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天下 / 社会(即时新闻) / 正文
湖北一地发现2处商周时期重要遗址
2022-01-19 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吴静

中新网1月19日电 据“湖北发布”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日,由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咸宁市博物馆、崇阳县博物馆、通城县博物馆等单位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围绕崇阳县天城镇王家咀出土的西周大甬钟,开展崇阳天城片区的考古调查工作,最终确认,王家咀与螺丝顶两处商周时期的重要遗址,其研究价值巨大。

王家咀遗址曾于1996年出土高达75厘米的西周大甬钟,初步估算遗址面积约20万平方米。

螺丝顶遗址出土饰有青铜器纹饰的陶片、筒状残铜片、砺石,表明存在发现铸铜遗存的可能,估算遗址面积约13万平方米。

两处遗址隔隽水相邻分布,相距约3千米,以陶器为代表的考古学文化面貌近同,其间无疑应存在密切联系。

咸宁地区以往出土商周时期青铜重器数量较多,部分器物规格极高,密集分布在咸宁市南部的通山、崇阳、通城三县。1962年至今,这一区域已发现至少11批共13件晚商至春秋时期青铜器,器类以礼乐器钟、鼓为主。其中就包括我国现知年代最早的商代铜鼓,西周时期体量最为重大的铜甬钟。

包括本次调查的王家咀铜甬钟在内,咸宁“南三县”以往发现的9批西周铜甬钟均为“越氏钟”,其形制与纹饰特征不同于中原地区同类器,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广泛流行的文化因素。与铜钟相关的陶器文化面貌亦与西周文化差异巨大,表现在陶质陶色、纹饰与器类构成等方面。

这些都表明,咸宁地区分布着一支异于中原地区西周文明的重要青铜文明。如果从更大的时空范围看,根据我国目前发现的越氏钟分布情况与器物规格可知,咸宁南三县及周邻地区应是长江流域两周时期青铜文明的一个中心区,其研究价值巨大。

关键词:遗址,商周时期,甬钟,青铜重器,南三县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