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平潭频道> 社会民生 > 正文

经典永流传 原生态文化成就岚岛人文之美

2019-04-19 11:05:37 林祥鹭 来源:平潭时报  责任编辑:季亚军   我来说两句

闽剧艺术与平潭石厝相结合(资料图)

词明戏(资料图)

藤牌操(资料图)

平潭贝雕(资料图)

在中原文化、闽越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碰撞融合之下,平潭衍生出丰富多彩的海岛地域民俗文化。藤牌操、闽剧、词明戏、十番伬、评话和盘诗等,这些艺术瑰宝犹如散落在岚岛的珍珠,亟待挖掘传承。

今年,平潭提出实施“特色鲜明滨海旅游工程”,保护、传承藤牌操、贝雕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词明戏、闽剧等地方戏剧被纳入其中。近期,词明戏、藤牌操还收到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专项基金,受到多方关注,令人欣喜。

保护好地域特色文化,是讲好平潭故事的第一步。本期,记者带你了解平潭原生态民俗文化,为你呈现一个不一样的平潭。

岚岛戏

老腔唱古风

3月25日,在城关小学,为了让更多“00”后、“10”后学习、爱上家乡传统文化闽剧,实验区闽剧艺术研究会吴苏娟、何彩玉两位老师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戏曲学习活动,让他们感受武生和旦角的魅力。这不是闽剧第一次走进校园,近年来,随着平潭大力弘扬传统文化,闽剧也成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戏曲。

平潭闽剧,迄今已有300余年历史。平潭闽剧团诞生于1943年,名为“抗日前哨闽剧团”,至今已有75年的历史,后几经更名,以“平潭闽剧团”定名至今。据统计,自1952至1995年,平潭闽剧团演出现代戏74本、传统戏151本,参加省、市、专区会演剧目共19本,创作、改编剧目52本,是平潭闽剧团发展历史上的黄金时期。21世纪以来,民间戏剧团的不断涌现及电视电影等娱乐方式的普及,使得平潭闽剧团的市场竞争加剧,观众大面积流失,演出市场日益萎缩。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部署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振兴我国戏曲艺术。同年,福建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也联合印发了《关于传承和弘扬福建戏曲的若干意见》。这些文件的出台,为陷入发展瓶颈的平潭闽剧带来了新动力。

在2016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申报名单中,平潭闽剧团新编历史剧《青天》从14000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了2016年国家艺术基金249万元的资助。老故事,新血液。一部《青天》让人看到了平潭闽剧复苏的希望。紧接着,2018年,平潭闽剧团获得1辆由文化部、财政部配送的流动舞台车。有了这辆舞台车,平潭闽剧团开展汇演行动就方便许多。从剧目获得基金资助到获赠流动舞台车,平潭闽剧再次迎来了“春天”。

近年来,为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民族民间民俗文化,与闽剧相近的岚岛戏曲“词明戏”恢复工作,也在大力推进。为了呼吁社会各界抢救词明戏,2018年9月,敖东镇举办第二届平潭“霞海文化节”暨首届“词明戏艺术节” 。2019年春,词明戏收到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专项基金。让词明戏再次焕发光彩,成为苍海村一张出色的名片。

“不只是举办文化节,镇里还在加大经费补助的同时,将苍海村纳入美丽乡村建设,以项目落地改变周边环境,努力将其打造成文旅村。”敖东镇党委书记林华说。

“我们正组织力量,收集词明戏剧本、曲谱、木偶等弥足珍贵的材料,还计划建立词明戏研习所,让整个平潭加入到传承词明戏的队伍中。”苍海村村委会主任魏为才说。

岚岛操

守住海坛魂

“平潭藤牌操以其独特的表演方式,再现了一段历史场景,这些情景传递了保家卫国、英勇无畏的正能量,是值得传扬的优良文化。”平潭民俗专家赖民说,藤牌操承载着海坛历史文化,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将戚继光、郑成功、海坛水师一代代的精神传递下来。

烙印着平潭历史的藤牌操,充满着力量与美感,它是百年前岚岛儿女保卫家乡的最好凭证。回顾过去,藤牌操曾一度面临失传,而后又分别于2009年、2012年、2015年三度走入中央电视台。2017年,更是作为传统舞蹈类获评福建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8年平潭藤牌操传承基地在潭城镇大路顶村落成。

近日,记者走进平潭藤牌操传承基地二楼,墙上挂有大路顶藤牌操的表演照片、新闻报道以及演变历史。靠窗的位置,表演道具整齐排列,有虎头藤牌、大关刀、长鞘刀、长枪、单斧等等。

追根溯源,几百年来,藤牌操薪火相传。据《藤牌操传》的作者林为梁介绍,在明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那时东南沿海一带倭寇作乱,抗倭名将戚继光受命来到福建。戚继光入岚后,藤牌兵向乡勇传授“鸳鸯阵”以打击倭寇,自此藤牌操传入平潭。但是当时藤牌操为军队专用阵法,平常百姓并不易习得。

真正在平潭民间流传开来,是在清末时期。《藤牌操传》中记载:清末民初,平潭民间因病疫盛行,兴起练习藤牌操强身健体、驱邪降疠,便逐渐演变成为平潭民间一种喜闻乐见的健身活动,尚武之风盛行。

就这样,在传入平潭的400多年时间里,藤牌操以独特的阵法、套路招式,一边传承,一边不断改良。1920年左右,著名武师、大路顶庄人陈锦和将藤牌操整理升华为融技击、体操、舞蹈于一体的优秀民间艺术,确立了沿袭至今的表演范式。据林为梁介绍,表演藤牌操所用的虎头藤牌是藤制的盾牌,圆形,中心突向外,内有横木,便于执持。表演时,十几种兵器一字排开,一面“帅旗”虎虎生威。其阵法为两军对垒,互相攻守。舞者右手持短刀,左手拿盾牌对舞,或者同持叉、棍者对打。

“藤牌操需要老一辈的悉心教导,年轻一代的积极学习和传承,才能使其不断长久发展。”《平潭县志》主编吴金泰说,相信这项运动能够在平潭得到更好的发扬,培育成平潭的文化品牌。

如今,在平潭的节假日里,仍然可以看见藤牌操在人群中表演,为岚岛原生态文化竖起一面不倒的旗帜。

岚岛艺

雕刻极致美

近日,一个让平潭人倍感振奋的喜讯传来,平潭贝雕获批入围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贝雕手艺人詹胜回忆道,平潭作为贝雕艺术的摇篮,早在1955 年就创办了全国第一家贝壳工艺厂。平潭贝雕在上世纪80年代进入鼎盛时期,到1995年,平潭贝雕已远销国内20多个省市和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平潭贝雕艺术馆的一处展柜中,珍藏着一副国际象棋,棋盘黑白相间,其中白色棋格正是由贝壳磨制而成,在光线下散发着特殊的纹路之美,还雕有中国风的水墨画,与其相配的棋子表面也贴上了打磨的贝壳,精致美观。据詹胜介绍,这是平潭贝雕厂早期的作品,作为对外出口的商品,远销欧美,供不应求。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工业化进程、多元化经济迅猛发展,而这对平潭贝雕而言,却是个严峻的考验。平潭贝雕从前期筛选贝壳、打磨成型到后期的粘贴、雕刻,都需要人工进行,相对于工业化的高效生产而言,贝雕工艺复杂,培养一名贝雕工人需要很长时间,年轻人不感兴趣,导致人才青黄不接,且精工细作的贝雕要花费大量的劳动力成本,价格却不高,导致市场萎缩。

然而,对很多贝雕艺人而言,平潭贝雕更是一种情怀。在平潭贝雕渐渐走向没落之际,不少贝雕艺人也在寻找平潭贝雕的新出路。在长达数十年的时间里,贝雕手艺人们潜心收集、修复早期的平潭贝雕作品,在模仿、打磨自己技艺的同时,也在思考着平潭贝雕的发展之路。为了迎合当代市场,他们尝试给贝雕艺术品进行分类:旅游推介的小商品,友人互赠的礼品和相对高端的收藏品。在题材上,除了山水人物之外,还出现了运动、赛事、各类活动纪念等不同类型的创作。

同时,实验区也积极寻求贝雕“走出去”的机会,参加杭州第六届艺人节、深圳文博会、厦门文博会……慢慢的,平潭贝雕的名气又逐渐响亮起来,重新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当下,平潭贝雕的探索发展之路还在继续着:进入校园,培养孩子们对贝雕的兴趣以传承贝雕手艺;研发产品,顺应市场需求以推广贝雕作品;尝试流水化作业,提高工作效率来赋予贝雕更加旺盛的生产生命力……

“未来,我们想联合社会各界力量,在平潭建设贝雕专题馆,让更多的人了解平潭文化。”詹胜说,平潭贝雕在探索中逐步走出了一条“文化+产业”的道路,也相信在精益求精的贝雕手艺人们的努力下,平潭贝雕将重现往昔的辉煌。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大学城酷图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法律顾问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