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文教 > 正文

将乐人廖伟传著《樟汀诗草》

2023-04-25 09:31:12 作者:陈满意 付蒙蒙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樟汀诗草》一书有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原稿抄本,又有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将乐廖树葵刻本,我所藏的正是这一年的刻本,百余年来饱受蒙尘之苦,虽然有虫蛀现象,品相不好,但瑕不掩瑜,仍不失为一套精雅悦目的古籍。置之案头,使人闲暇之余有了闲暇之趣,如闻芝兰之香,如品清茶之味,如听古琴之韵,久而弥醇弥厚。

全书8卷,共4册,白纸印本,书牌记曰“道光丙午锓,友石斋藏板”。卷首有道光乙巳年(1845年)春二月李嘉端的序一篇,字大如钱。次小传,次题词。卷一次行题“大兴铁梅李先生鉴定,闽镛廖伟传万英甫著,侄孙树葵一忱校梓”。此书版式疏朗,天头阔大,半页10行,行22字,小字双行,行22字。四周双边,单鱼尾,细黑口。文字雕刻异常精美,刀法熟练,浑朴凝重,墨色浓厚匀称,清晰显明,捧读时赏心悦目。

这里需要补充的是,“大兴铁梅李先生”就是李嘉端。李嘉端,清直隶大兴人,字吉臣,号铁梅。道光九年(1829年)进士,二甲第三名,官至安徽巡抚。居官正直,办事秉公,属下呼为“铁大人”。尝主关中、莲池等书院。李嘉端任安徽巡抚时,听说李鸿章对军事有一套,就把他从周天爵处调到自己的幕府之中协办团练,后来让李鸿章独自带兵在皖中与太平军、捻军作战,李鸿章由此渐渐发迹。

作者廖伟传(1729—1814年),字万英,号蔓茵,延平府将乐人,诗负重名。廖氏本属将乐望族,代有闻人,廖伟传为岁贡生,“少负逸才,小试辄先其侪辈,颇有声黉序间,顾不能就有司绳尺,以明经老牖下”。诗集中《将乐廖蔓茵先生传》亦说“弱冠时操纸笔为文,往往倾其长老,族兄曙亭先生见之,惊叹曰,子所造已如是耶。出就有司试,连冠其曹,为博士弟子”。由此可知,廖伟传后屡困场屋,只得授徒里中。闲暇则以吟咏为乐,平生作诗极富,晚年自定为八卷,可惜还未来得及刊印人就去世了。

他嗜饮,有朋聚会时,无他顿感不欢。在去世的前一晚,他还在朋友家豪饮到深夜,朋友们扶掖着,把酩酊大醉的他送到家中。第二天一早,他竟卧床不起,无法言语,很多人不敢相信。移床易箦时,朋友们来探望,他伸手向木箱中取诗稿,猝然而逝。

廖伟传去世后,其侄孙廖树葵将诗稿带到福州,委托时任福建督学的李嘉端审定。李嘉端审定后,廖树葵校订付梓。李嘉端在序中说,“先生诗不名一家,而疏瀹性灵,各体皆备,几欲树一帜于诸家之外”。然而令人感到可惜的是,廖伟传一生“寒毡冷笈,皓首吟哦,姓名不出于乡里,至今八闽言诗家,亦无有知而道之者”,直至终老声名仍未能远播。

廖伟传在“自题”中说,整理出诗作1100余首,分8卷。因为家旁有一条溪,溪畔有一株苍天古樟,“不知何代物,幼即婆娑其下,迄今葱郁犹昔”,因此把诗集命名为《樟汀诗草》。从廖树葵写在书后的跋文中可知,廖伟传一生著作甚富,计有《十九山房诗钞》《贻香堂文集》《古镛诗选》《爱庐随录》等,可惜未付梓,今或不存。

《清人诗集叙录》一书称《樟汀诗草》“中多闽省见闻掌故”,如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邑中大水,西乡阳原山崩地坼,田园庐舍尽毁,居民苦饥,以鹿角草为饼充饥。其诗集中《围棋行》《烟草六绝》等篇,“语详而不晦,虽小道亦有可观焉”。诗集中或唱和友人,或登览怀古,或题咏图景。写景刻意,或意态起伏,或清婉有致,不乏佳作。

此书最终在友石斋刊印。友石斋是广东叶梦龙的斋号。叶梦龙喜欢结交文人,翁方纲、汤贻芬等当时名流,南行时都曾到其居所拜访,观赏他的藏品。伊秉绶于嘉庆十六年(1811年)秋日,从家乡宁化旅行到了广州,一是游历山河,二是寻访名画。在友石斋中,他受到热情款待,坐卧花下句留多日,欣赏到了叶梦龙珍藏的王冕墨梅,专为此画篆刻了一方印章,钤在外装边绩上,以“数百年遗墨宝天留在”一语,表达对此画的珍爱和惜护。

窗外,细雨绵绵,拿起桌上的古籍,随手一翻,那些发黄纸面上古老的文字便都活了起来。(陈满意 付蒙蒙)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