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王永卸任社监委发言人 析反对重查郭美美原因
www.fjnet.cn 2013-06-13 12:09  冯会玲 来源:中新网    我来说两句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今年的端午节,红十字会社监委委员王永过得可一点也不轻松,这两天他一共发了10条微博客,其中9条和社监委暂时不重启调查“郭美美事件”的决定有关,而他,也从即日起,不再担任社监委新闻发言人的职务。这个端午节,王永再次因为郭美美事件被推到了风口浪尖,成为媒体关注的大红人。

担任社监委新闻发言人的半年里,王永心中的滋味该如何形容?不再担任新闻发言人的职务,是迫于压力还是别的原因?昨天王永接受了中国之声记者的独家专访。

光头的王永,早在15年前就是个名人了。1998年他就发起了“顺风车”公益活动,他的车从红旗、本田、奥迪换成现在的奔驰,一万多人搭乘过,慢慢地,他成了大家眼里可爱的“顺风车王”。被人误解过,甚至被人用饮料泼过,但越来越多的人记住了他的好。

半年前,王永和王振耀、刘姝威、白岩松等16位社会知名人士被邀请担任红会的社会监督委员,而他被选为社监委的新闻发言人。那个时候他心里一定飘过自豪的滋味,可是半年来,他在这个位置,被质疑,被责难。

王永:半年来我认为自己的工作问心无愧,做了不少的工作,但还是受到很多的质疑,最大的质疑来自芦山地震后,我作为社监委的新闻发言人管理社监委的官方微博,很多时候好像在为红会辟谣。

芦山地震后,网上的质疑声依然此起彼伏。事情过去了,但王永一直盼着能给自己辟个谣。

王永:我只是接受了大家的投诉,调查以后我去发布调查结果。我所接到的上百个投诉里只有几个被查实是真实的,这样就会给网友一种错觉:你们是不是在给红会辟谣。我想讲清楚,我从来没有给红会辟谣。

在担任社监委委员及新闻发言人的半年里,王永曾先后三次提出重查郭美美事件。

王永:郭美美事件主要是为了还公众以真相和事实,我作为普通的网民我对郭美美事件也不是很了解来龙去脉,站在社监委的角度来讲,重查郭美美事件或许重塑红会的公信力,但我认为只要一天不查清郭美美事件,红会就很难恢复自己的公信力。

就在刚刚举行的社监委年中会议上,在对社监委是否启动重查郭美美事件进行表决时,出席会议的14位委员只有刘姝威和王永俩人赞成。

王永:会议最终决定,由社监委建议红会协调相关部门,对于新发现的关于郭美美事件的证据进行调查,同时也欢迎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新的证据。

别的委员反对重查的原因,王永总结为三种意见。

王永:有些委员认为,红会以及红会社监委的工作不需要再纠结过去了,还有些委员认为,联合调查组已经于2011年的3月31号公布了调查结果,郭美美炫富的资产和红十字会与公众捐款无关。很多委员就认为,没有必要在没有新的证据下,重新开展调查。第三部分委员认为,社监委目前没有独立的调查资格,以及专职的工作人员,如果有新的证据需要重查,也应该由红会联合有关部门来进行。

少数服从多数,王永接受集体的最终决定,只是他依然坚持,要以自己的方式继续关注事件的去向。社监委的这次会议后,王永也不再是新闻发言人,他说,不是被辞职,更不是迫于什么压力,是社监委新闻发言人制度有了新的变化。

王永:这个也是白岩松委员的提议,他认为,以后定期召开媒体沟通会,由秘书长来召集委员来开会。比如调查的就找袁岳,财经方面的就找刘姝威来参加,这样的话每个委员都有发言的机会。意味着社监委的新闻发言人的制度重新确立以后,每一个人都是新闻发言人,都可以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为社监委工作。

过去的半年里,有朋友劝他离开社监委,何必出力不讨好?

王永:如果没有人愿意承担责任、冒风险,那中国的改革只能是纸上谈兵。就像我推了15年的顺风车,大家都认为社会很冷漠,没有人愿意互相帮助,我就号召我的朋友一起做,每个人都从我做起,这个社会就好了。

为了监督红会,所以成立了红会社会监督委员会,人们希望在他们的监督下,红会的工作能够更加透明。没想到,社监会本身也成了被质疑的对象。于王永本人来讲,这起针对他和社监会的风波或许有些委屈,但对于红会乃至于整个慈善事业来说,苛责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爱护。(记者 冯会玲)


责任编辑:陈玮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 
页面没有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