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第一社区|东南空间|新闻中心|社会|视频|福建|时评|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军事|美国|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博物院 > 资讯 > 文博快讯 > 正文

遗址公园“热”了,期待考古专业也能“冷转热”

2022-01-20 17:07:56  来源:央广网  责任编辑:陈静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三星堆、海昏侯、南海一号沉船等考古发现屡屡引发全民关注热潮,此前“科技含量最高”的三星堆遗址发掘,也展示了“中国气派”的现代考古学发展。我国拥有5000多年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如何让文化遗产更好地“活”在当下,亟待考古、文博等冷门专业的人才培养跟上旺盛的文化需求。

日前,上海大学成立国内高校首个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担任该学院的名誉院长。这位故宫“前掌门”在线带来的“院长第一课”——《中华文脉与文化自信》,吸引超过155万人次直播观看。

“中国已成功申报56项世界文化遗产,是全球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国家。一直以来,我们不缺文化资源,缺的是人文关怀。”单霁翔从我国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87年成功申报长城、敦煌莫高窟等六项世界遗产讲起,回顾了一次次文化遗产的抢救行动,以及全社会对文化遗产保护态度的转变。

这座遗址公园的观众,七八成是年轻人

中华文化遗产丰富,文化基础得天独厚,但在国际上的知晓度仍有待提升。一次论坛上,单霁翔遇到了一位外国大使,对方竟不知中国有五千年历史。于是,单霁翔特意在随后的发言中着重介绍了5300多年历史的良渚古城,以实证展示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最让我感动的是良渚古城遗址,那是五千年中华文明得到实证的地方”。

单霁翔还讲述了这座公园的“诞生”故事。原来,这座考古遗址进行整治之初,几乎属于“被淹没”状态,周围杂乱无章,遍布废品回收站、印刷厂、农田、水塔等,周边群山开山采石,尘土飞扬。经整治,如今的遗址已成为呈现五千年文明景观的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经过复原的粮仓、稻田和水城门等独特的景观,无不还原了当年人们的生活状态。秋收时节,公园还会举办收割活动,吸引不少人携家带口地参与。最令单霁翔欣慰的是,“开园后,每天参观人数众多,其中70%-80%是年轻人”。

良渚古城是一个缩影,单霁翔说,如今,150个考古遗址公园在全国各地铺开推进,很多已建成遗址公园对公众开放,比如汉阳陵、隋唐洛阳城、成都的金沙遗址、长沙的铜官窑遗址等。

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并不矛盾

如何让更多文化遗产“活”起来,从而能更好地在当代传承下去?单霁翔以杭州西湖、厦门鼓浪屿等地数十年的实践说明,“一座历史性城市要保护老城、建设新城,两者才能相映生辉”。单霁翔说,这是建筑学家梁思成的主张,如今正在变成现实。

杭州西湖占据了杭州市中心广阔的区域,被称为“三面云山一面城”。西湖从本世纪初启动申遗,这意味着“三面云山”周围,不能再新建任何损害景观的建筑。“今天,无论荡舟西湖,还是漫步苏堤,看不到任何一栋侵入西湖文化景观的不协调建筑,这就是文化的力量。”单霁翔说。

那么,杭州的经济发展因此受影响了吗?答案是:没有!在西湖申遗的过程中,杭州从“西湖时代”走向“钱塘江时代”,在钱塘江两岸建了新城,G20峰会把新的杭州城景观传遍世界。

不少文化遗产都是现在的旅游胜地,单霁翔认为,除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更应挖掘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开发和保护之间找到平衡。长期以来人们把厦门鼓浪屿看作旅游海岛,其实它最重要的价值是岛上的“国际历史社区”,在这里,来自十多个国家的居民和谐共居,各国风情的历史建筑遍布全岛,让鼓浪屿被称为“世界建筑博览会”,并于2017年成功申遗。不过,随之而来的过多游客,一度冲击了岛民原本平静的生活。

“保护这样国际社区的文化氛围,而不是过度的开放旅游,方能使文化遗产持续健康地发展。”单霁翔介绍,经数年系统整治,鼓浪屿上影响景观的新建筑被拆除,历史原状获得恢复。此外,鼓浪屿从每年接待十二三万人,降至只接待五万人,以此保障岛民生活不受打扰。如今,钢琴声继续悠扬响起、国际足球场经常举办比赛,岛上的童声合唱团歌声阵阵……

为文化遗产保护培养更多生力军

在震惊世人的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中,上海大学作为上海市唯一团队参与了三星堆3号坑的发掘,圆满完成任务。外人不知,这支考古团队平均年龄只有25岁,领衔的是90后上海大学文学院讲师徐斐宏博士。

从考古发掘、文化遗产保护,到传统文化传承和延续,需要更多专业人才、年轻人的加入。为培养更多的“生力军”,推动新文科建设和学科交叉融合,上海大学新成立的学院将图书情报档案系、文学院考古学专业、文化遗产保护基础科学研究院等院系、平台合并成立。新学院还将与上海大学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三馆融合发展,同时集结一批文博名师、行业专家,组成强大的师资队伍。

据悉,这些专家曾先后参与对三峡工程、大运河申遗考古项目、广富林遗址的考古发掘,对乐山大佛、秦始皇兵马俑等重要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以及三星堆、海昏侯墓及南海一号沉船等国家重点考古发掘现场的文物保护工作。他们在数字档案馆、海洋考古、山地考古、石质文物保护、硅酸盐质文物保护、文物保护材料、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智慧博物馆等领域具有丰富经验,未来将与年轻人一起奔跑在文化遗产保护最前沿“现场”。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照片墙
心情版
相关评论
关于东南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网·律师严正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上订报 - 给我留言 - 投稿邮箱 - 版权所有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2008-2010 f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北京市中银律师事务所福州分所 许水清 律师 电话:13809520738
本站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591-87079320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