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天下 / 社会(即时新闻) / 正文

充分民主协商,广纳各方英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聚力——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名单形成

2023-01-18 09:20 新华网 责任编辑:吴静

新华社北京1月17日电 经过各党派各单位各方面充分民主协商,中共中央提出了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人选建议名单。1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统战部部长石泰峰就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人选的推荐提名情况和建议名单,在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上作说明。

石泰峰介绍,全国政协换届人事安排工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和把关作用,严格标准条件,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突出把好政治关、廉洁关,注重精准科学,统筹考虑、合理安排,不断优化委员结构;严密工作程序,严肃换届纪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国政协工作,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和中共中央对全国政协换届工作高度重视,明确了总的原则和要求,成立了换届人事安排小组,充分借鉴二十大代表推荐提名的成功经验,统筹谋划、精心组织、有序推进,认真组织开展全国政协委员人选推荐提名工作。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和把关作用,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严格程序步骤,优化方式方法,完善工作机制,人选产生的各个环节都在党组织领导和主导下进行,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开展民主协商,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代表人士的意见,把沟通协商、发扬民主贯穿到推荐、考察、酝酿、提名等各个环节,使人选名单具有广泛和坚实的民意基础。严格标准条件,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对全国政协委员人选逐个审核把关,严把人选的政治关、廉洁关、形象关,对政治上不合格的“一票否决”,对廉洁上有问题的“零容忍”,对形象上有不良反映和负面影响的坚决不用,切实防止“带病提名”“带病当选”。

人选建议名单适应新时代全国政协作为最广泛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和协商民主重要渠道的要求,具有以下特点。

——具有广泛代表性。人选基本涵盖各领域各方面需要参加全国政协的人士,分布比较广泛。既有中央和国家机关、省区市、企事业单位和军队等方面的领导干部,又有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有关人民团体的负责人和无党派代表人士;既有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中有突出贡献的代表人士和专家学者,又有爱国爱港爱澳、拥护宪法和基本法、拥护“一国两制”方针的香港、澳门各界知名人士;既有为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作出积极贡献的少数民族代表和宗教界人士,又有新的社会阶层中的优秀代表人士,还有其他方面的对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有突出作用的代表人士。其中,也有一定数量的环境资源领域的党政领导干部、专家学者等,以适应全国政协界别设置调整需要。

——结构进一步优化。坚持事业为上、以事择人,注重人选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作风、专业精神的统一。注重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积极推荐在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打好三大攻坚战、疫情防控、防灾减灾救灾等重大斗争、重大任务中表现突出的优秀分子作为人选,统筹考虑民族、宗教以及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安排,并注意安排一定数量相对年轻的同志。

——进退比例适当。在保留一定数量十三届委员基础上,补充一批各行各业优秀人才,保持政协工作的连续性。

——人选素质较高。人选普遍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素质、文化素质和较强的参政议政能力,群众基础和社会形象较好。

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对人选建议名单进行了认真审议,协商决定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2172名。其中,中共委员852名,占39.2%,非中共委员1320名,占60.8%。56个民族都有人选进入全国政协。平均年龄56.6岁。大学以上学历2037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共125名。

关键词:代表人士,科学发展观,全国政协委员,协商民主,提名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