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 泉州民生 > 城事要闻 > 正文

泉州一批思政课和劳动实践项目入选省级名单

2021-11-10 09:40:42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薛逸群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思政育人沐春雨 劳动实践出真知

泉州五中校园农耕实践基地(五中 供图)

福建省教育厅日前公布第三批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示范课和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特色项目名单。共有100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入选第三批福建省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示范课,其中泉州有11门课程入选;共有118个项目入选第三批福建省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特色项目,其中,泉州有15个项目入选。(泉州晚报记者 曾聪虹 通讯员 苏炳炎)

11门思政理论课 被评为省级示范课

泉州入选第三批福建省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示范课的11门课程分别是:泉州市培元中学的《艰辛孕育伟大,同心铸造辉煌》、泉州市养正中学的《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晋江市季延初级中学的《国家利益至上》,泉州市晋光小学的《红军不怕远征难》,晋江市侨声中学的《百年恰是风华茂》,永春县桃城中心小学的《开天辟地的大事》,安溪县第二十小学的《中国有了共产党》,厦门外国语学校石狮分校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泉州五中台商区分校的《坚持改革开放》,晋江市金井镇毓英中心小学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石狮市锦峰实验学校的《高扬民族精神》。

记者从市教育局思政科了解到,近年来,泉州积极推进学校思政课建设,建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协作机制,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研讨活动,有力推动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泉州成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协作指导组和6个“1+1+N”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联盟,促进不同学段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和全面协作。加强8个省级中小学思政课学科基地校建设,每年评选100堂思想政治理论课示范课,定期组织各级中小学思政课名师工作室深入基层学校送培送教、示范教学,在课堂教学、课题研究、师资培养等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全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和质量整体提升。

15个劳动实践项目 上榜省级特色项目

作为课内教育的延伸,劳动教育在泉州开展得卓有成效。2015年教育部确定泉州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单位”以来,泉州设立了20个市级劳动实践基地,并有6所实践基地被确认为首批省级示范性学生综合社会实践基地。劳动基地开展学工、学农、家政、传统工艺制作等劳动教育项目。此次,泉州15个项目入选第三批福建省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特色项目,至此,全市共有省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特色项目40个,市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特色项目65个。

泉州此次入选的15个项目分别是:泉州第一中学的《综合劳动实践教育》,泉州市培元中学的《“一核双线”践特色 “双创劳育”见成效》,南安第一中学的《构建一体二维多元融合的大新劳动教育体系》,泉州市第七中学的《基于STEAM的创意木工》,晋江市灵源街道群峰小学的《“童心园”劳动实践基地建设》,晋江市晋兴职业中专学校的《实施“双创”劳动教育,提升学生创新劳动能力》,洛江区第二实验小学南山校区的《打造“侨·和”厨房,邂逅印尼美食》,泉州第五中学的《精耕校园农耕基地,践行五育融合育人》,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学的《推进1+3+n工程,打造非遗劳动教育多元综合体》,南安市第二小学的《融合“五育”的劳动实践基地建设》,德化第一中学的《丰盈陶瓷实践,培育工匠精神》,永春县一都中心小学的《移栽本地草药,提升劳动素养》,安溪县墩坂中学的《水暖卫浴劳动技术实践》,泉州市新华中心小学的《“劳动+”育人模式的实践》,安溪华侨职业中专学校的《竹藤编劳动教育实践》。

推广好经验做法 提高育人水平

针对此次评选,省教育厅要求,各地各校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强化主体责任、坚持守正创新、积极创造条件、注重组织保障,不断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和内涵式发展。各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示范课建设单位要深入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内容创优、教法创优、机制创优、环境创优,不断创新思路和举措,积极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努力拓展建设格局。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加强学习、提升素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认真上好每一堂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断增强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和水平。

各地各校要加强组织领导,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着重提高中小学劳动教育质量和水平。各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特色项目单位要坚持系统思维、明确实施重点、抓好关键环节、完善工作机制,要突出育人导向、坚持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开展劳动教育的内容、途径和方式,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做好项目成果的宣传、推广和应用工作,确保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特色项目扎实推进、取得成效。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