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教育实践活动 服务保障发展大局

qzlx.fjnet.cn 2014-04-11 11:44  王强 来源:湄洲日报 

抓好教育实践活动 服务保障发展大局

□王 强

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组织部门肩负着参与组织指导整个活动和抓好自身活动的双重责任,必须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把抓好活动与服务保障好发展大局紧密结合起来,切实担负起为科学发展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聚人才、抓基层打基础的重任,为建设“人兴业茂、清风明月”的宜居港城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以组织部门带头转变作风、服务发展的新成效汇聚起推动改革发展的正能量。

一是注重把作风建设的要求贯穿工作全过程。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把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形成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力量。作为组织部门,一方面,要带头开展好部机关教育实践活动,以“公道正派做人、规范规矩做事”为载体,认真查摆并着力解决“四风”方面的问题,确保自身活动走在全市各部门的前列,在全省组织系统发挥表率作用,同时全力服务好全市教育实践活动大局,做到面上指导与自身实践活动“两手抓、两不误,同促进、双丰收”。另一方面,要把中央关于作风建设的要求贯彻落实到干部、组织、人才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特别是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作风好的人、培养作风好的干部,做到干部选拔有作风导向,政绩考核有作风标准,教育培训有作风要求,干部教育有作风内容,干部监督有作风约束,切实发挥好作风建设在选人用人中的“指挥棒”、“方向标”作用。

二是注重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推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量任务在基层,推动党和国家各项政策落地的责任主体在基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也在基层。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我们要按照中央、省委和市委的要求,以开展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活动来统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制定出台《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积极探索各领域基层党组织拓展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能力、丰富服务载体的方法和途径,引导基层党组织把工作的重心转移到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上来,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发展。拓展服务内容,教育和引导基层党组织紧贴群众的需求和期待,把工作更多投向帮助群众解决增收致富、就学、就医、就业、住房、养老等问题上,真正为群众办好事实事。强化基础保障,推动人、财、物向基层倾斜,充分调动基层服务群众的积极性,保证群众话有地方说、事有地方办,困难有人帮、问题有人管。加强村居“两委”班子建设,选好配强村居党组织书记,发挥好他们的“领头雁”作用。着力整顿软弱涣散的基层党组织,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增强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意识和本领,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战斗堡垒。

三是注重提高组织部门服务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组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组织工作的生命线。近年来,我们紧密结合职能职责,主动作为,组织开展了“进百村入千企访万户”、支持老少边岛地区加快发展、建立重大项目干部力量保障机制、实施“借智登高”聚集高端人才计划等工作都取得了较好成效,体现了组织工作服务发展是有力、有效、有为的。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市委提出“一个载体、三个领域”的改革试验新格局,特别需要加强党的领导、发挥组织工作优势,更好地凝聚干部群众力量,把各项改革举措落到实处。我们将进一步增强服务发展意识,自觉服从服务于市委的中心工作,始终围绕市委的决策部署开展工作,市委中心工作到哪里,组织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做到市委有号召,组织部门就有行动,市委有部署,组织部门就有落实;进一步完善服务发展机制,紧紧围绕发展建强班子、选准干部、抓好党员、用活人才,继续探索创新干部、人才、组织工作“三个轮子”服务发展的思路和举措,使组织部门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部门;进一步提升服务发展能力,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的要求,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为契机,切实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持续深入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引导组工干部认真学习理论和业务知识,不断提高把握大局、运用政策、改革创新、推动发展等方面的能力,以组织部门服务全市改革发展大局和组织工作创新发展的实际成效来衡量和检验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

责任编辑:黄丽红
更多>>中央精神
更多>>福建动态
更多>>视频新闻
更多>>热评要论
更多>>学习体会
更多>>学习园地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