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美国频道 > 专题> 正文

土楼画家梁明:泼彩任挥洒 土楼有无中

新华网福州3月18日电(记者巫奕龙)将彩墨、墨汁任意泼向宣纸,而后再随形赋意,翻新出奇……这是中国美协会员、福建省美协副主席梁明师古出新、自成一格的泼彩泼墨画法。作为土楼画家,他的泼彩画万变不离其宗——以世界文化遗产客家土楼为魂。

为族居和防御而建的客家土楼,或圆或方,有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散落在闽西南青山绿水间。土楼依山傍水,合风水之说;土楼人家耕读传家,蕴文采风流。厚重的土楼承载着厚重的客家文化。

上世纪90年代初,土楼开始吸引世人惊奇的目光,包括梁明在内的许多画家也开始走近土楼。然而,土楼赋形易,写意难,画得不好,就有如画马“画肉不画骨”,流于呆滞,丧失灵气。一些画家知难而退,梁明却坚持下来,一画就是20多年。

“我的优势在于就住在龙岩,可以常去土楼。”52岁的梁明现任龙岩群艺馆馆长,他说得轻松,几乎不谈“成如容易却艰辛”的过程。他是客家人,天生亲近土楼;他早期主修雕塑专业,对土楼的造型、厚重有很深的感受;后来在中央美术学院学习民间美术的经历,更使他与作为民居建筑代表的土楼心灵相通。

1993年,梁明的成名作《正月》被中国美术馆收藏。《正月》以红墙黑瓦的土楼为背景,生动再现了游大龙、走古事、打船灯等客家民俗,红色的基调进一步烘托出喜庆气氛。

此后不久,梁明遭遇创作“瓶颈”,觉得土楼有点画不下去了。但他依然不断走进土楼,与土楼对话,与土楼沟通。几年后,他终于与土楼“相看两不厌”。“现在什么土楼都可以画,什么角度都可以画。”“胸有成竹”用于梁明,便是“胸有土楼”。

梁明的土楼系列作品气象万千。再现土楼历史感的沧桑篇,质朴厚重;再现土楼人家民俗文化的风情篇,温馨动人;再现大自然中土楼四时变化的节气篇,美轮美奂;再现土楼家园气象的家园篇,一往情深。

两年前,梁明历时5月完成了长8.2米、宽2.8米的土楼国画《金色家园》。这幅堪称世界最大的土楼国画描绘金秋时节的永定初溪土楼群,将炊烟、清溪、梯田、红柿、瀑布等元素融入土楼秋色,化作美的意境。

许多人看《金色家园》,惊叹于画面之宏大,写实之精微,梁明却更注重于意境的创造和表达。“现在画家偏重工笔,写意精神淡了。”梁明说,“山水画多往古人套,千篇一律,没有独特的风格。”

近两三年来,梁明不满足于原有的表达方式,专心致志探索泼彩泼墨画法,领异标新,独步画坛。

这种画法事先没有腹稿,完全根据泼出来的形状色调运用想象力,谋篇布局,山水云雾草树人家因势成形,土楼出没其间,意境浑然天成。在代表作《梦幻土楼》中,黄叶树倒映幽水潭中,几抹红挂上楼前密林,土楼若有若无呈现,如真如幻,如情似梦。

“我画的是心中的土楼,梦中的土楼,活的土楼。”梁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