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女性车厢

6月26日,深圳地铁开始在全国首先试行设置女士优先车厢,而广州地铁也在6月28日试行设置女性车厢,引发社会各界关注。该话题争议不断,赞同者大有人在,反对意见也相当激烈。

 资  讯 

请给“女性车厢”一个磨合期

即时 | 2017-06-30 16:53

28日,广州地铁女性车厢开始试行。一号线站台,2—5号屏蔽门的地面都已贴上“女性车厢”的提示标识,工作日的7:30-9:30、17:00-19:00期间,该车厢作为女性车厢使用,其他时段该车厢作为普通车厢使用。(6月29日 《南方日报》)

“女性车厢”并不是新词,但却在一时间成了热词,其初衷是关爱女性、尊重女性,防止女性因地铁出行高峰车厢拥挤受到异性骚扰。这样利用“空间隔离法”的保护,不禁令人联想到了电视剧《西游记》中的片段,孙悟空准备去化缘,担心唐僧和师弟们的安危,便用金箍棒在地上画了一个圈,称其强似铜墙铁壁,虎豹狼虫、妖魔鬼怪统统不敢靠近。结果呢?唐僧自己走出保护圈,一出来便被白骨精捉去了。

由此可见,空间隔离的保护范围仅限“圈内”,一旦脱离保护,还是要靠自身力量应对可能发生的外界伤害。然而,当前最糟糕的不是女性受到性骚扰,而是在受到伤害之时,羞于面子不敢向侵权行为说“不”;事后,仍然不敢通过法律手段维护个人权益。这些问题,并不是一个“女性车厢”能够解决的。但通过地铁“女性车厢”的设置,火车站、候机厅“母爱十平方”的开放等等,让女性在社会生活中感到被关爱、被保护,引导女性勇敢向社会生活、工作中的不平等待遇、不幸遭遇说“不”。

作为维护女性权益的公共设备,地铁“女性车厢”并不被部分媒体、人群看好,网上大篇幅的出现世界各国“女性车厢”运营不长久、不成功的例子。在这一点上,笔者和许多正在受益的女性同胞一样抱有保护和观望的双重态度。保护,出于目前看来该车厢确实能够有效降低女性在乘坐地铁过程中受到性骚扰的可能;观望,是因为该车厢在国内开行的时间尚短,既不能因女性们的支持而盲目肯定,更不能因“阿伯”所说:“照顾女人,不照顾老人”等反对声音而全盘否定。

广州地铁的做法值得认可,他们把“女性车厢”定性为倡导、并非强制,同时增派志愿者引导男性乘坐普通车厢;线上线下广泛征求和收集意见、建议,面向社会公布调查结果;给“女性车厢”广州化、中国化的成长机会,让它在民众的热议中成长,适应城市发展需求。同时,增强女性同志出行的获得感。因此,为了身边的女性,为了公共交通的文明、进步、发展,请给“女性车厢”一个磨合期。

“女性车厢”行不行,不妨走着瞧

即时 | 2017-06-29 07:45

6月26日,深圳地铁开始在全国首先试行设置女士优先车厢,而广州地铁也在6月28日试行设置女性车厢,引发社会各界关注。该话题争议不断,赞同者大有人在,反对意见也相当激烈。

设立女性车厢的初衷是照顾女性。地铁中的性骚扰事件时有发生,让女性饱受困扰,而地铁运营方也深受其苦,因此打算用女性车厢来解决这些问题,合乎情理。

然而反对意见同样言之凿凿,令人无法忽视。不少网友认为,要解决地铁上的性骚扰问题,开设女性车厢是治标不治本。不能用杜绝骚扰行为,反将女性罩在笼子里。有网友从实践层面上指出,如果没有男性不得进入的硬性规定,那么女性车厢有可能形同虚设。须知,管理成本不小。更有网友认为,女性车厢是对两性平等的反动,将女性彻底置于弱势的地位。

老实说,两方的说法都有道理。不过我们应该看到的是,任何一种新生事物的发展必然是曲折的。女性车厢不过刚刚上马,网友们所期盼或担心的一切,是不是会发生,还未可知。因此,判断“女性车厢”的好坏,不能想当然。开设了“女性车厢”只是一个开始,最后能达到怎样的效果,有待于实践的检验。与其为了该不该开设女性车厢在电脑前拼命敲击键盘,不如走出家门,亲身体验一下女性车厢,找一找其中的问题。

一个最实际的难题就是,城市地铁的运能毕竟有限,而人口仍在膨胀。开设女性车厢后,会不会使其他车厢变得更加拥挤?在一线城市的上下班高峰,这女性车厢还有可行性吗?这个问题,恐怕不是大家坐而论道能够解答的,管理方要听取网友们的意见,更应该积极观察、不断调整方案。

此前,“女性专用停车位”事件曾在网络上引起类似争议。有人认为,考虑到部分女司机在停车技术上的欠缺,在光线、通风条件良好,靠近出入口的位置设置女性专用停车位体现了管理方的人性化;但也有人认为这是对女性的一种歧视,也是对技术不佳的男司机的不公平。那么结果怎么样呢?

事实证明,女性专用停车位的存在,的确有其市场。实际运作中,如果女司机技术过关,停车不成问题,那么停普通车位即可。如果某位女司机的技术不过关,对停车有心理障碍,那么女性专用停车位则使她多了一个选择。时间久了,人们也就不会将精力放在争论上。可见,问题还是要在实践中解决。女性车厢到底行不行,我们不妨走着瞧。

最令我担心的,倒是女性车厢在实行中遇到了某些问题,在无声无息中消失了。一段时间后,人们猛然间发现,女性车厢不复存在了,还吵什么呢?到时,如果什么经验和教训都没有留下,那就真是对公用资源的浪费了。

“女士优先车厢”是现代文明的生动实践

即时 | 2017-06-27 11:31

记者从深圳地铁集团了解到,深圳地铁从6月26日起在4条地铁线路试点设立女士优先车厢,优先供女性乘客使用。据深圳地铁相关负责人介绍,地铁运营期间,深圳地铁1、3、4、5号线双方向列车的第一节和最后一节车厢为女士优先车厢,其他车厢则作为普通车厢使用。(6月27日 新华网)

尽管“女士优先车厢”引得了舆论的一片争议,但笔者以为,“女士优先车厢”是现代文明的一次生动实践,值得肯定,值得点赞。因为女士优先是一种现代文明规范。但在实际生活中,仍有不少人没有真正养成女士优先的良好习惯,设立“女士优先车厢”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范本,这样的细小举措所营造的关爱女性的社会氛围,彰显的是城市文明和人文情怀。

退一步讲,即便只从性别角度和传统文化心理来说,女性也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设立“女士优先车厢”,让女性在主流群体依旧偏男性化的社会里,体验到了优于男性的专属权,满足了女性追求平等的心理需求。这种用“专属特权”来保护女性的做法并非孤例。2015年7月18日,大连3艘客轮设立女性专用客舱,主要解决女性与男性在同一客舱的起居不便。2016年4月26日,郑州市公交三公司推出夏季女性专车,每天上午和下午交通高峰时段各发一班,只让女性乘坐。还有,诸如“女士专用车位”、“女性人才交流会”等等,试图在教育权、就业权等方面消除歧视、保护女性,为女性争取与男性平等的权利。

女士优先如同其他文明规范一样,不是出于人本性的自然行为,而是需要长期身体力行才能形成习惯。不管是“女士优先车厢”,还是其他“女士专属”举措,都不只是对女性的特别照顾,都是为了通过这种“特别关照”的形式来唤醒、培养人们的现代文明意识。这样的实践如果能多些再多些,当绝大多数人养成女士优先的习惯时,不仅女士得到应有的尊重,而且所有人都将从中得益,整个社会就会更加“彬彬有礼”,呈现出一种秩序之美、礼仪之美、文明之美。

地铁女性车厢亮出广州风度

即时 | 2017-06-26 08:15

广州地铁日前宣布,经过慎重研究,决定从6月28日起率先在一号线进行女性车厢试点工作。具体计划为工作日7:30~9:30以及17:00~19:00期间(节假日不实施),一号线往广州东站方向的最后一节车厢和往西朗方向的第一节车厢(两边站台2~5号屏蔽门)设为女性车厢。

从省政协今年年初提出《关于广州地铁设立女性专用车厢》提案到试点,不过短短数月时间,广州地铁就落地试运行了,干得漂亮。

改善女性乘车处境,为女性创造更好的出行体验,地铁试设女性车厢为广大女乘客送出的一份“厚礼”。与身强力壮的男性相比,女性挤地铁难免处于劣势,这种现象在高峰期更加突出。哪怕你是一位千娇百媚的弱女子,在高峰期挤地铁,你都必须变成“女汉子”,否则你只能望人兴叹。

高峰期拥挤造成的窒息感和尴尬感还是其次,万一碰到了“咸猪手”,对女性的身心伤害更大。日本地铁公司在上下班高峰设立“女性专用车厢”,主要目的就是避免女性受到异性骚扰。广东的夏季气温高、时间长,女性着装普遍较为“清凉”,肢体擦碰带来的烦恼就更多。地铁设立女性车厢,以物理手段予以隔离,防小人、降风险,有助于改善女性乘车处境、维持女性尊严,值得尝试。

于个人而言,尊重女性、关爱女性,体现一个人的修养;于城市而言,彰显一座城市的文明。从地铁试设女性车厢这一细节,足以折射出广州文明的进步。尊重与关爱女性,不是说了算,更要看实干——落实在城市公共服务中,将愿景化为现实。地铁试设女性车厢,还传达出一种价值取向,对涵养良好社会风尚大有裨益。

女性车厢试点在即,男士们,该你们亮出绅士风度了。

设置女性车厢彰显人文关怀

即时 | 2017-06-12 10:07

“女性车厢”又起波澜。据广州媒体报道,日前,广东省政协主席王荣率调研组赴广州地铁集团、深圳地铁集团,专题调研“关于地铁设立女性专用车厢”的可行性。此前,广东省政协委员苏忠阳提出了《关于广州地铁设立女性专用车厢》的提案。据称,深圳本月将选取两至三条地铁线路试行设立女性优先车厢。

“女性车厢”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几乎每一次有类似动议,都会引发舆论争议,比如2013年武汉地铁决定定时为女性提供专门候车区,2016年郑州公交车系统推出夏季女性专车。这一次,轮到了广州。尽管在当地媒体发起的问卷调查中,有近67%的人投了赞成票,但反对的声音同样强烈——有人担心此举会造成新的男女不平等,引起男性乘客的不满;有人认为“行之不远”;有人担心会造成运力资源的浪费;有人说,通过物理隔离来体现对女性的“优待”,本身就是一种歧视。

尊重女性、关爱妇孺,在现有条件下多一些呵护、多一些保障,既是国际通例,也应该成为我们社会的共识。“女性车厢”让这么多人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着实令人疑惑。女性挤不上车、女性面临被骚扰的可能、孕妇出行更难……这些不是每天发生在公共场域的事情吗?城市公共交通为这一群体提供有限的倾斜,并不过分。尊重、关爱不该是空洞的大话,也不该是刷在墙上、写在纸上的口号,悬置的权益当然需要有所依附。

无论是文明、德行,还是公共生活的品质,往往蕴藏在细节的精心设计之中。母婴室是这样,第三卫生间是这样,女性安检口也是这样。在大城市地铁十分拥挤的情况下,可能很难做到让女性特别从容,但设置一些“女性车厢”,可以让女性不必与男性拼体力,稍稍从容一些。

试水“女性车厢”,天塌不下来。从当下的制度、技术乃至资源条件看,设置“女性车厢”并不难。投入没有增加,流量没有加大,管理上只要习惯了也不存在障碍,即便存在一些难度,也是公共事业本来应该承担的成本。一个社会的进步、文明,往往体现在能够、愿意拿出更多的资源,去照顾那些原本不在视野中的群体,去注意那些本来没有注意到的细节。

在女性保护上,我们做得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不要说制度的响应与设定,即便从法律层面讲,对女性的保护也很不够。以公共场所的性骚扰为例,尽管2005年已有了关于性骚扰的立法,但是并没有明确定义,操作性也不强。即使有监控视频,也不会借此甄别骚扰行为并付诸法律制裁,监督往往依赖网友现场拍摄或乘客的见义勇为。

尊重、保护女性,是一个宏大的课题,任重而道远。从长远看,大城市地铁设立专门的“女性车厢”,可以在社会上营造尊重女性的氛围,从而逐步提升社会的文明程度,彰显城市的人文关怀。

女性专用车厢试行应谨慎

即时 | 2017-06-09 15:21

广东省政协委员苏忠阳提出了《关于广州地铁设立女性专用车厢》的提案。同时,“南都马上问”还发起了“城市地铁设置女性专用车厢”问卷调查,有近67%的人投了赞成票。深圳市委常委刘庆生表示,深圳市将在本月内,选取两至三条地铁线路试行设立女性优先车厢,试行成功后再考虑逐步推广到其他地铁线路(6月8日《南方都市报》)。

“女性车厢”在国内地铁中还是空白,在一些国家虽有设立,但主要在是穆斯林国家,成功设立背后有其文化的特殊性,其他国家只有日本等少数国家。地铁设立“女性车厢”,理论上可以防止性骚扰;保护女性隐私,如避免女性哺乳的尴尬;赋予女性乘车便利,如缓解孕妇、体力较差的女性群体在拥挤时段乘车难等。这是提案的目的所在,也是三分之二受调查者表示赞成的根本原因。

不过,也要看到“女性车厢”真正设立还存在不少现实困难,作用也有待观察。从一些国家的试点情况来看,大多难逃被叫停的命运。如,韩国曾于1992年在地铁1号线和韩国国铁上尝试过女性专用车厢制度,在乘客较多的时间段,把距离换乘通道较近的最后一节车厢指定为女性专用车厢,但是这无法阻止蜂拥而至的男性乘客。

可以说,类似的情况在我国的城市,特别是大城市都存在,尤其是高峰时段,地铁运力紧张的矛盾比较突出,在乘车难题面前,要想男性乘客自觉不涌进“女性车厢”,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加大强制管理的力度,但这样做成本无疑相当高昂。如果增加“女性车厢”的比例,让乘坐地铁男女有别又不失序,必然影响到营运效率,也不是优选。此外,从惯例来看,“女性车厢”只是少数,这也决定了“女性车厢”很难针对所有女性乘客,不能提供普适的“隔离式”保护,也就无法改变女性乘车弱势的困境。

当然,也不能否认地铁设立“女性车厢”的积极意义。设立“女性车厢”是基于女性社会生活相对于男性弱势的现实特点,需要全社会在社会生活中给予应有的尊重、关爱,如同交通工具设立“孕妇专座”、公共场所设立“母婴室”一样,地铁设立“女性车厢”,也是一种人性化的关怀,在保护女性的同时,更多地还能营造一种文明理念。

因而,尽管“女性车厢”的导向意义大于实质,对其开展试点仍有必要,毕竟,对女性的人文关怀不能总停留在口头,哪怕是失败,留下的反思也是一种进步。当然,试点还应谨慎,在路线的选择上,应尽可能避开热门拥挤线路,甚至还可考虑分时段“女性专用”;在管理上需要精细,设置必要配套设施设备,对男性乘客的劝阻与分流也要持之以恒。只有这样,“女性车厢”才会成为现代文明的一颗种子,成为城市文明的风景线。当然,地铁交通加快改善、公民文明素质逐步提升,也是推广普及“女性车厢”的必要前提。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