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央视暗访“莞式服务”到网民对“小姐”心生恻隐之心,从公众抗议媒体“强权”到猜测“扫黄”行动另有隐情,从网站借此大肆炒作到不断创新的“色情骗局”……连日来,由东莞色情产业引发的话题在网络、在民间、在大街小巷、在茶余饭后不断扩散、发酵。 媒体对社会阴暗角落进行调查,警方对违法行为给予打击,这些原本司空见惯、理所应当的事情,却引发了全民的讨论。各种“段子”层出不穷,各种观点纷繁复杂,各路“神圣”大显神通。如今,围绕东莞的是是非非似乎已经超越了新闻事件和刑事案件本身,逐渐演变为一场全民共享的“盛宴”,在这背后,我们却看到了参与者各不相同的心态和动机。 “此次媒体暗访和警方行动纯属偶然还是处心积虑?”“卖淫嫖娼横行,警方不闻不问说明腐败问题已经无法根治。”别有用心者以此放大发展中的问题,抨击政府的不作为。“我在东莞被抓,请速汇款到我账户。”不法分子则根据事态发展到处招摇撞骗。“亲历者忆东莞性服务,全球涉黄地图……”不少媒体通过消费东莞事件为自己赚足了眼球。“东莞挺住!东莞加油!”网民们在娱乐身心的同时也在进行着情绪的宣泄。 违法行为就要坚决给予打击,做错的事情就要及时进行改正。这一道理没有多么高深,但东莞事件却为何变得如此沸沸扬扬?为名还是为利?是单纯娱乐还是另有企图?恐怕所有跟风炒作和借题发挥者都应扪心自问和深刻自省。 如今,广东省正在重拳治理淫秽色情行业的泛滥,东莞也在努力摆脱世人赋予的那个并不光彩的别名。不要因为对过去纵容的产业突然“开刀”而大惊小怪,也别再纠结为什么媒体曝光后才采取重磅行动。观点声音越混乱越容易给借机搅局者可趁之机,舆论环境越复杂越不利于问题的有效解决。 前进中经常会遇到障碍,发展中也总会出现矛盾。无论是蓄势待发,还是“亡羊补牢”,对于科学合理的做法,对于维护公平正义的行为,公众有义务共同努力,舆论更应鼎力支持。只有这样,社会才能更加风清气正。(作者系新华社记者) |
相关阅读:
- [ 02-13]实拍灯红酒绿的东莞夜生活(组图)
- [ 02-13]东莞靠什么挺住
- [ 02-13]东莞扫黄无港警被捕,内地警察该有样学样
- [ 02-13]微博大V调侃东莞扫黄遭批:是非界限岂能模糊
- [ 02-12]东莞“扫黄歼灭战”追踪
- [ 02-12]东莞扫黄 别成娱乐狂欢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