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福建频道 > 时政
中共福建省委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
2019-12-23 07:30:04 来源:福建日报
    

(四)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着力构建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1.构建优化协同高效的政府职能体系。巩固深化机构改革成果,科学设置机构,合理配置职能,优化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组织、行政监督体制,健全部门协调配合机制。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加快推进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强化事业单位公益属性。深化乡镇(街道)机构改革,不断提升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优化行政区划设置,提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承载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实行扁平化管理,形成高效率组织体系。加快推进分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财政关系,形成稳定的各级政府事权、支出责任和财力相适应的制度。

2.健全“马上就办、真抓实干”工作机制。健全“马上就办”服务标准,推进省、市、县、乡“四级四同”,实现同一事项无差别审批。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健全完善便民审批服务机制,全面落实“一趟不用跑”和“最多跑一趟”,打造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现“马上办、掌上办”,提供24小时不打烊服务,让企业和群众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

3.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全面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深化商事制度集成化改革,全面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和行业经营许可办理时间。建立全省统一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和管理体系,推进审批流程再造,实行多评合一、多审合一。实行行业准入、资质标准等无差异监管机制,促进不同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健全以公平为核心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运用。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完善营商环境评估机制,补齐营商环境短板弱项。建立政府重大经济决策主动向企业家问计求策的程序性规范。

4.建设法治政府、诚信政府。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建设法治政府。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全面打造“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升级版,推动跨部门联合监管,推进“互联网+监管”,完善信用监管机制,严格市场监管、质量监管、安全监管,完善违法严惩制度。健全“政府承诺+社会监督+失信问责”机制,建设诚信政府。

(五)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努力当好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1.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分类分层管理制度,改革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推动国有资产监管职能转变,稳妥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进综合改革“双百行动”、员工持股等改革试点,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实施国有企业集聚发展战略,促进转型升级,推动国有资本向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企业主业集中。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与国有资本共同设立发展基金。

2.创新发展“晋江经验”。完善企业家健康成长制度机制,引导企业家发扬“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的闯劲,心无旁骛坚守实业、做精主业。制定实施民营经济发展条例,完善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政策体系。健全领导干部挂钩联系重点民营企业和重点商会制度,健全“政企直通车”制度,完善民营企业服务体系。健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制度,形成“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的梯度培养机制。实施“引金入闽”等工程,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持续优化金融生态。健全风险监测预警、早期干预和应急处置机制,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3.完善促进产业发展体制机制。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深入实施实体经济“百千万”行动,加快推进百亿龙头成长计划、千亿集群培育计划、万亿有效投资计划。实施新兴产业倍增工程,完善“一个行业、一个规划、一个政策”工作机制。深入实施传统产业“智造”工程,健全支持企业技术改造政策体系,完善省技改基金管理办法,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十百千万”培育工程。完善园区建设标准化体系,构建促进园区高质量发展新体制。完善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机制,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深入实施“数字福建”战略,高起点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加快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完善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5G商用、人工智能等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加快形成与数字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制度和政策体系。

4.构建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体制机制。加快完善创新研发平台体系,支持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加强省创新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高水平创新平台建设,建好省创新研究院,加快“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构建高技术企业成长加速机制,完善创新支持政策,发挥优势龙头企业在产业链协同创新中的头雁效应,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完善省级科技重大专项管理机制,健全科研机构、项目、人才评价体系。完善科技人才、技能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建立人才服务体系,加大产业领军团队支持力度,打造柔性引才“福建模式”。

5.完善闽东北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建设机制。建立健全以发展规划为统领、空间规划为基础、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为支撑的统一规划体系,健全以区域主体功能定位为依据的差异化政策和考核评价体系,促进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完善区域协同发展机制,发挥福州都市区和厦漳泉都市区带动作用,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配套协作、生态保护联防联治、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推动中心城市和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建立健全长效普惠性的扶持机制和精准有效的差别化支持机制,推动中央苏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聚居区、海岛等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

6.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健全省委统一领导、市县推进落实、乡村组织实施、部门合力共为、责任层层压实的体制机制。完善乡村规划体系,坚持留白、留绿、留旧、留文、留魂推进村庄分类与村庄规划。完善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保障粮食安全的制度政策。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巩固提升福建林改经验。创新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机制,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坚持和深化新时代科技特派员制度,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完善促进全省城乡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机制。

7.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健全对外贸易多元化机制,深入实施“百展万企”、“助力万企成长”工程,积极对接国家多双边合作战略成果,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进口。完善招商引资工作体系,强化主动招商、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完善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工作机制,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成为改革开放新高地。加快“海丝”核心区建设,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交流合作,扎实推进“丝路海运”、“丝路飞翔”、“数字丝路”、“人文海丝”、“生态海丝”、“海丝茶道”等重点工程建设。

1  2  3  4  5  6  7  8  



责任编辑:蔡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