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台海> 闽台往来 > 正文

南投同宗村乡亲:“我们本来就是一家人”

2014-07-09 07:22:06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徐家傲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洪姓宗亲在草屯洪氏宗祠里共同欣赏老照片。(资料图片)
 

东南网7月9日报道 (福建日报驻台记者 李向娟 发自台湾南投)串门走亲戚,是闽南人最熟悉的交往方式。听说福建省交流考察团要来走亲访友,南投县草屯乡新庄里的洪姓乡亲特别激动。身为闽南洪氏宗族后裔的他们,早早就约定好要一起到洪氏大宗祠燉煌堂欢迎福建乡亲。

8日下午,燉煌堂外,锣鼓喧天,人潮涌动。记者见到新庄里的乡亲来得最早,而彰化、嘉义等10个县市的民众也纷纷赶来,有的还带上了自家族谱,想和来自福建的乡亲认亲。当参访团一行到来时,不大的祠堂,里里外外围满了台湾乡亲。对此,洪姓宗亲理事会董事长洪盛雄感慨地说:“我们本来就是一家人,串门、走走亲戚,感情才更好!”

当日,来自漳州、泉州的洪姓宗亲和闽台同名村宗亲代表走进燉煌堂,将两岸姓氏族谱正式对接。一位洪姓长者告诉记者:“听到尤书记用闽南语问候大家,感觉非常贴心,大家乡里乡亲的,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呐!”

在草屯乡,洪姓人口占74.8%,这里建有燉煌堂、燉伦堂、燉成堂、崇星堂等洪氏祠堂。每年春秋两季,洪姓族人都会在宗祠举行公祭活动,瞻仰闽南的始祖,缅怀先德、不忘祖恩。

小小祠堂,见证了闽台同宗同祖、血脉相连的历史渊源。据考证,清雍正年间,祖籍漳浦县的洪姓先民,先后分四批渡台入垦草屯。因发现草屯土壤肥沃,水利丰沛,便进入下茄荖、石头埔一带垦荒定居,后来又繁衍到草屯北部的顶茄荖、新庄里等地。

尽管闽籍先民迁台较久远,但这个洪姓血缘聚落仍然几乎原封不动地保留着家乡的风俗习惯。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这些移民及其后代保持着家乡的服饰、饮食、住宿等生活方式,遵循着家乡的岁时年节习俗等。

洪姓为台湾第十五大姓,据1977的统计资料显示,台湾各地的史山仁璲堂洪氏后裔有24.5万人。如今,洪氏后人遍布全台,可谓人丁兴旺,枝繁叶茂。

采访中,记者切实感受到,台湾同胞心中那份对“根”、“祖”、“脉”的认同是如此强烈。“找到祖籍地的那一刻,是台胞最幸福的时候。”长期研究族谱文化的台湾文史工作者蒋敏全这样说。不少洪姓宗亲也表示,为了认祖归宗,他们无数次往返于闽台之间,多方打探,不辞辛劳,直到对接上族谱,心里才安定下来。以族谱对接为例,在台湾民间的漳州族谱有1800多部。自1987年以来,前来漳州寻根谒祖的台湾姓氏达80多个,55万余人。

如今每年春秋两季,台湾洪姓宗亲都会到福建祭祖,乡情、亲情在面对面的交流中不断升腾着。无论哪一方有困难,对岸的宗亲都会义无反顾地伸手相援。1991年,第一批台湾史山洪氏族人返乡寻根谒祖时,听说两岸洪氏族人共同的祠堂——长泰仁璲堂已毁坏,便自发筹资220万元新台币重建祠堂。而在1999年南投“9·21”大地震发生后,长泰史山洪氏宗亲也筹资捐助受灾的台湾宗亲,支持他们进行灾后重建。

闽台自古一家亲,同根同源,同祖同脉。一个小小的燉煌堂,牵系着两岸的洪氏族人,也诉说了闽台宗亲间绵延数百年的血脉情谊。物换星移,时光流转,在千百年后,也许时间会冲淡两岸民间交流中的许多人和事,但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亲情乡情冲淡不了。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