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龙岩频道 > 红色闽西 > 正文

红色遗珍光耀红土地

2019-05-30 10:36:37 黄筱菁 邱妤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李凌生   我来说两句

观众正在专注看展。

红色遗珍从何而来

这些无声诉说历史的物件,是通过何种方式来到这里跟观众见面的呢?

文物,是博物馆的灵魂,更是不可再生的历史见证。对于闽西老区而言,红色文物更是那段烽火岁月的珍贵记忆。为了将散落四处的文物收集陈列,发挥其更大的宣传和教育作用,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广开渠道,连续多年不断地进行文物征集工作。

“征集文物的方式有很多种,一种是向老一辈革命家、老红军及其后代进行征集。”邓泽村说,博物馆开展了“‘四个一’留住老红军风采”活动,即征集一批文物、录下一段音视频、留下一幅墨宝、建立一个联系档案,前往全国各地拜访多位老将军、老干部及其子女。经过长期工作,活动获得了老同志及其后代的支持,并不断向博物馆捐赠各类红色文物和文献资料。仅在去年,博物馆工作人员就拜访了26位闽西籍老将军、老红军亲属,共征集、接受捐赠文物700余件,大大充实了馆藏文物。

文物收集要靠老同志及其后代,更要充分吸纳社会力量,化散为整。在永定区,丁智的名字和收藏二字密不可分。从父辈开始进行红色收藏,如今他的家里已有3万余件像章等红色藏品,并将自家二楼布置成红色展室,将收集来的红色藏品,制作成60余块展板。

“我们长期和丁先生合作,通过联合办展,丰富博物馆展览内容,同时他也捐赠了400多件收藏文物给博物馆。”邓泽村说。

而在丁智看来,收藏红色老物件是为了将红色记忆永存心底,“如果个人收藏能转化为国家收藏,那收藏的价值和意义就会更加远大”。

类似的社会捐赠例子比比皆是。在邓泽村的印象里,还有一位“补漏”专家也热衷于红色文物捐赠。一天,博物馆展厅漏水,曹三华到馆内对漏水处进行维修,在维修过程中,他看到馆内展出的文物,于是马上找到工作人员说:“我也收藏了一些红色文物,不知道你们感不感兴趣?”得到肯定答复后,曹三华打开了他向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的捐赠大门。至今,曹三华捐赠了各类红色革命、民俗文物30余件。他始终认为,有价值的东西在博物馆收藏比放在家里有意义,更有价值。

为了更加广泛调动社会资源,博物馆还加强与社会各界人士、收藏家协会、民间收藏人士的交流,并聘请专业人士充当文物联络员,多方积极寻找文物线索。

红色遗珍,就这样一点一点从四处汇集到一起。除了针对性征集、社会捐赠,邓泽村介绍,还有部分文物是通过购买的方式收集而来。数据显示,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馆藏文物近2万件,其中珍贵文物共2368件/套,一级文物4件/套,二级文物44件/套。2017年1月,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获评成为第三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1  2  3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