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天下 / 社会(即时新闻) / 正文

科学种植助库尔勒香梨产业提质增效

2023-09-01 15:24 科技日报 责任编辑:吴静

原标题:科学种植助库尔勒香梨产业提质增效

“你看我们树上挂的果,又大又甜。”新疆库尔勒市阿瓦提乡其盖克其克村党支部书记刘哲敏边说边从树上扭下一颗香梨,邀请记者品尝。虽然还没到香梨完全成熟的季节,但数百亩香梨园中已经飘起淡淡果香。

日前,科技日报记者随“四季看新疆”之“沿着河湖看新疆”主题采访活动来到博斯腾湖下游孔雀河畔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首府库尔勒市。香梨是库尔勒的金字招牌,近年来围绕香梨产业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库尔勒采取一系列举措,把小香梨做成了大产业。再过一星期,“梨城”库尔勒将满城飘香,迎来一年中最热闹的时节。

节水改造升级,用水少了,味道好了

走进库尔勒市阿瓦提乡吾夏克铁热克村,绿色是这里最动人的色彩。爬满架子的葡萄枝、道路两旁的行道树、村民院落中的果树……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库尔勒市副市长王波告诉记者,农村绿化景观的改变正是库尔勒市香梨产业节水改造的直接成效之一。

阿瓦提乡现有香梨种植面积8.2万亩,占库尔勒全市种植面积的20%,年产量近15万吨。香梨种植需水量大,以往粗放的种植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合理利用水资源的要求。2022年,库尔勒市在阿瓦提乡吾夏克铁热克村开启建设3000亩绿色香梨生产基地,大力推广滴灌模式和水肥一体化技术。

本地香梨种植户自发联合成立了库尔勒市金久诚香梨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副理事长田海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前的种植模式每年要进行5次大水漫灌,每亩地每次用水至少160立方,全年就是800立方水。我们改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和滴灌模式后,只保留春季或冬季的一次漫灌,剩下时间全部用滴灌,每亩地全年用水不到500立方,节约了不少水资源。”

节水改造方案实施初期,许多种植户不以为然。“水果水果,不多浇水,能好吃吗?”这是许多种植户最初面对节水改造时的态度。为打消村民顾虑,当地率先进行了小范围试验,效果显著。“大家一看试验效果,就陆续加入进来了。”王波说。

在进行一系列节水改造后,香梨种植用水量大幅下降,目前村里种植香梨已不再需要地下水,全部使用地表水。

“地表水比地下水对香梨更好。”刘哲敏解释道,地表水水温与果树根系温度一致,更利于果树吸收。地表水中富含的多种有机质、微量元素等非常有利于香梨生长。“最早香梨就是用地表水浇灌的,我们现在又用回地表水,就是要追求香梨的‘原味’。”王波说道。目前,应用滴灌模式与水肥一体化技术后,当地香梨商品果率提升20%,个头更大、味道香甜。

香梨种植用水少了、味道好了,香梨种植成本也在逐渐降低。节水改造减少了水费,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也显著降低了肥料成本。

“以前是先撒肥料,再大水漫灌,不光花钱多,吸收也不好,容易造成土壤板结。现在用水肥一体化技术,肥料直接溶到水里,跟着水一起滴灌在根部,用量少了,吸收还更好了。”田海生告诉记者,原来一亩地肥料成本1000多元,如今已降至600元左右。

目前,该改造项目由当地政府投资建设,主要进行技术推广验证。“项目平均每亩投入约1900元,但这是一次性投入,后期依靠化肥、水、人工等成本节约可以覆盖前期投入,具备大规模推广的价值。”王波说道。

废枝换肥料,麻烦少了,品质高了

库尔勒香梨产业在实现发展提质增效的同时,也面临另一个难题。

“每年香梨果树都要进行修剪,产生的大量废枝如何处理对于果农来说是件麻烦事。”王波告诉记者,果树废枝大面积堆放不仅占地方,还有易燃风险,直接焚烧又会污染环境。

据初步测算,仅在库尔勒市,每年就可产生近10万吨废弃枝条。

为了高效处理果树废枝,挖掘其最大价值,2021年,库尔勒市铁克其乡引进新疆维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设废弃果木循环利用食用菌产业园。公司将梨树废枝收购上来,进行粉碎、装包等加工后,制作成食用菌种植菌棒,用于生产富硒食用菌。目前,该公司培育出的梨木白面花菇、灵芝、猴头菇等食用菌畅销疆内外。

由香梨废枝延伸出的食用菌产业链,最终又将反哺香梨产业。新疆维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法人、董事长李维告诉记者,公司将食用菌种植结束后的废弃菌棒与当地畜牧业产生的牛羊粪等进行结合,生产加工成有机碳肥。

“果农可以直接拿废枝来换我们的碳肥,三吨废枝换一吨碳肥。”李维表示,这不仅能解决果农废枝处理和公司的废枝来源问题,也能够直接促进香梨种植,提升香梨品质,为后续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目前,该公司生产的香菇产品已远销中亚多国。未来,围绕香梨废枝产生的食用菌产业链还将进一步延伸。香菇粉、香菇酱等配套产业建设正在有序推进。一条围绕香梨的现代产业链正在“梨城”库尔勒逐渐形成。

关键词:种植模式,提质增效,库尔勒香梨,香菇粉,种植方式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