30亿。另一个鲜明特性是,每天微博上发布的关于疫情知识解读分析的长文章有几万篇,以前台实名的方式认证了1298个医护和患者,传播一线信息。微博与媒体合作开通了“肺炎患者求助超话”,累计收到上万条有效求助,加速了患者救治的速度和效率。这些举措都使正能量宣传和权威声音更加强劲。

这次疫情也推动我们对于新媒体发展的深度思考,下面我简单分享新媒体发展的3个观点或者是趋势。

首先,是报道的多元视角。

新媒体形态有效打破了传统时空限制,其信息来源和传播方向呈现出多元多维的立体空间延展趋势,尤其是短视频平台的快速普及和覆盖。由普通网友、自媒体提供新闻线索,专业媒体进行深度报道,权威媒体一锤定音的模式愈加明显,微博成为了各种信息传播、讨论发酵、达成共识的一个平台。

以微博上的案例来说,疫情期间,大量新闻线索来自于个人发布,或者短视频平台内容的迁移传播,主流媒体也大量取样个人微博作为新闻素材。例如,在武汉无疫情小区重新开放时,当地居民在微博上发布多条视频,展现了老百姓重回日常生活的感受和看法,这些视频被央视新闻账号采用,并在微博平台上形成广泛传播。也有很多有价值的信息被平台推送放大, “网红医生”张文宏、流行病学家曾光教授成为“科普达人”。

第二,是内容的全媒体化。

今天是个视频为王的时代,大家都在谈论视频化的发展。微博上,百万粉丝级别的视频大号超过5000个。但我们也发现,视频不是全部,对媒体内容消费诉求而言,全媒体化才是完整媒体生态的最终目标,尤其是对于媒体内容的消费和传播参与而言。不仅表现在多媒体内容的呈现上,更体现在内容的传播、讨论和参与上,包括有价值的、多元化信息的提供,而不是单纯的算法推荐。

微博上有很多爆款图片,“中国一点都不能少”、“雪后北京变北平”大家肯定都记得。疫情期间,年轻医生陪伴罹患肺炎的高龄老人共看夕阳的照片,触动了无数人心底的柔软和温暖,评论超过60万条。

再看一个视频化的案例,微博联合媒体24小时不间断直播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的画面,在千万网友的“云监工”下,两座医院拔地而起,又在大家的见证下“关门大吉”,直播观看量超过1.3亿。这一直播最大的亮点在于用户互动热情前所未有地高涨,互动超过千万人次。大家给现场施工队伍起了很多昵称,也和工人师傅们在微博上进行图文互动,一场直播上了多次热搜,充分体现出全媒体化的蓬勃生机。

第三,是传播的矩阵效应。

说到矩阵账号,大家都很了解了,微博上无论是政务还是媒体都搭建了自己的账号矩阵。值得一提的是,就媒体而言,单纯靠媒体号、栏目号这些蓝V账号是不够的,需要升级矩阵,尤其是引入主持人、记者、评论专家等角色,使得内容更具人格性,更有吸引力。

例如@观视频 账号,它内容生产的主要方式,是利用资源优势,打造栏目+人物IP,进而迅速提升影响力。我们可以看到观视频及旗下专家组组成了媒体生产矩阵,多维度多层次地进行优质内容生产,成功塑造了自己的品牌影响力。

当然,湖南媒体这方面成功经验也很多,去年外交部推荐湖南的时候,湖南媒体在微博上以“创新湖南、融入世界”为主题进行传播,最大亮点是调动湖南卫视的媒体人、主持人、明星和湘籍名人进行互动参与,话题阅读量超过59.6亿,成为现象级案例。

新媒体的发展有着巨大想象空间。产品不断更新迭代,内容精彩多样,变化才是新媒体唯一不变的地方。我们能做的就是去拥抱和接纳这些变化,因时而动、顺势而为。在主流舆论场中,专业人才和一流内容是引导社会舆论、抢占舆论场话语权的重要力量,发挥着正面意见领袖的作用,希望更多专业人士能够走到新媒体传播的第一线来,在传播中迸发更多新能量。

谢谢大家!

郑建新:在守正创新深度融合中蝶变腾飞

即时 | 2020-11-19 14:28

在守正创新深度融合中蝶变腾飞

长沙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湖南湘江新区党工委书记 郑建新

尊敬的各位领导、媒体界的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八方来宾、欢聚一堂,隆重举行2020中国新媒体大会。首先,我谨代表长沙市委、市政府,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中宣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国记协及社会各界给予长沙的厚爱表示衷心感谢!

长沙是一座底蕴深厚的“文化名城”。辖区总面积1.18万平方公里,辖6区1县2市。在3000多年的历史沧桑中,长沙的城名和城址一直没有改变,马王堆汉墓、岳麓书院、铜官窑等文化遗存和众多的红色文化闪耀着璀璨光芒,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长沙是一座风光秀丽的“山水洲城”。岳麓山、湘江水、橘子洲、长沙城形成独特的“山水洲城”风貌,青年毛泽东曾在此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长沙》表达对长沙的喜爱之情;如今,青年毛泽东的雕像伫立在橘子洲头,默默守护着芸芸众生。长沙是一座独具魅力的“活力之城”。区位优越、交通发达、物流便利,高铁米字相汇,地铁连线成网,科教资源丰富,创新活力勃发,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长江经济带中心城市和“一带一部”首位城市。2019年长沙经济总量居全国省会城市第7,增速居省会城市第1。先后荣获中国最具软实力城市、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等称号。长沙是一座生态宜居的“幸福之城”。839万市民在此安居乐业、幸福生活,两次上榜“中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三次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连续13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以新媒体为代表的文化产业是极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近年来,长沙始终把文化产业摆在重要发展位置,将创新创意贯穿文化建设始终,坚持大视野布局、大融合发展、大项目支撑、大龙头带动,引领文化产业在守正创新中增光出彩,先后获评东亚文化之都、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世界媒体艺术之都等殊荣。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时对马栏山视频文创园给予充分肯定。文化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因为和技术的链接,成为了一个高新科技产业,大有前途。我们突出抓好三个方面:

一、精准把握融合发展新趋势。主动适应媒体发展新变化,积极顺应文化融合大趋势,推动文化产业在融合中拓展新空间、焕发新活力。一是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将城市悠久深厚的文化传承与现代媒体艺术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深度融合。一方面,按照“整体修旧如旧,局部修新如旧,细节修旧如新”的要求,推进城市有机更新,让“老长沙”的文化基因延续长沙3000多年的历史文脉,特别修建国内首条总长22公里的历史步道,巧妙串起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地段、历史资源等“长沙记忆”。另一方面,充分运用数字烟花、数字灯光、数字会展等新媒体艺术,精心打造媒体艺术之都,用创新的“灯火”照亮星城夜空,展示湖湘文化的独特魅力。二是坚持守正与跨界相结合。抢抓跨界融合风口,推动文化与科技、旅游、金融等深度融合,特别是注重用现代科技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产业、注重在旅游产业发展中打好“文化牌”、注重鼓励银行加大对文创企业的信贷力度,有力助推文创产业集群迅速崛起、文化产业发展做大做强。全市现有规模以上文化企业1157家,主板上市文化企业8家,3家文化企业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文化产业总产出突破3000亿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9%,成为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三是坚持开放与开拓相结合。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开文化展示之“窗”,搭文化交流之“台”,拓文化贸易之“市”。连续举办“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以沿线100多个国家200余名青年代表为纽带,全方位展示灿烂文化、深层次开展文化交流。以建设国家文化出口基地为契机,大力培育外向型文化企业和项目,金鹰卡通、明和光电、芒果国际等一批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蓬勃发展,湖南湘绣、浏阳花炮等文化品牌声名远播,文化产品远销60多个国家和地区,向世界充分展现充满创意的文化名城形象。

二、集中打造引领发展新地标。以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为突出重点,守正创新,打造引领长沙文化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平台。一是着力打造科技文化深度融合示范区。依托湖南广电、长沙软件业和互联网产业优势资源,实施“文化+科技”战略,加快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赋能,推动科技与文化的融合互动,把科技的“血液”注入文化的“肌体”,让科技为文化服务、文化为大众服务,成功获评国家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二是着力打造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高地。以头部企业为引领、重大产业项目为支撑、产业生态为环境、高端人才为保障,打造视频产业集群。短短两年多时间,园区已聚集芒果超媒、电广传媒、中广天择等3000多家视频文创、新兴媒体企业,去年文创产业产值接近350亿元,今年园区完成重大项目投资60.55亿元,新注册企业676家。三是着力打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排头兵。牢记“导向金不换”,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传承传播好红色文化、革命精神,担当好坚定文化自信的时代重任。目前园区正在建设技术领先的4K修复生产线,力争达到一年修复50-100部电影电视剧的水平,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各方面践行马栏山“一马当先”的担当使命。

三、精心培育创新发展新品牌。聚焦移动终端、创新创意、人才队伍等新媒体及文创产业发展关键要素,大力提升新媒体影响力,积极打造优质特色文化创意品牌。一是聚焦移动优先塑品牌。深入实施移动优先战略,积极探索媒体融合发展,集中优势资源打造网上精锐传播力量,推动重大时政报道、突发事件报道、重大舆论引导稿件优先在新兴网络传播阵地刊播推送。目前已打造“掌上长沙”“智慧长沙”“星辰头条”等自主可控新闻端,形成以“长沙发布”为龙头的全省最大政务新媒体矩阵。二是聚焦内容为王强品牌。着力在推进新媒体内容生产供给侧改革上下功夫,坚持技术服务内容、内容服务人民,推动内容原创、权威报道、深度解读、言论评论等优势向新兴网络媒体延伸。《恰同学少年》《伟大的转折》等作品深受群众喜爱,成为刷屏热传的现象级产品。三是聚焦人才引领优品牌。发挥重点实验室、科研企业的人才集聚功能,用真金白银、真情实感引才、用才、育才;协同长沙学院、头部企业,办好马栏山新媒体学院,用市场化的方式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参与新媒体发展,近年来每年有近20万优秀人才落户长沙、投资长沙、逐梦长沙。

衷心祝愿大会越办越好,也衷心期盼以这次大会为媒,吸引更多优秀企业、合作伙伴前来投资兴业、创新创业,共同将长沙打造成更具全球影响力的文创产业发展高地,让文化之花在星城大地精彩绽放。

最后,祝活动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身体健康、万事胜意!谢谢大家!

刘晓龙:守正创新建设新型主流媒体

即时 | 2020-11-19 14:28

守正创新建设新型主流媒体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编务会议成员 刘晓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

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参加2020中国新媒体大会。首先我谨代表海雄同志对本届大会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全局高度,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和重要论述,为主流媒体指明了全媒体时代的发展方向,为我们做大做强主流舆论提供了根本遵循。上个月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也明确提出,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做强新型主流媒体,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坚持守正创新,以“大象也要学会跳街舞”的精神风貌拥抱数字化、迎接数字化,加快实现从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向国际一流原创视音频制作发布的全媒体机构转变、从传统节目制播模式向深化内容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从传统技术布局向“5G+4K/8K+AI”战略格局转变,奋力打造具有强大引领力、传播力、影响力的国际一流新型主流媒体。

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需要主流媒体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加快推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按照“四全媒体”要求,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为奋力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动力。

一、高举思想旗帜,唱响主流声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指引党和人民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行动指南,也是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的强大思想武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作为主流媒体,要始终高举伟大思想旗帜,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深化提升“头条工程”,精心做好领袖宣传报道。聚焦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出了《传习录》《人民领袖》等一批既有思想深度、又有“网言网语”的融媒体产品,突出宣传总书记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要求,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思想和人格魅力春风化雨“飞入寻常百姓家”。

今年7月,《新闻联播》换了新的片头和演播室,让人眼前一亮。9月份又“上新”了四位新主播,很快就在朋友圈刷了屏。我们还着力进行语态语境的改革,推出了《主播说联播》《联播+》等新媒体品牌,构筑了以“新闻联播”为IP的跨媒体新生态,让这个“老”栏目焕发出了新生机,受到年轻网民的欢迎。

这个月初,中国记协公布了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结果,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有23件作品获奖,其中就有不少新媒体作品。比如,央视新闻的短视频现场新闻《【独家V观】习近平看望“快递小哥”》,获得了一等奖。2019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结束看望慰问的返回途中,临时决定下车看望北京前门石头胡同快递服务点的快递小哥。创作团队使用备用手机抓住现场的感人细节,拍摄下了总书记和快递小哥交流互动的温暖时刻。短视频以原生态的纪实风格,第一时间在央视新闻客户端推出,立刻成为网络“爆款”,被各大网站头条置顶推送,在央视新闻公众号上的阅读量迅速10万+,大量网友主动转发,刷屏朋友圈,当天全网点击量突破2.9亿。

二、发挥融合优势,弘扬主流价值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持续深化“台网并重、先网后台、移动优先”战略,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带动作用,用好“大中台、小前台”整合各类生产要素,推动传统广播电视的传播优势向新媒体延伸、优质内容向新媒体端集结,不断提升原创能力、激发创新活力。

今年疫情发生后,总台投入5500多人的采编播力量,派出216人报道团队深入湖北疫情防控一线,发稿近60万篇次。其中,除了广播电视记者,还派出大量新媒体记者,这是过去没有过的。从1月27日开始,央视新闻客户端推出长达73天的全天候不间断视频直播节目《共同战“疫”》,成为全网最长时间、最多视角、最高关注度的疫情防控大直播,在微博引发多个热搜话题。两个多月后,微博话题“共同战‘疫’”阅读量超过100亿。与此同时,大量新闻新媒体素材反哺大屏,实现了媒体的深度融合。

总台“央视频”新媒体平台,开设24小时直播窗口,开展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施工建设“慢直播”,多个机位全天候不间断呈现现场实时画面。在没有主持人、没有解说词、没有剪辑包装的情况下,共计吸引近1.2亿人次在线“云监工”,“武汉加油、湖北加油、中国加油”等祝福刷屏。

三、强化技术赋能,壮大主流阵地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迎接数字化、拥抱数字化,瞄准科技前沿、把握时代大势,加快构建“5G+4K/8K+AI”全新战略格局,巩固和壮大主流舆论阵地。

明天,刚好是首个国家级5G新媒体平台“央视频”正式上线一周年的日子。这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基于“5G+4K/8K+AI”等新技术全新打造的综合性视听新媒体旗舰,从技术流程上实现了内容用户数据的共享分享、互联互通,力争以高起点高标准实现“眼前一亮、闻之一振、爱不释手”的传播效果。

同时,总台以“超高清制播呈现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依托,联合国内外科研机构和企业,运用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高新技术,积极推进电视媒体升级转型和我国超高清视频产业快速发展。

在即将到来的2021年总台春晚,我们将开展4K/8K/VR直播,4K电视信号还将接入上海国际传媒港电影城进行影院直播。

四、坚持以攻为守,传递中国声音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主流媒体要深刻把握“两个大局”,精准定位中国所处的历史坐标与世界坐标,提高斗争本领,奋力提升在国际传播领域的地位和份额。要不断拓展国际视野,打好舆论斗争“组合拳”,以攻为守、主动作为,绵绵发力、久久为功。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充分发挥《央视快评》《国际锐评》《玉渊谭天》、CGTN评论矩阵、《海峡时评》《大湾区之声热评》等品牌产品舆论威力,不断增强发声能力。同时,加快推进“好感传播”,运营好多语种网红工作室,加强媒体合作,做到借嘴说话、借筒传声、借力办事,有力有效地传递中国声音。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主流媒体有责任、有义务为推动全世界范围的团结协作搭建桥梁、传播科学、凝聚力量。截至8月中旬,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推出76期新媒体直播节目《全球疫情会诊室》,通过海内外专家全球视频连线等方式,向各国介绍中国一线医护人员抗疫实践经验,全球阅览量达2.8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希伯来语网红工作室——“小溪工作室”1月26日至3月29日期间,共发布53期抗疫报道原创视频,新媒体平台触达率近3500万,与以色列主流媒体合作传播百余次,最高收视率超20%,引发国际媒体和智库关注。

在全媒体时代,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将守正创新、以攻为守,奋力打造具有强大引领力、传播力、影响力的国际一流新型主流媒体,更加有力有效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1  2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