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人文旅游 > 正文

席慕蓉厦大谈写诗谈绘画 现场人潮涌动异常火爆

2014-10-26 08:35:55 来源: 厦门网  责任编辑: 刘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席慕蓉昨晚演讲时,建南大礼堂人气爆棚。  

 

我很愿意和大家拍照,但我吃饭时口红被抹掉了,拍出的照片,你们一个个都比我漂亮。等我吃完饭,涂上口红,再和你们漂漂亮亮地拍照。

●人物名片

席慕蓉,原名穆伦·席连勃(蒙古语,浩荡大江河),画家、诗人、散文家。生于1943年,祖籍内蒙古,外婆是蒙古王族的公主,后随家定居台湾。她1981年出版第一本新诗集《七里香》,刮起一阵旋风,销售成绩惊人。1982年,她出版第一本散文集《成长的痕迹》,表现出另一种创作形式,延续了新诗平静淡雅的风格。

厦门日报讯(记者 李晓平)

昨晚的建南大礼堂绝对火爆。因席慕蓉要在这里做讲座,不到15时就已满场,19时前,礼堂已水泄不通。

当席慕蓉出现时,现场掌声经久不息。“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当席慕蓉深情朗诵起她的经典诗篇《一棵开花的树》、《山路》时,原本骚动的现场顿时寂静无声,现场观众沉醉不已。

谈写诗

明年将出第八本诗集

为什么席慕蓉的笔下能流淌出这么美的文字?“我写诗时,其实并不知道美不美,都是从我自己的心里出来的,但不全是感性。很多句子跑出来后还需要删除,透过理性组成构架。”席慕蓉说,诗是自己来找她的,开始是一种模糊的感觉,用话语表达常常会受困,需要找到准确的文字表达出来。“文字帮助我们思索,有笔在手上,就可以让它带你去思想,去找到最后最准确的感觉。”她说,文字本身也在引导她,正如一位知名女作家所说的,诗是从生命出来的,写诗和读诗是生命的本能。

席慕蓉的诗歌多写爱情、乡愁、时光和生命,那么席慕蓉眼中的爱情如何?席慕蓉说,爱情是一个人的事,没有定律可循,没有道理可讲。如何会去爱上一个人,爱上自己的原乡,这是人体里最坚定、最中心、最古老的“原脑”,它决定我们如何去爱,没人可以左右。

如今,席慕蓉仍在创作,她说:“这不是坚持,坚持是辛苦的,可是我很享受,是诗一直在诱惑我。”她说,从初中开始就有写日记、记笔记的习惯,日记是她的第一个朋友。明年席慕蓉将出版她的第8本诗集,她说,诗集的名字都想好了,但暂时保密。

“阅读本身是没有目的的,为了好处来阅读是很可惜的。”席慕蓉说,读书是一种享受,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自己,了解这个世界和周围的人和事。“去旅行时带一本诗集在身上,在贝加尔湖畔阅读,感觉太棒了!”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