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讯 

黄文辉参加湖里、集美、海沧、翔安代表团审议

即时 | 2022-01-08 08:31

抢抓发展机遇 强化担当作为

黄文辉参加湖里、集美、海沧、翔安代表团审议


厦门日报讯 (记者 吴海奎)昨日,市长黄文辉分别参加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湖里、集美、海沧、翔安代表团审议,认真听取代表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各代表团的审议现场气氛热烈,代表们紧扣政府工作报告畅所欲言。大家一致认为,政府工作报告全面客观地总结去年及过去五年成绩,对今年及今后五年工作提出的思路清晰、措施有力,让人对厦门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黄文辉感谢代表们对政府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对大家关于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强化科技创新、加大人才引进、优化岛外新城公共设施、健全公共卫生体系、保护生态环境、推进乡村振兴、推动两岸融合发展等意见建议,逐一进行回应。他说,大家都是来自各行业各领域的杰出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针对性、指导性强。政府将充分吸纳,狠抓落实,不断提升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黄文辉表示,2021年和过去五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砥砺奋进、克难前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更高水平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新的起点上,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贺信重要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决策部署,勇立潮头、勇毅前行,抢抓发展机遇,强化担当作为,以创新性思维创造性开展工作,更高水平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厦门两会声音 政协委员建议设立“见义勇为日”

即时 | 2022-01-08 10:58

设立“见义勇为日”很有必要!

相关提案在厦门“两会”会场内外引发热议

东南网1月8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沈华铃 林彬彬 朱黄 郑丽金弘扬“英雄三兄弟”精神,建议将每年6月24日设为“见义勇为日”。厦门市政协委员、民盟厦门市委副主委陈希梅将这一提案带上了今年“两会”。昨日,经导报报道后,该提案在“两会”会场内外引发热议。

多位政协委员、公益领袖和道德模范等场内外人士表示支持设立“见义勇为日”,这个日子的设立,具有深刻的意义,对构建和谐美好社会、推动厦门建设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也能够起到积极作用。

建立保障机制让见义勇为成为社会风尚

黄敏沁(市政协常委、民盟专职副主委)

设立“见义勇为日”这个提案很好。见义勇为是优良的传统美德、时代精神的体现,是市民高素质的卓越特质,在全社会弘扬见义勇为的正能量,既是厦门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一股力量,也是对厦门高颜值、高素质的一种诠释。

设立专门的“见义勇为日”很有必要,在这样的日子里,对见义勇为英雄模范进行慰问,对见义勇为的故事集中宣传,久而久之,一个、几个英雄的特质,会影响越来越多的人,继而成为一个群体、一座城市的特质,更多人具备更加向上向善的精气神。

在建立鼓励见义勇为长效机制上,既要有精神上的弘扬、宣传,又要有物质上的帮扶。现在市里已有见义勇为方面的基金,如果社会上有更多的慈善机构、爱心企业愿意贡献力量,设立见义勇为保障基金,让见义勇为的平凡人更有保障,工作生活更有便利,可以让英雄更加安心,人人敬重英雄。总之,设立“见义勇为日”,通过机制、基金等保障,让大家赞赏、学习、传承平凡英雄之举,将更有助于让见义勇为真正成为社会文明的风尚。

让下一代明白见义勇为很光荣

王刚(曙光救援队队长、全国应急管理系统先进工作者)

我认为见义勇为代表了社会的一种风向,就像我们曙光救援队成立的愿景就是用我们的志愿服务、用群体的力量去带动更多人做善事。前几年,社会上的戒备心理让人痛心,有一段时间里,有些人面对跌倒的老人不敢扶,看见有人受伤不敢去帮助。

设立“见义勇为日”非常有必要,可以通过“见义勇为日”表彰一批先进的团体和个人,弘扬社会正能量,让正在成长的青少年、我们的下一代明白见义勇为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需要全社会用各种激励、宣传的方式把我们中华五千年传承下来的优良道德传统延续。

建立一个鼓励见义勇为的长效机制也是很有必要的,“英雄三兄弟”的事情是发生在厦门的典型见义勇为案例。让挺身而出的人没有后顾之忧,这点很重要,可以激励更多人敢于见义勇为。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让见义勇为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

陈素珍(福建蓝天救援防灾减灾中心总队长、厦门蓝天救援队队长、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

现在厦门的志愿者包括义工的水平位于全国前列,厦门人乐于助人的意识已经很好。如果能够加强弘扬见义勇为精神,那更有利于社会和谐,让整个社会更美好。我自己曾遇到过一位老人在马路边摔倒,事发地点车流量大,当时我刚好开车路过,我是干救援的,第一时间赶紧停车下去救扶老人。旁边有人迟疑要不要扶,担心会怎么样,但我第一时间不是想着扶老人会有什么责任,我想的是老人需要怎么救治。

设立“见义勇为日”是有必要的,可以让更多人传承这种精神。在我们这种年龄段,很多人都会选择助人为乐、见义勇为,但如果没有更积极的宣传倡导,“00后”“10后”这些年轻一代会不会也乐于帮助他人、见义勇为呢?见义勇为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进一步倡导是有必要的。“英雄三兄弟”的事迹让我感动,三兄弟的见义勇为是典范,如果厦门能够由此延伸,设立“见义勇为日”,见义勇为的精神将更深入人心,见义勇为者也会更自豪。如果人人都能见义勇为,大家互相帮助,就会有真正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传播正能量人人崇尚见义勇为

游文晃(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一人兴善,万人可激,新时代新征程,更需要榜样的力量、榜样的激励。

多年来,在厦门市各级党委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下,在社会各方的大力倡导和积极推动下,厦门市见义勇为精神不断传承发扬,见义勇为英雄人物层出不穷。他们尽管职业不同、身份不同、年龄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在关键时刻、危急关头表现出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他们置个人安危于不顾,挺身而出、勇往直前,用舍己为人的无私爱心展现了人间大爱,用舍生取义的英雄壮举诠释了人生最美价值,用荡气回肠的浩然正气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我认为厦门可以考虑设立“见义勇为日”,更好地宣传见义勇为先进人物的英雄事迹,以及制定有关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障的法规政策,激励更多人民群众传播社会正能量,力争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崇尚见义勇为、人人乐于见义勇为、人人支持见义勇为的良好风尚,让见义勇为行为由一件件个人事迹变成一道道亮丽的城市风景线。

让厦门成为全国最美、最具安全感的城市

王忠武(思明区城市义工协会会长、思明区政协常委)

见义勇为这一行为,历来是中华民族传统优良美德。而厦门从来都不缺见义勇为的英勇事迹,“英雄三兄弟”更是把“见义勇为”这一美德推向了高峰。我曾经在一次关于弘扬见义勇为这一新时代精神的座谈会上,听过厦门市公安局一位领导说过这样的话,他说厦门这座城市很美,但是这个美有点柔美的感觉,假如有更多人敢于像“英雄三兄弟”一样见义勇为,营造一种犯罪分子犹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态势,那么厦门这座城市就真的是全国最美、也最有安全感的城市了!

我觉得见义勇为精神就是一个人应当具备的精神素质,是弘扬社会正气、构建文明和谐厦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元素。然而,有些时候由于社会、家庭条件以及一些不同的因素,让很多的人“路见不平 ,不敢出手相助”,所以这个时候提出设立厦门市的“见义勇为日”,个人觉得是一个非常好、也非常及时的提议。相信设立“见义勇为日”,一定会促进更多市民更加敢于见义勇为,对厦门建设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会起到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


​厦门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今年十个方面重点工作

即时 | 2022-01-08 10:53

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今年十个方面重点工作   

力推厦漳泉都市圈上升为国家战略   

东南网1月8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沈华铃 钱玲玲/文 陆军航/图2022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这一年厦门怎么干?昨日,厦门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今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今年,厦门将重点做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城市竞争力、加快促进两岸深度融合等十个方面工作,更高水平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022年十方面重点工作

1.持续发扬特区精神,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

2.强化创新驱动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3.强化供需同步发力,加快打造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枢纽节点

4.增强综合承载能力,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

5.更好发挥对台优势,加快促进两岸深度融合

6.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城乡共同富裕

7.持续改善生活品质,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8.聚焦软实力提升,努力打造文化强市

9.深化生态文明建设,展现美丽厦门更高颜值

10.深入建设平安厦门,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关键词1 改革开放

打造一批标志性金砖项目 积极推动自贸试验区扩区

全力推进金砖创新基地建设,积极争取金砖中国年一批重大活动在厦举办。健全完善国际化专业化金砖人才培训体系,重点打造10-20个示范性培训项目。务实推进工业化、数字化等领域合作,打造一批标志性金砖项目。

全力推进自贸试验区高水平建设,积极推动自贸试验区扩区,申报设立新机场空港综合保税区。

全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推动《厦门经济特区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全面有效实施,出台数字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

全力推进更高水平开放合作,高标准建设海上合作战略支点城市,用好投洽会等各类开放平台,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RCEP国家经贸合作。

关键词2 创新驱动

加快厦门科学城建设 加快滨北超级总部规划建设

建设高素质创新名城,加快厦门科学城建设,加快建设嘉庚创新实验室、生物制品省创新实验室,筹建福建海洋创新实验室。推动一批大院大所来厦设立新型研发机构。力争净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00家。加快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持续打造一批专精特新、瞪羚和独角兽企业。

加快滨北超级总部等规划建设,推动一批高能级总部企业落户。推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壮大,着力培育和打造软件名园名企。加快建设全国数字经济发展示范区,培育和引进一批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尽早实现5G网络全覆盖,提高数字技术基础研发能力,打造工业互联网示范园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推进海洋高新产业园区建设,打造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关键词3 供需发力

全力加快新机场建设 争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厦门将加快打造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枢纽节点。围绕“空”的优势,全力加快新机场建设,拓展国际航线网络,打造国际枢纽航空港。围绕“港”的优势,加快建设国际枢纽海港,发展多式联运,提升厦门港的辐射力。

促进消费提质扩容。大力培育品牌消费、商旅文体会展融合消费等新型消费热点,提振新能源汽车、家电家具、餐饮住宿等消费,推动商品市场优化升级,争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围绕抢项目,推动“十四五”规划项目加快落地建设,加速推进“两新一重”和制造业、民生补短板五大建设行动。围绕抢时间,压缩项目落地开工时间,完善“五个一批”项目推进机制,每季度组织一批重大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围绕抢资金,发挥预算内投资等资金效益,用好专项债和产业引导基金,千方百计拓展市场化投融资渠道,以“大融资”保障“大投资”。

关键词4 跨岛发展

加快岛内11个片区改造 提升推动闽西南协同发展

加快推进岛内大提升、岛外大发展。岛外新城片区坚持基础设施和民生社会事业规划建设标准高于岛内,推动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生态优化和人口集聚。岛内稳妥有序推进城市有机更新,优化盘活空间资源,加快11个片区改造提升。畅通岛内外连接,加快地铁4号线建设,实现6号线区间洞通,开工建设3号线南延段工程,加快建设翔安大桥、同安进岛通道等一批交通重点项目。

用好全国首批城市更新试点城市政策,全面推进2000年底前建成的老旧小区改造,加快建设一批“完整社区”,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完成23个重点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整治项目,打通18条断头路,新增3000个以上路外公共停车泊位。新建改造园林绿地400公顷、雨水管网40公里、燃气管道60公里。加快垃圾焚烧发电厂三期等项目建设,确保垃圾分类工作继续领跑全国。

区域战略合作方面,推进厦漳泉都市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推动闽西南协同发展,推进城际铁路、九龙江水源保护等一批重大协作项目,完成长泰枋洋水利枢纽工程并实现供水。

关键词5 两岸融合

鼓励台企增资扩产 推进厦金通电、通气、通桥

推进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合作试验区、两岸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鼓励台企增资扩产,做强两岸股权交易中心。持续推进厦金通电、通气、通桥项目厦门侧相关工作,建成厦金电力联网工程220千伏望嶝输变电站,加快建设大嶝岛LNG气化站及配套管道。

落实台湾同胞在大陆享受同等待遇政策,扩大对台湾专业人才职业资格认证范围,鼓励台湾同胞特别是青年朋友来大陆追梦筑梦圆梦。支持台商台企参与两岸青年就业创业基地建设。办好海峡论坛、工博会等重大涉台活动。

关键词6 乡村振兴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促进农民更加富裕

促进乡村宜居宜业。科学开展村庄规划编制,加大闽南传统村落、古民居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力度,留住乡愁记忆;统筹推进农村雨污分流、生活垃圾处理、农房整治、厕所革命等工作,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促进农民更加富裕。稳妥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落实集体预留发展用地政策;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管理水平,推动产供销一体化,促进农民增收。

关键词7 民生保障

新增8万个学位 建成投用南北向健康步道

坚持“房住不炒”,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完善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房政策体系,着力解决城市新市民等住房困难问题。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落实义务教育“双减”政策,深入实施教育补短扩容行动,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一步提高普通高中招生比例,有力推进教育公平。建成76个中小学幼儿园项目,新增学位8万个。

推进健康厦门建设。建成马銮湾医院、环东海域医院,启用川大华西厦门医院,新增床位2800张。

突出抓好“一老一小”民生工程,实施应对人口老龄化工程和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计划。加强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建成投用南北向健康步道,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

关键词8 文化强市

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巩固“爱心厦门”建设成果,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专业化、品牌化;把深化文明创建与补齐民生短板等重点工作结合起来,狠下功夫整治重点难点问题,持续提升城市文明水平。

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加快打造“文化中心”,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有序推动中山路、集美学村、同安老城等历史文化街区有机更新,推进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和革命文物等保护修缮和活化利用;加快打造“艺术之城”“音乐之岛”。

关键词9 生态文明

确保空气质量位居全国前列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加强国土绿化、水土保持、山海廊道生态修复,保护好海湾、湿地、山体等生态功能区和中华白海豚、文昌鱼等珍稀物种。

深入开展污染防治攻坚。实施蓝天工程、碧水工程、碧海工程、净土工程,确保空气质量在全国位居前列,全面完成污水处理“三个一百”计划。

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深化低碳城市建设试点,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加快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抓好制造业绿色化改造,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关键词10 平安创建

建成投用国际健康驿站 推广“近邻”党建模式

提升疫情常态化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坚持人、物、环境同防,建成投用国际健康驿站,强化重点人群排查管控,严格进口冷链食品检测、消毒和追溯管理;加强疫苗接种工作,构筑人群免疫屏障;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市区疾控队伍建设,提高基层社区疫情防控能力。

推广“近邻”党建模式,提高“大数据+网格化”治理水平。完善城市安全体系,维护区域金融稳定。

厦门市公安局发布2022年七项暖警惠警新举措

即时 | 2022-01-08 10:14

10位“健康大使”轮流坐诊咨询室、“e警队”线上就医问诊、设立专项补助基金……

7项“暖警惠警”新举措昨发布

厦门日报讯(记者 柯恺筠 通讯员 厦公宣)昨日上午,市公安局联合卫健委、医保局、文旅局、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普陀分院、鹭海英烈慈善基金会、厦门航空等单位,推出2022年7项暖警惠警新举措。

昨日,市公安局还举行了“健康大使咨询室”现场揭牌仪式,并为10名“健康大使”颁发了聘书。此次,聘请“健康大使”、设立“健康大使咨询室”,是市公安局与卫健委继开设民辅警伤病就医“绿色通道”之后的又一重要合作项目。目前,全市共有厦大附属第一医院、厦大附属中山医院、弘爱医院等17家三级以上医院开辟“绿色通道”,率先在全省实现“就医绿色通道”全覆盖,2021年共有115名民辅警第一时间得到紧急救治。

此次获聘的10位健康大使,都是全市医疗系统各专业领域的领军人物,此次市公安局通过设立“健康大使咨询室”,邀请他们走进警营,这在全市乃至全省公安机关中均属首创。下一步,市公安局将把“义诊”与“巡诊”有机结合,为基层一线单位送诊上门,并依托“e警队”平台,开设线下预约巡诊服务。

链接

2022年厦门市公安局七项暖警惠警新举措

1 设立“健康大使咨询室”,10名“健康大使”轮流坐诊。市公安局联合市卫健委在市局设立“健康大使咨询室”,通过前期对全体民警健康状况摸底分析,结合民警高发疾病类型和突出健康问题,在全市各大医院精心挑选10名热心暖警公益事业、医术高超精湛的医疗专家聘为“健康大使”,每名健康大使每年为全市公安民警举行专场健康咨询及主题健康讲座各一场。

2 开设“便警医保结算点”,实现民辅警线下就医“零距离”。市医保局在市公安局设立“医保结算点”,民辅警不出公安局就可以完成就医结算,同时市医保局还为线上复诊续方提供保障支撑。

3 开通“惠警掌上医疗”,民辅警线上就医服务更方便。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依托市公安局“e警队”平台,开通线上就医问诊微信小程序,为民辅警开通线上优先就医绿色通道,免费提供3次健康服务咨询,并同步提供线上医保复诊续方、快递送药上门等便捷就医服务。

4 建立“鹭警专项基金”长效补充机制,全社会力量齐心协力保稳定。厦门市鹭海英烈慈善基金会专门设立“鹭警专项基金”,专项用于辅警队伍伤病困等各项抚恤补助,前期在象屿集团、建发集团、路桥集团三家国有企业大力支持下,基金会已为“鹭警专项基金”募捐款项达300万元,今年,建立“鹭警专项基金”长效补充机制。

5 举办“急救巡回培训”,提升一线民辅警自救互救能力。红十字会授予市公安局为全市公安系统“AED”培训示范点,并将联合市公安局举办7场“AED”技能骨干培训班,由专业培训团队深入警营送教上门,计划培训骨干280名。

6 举办“健康巡回义诊”,享受“家门口”式贴心医疗服务。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普陀分院邀请名医组成义诊专家团队,深入公安基层一线单位开展10场巡回义诊,免费为一线民辅警提供健康咨询、检查、问诊服务,开展高血压、高血糖等常见病、多发病的专业检查和康复指导,首场义诊已于近期在思明分局成功举行。

7 派送“白鹭暖警”权益大礼包,让民辅警及其家属出行更快捷。厦门航空专门为全市公安民辅警及其家属定制派送“白鹭暖警”权益大礼包3万份,包括购票优惠、服务优惠、退票改票礼包等6重乘机惠警权益,让民辅警及其家属出行更温馨快捷。

厦门市检察机关:​维护社会安定 保障人民安宁

即时 | 2022-01-08 09:47

维护社会安定 保障人民安宁

厦门市检察机关聚焦影响安全突出问题,发挥检察职能,保障更高水平平安厦门建设

厦门日报讯(记者 黄琬钧 通讯员 陈松树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危害公共安全犯罪、侵财型多发性犯罪、新型网络犯罪,积极构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体系……近年来,厦门市检察机关认真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紧紧抓住影响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突出问题,做好检察环节维护安全稳定工作,以实际成效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幸福感,保障更高水平平安厦门建设。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坚决维护国家安全

镜头

2021年4月15日是第六个国家安全教育日。这天下午,市检察院携手市国安局和市教育局,一同走进厦门六中开展“4·15”国家安全教育进校园活动,进一步提升青少年国家安全意识。

活动现场,检察官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维护国家安全主题法治课程。检察官结合检察机关办理的案件,从为何要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的法律责任有哪些、普通人如何维护国家安全等角度出发,通过播放视频、解析案例、发放资料、有奖问答等方式,向广大师生宣讲坚持和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意义,进一步筑牢了师生们维护国家安全的思想防线。

此次宣讲活动由“新浪厦门”进行同步直播,线上观看及互动人数达到156.92万人次。此外,市检察院将精心制作的“国家安全教育课程”提供给市教育局,作为全市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课程,让师生们可以通过“云系统”自行登录观看,有效提升了国家安全教育在校园群体中的覆盖面。

国家安全,人人有责。市检察院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创新宣传手段及路径,筑牢人民安全防线;研判风险隐患,帮助“一带一路”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维护海外利益及商业秘密;与市国安局、海警局协作联动,深入渔船民船,开展厦金海域国家安全宣传活动。

做法

近年来,市检察院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强化维护国家安全的政治自觉、法治自觉、检察自觉,不断提高风险预见、预判和应对的履职能力,服务保障海峡两岸和谐稳定大局。

立足台海前沿区域特点,设立全国首个维护国家安全工作协作平台,形成具有厦门特色、检务特色、可复制的一体化协作模式。相关工作实践成果多次获最高检、省委等上级有关部门高度肯定,被省检察院在全省予以推广,该平台办案团队被最高检列入全国三个重罪检察优秀团队之一予以表彰。2021年12月,在厦门召开的首届全国重罪检察实务论坛上,最高检对厦门经验予以充分肯定。

办案中,市检察院加强引导侦查,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依法、适时、适度介入危害国家安全犯罪侦查活动,引导全面取证、正确适用法律,确保执法办案三个效果的统一。以办案为支点,推动检察职能延伸,就执法办案暴露出的危害国家安全的风险、隐患进行分析研判,运用法治方式,多渠道强化综合治理,积极探索涉国家安全不同领域、要素的共建、共治。

与此同时,市检察院组成办案团队到国家安全机关驻点工作,积极推动各司其职,促进工作衔接,实现优势互补,确保涉国家安全诉讼活动依法规范,推进风险预判化解工作高效开展。坚持依法办案,定期会商研判处置重大疑难问题及敏感案件,开展案件质量及执法规范化评析,统一执法理念和证据标准。市检察院还与国家安全机关、厦门大学法学院等单位协作,针对非传统领域特别是经济、科技、生物等领域的安全防范,共同开展学术研讨和专题调研,已参与完成国家社科重大项目课题2个。

办好群众身边小案 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

镜头

2021年6月至9月,胡某某为发泄心中怨气,多次随手将瓷盘、红酒瓶、纸尿裤等物品从位于33层的自家阳台扔下,对其他业主造成惊吓,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及财物受损。物业人员报警,民警到达后,通过该楼栋的高空抛物摄像头拍摄下的监控画面,迅速将其锁定……

高空抛物行为被不少人称为“悬在城市上空的痛”,不仅破坏周围环境,让人闹心,更有可能伤及他人,2021年3月1日起实施的《刑法修正案(十一)》新增了高空抛物罪。2021年9月,海沧区检察院依法对胡某某提起公诉,这是厦门首例以高空抛物罪提起公诉的案件。2021年11月,胡某某因犯高空抛物罪被判处拘役五个月,并处罚金三千元。

此外,海沧区检察院认真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就该案危害公共安全,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情形,依法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同时对辖区近三年高空抛物的情形开展专项调研,依法与相关职能部门开展联动,推动整改。加大普法宣传力度,走进社区开展打击高空抛物罪主题法律讲座,向群众发放主题宣传单等,将法律知识送到群众身边,让法治理念厚植群众内心。

做法

一件件小案背后,关联的是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安全感。用心守护人民群众“头顶上”“脚底下”“舌尖上”的安全,用情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厦门市检察机关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办好群众身边的小案,维护群众身边安全。

近年来,市、区两级检察院深入打击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黄赌毒、盗抢骗、食药环等突出违法犯罪,严肃惩治涉众型经济犯罪,办理首例网络寻衅滋事案、首例袭警罪案,着力解决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突出问题。

司法,不只是雷霆万钧,也有春风化雨的一面。厦门市检察机关结合办案,延伸监督效果,不断加强对特殊人群的关爱和服务。重视欠薪等民生问题,办理支持农民工申请劳动仲裁,促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开展“司法救助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专项活动,向28名陷入生活困境的案件当事人或其近亲属,发放救助金133万余元,办理的“时某婷救助案”入选福建省妇女儿童维权十大优秀案例。市检察院与市司法局联合出台《关于开展外国人和港澳台地区犯罪嫌疑人刑事案件审查起诉阶段律师辩护工作的意见》,充分保障涉外、涉台港澳犯罪嫌疑人的诉讼权利,截至目前已为11名涉外、涉台港澳犯罪嫌疑人指定法律援助律师。

参与市域社会治理创新 构筑守护安全长效机制

镜头

一名男子将偷来的7个窨井盖以500.5元的价格卖给废品收购店,竟间接导致1881个窨井盖被更换——2021年3月,集美区检察院办理的赵某听破坏交通设施案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评为“检察机关办理涉窨井盖犯罪典型案例”。

2020年国庆假期,被告人赵某听到集美区安东路、景山路等路段盗得11个窨井盖,并将其中的7个卖出。被盗窨井盖所在路段车流量较大、车速较快,窨井盖的被盗、缺失,足以造成汽车、电动车发生倾覆、毁坏危险。2020年12月,集美区检察院提起公诉,当月,被告人赵某听因犯破坏交通设施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九个月,缓刑二年,但检察官们的办案并没有就此结束。

此前,检察官在对相关线索进行调查核实时,发现辖区内部分窨井盖型号老旧、松动,巡查手段和监管方法有待升级等问题。于是,集美区检察院通过召开公益诉讼诉前圆桌会议、送达检察建议书等方式督促相关单位整改落实。截至目前,相关单位已针对全区管养范围内的窨井盖进行摸底排查,更换、修复窨井盖1881个,窨井盖问题得到深度治理。

做法

做好检察工作不只是一道关于如何惩治犯罪、维护安全的考题,更是一套正本清源、服务保障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综合性考卷。

近年来,厦门市检察机关持续加强公共安全社会治理,深化落实最高检“四号检察建议”,开展涉公共道路交通设施及交通安全等危害公共安全违法犯罪专项监督活动。两级检察院共成立5个专项监督工作领导小组,先后走访区市政园林局、区应急管理等部门,召开座谈会8次,开展联合检查6次,努力做到“办一类案、防范解决一类问题”,高效助推社会治理。

打击只是手段,和谐才是目的。近年来,厦门市检察机关强化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在公安机关、医疗机构设立4个未成年人一站式办案中心。落实院领导和未检干警担任法治副校长工作,法治副校长全员全面履职,通过法治宣讲、校园安全督导、资源共享、综治支持等方式,及时回应学校、师生法治需求,助力安全校园、法治校园建设。仅2021年,已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近100场,进行校园安全督导51次,线上线下为345万余人次上法治课。

加强机制建设,市检察院联合相关单位建立四大资源库,不断完善未成年人检察社会支持体系:与市妇联组建由36名专业人士组成的心理咨询师资源库,为涉案未成年人提供心理干预、疏导;与市法律援助中心组建由40名执业律师组成的未成年人法援律师资源库,作为“零门槛”法律援助机制的有力配套;与市妇联、团市委组建由20名有责任心、热心未成年人工作人士组成的合适成年人资源库,30名均有三年以上从业经历人员组成的青少年司法社工资源库,助推形成多部门互联互通的未成年人保护合力。

亮点

开展巡回检察 消除社会安全隐患

市检察院组成巡回检察组,开展刑罚执行监督。

被判了实刑的罪犯,应收押而未收押,是影响社会安全稳定的一大隐患。近年来,厦门市检察机关大力推进未收押收监集中清理专项工作,对排查发现未收押的1338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罪犯,监督收押、送监或决定暂予监外执行,避免刑事判决成为“一纸空判”,有力维护了社会安全稳定。

柯某2017年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六个月,其因多个器官存在严重疾病而被依法决定暂予监外执行。该犯不思悔改,在暂予监外执行期间继续犯罪。2020年,柯某被再次判决,刑期增至十三年。经过身体检查,该犯病情没有明显好转,仍然符合不予收押标准。

面对身体状况不应收押与继续犯罪危害社会应当收押的矛盾,市检察院在充分研判法律规定和罪犯实际病情的基础上,依法提出“该犯以继续犯罪证明其具有社会危险性,对其不适用保外就医,应当决定收押”的意见,获得审判机关采纳。

收押决定作出后,为保障病犯的合法权利,检察机关与公安机关围绕妥善的收押方式多次会商,决定将该犯直接收押至厦门市某医院公安监管病区。随后,检察机关又主动向监狱通报情况,协商方案,由监狱在专门收治服刑病犯的福州某医院预留出病床。送监之日,检察机关全程跟进监督,最终顺利将柯某交付监狱服刑。

巡回检察制度,是提升刑罚执行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方式。2020年12月,市检察院将判实刑罪犯的交付问题纳入巡回检察范围。巡回检察中,检察组认真分析研判判实刑罪犯未能交付执行的原因、表现等,对监管场所和审判机关交付执行不到位等问题提出纠正意见和检察建议。2021年4月,在该项工作基础上,厦门市检察机关针对该问题开展未收押收监集中清理专项活动,督促相关单位明确责任分工、完善对接联系、协调配合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将1338名羁押强制措施未执行、判决实刑未收押、滞留看守所未送监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全部清理完毕,有力维护了法律的公正权威。

2019年以来,市检察院先后对厦门监狱和市第一、第二看守所开展了8次巡回检察,逐步探索形成了以开放、管理、合作为关键词的工作方法,有力促进了监狱、看守所检察业务的高质量发展。巡回检察结束后,检察机关还结合巡回检察中发现的问题,在监管场所为民警开设专题培训,从而提升巡回检察效果。2019年以来,全市检察系统先后在各监管场所组织开展各类培训,累计1000余人次参训。

厦门两级法院主动服务 以法治力量增进人民福祉

即时 | 2022-01-08 09:44

主动服务 以法治力量增进人民福祉

厦门两级法院践行司法为民宗旨,力行办实事、办好事、办成事,司法保障水平不断提升

厦门两级法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忠诚履职尽责,为全民共享长治久安贡献司法力量。图为在白鹭洲悠闲惬意地喂鸽子的市民。(记者 张江毅 摄)

厦门日报讯(记者 谭心怡 通讯员 厦法宣让亿万人民共享长治久安,这是新时代赋予人民法院的历史使命。厦门两级法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司法为民的根本宗旨,用实际行动回应民生关切。从维护防疫秩序和社会大局稳定到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从妥善处理民生案件增进人民福祉到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从打造诉非联动新模式实现矛盾源头化解到强化智慧法院建设为司法改革注入科技动能,真正做到了让司法有温度、有力量,让群众有温暖、有保障。

司法有力量

以案件为抓手 守护人民平安

数据

依法惩治犯罪护民安,当好守护平安稳定的“司法利剑”,一年来,厦门两级法院审结刑事案件6021件,判决生效6906人,对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的犯罪坚决依法快审重判。

2021年以来,厦门两级法院推进执行难综合治理、源头治理,不断加大执行工作力度,与市检察院联合出台加强民事执行活动法律监督意见,促进执行更加规范、高效,共执结案件60574件,清理、发放执行案款64.76亿元。

推进扫黑除恶工作常态化

去年12月9日,海沧法院依法公开宣判被告人林朝东等14人黑社会性质组织一案,以被告人林朝东犯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聚众斗殴罪、敲诈勒索罪、强迫交易罪、寻衅滋事罪,数罪并罚,判处有期徒刑二十年,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以其余十三名被告人犯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等罪名分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至十三年不等,并处没收个人部分财产或罚金。据悉,该案是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以来,厦门市宣判的首起黑社会性质组织案。

“自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以来,厦门两级法院以案件为抓手,积极研究部署全市法院扫黑除恶常态化工作,不断完善涉黑涉恶案件工作机制和裁判规则,深入参与行业治理,坚决遏制黑恶势力犯罪抬头,持续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坚持案件办理与“打财断血”同步推进,继续完善审判执行双向沟通反馈机制,审结涉黑恶案件32件120人,执行财产945万元。”厦门中院副院长李志远介绍。

加大执行力度解民忧

被执行人身在异地,无法配合法院接管两处跨省房产,处在疫情防控时期,如何保证跨省执行顺利推行?2021年9月,厦门中院在执行位于成都、广州两处房产过程中使用“异地协助执行”服务,成功跨越1587公里(厦门至成都)、637公里(厦门至广州),顺利推进房产接管、评估、拍卖等工作。

“若采取传统跨省执行方式,所花费的人力、时间、经济成本都非常高。”案件承办人许欧凯表示,通过借助拍辅机构的“异地协助执行”功能,拍辅人员将现场评估照片以及小区周边环境照片,以及涉案房屋的面积、户型、物业收费情况、房屋单价等具体问题一并进行反馈,大大提高了案件的执行质效。

推行“异地协助执行”服务只是厦门两级法院多措并举,加大执行力度解民难的其中一个缩影。在执行两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中,被执行人收到征地补偿款,但未向集美法院申报财产。在明显有能力执行法院生效法律文书的情况下,经法院多次通知仍拒不执行。集美法院通过创新“拒执犯罪线索预移送机制”,向被执行人送达《拒执犯罪线索预移送立案侦查通知书》。收到通知书后,被执行人在通知期限内主动全额缴纳500多万元执行款,法院遂不再启动拒执犯罪线索的移送立案侦查程序。鉴于其不予配合执行的情节,法院对其予以罚款两万元,最终促成两起长达十五年的执行积案得以化解,既体现了善意执行的理念,也给了被执行人改过自新的机会。

今年以来,厦门两级法院推进执行难综合治理、源头治理,不断加大执行工作力度,推出财产保全“八个一”措施,把财产保全行为不规范和执行案款发放不及时作为顽瘴痼疾实施重点整治;推进不动产查控等全流程全在线办理,建立小额执行款发放网上办理机制,实现应发快发尽发;与市检察院联合出台加强民事执行活动法律监督意见,聘请高校学者、实务专家、媒体记者等建立外部执行监督制度,促进执行更加规范、高效,共执结案件60574件,清理、发放执行案款64.76亿元。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司法有温度

秉持司法为民理念 妥善处理民生案件

数据

一年来,厦门两级法院秉持司法为民理念,审结民事案件42014件;依法保障民生权益,服务乡村振兴,审结劳动争议、医疗纠纷、人身损害、房屋租售、“三农”案件9358件;推进和谐家庭建设,审结家事纠纷3295件;加强人格权保护,审结侵犯名誉、隐私等人格权案件603件;妥善处理受“双减”政策、疫情等影响引发的教育培训合同纠纷625件。

家事审判显温情

2021年3月6日,以海沧家事案件为题材的法治纪录片《家事如天》厦门篇亮相央视,六姐弟千万房产继承纠纷中,郭静法官亲自走访拆迁地,制定调解计划,在双方争吵不断、互不相让时,当机立断,提出解决方案,力促双方达成一致;在子女抚养费纠纷中,刘亚帆法官见被告态度坚决,调解不成便依法作出判决,维护非婚生子女合法权益;在十岁女孩抚养权变更纠纷中,刘亚帆法官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站在孩子健康成长的角度耐心劝解矛盾双方……一幕幕场景都真实还原了家事审判法官们以情释法,化解矛盾纠纷时所付出的智慧与汗水。

疫情期间,海沧法院家事法庭更是妙招频出,首创云探望——让家长和孩子们每周采用视频的方式探望;创新云观护——儿童权益管护员通过组建微信群、发放亲职联络簿和合作父母指导手册等方式,让关爱不间断;推行云调解——使用电话、微信、“微法院”平台等线上方式对纠纷进行调解,保证特殊时期当事人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同时,也维护家庭稳定。

生态审判促发展

2021年11月16日,同安法院行政与生态环境审判庭公开开庭并当庭宣判了一起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案,被告沈某某犯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八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2000元,上缴暂扣的生态修复赔偿金人民币20000元。本着“判处一案挽救一人教育一片”的目的,结合该案情况,考虑到被告人年龄较大、经济困难但时间充裕的特点,经法院动员,被告人及其家人自愿缴纳部分生态修复金,自费印制《保护红珊瑚倡议书》,联系古玩市场管理方在市场内进行发放,现身说法倡导保护红珊瑚。最终,同安法院依法对被告人判处缓刑及罚金,没收暂扣的红珊瑚制品,案件处理实现惩治犯罪、矫正教育、普法宣传一举三赢。

近年来,厦门两级法院结合案件实际,不断创新生态修复模式,继补植复绿、增殖放流、无害化处理、缴纳生态修复金后又积极探索水生态保护巡查督导、法治宣传等劳务替代方式,不断加大生态保护法治宣传力度,取得良好社会效果,共审结生态案件408件。

交通审判护安全

近年来,厦门两级法院加强交通道路纠纷案件的审判工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2020年4月,集美法院试运行“道交一体化”平台,7月1日正式启用。“道交一体化”平台打通保险行业、公安交警、司法局等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当事人可以在平台上进行赔付试算,在线申请调解、在线司法确认、在线开庭、一键理赔等,只需录入基本信息,平台就能自动计算出相关赔偿结果,赔偿标准公开透明,计算方式简便快捷。

据了解,集美法院后溪法庭是处理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的派出法庭,主要受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涉及到人身损害赔偿项目、标准、范围、依据等,种类繁多。自2020年12月起,后溪法庭干警便定期开展民法典专题学习,比对新旧法条,细化赔偿标准,深化专业学习,统一裁判尺度。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司法新探索

坚持守正创新 构建现代化诉服体系

数据

一年来,厦门两级法院加大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力度,全面推进案件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适用小额诉讼程序、简易程序高效审结案件55511件,平均审理期限45天。

近年来,厦门两级法院充分发挥诉非联动中心、行政争议调处中心等平台作用,委派、委托调解纠纷44872件,成功化解23682件,上升10.57%。

深化诉讼制度改革

去年年初,受疫情影响,出现不少培训机构倒闭、老板“跑路”等情况,一批家长遭遇“退费”难。在受理案件后,思明法院经过研判发现,虽然牵涉人数众多,但案件的情况和诉求大多相似,遂决定首次使用小额诉讼示范性庭审机制快速审理,大大节省了学员家长诉讼维权的时间成本。通过推行系列案件示范诉讼机制,思明法院还高效化解了一批涉健身机构、餐饮机构、出租车主确权等系列案件,起到了“判一件,结一片”的效果。

2021年7月9日,全国法院刑事审判工作座谈会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召开,集美法院作为全国仅有的两家基层法院参会,在会上作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经验交流发言。作为最早开展认罪认罚制度试点的法院之一,集美法院结合本地实际,探索建立“321”阶梯式从宽量刑机制,促进认罪认罚从宽具体化、可视化、科学化。

诉非联动实现源头治理

“诉非联动”,即“诉讼”与“非诉讼解纷机制”的联合解决纠纷,是深化纠纷源头治理的必然趋势,也是全面深化政法改革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厦门两级法院充分发挥诉非联动中心、行政争议调处中心等平台作用,加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强化非诉讼和诉讼有机衔接,委派、委托调解纠纷44872件,成功化解23682件,上升10.57%。

针对新业态劳动者与“互联网+”紧密结合的特点,翔安法院打造“好厝边平台”线上解纷平台,为劳动者提供“全链条”移动电子诉讼服务。一年来,移动微法院网上立案率86.44%,在线办理保全率80.20%,“两个一站式”平台质效评估全市第二。

此外,厦门中院还聚焦土地房屋征收问题,采用大数据分析方法,对2015年以来涉及我市土地房屋征收的行政案件进行了全面梳理,从涉及我市的一审行政案件共4072件中,最终选取涉及土地房屋征收的746件一审案件作为案例研究对象,发布全省首份专项审判白皮书。在做好案例分析的同时,还通过实地走访相关涉诉单位,搜集征收执法疑难复杂问题,与行政机关联合出台诉源治理指导意见。

司法润民心

弘扬核心价值 引领社会向上向善

2021年6月-9月,家住海沧区的胡某饮酒后在住处因琐事与家人争吵,先后三次将塑料儿童护栏、磁盘、红酒瓶、使用过的纸尿裤从位于33楼的家中阳台窗户扔出,砸落在小区楼前的业主进出楼道上,对恰好途经该处的小区业主造成惊吓,幸未造成人员伤亡及财物受损。海沧法院依法判处胡某拘役五个月,并处罚金三千元。通过依法追究被告人刑责,引导社会成员增强公共意识、文明行为,这也是自2021年3月1日实施《刑法修正案(十一)》后,海沧法院审结的全市首例高空抛物案。

虚假诉讼不仅严重侵害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干扰审判秩序,还极大损害了司法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在翔安法院审理的一起虚假诉讼案中,陈某拿着假借条到法院起诉,要求“借款人”还钱,在承办法官查清其中猫腻后,陈某因涉嫌虚假诉讼被移送至公安机关,最终真相大白并自愿认罪认罚。通过严肃整治虚假诉讼、滥用诉讼权利逃避债务,妨害诉讼活动等行为,引导群众依法诚信诉讼,切实维护了公平正义。

厦门两级法院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司法工作,用法治力量引领社会向上向善,深入社区、企业、校园等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微博、微信、抖音等自媒体平台推送文章、案例、短视频8218篇次。厦门中院、思明法院和集美法院还被评为全国法院司法宣传工作先进单位。

聚焦厦门两会 代表委员为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即时 | 2022-01-08 09:13

热点聚焦

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代表委员为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厦门日报讯(记者 林露虹 李晓平)今年的市两会上,高质量发展既是贯穿政府工作报告的关键词,也是代表委员热议的焦点话题。代表委员表示,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贺信重要精神,勇立潮头、勇毅前行,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

提升产业现代化水平

产业是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市人大代表、同安区发改局局长费薇认为,要把发展经济的着眼点放在实体经济尤其是产业的现代化上。她建议,厦门要继续从产业链入手,发挥优势,在强链补链延链中加速产业集聚,切实增强产业竞争力。“如紧抓前沿科学技术,重点打造新材料产业,一方面紧盯龙头项目招引,另一方面在现有石墨烯产业基础之上培育本土企业成长。”

市政协委员、市发改委法规(审批)处处长杨帆建议,应准确定位重点发展产业,将财政资金花在刀刃上,尤其要重视新能源产业和数字经济的发展;加大扶持力度,将我市信息技术、生物制药、新材料、新能源和环保等优势产业中有一定规模和技术的企业培育成龙头企业;发挥我市头部国企的规模优势和融资优势,成立产业基金池,加大对有成长潜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投资和扶持力度。

市政协委员、民盟厦门市委副主委林涛建议,抓住元宇宙的产业风口,做大做强厦门AR/VR细分优势产业。在林涛看来,我市可发挥厦门大学技术科研优势,依托光电产业、光学产业和眼镜制造产业链,可通过整合院校、企业的资源,在厦聚集起AR/VR产业的企业、人才与资本,全面推进该细分领域在厦发展;认真研究厦门在AR/VR产业链中缺失的环节,加大力度引进该领域技术领先的硬件研发制造与软件平台企业。

完善科技创新生态

市人大代表、厦门火炬新石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鹏峰建议,要对标对表兄弟城市的好经验、好做法,充分发挥产业引导基金的作用撬动社会资本投入,以资本的力量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方面要更聚焦、更精准,重点瞄准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投资力度;另一方面要坚持市场化原则,让专业人做专业事。通过产业引导基金,来吸引高端的项目、人才落户厦门,同时也激发本土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陈鹏峰说。

培育“生根型”人才

“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要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最优先位置,着力夯实创新发展的人才基础。”市人大代表、科华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海外研发项目经理黄艺鸿建议说,要加大对引进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的补贴力度,增加保障性租赁房供给,加大人才房分配力度,提升来厦人才幸福感,并引进理工科强校,搭建良好的创新平台,提升一流学科产出能力,让人才“引进来、留下来、产出来”。同时,要坚持产学研结合,发挥高校、科研院所的创新研发能力,推动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

多位市政协委员提出,提升高等教育办学水平,服务厦门高质量发展。市政协委员、厦门医疗保障局副局长蒋更生建议,厦门要加大力度培育“生根型”人才,提升我市高校的人才培育水平,加大城市吸引力,让更多的应届毕业生“留厦”来;同时,各个产业的龙头骨干企业,要注重引导技术能手进行“传帮带”,完善企业人才培育体系;加大海外、港澳地区高等人才的引进力度,尤其是领军型人才。

市政协委员、民盟厦门市委副主委、大同中学高级教师陈希梅指出,当前我市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办学水平、人才与师资都有待提高。她建议,立足长远,放大格局,优化与完善厦门市高等教育体系;建立产学研平台,尤其要密切和企业的联系,让高教能够更好地服务城市产业更高水平发展;要引导企业降低学历门槛,并打通职业技术人才学历再提升的通道;要让更多的产业人才、技术能手、能工巧匠走进高校,进行“手把手”传授。

预算报告解读 今年厦门市财政支出主要用在哪里?

即时 | 2022-01-08 08:59

预算报告解读 今年财政支出主要用在哪里?

保障重点提效能 扶持产业惠民生

厦门日报讯(记者 陈泥昨日召开的厦门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厦门市财政局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将《关于厦门市2021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2年预算草案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提请大会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2022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报告》指出,我市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但各类风险挑战依然存在,财政面临“紧平衡”的新形势,需要以改革的办法、创新的思路破解难题,释放更多的潜力、活力,促进财政发展提质增效、更可持续。

《报告》显示,2022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安排支出1025亿元,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支出1089.4亿元,将强化对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提升财政政策效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把更多资源用于产业扶持和民生保障。

2022年,财政部门将重点做好四个方面工作:加强财源统筹培育,增强财政保障能力;深化预算管理改革,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健全财政监管体系,提升管理规范,不断提升财政保障能力与治理水平。

2022目标

创新驱动发展 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

54亿元

加力布局创新载体,高标准建设厦门科学城,加速打造嘉庚创新实验室、生物制品省创新实验室、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厦门分中心。

68亿元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大力发展平板显示、计算机与通信设备、半导体和集成电路等高端制造业,推动天马六代线、厦门时代、中航锂电等补链强链项目建设投产,做强做优“链主”企业。推进传统产业升级。优化总部经济扶持方式,争取更多高能级总部落地。

63亿元

推进金砖创新基地建设走深走实,加快新工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施一批新工业革命领域应用示范项目。

优化营商环境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57亿元

推动自贸试验区扩区提档,争取设立翔安机场综合保税区,深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优化外贸扶持投向,鼓励壮大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转口贸易,促进外贸转型。

39亿元

出台商贸流通业扶持措施,加力培育智慧零售、首店经济等新业态,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强电子政务资金统筹,加快建设城市大脑。

28亿元

全面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更加便捷兑现助企纾困措施,帮助增强企业信心。建立全市统一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扩大中小企业融资增信基金、技改基金规模,更好发挥产业引导基金、应急还贷资金、纾困基金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支持企业降本增效。落实民营、中小企业扶持政策,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保重点促协调 推进“提升本岛、跨岛发展”

160亿元

加速岛内外基础设施一体联通,加快实施地铁3号线南延段和4号线、6号线工程,启动第三东通道、同安进岛通道等前期工作,完善厦门北站、新机场片区集疏运通道。立足“扇头”提升岛内主体功能,围绕“扇面”高标准建设岛外新城。

97亿元

持续抓好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着力优化宜居环境。改造30个老旧小区、提升13个农贸市场;推动公交地铁一体化发展,优化城市功能品质。

51亿元

加大耕地质量提升、生猪养殖投入,确保“米袋子”“菜篮子”保供稳价。强化农村股份化项目、都市现代设施农业扶持。统筹推进农村污水、农房整治,提升乡村振兴实效。

补短板促均衡 推动实现人民共同富裕

59亿元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大力度补短扩容,新增中小学、幼儿园学位8万个,强化人才引进、教师培训、校园安全等重点领域保障。优化布局促进均衡,加快建成投用外国语集美校区初中部等名校跨岛项目,推进同安、翔安、集美职校新扩建;建立城乡义务教育经费“钱随人走”分配机制。

55亿元

建设高水平健康之城。毫不松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加快杏林医院扩建和国际健康驿站建设,完善公共卫生应急处置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成投用川大华西厦门医院等,提升改造市中医院、仙岳医院、康复医院,新增床位2800张。增加优质医疗供给。提升医疗均等化水平。

62亿元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强化就业优先导向,加强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失业人员帮扶,鼓励高层次人才和高校毕业生“留厦来”。扩建厦门老年大学,新建8个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推进6个市级普惠托育试点和8个家庭养老床位服务试点,抓好“一老一小”民生工程。全面落实社会救助政策,兜住民生底线。

34亿元

聚焦建设“文化中心”“艺术之城”“音乐之岛”加大投入。投用新体育中心、闽南戏曲艺术中心、郑小瑛歌剧艺术中心,新增14所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完善文体基础设施。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2021成效

收支情况

2021年,我市持续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全面落实“六稳”“六保”任务,较好完成全年预算目标。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530.2亿元,同比增长13.2%。其中:地方级收入881亿元,同比增长12.4%;上划中央收入649.2亿元,同比增长14.4%。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60亿元,其中:当年预算支出1020.1亿元。

重点工作

疫情防控。全市安排疫情防控支出52亿元。

纾困减负。不折不扣执行中央减税降费政策,新增减税降费超60亿元。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获批航空维修器材免关税,辅导30余家集成电路、平板显示企业享受进口税收优惠,减轻企业资金负担超80亿元。出台促消费、促外贸、促生产系列政策,快速打造“1+N”助企纾困体系,兑现惠企资金超120亿元。

服务招商。投入120亿元。靠前服务招商工作,把好企业入门关,推动天马六代线、厦门时代、中航锂电等高能级项目落地建设。完善“基金+项目”招商,启动建设厦门科学城、海洋高新产业园等招商载体,强化招商要素保障。

产业转型。投入81亿元。加快打造创新平台;围绕金砖创新基地出台配套政策,布局一批新工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

岛内外发展。投入251亿元。岛外公建配套更加完善,实施32个岛外旧村改造,开建市妇幼保健院集美院区等179个新城公建配套项目。岛内大提升进展明显,城市更新和重点片区提升有序展开,改造老旧小区2.5万户、打通断头路11条,建成南北向健康步道一期。

区域辐射。投入117亿元。进出岛大通道加快建设,地铁3号线开通运营,海沧隧道建成通车,跨岛交通更加便捷。

社会保障。投入50亿元。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深化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新增就业32.1万人。做好民生兜底,低保标准提高到850元/月,向5.5万名困难群众发放疫情生活补助。加强“一老一小”服务保障。拨付2.8亿元对口帮扶资金,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完成率全国靠前。

惠民实事。投入91亿元。保障48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完成。

计划报告解读 今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将有哪些亮点?

即时 | 2022-01-08 08:53

计划报告解读 今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将有哪些亮点?

重大项目再提速 百姓幸福再加码

鹭岛风貌。(记者 王火炎 摄)

厦门日报讯(记者 刘艳刚刚过去的2021年,厦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特别是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致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贺信重要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经济社会实现平稳健康发展,“全程跑”交出亮眼成绩单。

2022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一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厦门怎么做?昨日,受市政府委托,市发改委将厦门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这份报告描绘出怎样的发展规划,又传递出哪些市民关注的信息?今日,本报为您解读。

经济增长

去年成绩:2021年,厦门积极应对疫情影响,第一时间制定“1+N”助企纾困政策,实施40余项200多条政策措施,“减、免、缓、补”惠企资金超1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预计突破8000亿元,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42.9%。111个省重点在建项目、27个省“重中之重”项目投资完成率均居全省首位。

今年计划:大力实施项目攻坚行动、投融资创新行动、市场主体服务行动和全员精准招商行动,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创新驱动

去年成绩:启动建设厦门科学城。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0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4家、国家工业设计中心12家,净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500家,万泰沧海二价宫颈癌疫苗通过世界卫生组织预认证。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增至4家。

今年计划:加快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中心,力争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3.2%、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达16件。加快厦门科学城建设,推进能源材料、生物制品省创新实验室建设,加快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深入推行“揭榜挂帅”等制度。

产业升级 

去年成绩:新材料产业链产值预计突破千亿,千亿产业链达到10条。生物与新医药、集成电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分别增长156%、32.9%。数字经济规模超4000亿元。全年新增落地高能级项目421个,总投资3357亿元。

今年计划: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做大做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优化提升机械装备产业集群。促进现代服务业链群提质增效,推进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加快金融服务业发展。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数字、海洋、绿色、文旅四大经济。强化土地、人才、资金等产业要素保障。

跨岛发展

去年成绩:岛内大提升岛外大发展协同推进。实施湖里东部、湖滨一到四里、何厝岭兜、泥窟石村等重点片区整体更新;滨北超级总部基地、两岸区域性金融中心等加快建设。岛外新城片区加快环湾成势,新机场片区、马銮湾新城、环东海域新城、集美新城、东部体育会展新城、同翔高新城等片区重点项目建设都有新进展。

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新机场工可、用海、环评、初设获批,航站楼主体工程等15个项目开工。福厦高铁厦门段进展顺利。海沧隧道建成通车,同安进出岛通道、第三东通道完成预可研编制。轨道交通3号线(火车站-蔡厝)开通运营。

今年计划:统筹推进跨岛发展,加快岛内功能提升和城市更新,统筹高林金林、湿地公园TOD成片综合开发,加快开元创新社区、东坪山片区、中山路片区等11个片区提升改造,加速岛外新城片区连片成势。项目建设方面,新机场主体工程全面开工;加快福厦高铁、机场高速公路以及轨道交通3号线南延段、4号线、6号线等项目建设;推动第三东通道、同安进出岛通道开工;力争第二东通道、海沧疏港通道建成通车。

改革开放

去年成绩:金砖创新基地加快建设,28个金砖合作项目签约,总投资134亿元,挂牌成立金砖创新园。自贸试验区建设持续突破,获批新型离岸国际贸易、飞机经营性租赁外币计价结算等4项试点政策。实施225项营商环境提升重点任务,全国营商环境评价中18个指标全部获评“全国标杆”。厦门海丝中央法务区正式运营。持续推进信用示范城市建设,出台6项社会信用条例配套办法。

今年计划:积极推动自贸试验区扩区,争取设立空港综合保税区,推动象屿保税区转型。推动金砖创新基地建设,为金砖中国年贡献亮点成果。实施经济特区营商环境条例,出台国际化、数字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在国家营商环境评价中保持前列。全面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

社会保障

去年成绩:城镇登记失业率3.4%,控制在年度目标以内。全市登记用工企业、在岗职工数同比增长13.4%、6.9%。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保障、残疾人两项补贴等标准居全省第一。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加快建设,全年建成保障性住房1.28万套,配租配售1.86万套(间)。

今年计划:探索壮大中等收入群体新机制,着力提升低收入群体增收能力,加快建设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市。坚持“房住不炒”,建成保障性住房1万套,推出房源6000套(间),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4.2万套(间)。

医疗教育

去年成绩:教育补短扩容、名校跨岛行动加快推进,建成48个中小学幼儿园项目,新增中小学幼儿园学位5万个。复旦儿科厦门医院、川大华西厦门医院获批第二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试点。

今年计划:落实义务教育“双减”政策,推动教育补短扩容、名校跨岛行动,推进名师出岛。建成76个中小学、幼儿园项目,新增中小学幼儿园学位8万个,加快16所普通高中建设。推动理工学院升格为理工大学,筹建海洋职业大学。建成投用川大华西厦门医院,推广家庭养老床位服务模式,发展普惠托育服务。

​聚焦厦门营商环境 人大代表畅所欲言

即时 | 2022-01-10 07:45



聚焦厦门营商环境 人大代表畅所欲言

海西晨报讯(记者 张鑫惠数字赋能、引入商圈、科技创新……参加“两会”的人大代表们对厦门经济发展进行了深入思考,他们围绕营商环境等问题畅所欲言,就各自关注的议题进行深入探讨。

建设科学城吸引人才留厦

如何吸引更多的人和企业留厦,推动厦门经济文化发展?厦门市人大代表、厦门斐澜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文案策划吕韶风认为,企业的注册地和经营地是重要的衡量指标,一个地方的交通、人才政策、商务环境、租金是企业选择的重要依据。要引入优质企业,首先要了解企业的需求和期待是什么,再根据企业需求制定相应的规划和政策,量身定制企业需要的工作环境。

其次,高校和人才聚集地具有后发优势,厦门应该打造科学城,建设科学园区,解决年轻科学家的主要诉求,大力发展科学基础,让科技人才生活有保障,事业有梦想。

厦门市人大代表、厦门产业技术研究院投资管理部负责人付娟妮认为,厦门科技创新的基础比较薄弱,应该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建议立足厦门未来产业,积极谋划在厦建设大科学装置、国家实验室等,强化颠覆性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促进原创性成果持续涌现。

在教育方面,付娟妮建议在关注中小学教育的同时,也要注重布局大学教育,吸引“双一流”大学在厦门建立分校、学院。厦门岛内土地不够,可以建在岛外,以及厦门周边区域。要以大视野、长远眼光做规划,为厦门乃至福建产业发展源源不断培养和输送专业人才。

在城市建设方面,付娟妮建议老城改造和新城建设要增加研发中试场地,吸引科技企业来厦建立研发中心。要建设能够承载重型研发设备、满足排水和空气处理等方面需求的研发中试场地。

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厦门市人大代表、厦门招商中心副主任马云认为,厦门商场虽然多,但商圈少、聚集能力弱,建议厦门通过街区改造、数字赋能、品牌导入等手段,改造升级现有的火车站商圈和中山路商圈,对接国内外优质品牌资源和商业运营团队,引入国际国内一流主力商店;建成体现厦门多元文化特色、潮流时尚年轻,能逛、能买、能吃、能玩,商旅文联动的地标性国际一流核心商圈,有助于传统商业转型升级、完善厦门作为国际旅游城市的配套设施,把厦门建设成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马云还建议,利用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契机,引入有丰富涉外经验的国内外一流法务机构、商事机构、咨询机构,增强中央法务区内涉外法律、金融、税务、会计、公证、知识产权、翻译等专业服务能力,建成涉外服务的品牌和标杆。同时,梳理对“一带一路”国家投资的央企和百强企业名单,作为招商目标,吸引他们来厦设立海外业务中国区管理总部、结算总部。以商促法、以法促商,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法务高地和投资乐土。

完善“数字厦门”建设机制

厦门市人大代表、厦门市美亚柏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滕达认为,“数字厦门”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体制机制问题。建议进一步完善“数字厦门”建设领导小组机制体制,重点解决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的年度规划、业务协同、需求统筹、信息共享及沟通协调等问题。同时组建具有国家级高度的“数字厦门”专家委员会,对专业性强的决策事项,提供技术咨询和论证。推动专家决策支撑由项目前期向全过程深入,加强对项目建设的指导。

滕达还建议,希望厦门进一步做大做强“中国人工智能大赛”这个国家级专业赛事,把成果发布、项目落地、产业招商、行业引领等多方面融合起来,争取把“中国人工智能大赛”打造成人工智能产业的“金鸡百花奖”。


厦门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代表昨日报到

即时 | 2022-01-07 20:58

怀揣沉甸甸的民意 共谋发展大计

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代表昨日报到

厦门晚报讯(记者 彭菲)昨日,参加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的代表们前来报到。今起三天半的时间里,他们将怀揣沉甸甸的民意,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为厦门的发展建言献策。

“来参会很激动!”看到代表们依次签到,领取代表证、会议材料的景象,市人大代表沈燕斌说,“现场的氛围让我内心的使命感更加强烈,代表就是一座桥梁,要把群众的声音带到会上来。”

本次大会是新一届市人大的第一次会议。市十六届人大代表现有300名,新任代表占三分之二,基层代表比例进一步提高。大家纷纷表示,作为新一届人大代表,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贺信重要精神,勇立潮头、勇毅前行,未来几天将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履行好人民赋予的职责,审议审查好各项报告,紧紧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两岸融合发展等重点任务依法履职尽责,提出高质量议案建议,为我市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厦门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今开幕 会期三天半

即时 | 2022-01-07 07:40

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今开幕

市人大代表昨报到,本次会议会期三天半

27f7cf9451659b211854d93341d2d6a8_2754834_tpzz_1641483386559_b.jpg

昨日,市人大代表陆续报到。记者 唐光峰 摄

海西晨报讯(记者 张鑫惠)今日上午,厦门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人民会堂开幕。昨日,参加大会的市人大代表陆续报到。据了解,市十六届人大现有代表300名。

昨日下午,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预备会议,出席预备会议的实到代表288名,符合法定人数。

预备会议通过了本次会议议程。会议议程为:听取和审议厦门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和批准厦门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批准厦门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审查和批准厦门市2021年预算执行情况与2022年预算草案的报告,批准2022年市本级预算;听取和审议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听取和审议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听取和审议厦门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选举厦门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委员,厦门市人民政府市长、副市长,厦门市监察委员会主任,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厦门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决定厦门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法制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城市建设环境资源委员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侨务外事委员会和社会建设委员会组成人员的人选。

本次会议会期三天半。

市人大代表关注的重点是什么?提出了哪些议案建议?接下来,晨报记者团队将奔走于会场内外,第一时间报道大会动态。

厦门市人大代表开展会前集中视察

即时 | 2022-01-06 10:50

市人大代表开展会前集中视察

厦门日报讯(记者 詹文)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之前,为增强履职实效,昨日,市人大代表分六路分别进行会前集中视察。

代表们一路走、一路看,一边听、一边问,实地走访,深入了解厦门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情况。在两岸区域性金融中心、华为厦门创新中心、产业园区等地,生机勃勃的创新生态、蓬勃发展的新兴产业感染着每一位代表。在岛外新城、重大项目建设现场,随处是火热的建设场景,特区建设者们只争朝夕的干劲让代表们倍感振奋。体验健康步道,深入医院、学校、社区看民生变化,代表们纷纷为这一年来城市的新发展、新面貌、新气象点赞。

代表们高度肯定了厦门2021年取得的工作成效,表示过去一年,在市委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和致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贺信重要精神,大力传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以及厦门工作期间创造的宝贵思想财富、精神财富和实践成果,深入学习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突破,改革成果多,城市变化快,民生改善大,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代表们纷纷表示,站在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新的历史起点上,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贺信重要精神,勇立潮头、勇毅前行,充分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充分发挥代表作用,紧紧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两岸融合发展等重点任务依法履职尽责,在即将召开的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多提高质量的议案建议,为厦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厦门进入“两会”时间 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今日开幕

即时 | 2022-01-06 08:42

厦门今起正式进入“两会”时间 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今日开幕

东南网1月6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沈华铃)今天起,厦门将正式进入“两会”时间。政协第十四届厦门市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今天开幕,会期三天半。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将于明天开幕,会期三天半。

昨日下午,参加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的委员、列席人员陆续报到。今天上午,大会将正式开幕。

为更好地倾听民声,反映民意,市人大、市政协公布了两会来信来访地址等联络方式,接收市民意见和建议。

●市人大

接访时间:1月6日至1月10日(8:00-11:30,14:30-17:00)

来信地址:厦门市湖滨北路61号市人大常委会信访局(邮政编码:361000)

来访地址:厦门市湖滨北路67号市人民政府信访局接访大厅

●市政协

接访时间:1月6日至1月8日(8:30-11:30,14:30-17:30)

来信地址:厦门市湖滨北路67号(市两会信访组,邮政编码:361018)

来访地址:厦门市人民群众来访接待中心接访大厅(湖滨北路67号)

厦门今起正式进入“两会时间”

即时 | 2022-01-06 07:58

厦门今起进入“两会时间”

■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今日召开 ■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明日召开

昨日下午,出席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的政协委员陆续向大会报到。记者 柯小娇 摄

海西晨报讯(记者 柯小娇)厦门今起正式进入“两会时间”。政协第十四届厦门市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今天上午开幕。明天上午,厦门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将在厦门人民会堂召开。

昨日下午,出席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的政协委员陆续向大会报到。记者从厦门市政协了解到,十四届市政协委员共306名,其中,继续提名135人、新提名171人。这意味着,在十四届市政协委员中,超五成是“新面孔”。记者注意到,在新一届委员名单中,“90后”政协委员并不少见,最年轻的政协委员仅26岁。

肩负着为厦门谋发展、为百姓谋幸福的期许,委员们将在接下来的三天半时间里,履职尽责、共商良策。会议议程包括:听取和审议政协第十三届厦门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报告;选举政协第十四届厦门市委员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和常务委员;大会发言;列席厦门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听取和讨论厦门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和其他相关报告;通过政协第十四届厦门市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议等。

明天上午,厦门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将在厦门人民会堂召开,会期三天半。建议会议议程包括: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和批准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批准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审查和批准市2021年预算执行情况与2022年预算草案的报告,批准2022年市本级预算;听取和审议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大会还将选举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委员,市政府市长、副市长,市监委主任,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决定市人大各专委会组成人员人选。

“两会”声音

建议发展时尚人才培养体系

“今年,我将着重关注厦门时尚产业发展话题。”洪钰容是一名“95后”,也是本届市政协委员中最年轻的一个。

洪钰容表示,当前,厦门正大力打造文化中心、艺术之城、音乐之岛,以此为契机发展时尚产业,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增强文化软实力、提升城市国际影响力。厦门具备发展时尚产业的基础和优势,但在时尚产业链各环节联动、自主创新能力、品牌影响力和领军人才培养等方面仍显不足。在深入调研和学习借鉴上海、深圳等城市经验的基础上,她建议,厦门可以通过发展扶持时尚人才培养体系,从而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记者 柯小娇)

市政协委员、国投智慧城市创新研究院专家刘林泓:

建设厦门市特色科学数据中心

刘林泓今年带来两个提案,重点关注基础科学和数字经济领域。刘林泓建议,厦门应研究出台《厦门市科学数据管理实施细则》,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全市科学数据管理,保障数据安全,提高开放共享水平。同时,针对海洋、生物医药等优势学科领域和重点行业,布局建设厦门市特色科学数据中心。利用好厦门对台的区位和文化优势,积极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推动两岸高校、协会、研究机构、期刊等单位共同发起倡议,成立两岸科技创新资源联盟。同时,进一步完善“数字厦门”建设领导小组机制体制,打造全国数字领域高层次交流合作平台,增强“数字厦门”改革建设影响力和改革高地辐射作用。(记者 柯小娇)

1  2  3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