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答题

2018年1月,一场由《冲顶大会》、映客直播的《芝士超人》、花椒直播的《百万赢家》、西瓜视频的《百万英雄》等掀起的在线答题直播模式,刷爆了微信朋友圈。参与门槛低,人人可参与;奖金诱惑大,单场已飙升到百万元级别;加上社交元素,邀请好友可获复活码……多种诱人因素的加持,让这种问答直播模式迅速火遍网络。

 资  讯 

直播答题百万撒币会不会重演“一地鸡毛”

即时 | 2018-01-25 09:18

进入2018年,最火的新兴事物就是“直播答题”,在线答题模式横扫直播视频行业,“撒币”成为现在最热的词。四个最火的直播答题游戏奖金的总金额设置高达近千万元,已经变成了一个全民狂欢的活动。

有人将直播答题视为互联网新风口。虽然从目前来看,这场简单粗暴的烧钱大战还没有结束的迹象,但已经有人开始预见到直播答题的离场——退场速度比入场快,这或许是直播答题的终局。

可以佐证这一终局的当然不只是直播答题的“低俗”、“无聊”、“无厘头”等难以撕去的标签,之前类似移动直播平台某种意义上暗示了其结局。移动直播平台在极盛时期比直播答题应用更加火爆,2016年更是上演了“千播大战”,而今天还能使用的直播应用已经不足100个,真正有规模用户和生存能力的不足10个。

据称,按照现在的玩法,即便是BAT这样的巨头也撑不了太久。这不禁让人想到了之前的一个互联网风口——共享单车。

大约是2016 年年底,国内共享单车一夜之间突然就火爆了起来,各大城市路边排满各种颜色的共享单车。截至 2017 年 7 月,全国共享单车运营企业数量接近 70 家,累计投放的车辆超过 1600 万辆,注册人数超过 1.3 亿人次,累计服务超过 15 亿人次。

有句俗话,经常用来形容不可思议的奇迹,叫做“鸡毛飞上天”。有时候,大风吹得狠了,鸡毛也许会飞上天的。但等风停了之后,注定还是一地鸡毛的狼藉场景。

毫无疑问,共享单车行业这个曾经风光无限的互联网风口经济,正可谓用“一地鸡毛”来形容——倒闭的共享单车公司挪用消费者数十亿押金至今无解。2017年下半年开始,共享单车倒闭的消息接连不断,行业泡沫开始逐渐破灭,悟空单车、3Vbike 单车、町町单车、小鸣单车、酷骑单车、小蓝单车等 6 家共享单车相继宣布停运。不仅如此,截至目前,仅摩拜、ofo两家的融资总额就已超过26亿美元,但盈利模式依然难明。

这是一个极具思考价值的命题:这些年来各种所谓互联网风口经济轮番登场诸如共享经济、知识付费等。城头变幻大王旗,不变的是靠补贴、靠价格战等同质化严重的手段进行撒钱竞争。

要命的是,互联网风口经济热衷于玩概念,这会催生很大的产业泡沫。例如尚未找到盈利模式的ofo估值超过100亿美元,有媒体称投资ofo的朱啸虎套现30亿美元(其本人既未否认也没承认),换句话来说,不管是真伪风口,也不管这个产业未来怎样,资本已经通过自己的游戏方式赚得盆满钵满,而背后却是创业者苦苦挣扎与一个尚未成熟的产业惨遭资本游戏碾压的呻吟。

不过,客观地说,互联网风口经济的烧钱大战非但不是盲目,而且还是一个极具合理性的理性经济人选择(其特征是利益最大化)。因为互联网平台通过撒钱竞争能快速聚集海量的用户,流量、用户对于互联网企业意味着真金白银,更意味着未来。

这就是一个悖论,互联网企业及其类似朱啸虎等投资者、甚至创业者的烧钱理性,最终将导致社会、实体经济等集体非理性——风口过后“一地鸡毛”。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悖论产生的最根本原因是,个体没有承担负外部性的成本,而是由社会或者集体承担了,这个由外部性所导致的市场失灵的最好矫正方法,就是让负外部性成本内在化,即由互联网企业承担。

以共享单车为例,只要在一开始的时候,我就限制你挪用消费者的钱来进行烧钱大战,对退出后的单车“遗孤”承担处置义务等等;对于直播答题而言,目前已经出现了语音搜索和外挂软件、获奖人数造假等严重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我们要加以规范并守住法律的底线。

唯有此,才不至于热闹散尽,留下的是“一地鸡毛”,也唯有此,互联网风口经济才能引导各方参与的主体更加关注用户的需求,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直播答题”应更注重内涵

即时 | 2018-01-18 15:21

随着“直播答题”的持续火爆,越来越多的广告商参与其中,使“直播答题”变成了“直播答广告”。对此,有专家认为过多的广告成分会使“直播答题”变质,从而使其无法持久发展。(1月18日 新华网)

“直播答题”的本质原本是知识变现。利用直播平台开展有奖竞答活动,其形式新颖、参与成本低,参与者既有机会赢得奖金、又能收获更多知识,因此能够迅速吸引众多网民的关注。从这一角度来看,“直播答题”有利于知识传播,有助于掀起“全民学习”的热潮。然而,过多的广告内容使“知识变现”难以实现,“直播答题”也变得十分空洞。有些答题者为了赢奖金,甚至拿出“备战高考”的劲头,将广告内容提前熟读熟背。很显然,这样的有奖竞答无任何意义可言。

“直播答题”火爆半月以来,所暴露出的绝不仅只有“广告过多”这一方面的问题。与答题平台同时火起来的,还有“答题神器”,使用“神器”的答题者常常在一部手机上参与答题、在另一部手机上查看答案。过多的广告降低了答题活动的质量,而“答题神器”的研发使用则破坏了活动公平性,这些现象均不利于“直播答题”良性发展,均体现出答题平台以及答题者的浮躁心态。平台希望通过广告多赚钱,答题者也希望通过“背广告”、“用神器”多瓜分些奖金,双方均将金钱放在了首位,忽视了答题活动所应产生的知识传播效应。当然,多赚钱并非坏事,但答题平台绝不应成为“广告投放平台”,答题活动也绝不应只以赚钱为目的。平台应认识到自身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扛起知识传播的大旗,为网络、为社会营造风清气正的环境。

相比之下,《开心辞典》等竞答类节目就显得富有内涵,其题目及答案覆盖面全、且经过考证,不仅能使答题者发挥所学,还能使观众收获知识。内涵质量才是支撑节目发展的根本动力,利用广告赚钱只能暂时获利,绝非长久之策。“直播答题”同样适用于这个道理。与其吸引众多广告商一窝蜂地涌入平台,不如沉下心来、另寻他策,通过提升平台质量来吸引用户、创造收入,将“广告平台”变为“知识平台”,在自身获利的同时使用户受益。

直播答题,互联网的又一个风口

即时 | 2018-01-18 13:20

新年伊始,冲顶大会、芝士超人、百万英雄、百万赢家等多款同类型答题APP的迅速走红,使得既能涨知识又能赢奖金的网络直播答题突然走红,成为2018年互联网首个现象级事件。当下直播行业正遭遇用户流失的困境,直播答题或将成为行业发展的又一个风口。

“知识就是金钱”,许多网友在直播答题平台上刷出这几个字的弹幕时,也恰恰说出了这类节目吸引人的地方。虽然话语有些简单粗暴,却足够真实,道出了网友趋之若鹜的动力源。这不免让人想起影片《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电影中,主人公正是通过答题游戏登上人生巅峰,而题目与人生阅历环环相扣的设置,让过程跌宕起伏。其实,答题游戏早已有之。从平面媒体上的“填字游戏”,到电视媒体上的“开心辞典”“一站到底”等综艺节目,这种具有一定知识普及性质的游戏一直都比较受关注,也曾是某个时期的“爆款”作品。与这些过去的“爆款”相比,时下的直播答题在本质上并无不同,所不同的主要是直播的形式。直播不仅可以实现即时互动,还能够动员和满足海量网友同时参与其中。而这正是先前的知识游戏所不具备的特点和优势,也是直播答题更加吸引人、也更具发展空间的原因所在。

有人说直播答题平台“抓住了人性的弱点”“放大了人们的贪欲和赌性”。有一点确实属于人性的一部分,那就是绝大多数参与者希望借助游戏检测自己的知识水平,进而获得成功答题后的愉悦感和成就感,无论这种反馈是不是金钱,当然金钱更好。但这是不是人性的弱点,却不好判断。因为换一个角度看,这何尝不是一种对自我满足的追求。所谓的贪欲和赌性,更是有些夸大其词。每个人从小到大要面对许多答题,但并不是每道题都有一个确定的答案,有的时候也需要猜一猜、试一试。这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与贪欲和赌性的关系着实不大。事实上,经历了粗放式、野蛮式生长的网络直播,随着观众的审美疲劳和国家对于网络直播行业的不断规范,“三俗”元素正在慢慢褪去,步入内容为王的规范转型期。不管怎样,对这种主打知识牌的网络直播节目,还是应该多多鼓励。在带动流量的同时发挥其普及知识的作用,一举多得,远胜于那些无厘头、无营养、无下限的直播节目。

直播答题从出现到引爆仅仅半个月时间,奖金也从单场10万元飙升到500万元。这足以说明直播答题的火爆,也吸引着更多平台瞄向这一风口。但凡事都有两面性,直播答题也是如此,野蛮生长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比如,各大平台再次上演烧钱模式,奖金设置和用户数据是否属实,为了答题开发的辅助软件甚至外挂,等等。站上风口的直播答题,飞得快却不一定飞得高。倘若相应的监管跟不上,难保一些平台和用户不会在数据上造假、在答题上欺骗。监管首先是平台自身的监管。这是一档吸引流量的直播节目,还同时肩负着普及知识的社会价值,断不可忽视这一点,更不能为了吸引用户和流量容忍或参与造假。当然,也需要第三方的监管,既包括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也包括社会舆论、网友自身。所有的监管,目的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确保站上风口的直播答题不偏离方向,能飞得更稳、更高。

互联网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创造新的互动产品。直播答题便是最新的产品之一,属于被“互联网+”重构的知识游戏节目。对其发展,社会应多持包容审慎态度,鼓励其成为直播行业的新风口,在知识普及和流量变现中达至“多赢”结果。

直播答题“开挂”,游戏规矩在哪?

即时 | 2018-01-17 08:44

2018年,在线直播答题横空出世。在奖金刺激和网友参与热情猛增的背后,一些外挂应运而生。在答题中可以起死回生的复活币在网上公开售卖,还有念题目自动出答案的语音搜索软件、利用脚本分析给出答案的外挂软件,都成为热销商品。

从知识付费到知识兑现,再到知识派跨年演讲,手机APP将“知识也是生产力”这句话演绎得风生水起。

新年伊始,在线直播答题类游戏迅速成为“刷屏级”爆款产品。每天,上百万人沉迷于12道题,答错者出局,全部答对者可瓜分当局数十万甚至300万元的奖金。短短不过十来天,“冲顶大会”、“百万英雄”、“芝士超人”等多款同类型答题游戏乱花渐欲迷人眼。高额现金奖励、全民在线PK——资本大佬们在“风口”撒币,吃瓜群众在竞赛中狂欢。

不过,利来利往,难免沦为规则失控的江湖。在线直播答题游戏最可能出现的问题,无非就两个:一是游戏方数据造假。在这个流量的风口浪尖,游戏方有可能出现两种造假冲动:参与人数造假和获奖人数造假。前者可以涂抹妆容,敷衍投资者;后者可以稀释奖金,进而控制成本。虽然从法理上说,如果平台以“注水”获奖人数来稀释奖金属实,属于欺诈行为,根据《民法通则》,此类行为无效,网友可以要求平台方面赔偿损失;不过,网友的质疑和舆论的追问,能靠APP自说自话来自证清白吗?

二是直播答题“开挂”,涉及奖金问题,就不是游戏那么简单。因为根据《著作权法》和《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等规定,游戏软件厂商或者个人作者开发的游戏软件在开发完成后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以作弊为目的的插件、外挂、辅助APP,未经答题软件所有权人的许可或授权,谋取利益的行为系违法行为。这种“开挂”和当年的春运抢票插件不是一个概念:因为抢票插件多是免费提供且裨益公众,铁道部也未曾严肃追责;而直播答题的“插件”显然是冲着个人获奖而来,明码标价,平台方恐怕也不会坐视不管。

直播答题的产业价值,显然不是看谁的“小抄”更牛掰。要不然,这就不是知识与智慧的PK,而成为搜索引擎与人工智能的较劲。当然,本来就是一场游戏一场发财梦,好像也没必要特别较真,而且这种万人竞逐的架势,看起来也最有力地驳斥了“读书无用论”。只是,在商言商、在法言法,新兴市场不能被玩坏了,法治底线更不能僭越了。这游戏要能可持续地玩下去,规矩和纪律恐怕还真是要挺在前面。

直播答题“开挂”,游戏还能愉快玩耍?

直播答题,热钱开道不等于创新

即时 | 2018-01-16 09:59

2018年刚刚开始,互联网新风口似乎已经出现。这个“新风口”就是直播答题。从出现到引爆仅仅半个月时间,直播答题赢奖金的模式迅速进入百万级——单场在线人数破百万、奖金额度破百万。各大平台纷纷入场,用提升奖金额度、拉明星助战等方式争夺用户。不过,记者调查发现,这个竞赛开始变得不公平起来,利用外挂作弊已经出现。

艺术家安迪·沃霍尔曾经说过,每个人都能当上15分钟的名人。套用这句话,或许在当前的移动互联网时代,15天就可能出现一个“新风口”。从各方的撒钱力度到人们的参与热度,直播答题似乎都给人以新的风口已经来临的感觉。

严格来说,这种答题拿奖励的模式并不算创新。其在国内的渊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多年前如《开心辞典》这样的益智问答类电视节目。只是网络直播问答倚靠移动互联网的便捷,实现了低门槛的全民参与,其参与性、影响力远非过去的电视节目所能够比拟。

从眼下来看,网络问答直播的火爆,似乎形成了一个皆大欢喜的局面。对各网络直播平台而言,益智问答以“知识竞赛”的面貌重塑了直播行业以往的形象,同时也收割了新的流量和用户,这一模式的推出或其本身就是直播行业与过往“低俗”形象进行切割的努力。对参与的网友而言,直播答题开辟了新的娱乐消遣方式,甚至是“益智、娱乐、赚钱三不误”。因此,抛开当前出现的奖金透明性疑问、作弊外挂等问题,短期来看,直播问答是少有的负外部性较小的模式创新。

但对于这种高热度的、全民参与的游戏,越是火爆,越需要冷静审视。如果说知识付费是让用户花钱买知识,直播答题俨然就是反其道而行之,给了不少人“靠知识赚钱”的幻觉。从火爆程度来看,显然后者更胜一筹。只是,知识付费也好,直播答题也罢,自始至终,知识或许都不是核心,而更多的是实现某种商业目的和全民娱乐的工具,是一种被放大的噱头。

另外,这个风口到底能够走多远,能否成为直播行业的救命稻草,以竞相撒钱的“粗暴”方式铺路,是否真的能够为互联网新经济找到一个可持续的、充满活力又不失健康的行业未来,恐怕连投资者和平台方都依然忐忑。这种不确定性是互联网新经济难以割裂的一部分,也是其活力的一种体现,但是越热闹我们越要清醒地认识到,热钱开道并不等于创新。当热钱退去、用户参与积极性降低,拿什么来捍卫一个行业的存在价值?对于烧钱模式的依赖,是否也折射出行业浮躁与投机的一面?

在互联网领域,“站在风口上,猪都会飞”这句话收获了无数拥趸,被不少创业者、投资者奉为圭臬。但也有企业家对此作了下半句的提醒——“猪碰上风也会飞,但是风过去摔死的还是猪”。今天,在互联网新经济领域,最缺乏的不再是“风口”,而是风过去了依然能够不被摔的“猪”。

直播答题新玩法亟需尽其应有的社会责任

即时 | 2018-01-15 11:46

“2018年才过一周,新风口已经出现”,没有谁能预料这个“新风口”,竟然是知识问答产品。最近,各式直播答题APP迅速登上台面,从出现到引爆仅仅用了半个月时间,直播答题赢奖金的模式已迅速进入百万级——单场在线人数破百万、奖金额度破百万。各大平台纷纷入场,用提升奖金额度、拉明星助战等方式争夺用户。不过,记者调查发现,这个竞赛也开始变得不公平起来,利用外挂作弊的现象已经出现。

“答对12题,平分百万奖金”,在时下最火爆的直播答题APP中,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里的桥段似乎每天都在上演。当然,想象是一回事,现实则是另一回事。尽管各家平台在不断加码“撒币”,可随之而来的用户规模暴涨,还是在客观上冲抵了此类游戏可能的“造富”效应。

对于这场迅速烧起来的直播答题热,尽管其确在业界成为主流,也十分新颖,然而就其本质来说,这无非是又一场砸钱换流量的把戏。

直播答题之所以能火,原因并不难理解。首先,就在于其简单直接的规则设定,以及真金白银的利益激励,毕竟“答题赢百万”的噱头对许多人来说还是相当受用的;其次,直播答题通过引导好友分享、组队参赛、相互竞争等做法,成功使游戏具备了一定的社交互动功能,用户在答题过程中相互连结、熟络感情,自然是乐此不疲。从某种意义上说,直播答题平台,横跨并打通了“游戏”和“社交”这两个互联网大项,红极一时有其道理。

相较于过去的网络直播,直播答题在道德伦理层面似乎很少有争议,直播答题,是伴随着“崇尚知识”“益智健脑”等标签一起出现的。然而不得不说的是,生意就是生意,在砸钱换流量的逻辑支配下,直播答题天然就存在着许多疑问。比如说选题的视角与立场;再比如说竞争的公平性,等等。为了平台人气而出些“三俗”题目或者奇葩答案,这些都是直播答题需要警惕的。

实际上,当各式直播答题积攒了足够的规模、做到了庞大体量,从一定程度上说,它就已经变成了一个公共知识传播平台。其所出的每一道题、给出的每一个答案,都被数百万人实时接收,这种巨大的影响力,无形间对平台方形成了更高要求、更强鞭策。时下,各家直播答题APP都还没有建制化、专业化的知识校验能力,其简单链接题库的算法模式,并没有考虑这个巨大的知识、信息传播主体,更没有考虑到其应有的社会责任。

烧钱攒人气当然无可厚非,答题一乐或许也不必较真。但是,各式前赴后继、花样百出的互联网新兴创业项目,每每暴露出“能力和责任不匹配”“影响力和把控力不匹配”的迹象,无疑是必须被审慎对待、亟需被高度重视的。

直播问答如何在“风口”闯关

即时 | 2018-01-15 08:42

【创新不仅是“一招鲜,吃遍天”,更应该是一个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的过程】

从“芝士超人”到“百万英雄”再到“冲顶大会”,这些天,网上一下子冒出很多直播问答节目。形式几无差别,答题闯关,分享十万甚至百万大奖;题目五花八门,从天文地理到娱乐八卦都有,比如“下列动物没有牙齿的是哪一种:蚊子、麻雀还是河豚?”

冷僻的知识,确实会难倒英雄汉,也就让幸运儿多了几分喜悦。几天前,在一场问答中,182位用户均分了100万元现金,这抵得上一个一线城市白领半个多月工资,在一场“血战到底”的问答中,更有人笑到最后独享百万大奖。直播间里一片惊呼:知识改变命运!

知识就是财富,正是这类节目抓人眼球的地方。这很容易让人想起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通过知识闯关登上人生巅峰,暗合了不少人内心深处的期待。从“开心辞典”“一站到底”到“诗词大会”,答题类综艺节目总能引来关注。本质上说,人们的智力输出如果得到正反馈,就会产生愉悦感和成就感,无论这种反馈是不是金钱。

对于直播平台而言,同样也在考虑:益智问答能不能改变直播平台的命运?直播兴起后,“低俗”“无聊”“无厘头”一直是难以撕去的标签,如何引入更丰富用户群,已成平台的长期焦虑。更重要的是,当公众在网络上的注意力越来越分散,收获流量的成本逐渐走高,获取一个新用户的成本也在高涨。能以100万奖金吸引300万人进场,加上好友间分享产生的社交乘数效应,导流成本简直低得令人意外。所以,如果说“答题者”看到的是利益,“出题者”看到的同样是利益。

互联网世界,也不只是出题者和答题者,还有广告商随时关注着“风口”的大小。据报道,有金主已拿出1亿广告费砸进某直播答题平台,从广告入脑入心的角度,这或许是一次很成功的选择。“认真的你比不认真的你更有价值”,这是对“有效注意力”的商业价值判断。紧盯屏幕、为知识绞尽脑汁的时刻,恰恰是人们网络生活最聚精会神的“十分钟”。正是网络注意力难得的聚焦,让这一节目获取了独特而珍贵的广告价值。

一次“成功的交易”,无非是“买的人觉得值,卖的人也觉得值”。直播问答既填补了内容空缺,也降低了流量成本,同时还发现了优质广告位,带来了各方共赢,看起来是能成立的商业模式。进一步说,通过“全民在线”将益智类游戏推向极致,它所展现出的交互娱乐的新玩法,似乎要成为变革传统电视综艺的“鲇鱼”;诉诸“益智”而非“无聊”,它也为解题“直播能干啥”提供了新思路。因此,有观察家已经迫不及待地将此界定为“2018年重要的商业事件”。

但是,脱离了持续创新,遍地机会的反面,可能就是一地鸡毛。目前,直播平台百舸争流的背后,同质化发展的弊病已经显现。当“撒点鱼食、池鱼竞食”的亢奋状态过去,还能再做点什么?能不能以知识为引信,引爆差异化探索,找到各自的定位,持续推出优质内容产品,是真正决定平台生命力的关键。毕竟,一旦撒食减少、新鲜感过去,潮水会带着鱼儿一起离去甚至一去不回,已是被无数次证明的互联网铁律。这也启示更多后来者,创新不仅是“一招鲜,吃遍天”,更应该是一个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的过程,守成者没有前途,奋进者才有未来。

直播答题撒币,砸钱还能砸多久

即时 | 2018-01-15 07:52

2018年1月,一场由《冲顶大会》、映客直播的《芝士超人》、花椒直播的《百万赢家》、西瓜视频的《百万英雄》等掀起的在线答题直播模式,刷爆了微信朋友圈。参与门槛低,人人可参与;奖金诱惑大,单场已飙升到百万元级别;加上社交元素,邀请好友可获复活码……多种诱人因素的加持,让这种问答直播模式迅速火遍网络。

这场全民狂欢,来自于资本大佬们的疯狂砸钱。1月3日,王思聪在微博上发布一条“我撒币,我乐意”、“每天我都发奖金,今晚9点就发10万”等刺激性话语,以推广自己投资的《冲顶大会》APP。作为有2千万级粉丝的大V,这一消息被赞13万多次,评论3万多条,更吸引不少好奇网友下载试玩。随后,他又在朋友圈自黑,“2018年的第一周总结——王思聪撒币,张一鸣撒币,周鸿祎撒币,奉佑生撒币。”逐渐,撒币、大撒币、一起撒币,2018年开年以来,直播视频行业迅速切换到在线答题模式,“撒币”成为当下热词。

这种游戏的普遍玩法是,每期都由平台方设置巨额的奖金,由网友参与回答一定数量的题目,全部答对问题的网友,可以共享当期的奖金。据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在短短几天时间内,几大平台的单场奖金金额,已经从最初的10万元级别,迅速攀升到百万元级别,使得这场直播问答竞赛,迅速成为烧钱的游戏。1月6日晚,《百万英雄》、《芝士超人》、《百万赢家》同时投放了100万、101万、102万的百万级别单场奖金。20分钟内,三家一共烧掉了303万。

在随后的几天,烧钱更是到了疯狂的地步。数据显示,1月7日、8日,《芝士超人》再次在晚上砸下202万元,其在20:30与21:30均单场投放101万元;而《百万英雄》不甘落后,狂掷300万元打造出21点单场200万元奖金,以及22点单场100万元奖金;《百万赢家》则从20:20连开4场,场场100万元。

答题提供的题目貌似与知识相关,从天文地理军事历史到娱乐明星八卦,几乎无所不包。但实际上,这已经完全成为一场资本的游戏、资本的狂欢。与当初疯狂展开的共享单车竞赛一样,直播平台的此次疯狂,是为了摆脱过于依赖网红的运营模式,把补贴给网红的钱,转而为直接补贴网友。毕竟,粉丝忠诚的是网红,平台不能把用户增长的希望,全寄托在网红身上,富了方丈穷了庙的事情不是没发生过。

但是很快,这种直播问答就发展成了在线产业。网上有兜售所谓题库的,有兜售复活码的,还有自称“通关软件”的,而人们答题,并不在意所谓的知识点是什么,而是直接通过百度进行搜索,甚至间接带火了网页搜索。所以现在的标配就是,一边拿着手机,一边开着网页,一边回答问题,一边组群围观。与其说是知识改变命运,不如说是搜索送你上分。

然而,这种疯狂烧钱的劲头是无法持续的。直播平台想要依靠这种方式获取用户,获取关注度,注定会像去年的共享单车一样,很快就会陷入后继乏力的尴尬之中。奔着奖金而来的用户,现实而无情,对平台毫无黏度,哪里有钱就会奔向哪里。由于这波烧钱的力度,大于共享单车,所以破灭的速度更有可能超过共享单车。

直播答题是在“换姿势奔跑”

即时 | 2018-01-15 07:38

王思聪的《冲顶大会》、映客的《芝士超人》、今日头条旗下西瓜视频的《百万英雄》,以及花椒直播旗下的《百万赢家》……进入2018年最火的新事物无疑就是“直播答题”了,动辄上百万的奖金更是吸引了大量用户的参与。不过,有分析人士认为,这种商业模式很难持续,因为直播答题并没有持续的用户需求,尽管有一些变现渠道,但是想要持续会非常困难。

很多人都在关心答题撒钱有没有未来,会不会迎来明媚的春天。虽然“撒钱”与答题结合到一起,是新生事物,但无论是“撒钱”还是答题本身,其实都有迹可遁,而且两者是分开的。对其的回答,其实应该分为:“撒钱”有没有未来与答题有没有未来。

“撒钱”是因为答题而来,是为了让答题更有吸引力。在很多人看来,直播答题“撒钱大战”已经有了疯狂的味道。无论是在“撒钱”的绝对量上,还是在其带来的影响力上,都无法与网约车发展初期的“烧钱大战”相提并论。当然,任何一种烧钱都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撒钱大战”可能火得快谢得也快,终有摁下停止键的一天,但就直播答题本身来说,未必昙花一现,未必没有春天。

这段时间,直播答题确实很火,连一些经常走在流行后面的人都参与其中,乐此不疲。并不排除奖金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但要说参与的人都是为了奖金,恐怕言过其实,“小看了天下人”。直播答题其实是互联网版的“开心辞典”,相对于答对答错,能不能拿到奖金,最终拿多少奖金,更重要的是从中学到了知识,而且以轻松、娱乐的方式学到了知识。知识,是直播答题的一大标签。

细数这几年互联网的变化,可以看到知识消费异军突起,已然进入了春天。有数据表明,截至2017年8月,知识付费用户突破5000万,市场预测行业全年经济规模达500亿元。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就是曾经十分火热的直播行业陷入停滞期,经历着“倒春寒”,不仅在道德情操上屡受指责,就是在行业效益上也乏善可陈,看不到一个可以预期的未来。在这样的背景下,直播碰到了知识,开启了“直播答题”,出现了“答题撒钱”。

于知识消费而言,直播答题或许“醉翁之意不在酒”,有着“蹭流量”意思,可能也不是很多人认可的知识学习方式。但于直播行业而言,相对于过去的三俗路线,现在的知识路线,肯定是一个巨大转变。想想一段时间,围绕直播发生的很多负面新闻,有些不仅跌破了道德底线而且违反了法律法规,一再让人们“辣眼睛”。这样的直播越火反映的社会问题越大,越火带来的负能量越大、解决难度越大。相对于过去,直播行业想到了转变,想到了往符合社会美好的方向去改变。其改变本身,不应该受到过多置喙。

当然,“种下龙种”也可能“收获跳蚤”,直播答题最终会如何,还得由市场说了算。但要指出,社会认可与市场认可并不矛盾,社会认可往往在市场认可的基础上。一个看得到社会发展方向、满足美好需要的行业,不仅会得到社会认可,而且更容易得到市场认可——这已然为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为无数互联网企业的发展所证明。直播行业看到行业存在的问题,告别“问题生长”,应该得到理解和支持。

直播答题起码提供了一种新可能,让人们看到直播行业也可以在阳光下,以符合社会主流价值的方式奔跑——直播答题其实是在“换姿势奔跑”。至于说在大多数用户难以中奖的情况下,能不能保证参与者的持续热情,这需要直播平台作答。但可以肯定的是,“越努力越幸运”,一个坚持走大道的行业越容易走进春天。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