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三明频道 > 聚焦 > 正文

情系民生谋福祉 履职尽责促发展

2022-01-04 08:58:39  刘莉婷 童文彦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刘惠萍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五年工作亮点与成效回眸

冬日暖阳,绿都山城山水环绕。

四季流转,常委会履职硕果累累。

履职五载,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情系民生、履职尽责,有力地推动了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

回眸,这五年,是一份写满收获的履职答卷:五年来,共召集本级人民代表大会6次,召开常委会会议38次、主任会议88次,作出决议决定53项,制定地方性法规6部,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116项,组织开展执法检查11项、专题询问9项、工作测评13项、视察调研181项,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378人次,配合全国、省人大常委会开展立法调研、执法检查、工作调研等活动104次……

回望,这五年,是一种根植民生福祉的情怀:五年里,立法更加注重倾听民生民意,监督更加紧扣热点难点,代表履行职责更加务实有效……

五年间,伴随着一部部地方性法规的制定出台,一个个专项报告的审议,一次次视察、专题询问、调研与执法检查的落地落实,一件件代表议案建议的有效办理,我们不断感受着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情系民生谋福祉所付出的努力,持续聆听到常委会履职尽责促发展的铿锵足音……

高站位 政治建设实现不断提升

牢牢把握政治机关定位,把党的领导贯穿人大工作始终,强化思想引领,扛牢政治责任。这五年,市人大常委会牢牢把握人大工作正确政治方向,留下浓墨重彩。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落到实处,需用理论武装头脑,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为此,市人大常委会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人大工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闽、来明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扎实开展省委“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和市委“牢记新嘱托、增创新优势、再上新台阶”活动,不断筑牢人大干部的思想根基。

认真贯彻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大工作和建设的部署要求,加强人大组织建设,持续推进乡镇人大工作和建设整体水平提升,精心指导县乡人大换届选举工作,在与时俱进推动地方人大工作完善发展中,市人大常委会一步一个脚印。

扛牢政治责任,关键在于不折不扣贯彻市委决策部署,与党委同向发力,推进各项工作落实。医改十年,三明一刻不停用“革新之笔”书写暖心“健康答卷”。2021年8月17日至26日,“健康答卷”新添一笔:市人大常委会发挥监督职能,与县级人大常委会联动开展医保基金使用健康效益情况调研。联动监督的背后,是实现我市医保基金使用健康效益最大化的终极目标。起笔挥下,落笔紧跟。12月24日,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通过《关于继续深化三明医改进一步提高医保基金使用健康效益的决定》,自此,三明医保基金管理和使用将从仅限用于医疗的“单条腿”走路,到转向用于医疗和健康管护的“两条腿”走路。

让医保基金使用更趋合理,仅是市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市委决策部署的其中一个有力注解。围绕市委重大决策,依法作出《关于同意上报我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方案的决定》《关于我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若干问题的决定》,就设立“三明市企业家日”等作出决议决定,制定《三明市荣誉市民称号授予办法》,全力把市委的重大决策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全市人民的共同意志。修订市人大常委会任免国家工作人员办法;落实疫情防控的部署要求,广泛动员代表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常委会班子成员积极参与推进“四个再出发”、打好“八大攻坚战役”等中心工作,挂钩服务“三大一重”项目,全力协调推进重大项目加快建设。

回顾这五年,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党的领导,加强政治建设实现新提升,在三明这片热土上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坚实步履。

立良法 法治建设迈出崭新步伐

法律,治国之重器;良法,善治之前提。

过去五年里,市人大常委会紧扣立良法保善治,强化立法引领和推动,提高立法质量,监督法律实施,积极推进法治三明建设,先后制定出台了6部地方性法规。

2017年10月1日,《三明市万寿岩遗址保护条例》颁布实施,它的出台更好地保护了万寿岩遗址,让文化遗产惠及人民群众;2018年10月1日,《三明市东牙溪和薯沙溪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施行,为水库水源保护和管理、饮用水安全保障披上了一件法的“外衣”;2019年10月1日,《三明市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条例》出台,三明“城市之肺”有了法治呵护,百姓共享绿色福利有了新的期待;2020年10月1日、12月1日,《三明市城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三明市公共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两部法规的实施,不仅给城市扬尘污染戴上“紧箍咒”,也让群众有了向不文明行为说“不”的法律武器;2021年10月22日,《三明市三元区环城山体保护条例》经福建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批准通过,将于2022年7月1日起施行,守护城市绿色生态屏障自此避免“一刀切”,城区人居环境将更加优化。

五年时间里,立法工作可圈可点,一部又一部突出生态环保立法,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立法,注重历史文化保护的地方性法规的制定与实施,不仅积极回应着群众关切,疏通着社会堵点,更传递着法治的温度。

有法可依,更要有法必依。为了防止出现立法与执法“两张皮”,避免法规陷入“一立了之”的困境,市人大常委会采取法规颁布和交付实施无缝对接的工作机制,为普法“扶上马”,为执法“送一程”。为此,市人大常委会开展环境保护法等11部法律法规执法检查,监督6部地方性法规实施,针对检查调研发现的问题,从落实法定职责、健全完善机制、解决重点问题等方面提出具体意见。同时,坚持每年听取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推动普法宣传教育,开展公安机关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等工作情况调研,聚焦公平正义开展监督,完善和落实信访事项办理反馈和工作协调机制,为我市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此外,市人大常委会还健全备案审查工作机制,创新规范性文件联合审查方式,加大主动审查力度,推行电子报备和网上审查,落实常委会听取审议备案审查工作报告制度,不断提高备案审查能力和水平。

民主立法、执法为民——在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五年的立法和法律监督工作中,无时无刻不在体现着这八个字的分量。五年间,市人大常委会不断立法先行,推进法治建设迈出新步伐。

强监督 围绕中心推动经济发展

发展的列车,总是不断向前奔驰;经济的发展,终将离不开监督的保障。沿着时间轨迹,追溯发展历程,展现在眼前的是一条市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综合运用多种监督方式,全力推动和保障三明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路子。

这五年,加强监督,推动经济发展,自然地被列入市人大常委会的重要议事日程。

政府是怎样花钱的?这不仅是老百姓最为关心的问题,也是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最为关注的问题。怎么做?市人大常委会给出了答案:督促抓好年度计划和“十三五”规划实施,组织开展“十四五”规划编制情况的调研和审议,听取审议预算调整方案、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的报告,审查批准年度市本级决算、预算调整方案,每年听取审议审计工作、审计发现问题整改落实等情况报告,对市本级政府性债务、税收工作、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等情况开展监督……在推进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的基础上,2018年起,市人大常委会实行预算联网监督,让预算审查监督插上科技的“翅膀”,自此,三明人民的“钱袋子”有了一个智能“好管家”。

多层面、多角度、多形式开展监督,正是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助推三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鲜明特点。

舒展今日三明产业发展画卷,全市“大招商招好商”攻坚正酣,山区发展根本要靠自身“骨头长肉”的鼓点正急。如何有力推动三明产业持续转型升级?市人大常委会打出了“组合拳”:先后听取审议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城市建设、市级安全生产隐患整改等情况报告,开展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实施、市属国有企业发展、市县联办园区发展等情况调研,为我市产业发展助力。

寒冷的冬月,气温骤降,但三明却汇聚着一股又一股“暖流”:乡间小道,游客们赏美景;休闲公园,孩童们尽嬉戏;农家小院,老人们话家常……这一幅幅如画美景的背后,处处体现着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的用心和用情。在此过程中,市人大常委会一点也没含糊。

听取审议精准脱贫、乡村产业振兴发展、农村金融改革、林业科技创新等情况报告;开展三明革命老区苏区脱贫攻坚、“两茶”产业发展、林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等情况调研;组织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执法检查并进行专题询问,跟踪监督我市“中国稻种基地建设”情况,督促市政府做好确权登记颁证……市人大常委会一项项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监督举措,正不断托起农村群众的“幸福梦”。

盯热点 人民至上助力民生改善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翻开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五年工作答卷,“以人民为中心”是其中的“高频词汇”。

紧盯热点,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人民至上,主动回应人民群众关切,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为让更多孩子上好学、读好书,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审议了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等情况报告,联动开展教师法执法检查,对义务教育工作情况开展专题询问,推动市政府用好教师编制周转池机制,加快教育补短板应急项目建设,真正做到助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督”在民生关键处,“效”到人民心坎上。

文化是城市发展的持久动力。为此,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关注文化事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物保护、宗教商业化治理等情况进行调研监督,只为让文化在我市迸发更多活力。

“老有所养”是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一个重要指标。市人大常委会切实履行为民宗旨,跟踪监督养老事业,听取审议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情况报告,开展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情况专题询问,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

发展离不开妇女,发展成果更要惠及包括妇女在内的全体人民。我市妇女事业发展如何?市人大常委会倍加关注。听取审议妇女发展等工作情况报告,推动女性人才队伍建设等政策落实,促进妇女事业发展,市人大常委会持续发力。

不止聚焦民生领域的热点、难点、痛点,五年间,市人大常委会还持续助推城市建设管理。围绕城市社区治理工作情况,听取审议报告并进行专题询问;针对荆东片区开发建设、市区地下停车场整治等工作情况开展调研;就市区饮用水源提质情况进行视察;对《三明市东牙溪和薯沙溪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开展执法检查并进行专题询问,在真监督、敢碰硬下,人民对城市建设的“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绿色是我市最亮丽的底色,必须倍加珍爱。围绕市委部署,市人大常委会不遗余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把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为人大履职的重要内容。每年听取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开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等工作情况调研,就水污染防治工作等情况进行专题询问,视察市区东侧后山地质灾害情况,组织中华环保世纪行(三明)宣传活动,每一次的匠心履职,都在努力为三明百姓赢得更多生态发展的福祉。

五年来,市人大常委会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监督问效,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用实际行动兑现了“为民谋福祉”的承诺。

抓保障 代表履职焕发新活力

五年来,共邀请代表参与立法调研、执法检查、法规制定征求意见等活动530人次,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256人次,组织代表2100余人次开展视察、调研等活动……

这些数据既是对我市人大代表充分发挥作用的生动诠释,也是对市人大常委会加强代表工作的有力印证。

突出代表主体地位,积极构建新型工作平台,服务保障人大代表依法履行职权、充分发挥作用,是人大工作生机与活力的重要基础。人大职权行使到不到位关键看代表,人大作用发挥充不充分关键看代表,人大与人民群众联系紧不紧密关键看代表。

五年里,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积极搭建代表履职平台。一方面,线上一头,加强推广和深化“人大代表在身边”工作,建成市县两级代表履职微信平台;另一方面,线下一端,加强142个“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活动室”规范化建设,组织开展“人大代表走基层,助力群众奔小康”“亮身份、晒履职、办实事”等主题活动。通过发挥“线上”“线下”双平台呈现的叠加效应,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拓展代表听取民意和群众反映诉求的互动交流渠道,有效打通代表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是许多植物生长的规律。这一届的代表工作注重过程,更注重实际的效果。民有呼、我有应,民有需、我有为。回首过去五年,在代表议案和代表建议高效务实办理上,市人大常委会积极作为。通过完善代表议案提出、审议、处理机制,坚持代表建议办理“督办月”、办理结果“回头看”,坚持重点督办机制,对办理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以点带面、以质促效,努力推动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由“答复满意”向“结果满意”转变。

五年间,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代表建议督办工作之树实而硕、多而久。代表在大会和闭会期间提出的1172件意见建议已经全部办理,代表对建议办理结果表示满意的占88.1%,新时代代表工作呈现出勃勃生机。

求质效 守正创新展现新形象

“打铁还需自身硬,无须扬鞭自奋蹄。”五年来,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主动适应新时代人大工作需要,以党建为引领,坚持守正创新,全方位加强常委会及机关自身建设,持续提升工作质效展现新形象。

2021年12月4日是第八个国家宪法日,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党委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为载体,组织开展宪法学习活动。观看《人民的宪法》微视频,来到人流密集路段,向市民讲解安全守法出行的重要性,传播绿色文明出行理念,开展“为民办实事,送法进社区”宪法宣传一系列活动,正让宪法成为冬日里的汩汩暖流。

机关党建与普法宣传的紧密结合,仅是市人大常委会严抓党建的一个缩影。

健全常委会党组、机关党组的学习研究、议事决策等制度,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党风廉政、机关干部队伍建设,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平安(综治)创建等工作,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精神,倡导“冲冲冲”的工作作风,强化人大新闻宣传……五年来,市人大常委会主动扛起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党建,自觉用党建“洗脑子”“强身子”“明路子”,共同推进工作提质增效。

党建“新动能”,创造人大工作“新业绩”。五年来,就调整行政区划推动我市区域经济发展壮大、加强市区儿童户外活动场所建设等专题形成35份呈阅件,为市委决策提供参考;强化执法检查,针对发现的问题组织专题询问,并于次年进行“回头看”,有力地促进法律法规在我市贯彻实施;完善专题询问和工作测评,更加注重随机提问和跟踪追问,通过各类媒体公开询问现场情况,增强专题询问的针对性和影响力;将工作测评作为督办代表建议和审议意见的重要手段,在总体测评的基础上细化测评项目,多层次反映测评情况并及时向社会公开,使工作测评成为监督问效的“利器”。

过去五年,收获颇丰;未来五年,使命在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市人大常委会还将坚守初心、奋楫笃行,不断开创人大工作新局面,为建设“一区六城”,奋力谱写三明全方位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刘莉婷 童文彦 文/图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