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减负年

中共中央办公厅近日发出《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明确提出将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

 资  讯 

地评线|基层“减负”方能“轻装上阵”

即时 | 2019-03-13 08:40

中共中央办公厅近日发出《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明确提出将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心系基层、关爱干部的深厚情怀,表明了党中央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持之以恒狠抓作风建设的坚定决心,树立了为基层松绑减负、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的实干导向。(3月12日 人民日报)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专门作出重要批示,强调2019年要解决一些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切实为基层减负。那么,何谓基层“负担”?是繁重的工作?是发展的压力?还是难啃的硬骨头?都不是!已成基层不能承受之重的“文山会海”现象才是其中之一。此次印发的《通知》,一大亮点是规定非常详细,目标明确,可操作性强。其中,“确保发给县级以下的文件、召开的会议减少30%-50%”“中央印发的政策性文件原则上不超过10页,地方和部门也要按此从严掌握”等内容,是就是对于解决“文山会海”问题的“硬杠杠”。

国家的各种政策需要基层去落实,上级的各项指令需要基层去实施。但长期以来,一些地方以开会、发文作为“安排落实”“传导压力”“主动积极”的代名词,造就了“虚落实”“假实施”的现象。基层干部的精力有限,用在“文山会海”的精力多了,服务民众、干实事的时间就少了。“基层减负年”要想开个好头就不能拖延,要立即执行下去,按照党中央要求从现在开始,将几乎一半的会议文件砍掉,将会议文件的“水分”挤干,确保基层干部可以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办事上,而不是应对各种会议、处理各种文件上。

为基层减负,关键是标本兼治,既解决突出问题,又深挖源头,让基层干部切实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轻装上阵”干实事。会议时间缩短了,意味着必须拿出干货来讲,不把有限的时间浪费在说空话套话上,会议效率自然就会提高;文件内容缩短了,主题就突出了,就能更有效率的开展工作,将更多的时间用在田坎上,而不是电脑前。此项《通知》的印发,体现出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关心干部、心系群众、为基层减负松绑的情怀——以“文山会海”的“减”,换务实干事的“加”,从而树立新时代党员干部担当有为新形象。

此项《通知》,被誉为“基层减负的春天”。各地要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落实一系列“减会缩文”、关爱基层干部、激励担当作为的新举措,让基层真减负、减真负,进一步激励干部主动有为、攻坚克难。以“基层减负年”为契机,基层干部定能在圆满完成既定目标的基础上,再创新时代新辉煌。(刘厚廷)

地评线|基层既要“减负”也要“提质”

即时 | 2019-03-13 08:23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明确提出将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通知》围绕为基层减负,聚焦“四个着力”,从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思想教育、整治文山会海、改变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频过度留痕现象、完善问责制度和激励关怀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务实管用的举措。

这份重磅文件一经公布,广大基层干部“喜大普奔”。“上面千条线,下面一颗针”。这些年随着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重点工作的开展,加之,各种无谓的会议、文件、督查、考核,增加了大量的事务性工作,使得“白加黑”“五加二”成为了很多基层干部工作的常态。“忙碌”“加班”“压力山大”的基层干部,他们渴求“减负”,希望轻装前行。对此,笔者认为,关心关爱基层干部,“减负”迫在眉睫,但做好做实为民事业,“提质”也刻不容缓,因此必须答好基层“减负”和“提质”两道题,在“减负”和“提质”中让基层事业蹄疾步稳,行稳致远。

“减负”是为了更好“提质”。给基层“减负”只是手段和方法,让基层工作“提质”才是出发点和落脚点。精文简会,杜绝文山会海,是为了让基层干部将更多时间和精力花在“抓落实”“跑现场”上面;规范督查考核,狠刹“痕迹主义”,是为了让基层干部免受干扰,一心一意谋发展,凝心聚力破难题;关心激励干部,减少“一票否决”“责任状”,是为了理清权责,避免基层干部白了头又寒了心……总而言之,给基层“减负”就要还基层干部以干事创业的时间、评优晋级的空间,让他们以更加充沛的精力,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为民服务的事业中。

当然,“减负”并不等于“少干活儿”,而是把基层干部从事务性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从文山会海中解放出来,从“痕迹主义”怪圈中解救出来,将本就不需要干的活儿从基层干部肩上理直气壮的卸下来,让他们以更加求真务实的态度抓重点工作,抓中心工作。俗话说,“好钢用在刀刃上”。基层干部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如果花费在形式主义的陪会、迎检、考核、撰写汇报材料等上,是一种“可耻的浪费”。“材料写不尽,表格填又生;凡是都留痕,干部两行泪。”不少基层干部总是抱怨“很辛苦”,其实,他们的辛苦更多时候不是来自工作本身,而是“辛辛苦苦的形式主义”。

“减负”就要减少“辛辛苦苦的形式主义”。具体而言,即写文撰稿不要热衷于词语堆砌,不要熬夜加班“稿来稿去”;领导开会不讲空话套话,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言简意赅,涵养好会风;督查检查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基层干部只有打破了形式主义的桎梏,才能腾出拳脚集中火力做好本职工作,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创新工作方法。

那么,“减负”之后该如何让工作“提质”呢?笔者认为,首先,领导干部要带头形成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让工作件件落实,事事有回声;其次,要创新工作,借助新型互联网技术思考简政便民之策,打通信息壁垒,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路,提高工作效率;其次,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拧干形式主义“水分”,让实干者得实惠,倒逼基层干部在工作“赛马”中,增强业务能力,练就过硬本领;最后,树立问题导向,群众的需求在哪里,服务就跟到哪里,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集中攻坚一批困扰群众生产生活的民生“痛点”,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

“减负”是为了让基层干部更好的工作,“提质”是为了让工作更好的服务群众,因此,“减负”和“提质”要“两手抓”“两手硬”。“减负”不“提质”,群众会质疑基层干部为官不为;“提质”不“减负”,基层干部负重前行,身心疲惫,难以为继,非长久之计。唯有“减负与提质齐飞”,才能各归其位,各得其所,实现共赢。(沈道远)

为基层减负需要双向共同发力

即时 | 2019-03-12 16:56

中共中央办公厅近日发出《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明确提出将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通知》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对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作出进一步部署,有利于更好激励广大干部崇尚实干、担当作为,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3月12日《人民日报》)

近年来,形式主义问题确实在一些地方存在反弹现象,不仅给基层干部带来了巨大的困惑与无助,而且也引发了人民群众的不满。

比如搞一个文明创建,动辄三年时间,地方总动员,开始轰轰烈烈,商家市民齐上阵,之后就偃旗息鼓,当大家基本上生活平静之后,最后的测评又来了,又是一阵紧急应对,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为了一个测评分数,一旦评上了,就开始锣鼓喧天的宣传,立体化报道,把城市“飘扬”得津津有味,如果没有评上,又准备下一个轮回。如此淘神费力,群众对此怨声载道。

比如搞所谓的地方拉练评比,本来这是个创新方法,通过基层拉练来完善基础设施和提升能力水平,倒逼自己去推进基层治理。但一些地方却搞起了“苗圃式”或“盆栽式”,把大量的资金与人力物力集中到一个点或几个点,按照上级领导想要看到的要求进行“重金打造”,请专业的设计师来设计,把所有的资源集中到一起,效果确实好,也赢得了领导的肯定与好评,但领导一走,又变成了“废所”。

又比如地方领导班子到基层调研,本来是职责所在,低调务实,结果却前呼后拥,走了形变了味。上级领导到基层调研,从汇报资料,到领导讲话、领导点评,从点位选择,到会务标准等都一股脑儿的打包压给了基层,这样的调研除了给基层定一个空洞的调子外,除了给基层增加巨大工作量之外,能看到啥,又能调研出个啥,大家心知肚明。

显然,中办《通知》把脉到了这些问题,也切中了要害。从文山会海问题,到督查检查考核过度留痕问题,从“责任甩锅”问题,到城市评选评比表彰的各类创建活动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确实让基层干部苦不堪言,从上级层面而言,也知道这些问题的严重性,也深知这是一种典型的形式主义,但迫于上级的上级的要求,不得不把这个形式主义“形式”下去。

动刀形式主义关键在落实。要想遏制形式主义,要想坚决刹住这股形式主义反弹之风,首先有自上而下的行动。从中央到地方要自我动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各级政府要坚决反对和整治一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让干部从文山会海、迎评迎检、材料报表中解脱出来,把精力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今年国务院及其部门要带头大幅精简会议、坚决把文件压减三分之一以上。既然做出了承诺,必然要拿出行动,必然要做出成效。要像国务院极其相关部门那样,主动精简会议、压缩文件,尤其是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立说立行,立说立改,坚决落实《通知》精神。

贯彻落实《通知》精神也要强化自下而上的监督。对于形式主义问题,基层群众最有发言权,要确保《通知》一竿子插到底,除了上级督导之外,关键就在于听取基层群众呼声。是否落实到位,是否打折转弯,要把基层呼声作为第一评判标准,主动接受下级单位或部门的监督,不断的自我改进完善,持之以恒的抓,一锤一锤的敲,做到上下结合,共同发力,才能真正给基层减负,才能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张闲语)

机关多“加压”,基层才能多“减负”

即时 | 2019-03-12 15:15

中共中央办公厅近日发出《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明确提出将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3月12日《人民日报》)

为基层减负,把基层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才能更好激励广大干部崇尚实干、担当作为,把更多精力用在打好三大攻坚战、推动高质量发展上来。为基层减负松绑,顺应了基层期盼和呼声,也彰显了党中央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坚决斗争的决心和行动。

为基层减负,责任在机关。“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开会的路上”“不是在准备材料,就是在报送材料”“不是在迎检,就是在准备迎检”,空耗精力的会多文多、名目繁杂的督查检查考核多、流于表面的痕迹管理多,而且层层加码,让基层不堪重负。若要问基层这些大量的不合理的负担是如何造成的,追根溯源,矛头则会指向机关。为基层减负不是基层自我减负,而是机关要为基层减去各种不合理的负担。

有的机关动辄开会、开会太多,其实是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以讲话落实讲话,这样开会徒劳无功,作用不大。有的机关对同样的材料“反复要、次次要、年年要”,其实不过例行公事,是假借基层之手满足机关自己所需。有的机关按部就班地督查检查考核基层,其实是在规避责任式,将本该自己承担的责任甩给基层。基层负担过多过重,根子在机关,说到底,还是由于机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疾在作祟。为基层减负,是对机关作风的重大检验。

为基层减负,重点是控制层层发文、层层开会,解决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频、过度留痕等问题。这就要求机关做到,对可开可不开的会能不开就不开,对一些冗余的填表报数能减就减,对不必要的“痕迹管理”能砍就砍,对督查检查考核的一些同类事项能并就并。机关为基层减负,不是机关对基层放手不管,而是机关抓基层要有更好的抓手和方法,机关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身基层一线,日常多到现场看、多见具体事、多听群众说,把功夫下在平时,不干扰基层正常工作。

机关多“加压”,基层才能多“减负”。为基层减负,机关要切实认清自身的责任,坚持问题导向,对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进行大排查,着重从思想观念、工作作风和领导方法上找根源、抓整改,做一个能察实情、解难困,真正为基层减负的好机关,激发基层干部的担当作为。(向秋)

1  2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