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宁德文明网 > 宁德要闻 > 正文
增进民生福祉 创造美好生活
2022-11-09 17:29:32  来源:宁德文明网  责任编辑:陈玲汇  

民生有温度,幸福才更有质感。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近年来,宁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补齐民生短板、破解民生难题、兜牢民生底线,不遗余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行走在青山绿水间,从城市到乡村,从物质到精神,家园更美好、养老更贴心、生活更健康……一项项利民举措,一笔笔民生支出的持续增长,宁德的民生账单持续“加码”。

全民共享宜居生活 

“抬头见绿,起步闻香;树越来越多,景越来越美。”“咱们的小区就像公园一样美丽。”……在福安市阳头街道阳春社区的文化长廊里,居民们你一言我一语,谈论着小区的点滴新变化。粉刷一新的墙壁、干净整洁的地面、停放有序的车辆映入眼帘,得益于老旧小区改造,让这个有着27年历史的小区焕发新的活力,也让居民感慨万千:“小区变得越来越好,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美!”

老旧小区改造是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

2022年,宁德市按照“拆、留、改、建”相结合的原则,积极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现已开工5362户,完工2905户。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景色宜人、规划合理、环境舒适、生活便利,“改”出了居民满满的幸福感。

每月25日是阳春社区的“爱心日”。每到这天,天刚蒙蒙亮,社区志愿者就开始烧制草药泡脚水,修脚师和理发师也早早到点摆摊,等待老人来到社区爱心长廊,修脚、理发……多年来,从未间断。守望相助的关爱,一砖一瓦垒起来的幸福感,让阳春社区邻里之间和谐融洽。“党的二十大为我们带来了很多民生福音,我们的好日子还在后头。”阳春社区党委书记李华杰对未来充满期待。

在宁德中心城区,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商住楼和安置房比邻而建,学校、医院、商超样样齐全,这样的宜居环境让金涵小区三期居民林美凤十分满足。四年前,她搬进拎包入住的公租房,收获了这份稳稳的幸福感。

近年来,宁德始终把“安居乐业”作为民生头等大事来抓,全市已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3.5万套。其中,公共租赁住房(廉租住房)1.85万套、经济适用住房0.92万套、限价商品住房0.73万套,已惠及全市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6.32万户。

今年夏天,借着“夜市经济”的东风,宁德金蛇头村火爆出圈。近日,记者在金蛇头智慧渔村看到,经过两个月提升改造的金蛇头村已焕然一新。渔人广场等休闲景观工程已进入尾声,与南岸公园连接的景观桥也已完工,即将再次与市民“见面”。

过去的小渔村,成为“网红打卡点”,金蛇头搭乘城市品质提升行动的快车,成为有特色、聚人气的“夜经济”和“地摊经济”集聚区。

民生工作有“温度”,百姓幸福才有“热度”。宁德市着眼小细节,通过实施宜居环境、城市建设品质提升、“十个十”城市民生工程,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不断完善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市旧貌换新颜……建设的内容涉及群众日常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

民生福祉不断延续 

“一老一小”,是每个人最放不下的心头牵挂。

“孝老食堂就在家门口,饭菜可口,还有照料床位,真是方便。”前不久,古田县凤埔乡际头村“互助孝老食堂”正式开业,74岁的五保户陆斯棉当天就拉上老友去体验。

近年来,像际头村这样的“互助孝老食堂”在宁德已建设了465个,日均服务老年人1万多人,空巢留守老人“吃饭难”问题得到明显改善。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突出补齐短板,宁德推动全市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绩。过去十年,全市新增各类养老服务床位1万张。目前,共有养老服务床位23200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37张。新建9个社会福利中心,实现每个县(市、区)至少拥有1个社会福利中心;全市104个乡镇敬老院全部实现消防和建筑安全整改并投入使用,改造和提升30个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推进公办养老机构经营体制改革,公建民营机构占比达90%以上。

全市新建和改扩建60个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213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实现全市23个街道和中心城区乡镇、城乡社区的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新建农村幸福院等农村养老服务设施2134个,覆盖所有建制村。推动“互联网+养老”模式在全市的应用,为72528名特定对象老年人购买了居家养老专业化服务。

老有所养,幼有所育。

在宁德市哈迪宝贝婴幼园里,老师带着孩子们摆积木、玩拼图,锻炼他们的观察和动手能力,这是蕉城首家提供普惠托育服务的托育园。而在福鼎市首家省级普惠托育园宝荣笑笑托育园里,幼儿在老师的带领下学唱歌跳舞。

童声悠扬,温暖了每一对父母的心,筑牢了每一个家庭的根基。

据了解,宁德市连续两年将婴幼儿照护服务试点工作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不断推动托育服务专业化、规范化建设,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着力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逐步缓解婴幼儿“入托难、入托贵、入托差”问题。今年,全市规划建成15家普惠性托育园,新增普惠托位1370个,逐步补齐“幼有所育”民生短板,为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婴幼儿照护服务。

健康事业护航幸福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重要位置,出台了《关于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不断加大财政投入,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全市医疗卫生资源总量和服务质量双提升,为百姓铺就“健康步道”。

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加快推进。通过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双达标”建设,目前,全市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新增13403平方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新增10696平方米。全市126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有90个乡镇卫生院、1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双达标”建设,达标率84.13%。城乡居民公共卫生差距在不断缩小,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在不断提高。

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增强。近年来,宁德市实施的213个医疗机构能力提升项目中,已建成项目151个,累计完成投资82.74亿元,新增建设医疗机构床位8297张,新增建筑面积67.63万平方米。2021年,医疗机构实际开放床位数增加到15087张,较2012年增长39.1%,每千常住人口医疗机构床位从3.82张提高到4.79张,较2012年增长25.39%。《健康宁德2030行动计划》稳步实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到23.38%,居民主要健康指标继续保持在全省平均水平以上。

每一项政策,都浸润着沉甸甸的民生情怀;每一个数据,都考量着百姓的幸福尺度。

——完成福安、霞浦、寿宁、福鼎等县级医院迁建及蕉城、屏南、周宁等县级医院新建项目并投入使用,古田、柘荣县级医院迁建项目和东侨开发区医院新建工程正稳步推进,县域医疗设施改造提档升级。

——宁德市医院东侨院区竣工投用,宁德市中医院病房综合楼项目和宁德市康复医院病房综合楼等项目即将竣工投用,中心城区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布局均衡。闽东医院完成医技楼和门诊综合楼建设,宁德市医院迁建三期工程计划近期开工建设,两家三甲综合性医院硬件实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建成远程影像、远程会诊、双向转诊、区域病理协同等应用系统,覆盖全市所有医疗联合体及市县乡医疗机构。通过“基层检查、上级诊断”模式,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实现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上级医院服务。目前,已累计开展远程会诊2800例、双向转诊8.3万次、远程影像诊断1.57万次,远程心电诊断2.77万次。(闽东日报记者 张颖珍)

更多>主题活动
主办单位:中共宁德市委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宁德文明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东南网
闽ICP备110005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