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科技 > 正文

述评:神舟十号开启中国载人航天应用时代

www.fjnet.cn 2013-06-11 20:33  李志晖 白瑞雪 李宣良 来源:新华网 我来说两句

新华网甘肃酒泉6月11日电(记者 李志晖 白瑞雪 李宣良)神舟十号飞船11日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的托举下腾空,并将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这标志着中国已经拥有了一个可以实际应用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能够为在轨各类航天器输送人员和物资。

正如汽车只有反复试车后才能形成产品投放市场,长二F火箭和神舟飞船同样是在经过多次飞行考验后得以技术固化,形成高可靠、高安全、可载人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经过神一到神九的试验性飞行,神舟十号飞行任务顺利进入应用飞行阶段。这意味着,中国未来的航天技术应用有了更广阔的空间。

神十飞行中,三名航天员和相关物资将被送进已在太空运行了600多天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开展数十项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其中包括中国首次太空科普活动以及对天宫一号有关设施的更换。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将在轨飞行15天,为历次任务最长。

在增加空间应用项目的同时,神十飞行改进了天地同步作息制度,以保证航天员的充足睡眠。专家们还根据三位航天员的不同口味制订个性化食谱,新增了新鲜水果、小米粥、酸奶、粽子等多种太空食品,进一步提高航天员在太空工作和生活的质量。航天员张晓光此前接受采访时说:“你们将会看到我们的太空工作生活很充实很丰富。”

航天科技的最终目的是造福人类。让人在太空长期健康生活、有效工作,充分发挥人在太空中的作用,并把空间技术应用于地球,一直是航天人追求的梦想。

每当飞天时刻,国人备感振奋并为飞船送去祝福。而经历航天发展多个里程碑之后,飞船发射的逐步常态化,让民众已不再仅仅关注火箭腾空的激动刹那,而是把目光更多投向科技成果的实际转化应用。

“在太空如何做实验?”“我们什么时候能吃上太空培育的水果?”“失重环境中是否能够研制出更好的材料?”……网友的提问体现出民众对空间科技的期待,广大青少年对首次“太空授课”更表现出浓厚兴趣。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自1992年启动以来,先后突破天地往返、空间出舱、交会对接等关键技术,空间应用也一直与火箭、飞船等系统的发展同步进行。

近年来,中国空间科学的大部分飞行实验都是在载人航天工程中实施的,空间应用的水平也大幅提升。动力、控制、信息、电子、测控到能源、材料、化工、纺织等与载人航天工程紧密相关的行业也得到推动。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武平说,今年来,长期在轨运行的天宫一号开展了电解制氧试验、空间物理与环境探测和空间材料实验等,在国土资源普查、林业、海洋、城市环境监测等领域开展了对地遥感应用,获取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和成果。

随着中国经济和科技实力的提高,今后中国还将发射更多的载人飞船、货运飞船以及实验室,并将在2020年前后建成空间站。

当民众对航天发射逐渐习以为常,也就意味着中国人向着熟悉太空、利用太空、享受太空的梦想又迈进了一大步。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没有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