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风首页 > 文明要讯new
志愿服务 放飞青春
http://wmf.fjsen.com 2023-05-12 09:11:59 庄严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image.png

王晨给孩子们分享绘本故事。

东南网5月12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庄严 通讯员 李琰之 文/图)

青春之火,赓续长存;五四精神,历久弥新。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以来非常关心青年成长。年轻人要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如今,在八闽大地,大学生志愿服务如燎原星火,闪闪发光,用实际行动留下青春最美的印记。截至目前,全省高校注册志愿者达143万人,志愿服务组织达2.4万个,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40万场次。

在志愿服务实践中,大学生们用知识去启迪孩子、用爱心去温暖老人、用行动去帮助残疾人……他们用责任撑起爱的天空,在默默奉献中不断蜕变成长,让青春在志愿服务中闪耀更加璀璨的光芒。

近日,记者深入各高校,倾听大学生如何点亮“志愿之心”。

4分钟报名2000名

“高速”得益于创新

今年3月,厦门马拉松赛志愿者招募工作启动。短短4分钟,集美大学就报名志愿者2000人,创下志愿者报名新纪录。

这个“高速”记录得益于创新。“通过‘集大青协’企业号报名参加志愿活动非常方便快捷,只要扫一扫即可完成报名手续,而且当即就能收到招募信息和录用结果通知。”集美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2021级学生项佳佳点赞道。

为志愿者服务要追求简捷、便捷、快捷,以适应新时代青年的特点和要求。为了让更多的青年学生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集美大学团委开通“集大青协”企业号,发挥共青团组织优势,推动全校青年志愿者关注“集大青协”企业号,实现“招募信息发布—志愿者报名—录用结果公示(公布)”等招募环节信息化,极大提升志愿者招募速度,建立志愿者快速反应机制。

这次马拉松赛志愿者活动,项佳佳身边的很多同学都很关注,大家报名的热情很高。她说:“宿舍四个人都报了名,还有很多同学在朋友圈转发了招募信息,互相提醒报名时间。”

在正式开放报名前,她就已经定好了闹钟,并认真准备好自己的报名材料。报名开始后,飞快打开链接,用两分钟就填好全部报名信息,报名提交成功的那一刻,她长舒了一口气。

报名成功之后,如何从2000人中脱颖而出,成为509名正式的马拉松赛志愿者呢?

成事在功外,功成在平时。项佳佳认为,平时参加学校组织的志愿者培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为了让每一名志愿者都能够胜任自己的工作任务,集美大学校团委常态化开展通识培训、专项工作培训,让志愿者明确工作任务、工作要求。

“通过参加志愿者骨干培训,我不仅学习了志愿服务的理论知识和法律法规,也掌握了一些项目策划和团队管理的方法和技巧。不仅增强了我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提高了我们的服务意识和水平。”项佳佳说。

为了让每一次志愿服务都能够达到预期效果,集美大学校团委实施分小组、分模块管理志愿者,10~15人划分为一个工作小组,配备志愿者骨干担任组长,记录志愿者服务过程,形成志愿服务记录。同时,建立志愿者黑名单制度,将无故缺勤、服务态度恶劣的志愿者列入黑名单。志愿者一旦进入黑名单,原则上3个月内不能参加校级及以上的志愿活动。

为了让更多大学生志愿者走出校门、服务社会,集美大学校团委与厦门市集美街道、杏滨街道、侨英街道和多个社工机构签订校地校企共建合作协议,共建一批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推进志愿服务基地化建设。常态化组织志愿者深入社区开展义务家教、敬老助残、普法宣传、禁毒宣传、义务导览、艺术培训等工作。

“敬老服务是爱的双向奔赴。”集美大学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叶恒浩说,他的服务对象是家住浔江社区的翌彩奶奶,有一次他发现奶奶竟然坐在家门口,一边打盹儿一边等待他们。原来奶奶害怕自己午休会错过与志愿者的相聚时光。这一幕,让他心里一酸,更让他感动。

多次活动后,叶恒浩与翌彩奶奶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奶奶时常邀请他去家里做客,每天清晨都会给他发来祝福和关心,还时不时给他打电话唠唠家常;叶恒浩也常和奶奶分享自己在校内的学习生活,与她聊自己的困惑,听取她的建议。

近三年,集美大学累计派出4.3万多人次志愿者服务社区和大型赛会活动,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过8万小时。

“之所以会有这么多大学生报名参加志愿服务,与学校的激励引导是分不开的。”集美大学团委负责老师说,该校从2020年在全省率先将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每年不少于20小时的服务时长)作为“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共青团干部”评选的必要条件,学校每年评选表彰“优秀青年志愿者”“志愿者之星”等志愿者先进典型,在校内营造起“人人参与志愿服务”的浓厚氛围。

“小眼睛”看大世界

让爱温暖留守儿童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在福州市临湖社区,一群身穿红马甲的大学生志愿者正在给孩子们分享一本名为《来,闻闻水果的味道》的绘本。这是福建工程学院大学生志愿者走进社区开展的儿童绘本阅读志愿服务,旨在通过绘本阅读,帮助儿童培养阅读兴趣、拓展视野。

王晨是福建工程学院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一名大二学生,从2021年底开始参加志愿服务,“我平时很喜欢和小朋友打交道,通过老师的介绍,了解到福建省小眼睛助学服务中心这个组织正在开展‘小眼睛 大世界’儿童绘本阅读志愿服务项目,便毫不犹豫报名了”。

令王晨印象最深的是大一暑期参加的公益“三下乡”活动,在给一群留守儿童阅读绘本时,一个小女孩全程非常认真专注地倾听,眼里满是期待和激动。活动结束时,她还特意走到王晨身边,小声地问:“姐姐,我好喜欢你们讲的绘本故事啊,你们明天还来吗?”

“当时看着她那真挚的眼神,我内心既开心又心疼,开心的是我们的绘本阅读成功感染到了孩子,心疼的是像她这样的留守儿童还有很多很多,但由于父母外出打工,他们接触绘本阅读的机会很少,这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做志愿服务的决心。”王晨坚定地说。

王晨说,参加志愿服务不仅帮助了别人,更重要的是自己的精神也得到了升华。

“小眼睛 大世界”儿童绘本阅读志愿服务项目是由福建工程学院师生联合发起,旨在通过绘本阅读,弥补乡村和社区儿童在学前教育方面的不足,助力儿童高质量阅读。项目团队独立研发了多元绘本课程包,并培育了绘本阅读推广人和建立了服务点,形成了长效服务模式,深受小朋友们的喜爱。

项目团队还通过“满天星计划”“书送希望阅享未来”等项目建立服务点,捐赠大量优质绘本,解决乡村儿童缺乏优质绘本资源的问题;通过“百园千师工程”等项目,对乡村幼儿教师进行梯队化培训,赋能乡村一线绘本阅读推广人,解决乡村儿童缺乏绘本阅读引导人的问题。

2022年至今,该项目在全省累计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4355场次,服务儿童超过40万人次,参与志愿者29万人次。

王晨说,她很高兴能够参与这样一个有意义的项目,“绘本不仅是一种阅读方式,更是一种教育方式。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用绘本点亮乡村儿童的梦想,让他们看到更大的世界”。

从简单参与到提升自我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黄晞雯是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的一名大三学生,从大一开始,她就积极参与各种志愿服务活动,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热情帮助他人。她最引以为傲的是参与了一个名为“声生不息”的志愿服务项目,为盲人朋友提供播音主持、配音训练、文学作品导读与创作等课程,用声音为他们开启新世界。“相比简单地陪同盲人朋友聊天,我觉得利用自己的专业和特长帮助他们更有意义。”

“声生不息”项目始于2021年4月,在传播学院团委指导下开展,由青年志愿者中心统一招募志愿者,再经学院播音专业教师培训指导。项目的第一期服务对象是黄萧(化名)和武莹(化名)两位盲人朋友,他们对播音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天赋,但缺乏系统的指导和平台。志愿者们就根据他们的需求和水平,制定了相应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内容,包括播音主持语音基础、配音训练、文学作品导读与创作等。

“我们每周都会给他们录制课程,通过微信发送给他们。他们会认真听课并反馈。我们也会定期线下见面,进行互动交流和实践指导。”黄晞雯说,“我们教他们怎么发声、怎么使用新媒体、怎么关注当下热点等等。”

在志愿者们的帮助下,黄萧和武莹不仅掌握了更专业的播音技能,还能清晰流利地表述所思所想。他们还在喜马拉雅平台上开设了自己的有声节目《花花姐姐讲成语故事》,分享自己的生活感悟和传统文化。

“非常感谢志愿者们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和平台,让我们能够用声音来展现自己,也让更多的人了解盲人群体。”黄萧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在接受帮助的同时创造价值,感觉很有成就感。”

在服务过程中,志愿者们也收获颇多。“我觉得这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每次志愿服务结束后他们都会非常感谢我们,但其实我们也从中学习到很多。黄萧还会给我们分享心理学课程,我们不仅仅是志愿者和服务对象的关系,更像朋友一样互相帮助。”黄晞雯说。

在盲人朋友学习一段时间后,志愿者们还会为他们撰写原创广播剧,并发布在喜马拉雅平台上。“我们会根据他们的兴趣和特点,编写一些有趣的故事,让他们来配音。这样既能锻炼表演能力,又能增加乐趣。”黄晞雯说。

除了为成年盲人朋友服务外,志愿者们还将目光投向了盲校的孩子们。他们通过学院团委对接盲校,为盲校的孩子们提供更适合他们年龄和水平的课程。“我们以兴趣爱好培养为主,教孩子们认识到声音的色彩,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最近我们正指导盲校一名初三的学生参加朗诵比赛。”黄晞雯说。

从2021年4月至今,团队共开展服务92次,参与志愿者共67人,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294小时,服务对象达211人。

在志愿服务中,黄晞雯也经历了很多心理变化。“我看到了人生的不同。对世界的认知会变得更广阔多元一些,也更懂得了包容。”黄晞雯感叹,在志愿者活动中,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志愿者们在感触、感慨、感动中提升自己,双方共同成长,彼此成就精彩。

青春有担当,志愿正当时。如今,在八闽大地,参与志愿服务的大学生越来越多,他们在“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感召下,正朝着规范化、专业化、特色化的志愿服务队伍前进,让青春的脉搏与新时代志愿服务同频共振。

记者了解到,为建立长效机制,近年来我省全力搭建信息化工作平台,在各大中专院校、“青年文明号”单位等推动全国统一的“志愿汇”平台运用,落实志愿者登记注册、项目发起、时长记录、保险购买、激励嘉许等机制,让青年志愿服务“星火成炬”。

记者手记

为青春留下最美的印记

五四精神传薪火,志愿服务绽芳华。经过多年的沉淀,我省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以继承五四精神为使命,以青年热血和责任担当为纽带,以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己任,以无私奉献的热情投入到志愿服务中,展现了青年一代志愿者的青春风采,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志愿精神不是“一句话”,而是一种坚定信念;志愿服务不是“一阵风”,而是一种社会风尚。记者在采访中深切感受到,参加志愿服务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大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

大学阶段是人生的重要里程碑,不仅要努力学习书本知识,更需通过参加志愿服务增强实践能力,培养责任意识。通过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为共建美好、和谐、温馨的社会环境,奉献出自己的一分力量。

志愿服务涵盖助学、助老、助残、助农等方方面面,做好志愿服务,不但要有火热的激情,还要有完善的组织。需要完善提升志愿服务的组织化、专业化与常态化机制,其中,组织化在于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利用大学生们的年轻优势,精心组织一支支志愿服务队伍,走出校门,深入基层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专业化在于大学生们利用自己的知识优势,精心设计志愿项目,不断拓展志愿服务领域,持续丰富志愿服务内容;常态化在于持之以恒,顺畅沟通渠道,提升志愿者组织的服务效能,实现志愿者服务平台的长效和有效运作。

微光如炬,亦能燎原。大学生志愿者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股暖心的正能量,期待更多大学生的加入,让青春在志愿服务中绽放光芒,以青春梦想点亮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  2  3  4  5  6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