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专题> 2017> 第三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 最新报道 > 正文

海艺节综述:牵起面向世界民心相通的文化纽带

2017-12-18 08:01:54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余音未了

文化名城收获新成长

“艺术传承创新,需要更多的思想碰撞。”这是海上丝绸之路艺术发展论坛上,巴黎市立现代艺术美术馆首席策展人佛朗索瓦·米肖的观点。而海艺节带来的,正是这样一种碰撞。

春晚团队与泉州艺术碰撞,让海艺节开幕式演出总导演邢时苗激动不已:“9个原创节目,扎根福建、闽南、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的沃土里。我只是把文化的精髓提炼出来,用现代的思维展示它们。”

本土剧团与海外社团碰撞,有了南音创新作品《九歌·意象》。南音走入舞台剧,海内外的南音艺术家说:“这样的创新,让南音人看到了更多可能。”波兰乐团团长Maria Pomianowska感慨:“南音这一古老的音乐,在跨界中注入更新的生命,对保护古老艺术、增进不同国家间的友谊,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本土木偶与国际木偶的碰撞,获得联会秘书长伊黛娅·奥黛古伊点赞:“这对全球木偶表演团体是一个难得的相互交流和学习的机遇。各国各民族的文化和而不同、和谐发展,将会推进世界文化的大交融大繁荣和大发展。”

借由海艺节搭建的平台,人们从中窥见古城泉州瑰丽变幻的文化密码,也洞见千年古港未来的诸多可能性。

“李贽,是泉州深厚文化底蕴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星,提出的不少理论命题,即使在今天仍具有重要借鉴价值。”艺术发展论坛上,著名诗人西川推介起泉州历史文化名人李贽。几天后的“李贽与海丝文化”学术研讨会上也有学者与他英雄所见略同。

群贤毕至,论道泉州。在泉州的老朋友、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的眼中,泉州拥有多元文化交汇留下的艺术遗产,中国唯一、世界少有。“泉州已经有本来,再加上吸收外来,就可以更好面向未来。”

而更多“大咖”,于海艺节所创造的亲近泉州机会中,走进泉州、了解泉州,重新认知和定义泉州的价值。“希望泉州能到国博举办海丝文化展。”国家博物馆副馆长谢小铨发出邀请的同时,著名摄影师尔冬强则表露酝酿已久的心迹:“我希望,在泉州这样一个伟大的城市举办个人海丝汇报展。”而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团长关峡,已经把打造一部代表中国的“南音交响”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埃及胡利亚艺术团团长南斯尔丁则用停留10天的实际行动,表达“我喜欢泉州人,喜欢泉州文化!”

更广领域,这场跨越疆界的全球文化盛宴,带来的积极影响比想象中更多。于文化产业发展层面,瞄准白鹤拳,永春开展海丝武术IP发展论坛,致力探索武术商业链发展;搭乘海艺节顺风车,安溪举办第二届中国(安溪)家居工艺文化博览会,17个国家和地区的专业客商,带来超过8000万元成交额。

于提升城市影响力层面,新华社、央视等中央、省市主流媒体持续聚焦,报纸、电视、网络等全媒体覆盖,据不完全统计,仅开幕式晚会海内外点击收看就超过400万次。

于增强文化自信层面,著名戏曲作家王仁杰慷慨陈词,海艺节向世界展示了泉州戏曲艺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要带着文化自信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走得再远,也别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很多年前,中国人在这里出发是为了和平、交流、繁荣,今后还是如此。我相信并且继续祝福——一路顺风!”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在海艺节开幕式的结语,在无数泉州人心中,掀起阵阵涟漪。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以海艺节为媒,泉州再次逐梦海丝、扬帆世界。

(记者 谢曦 蔡紫旻)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