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社会 > 正文

松溪:让新思想宣讲赋能乡村振兴

2023-08-20 08:36:35 作者:姚雨欣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瑶   我来说两句

松溪乡村振兴战略和县域经济发展讲习班探索“1+X”宣讲模式, 成为群众身边“不走的宣讲队”——

让新思想宣讲赋能乡村振兴

东南网8月20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姚雨欣)“既有料又有趣,还容易听懂,大伙儿很喜欢,也收获满满。”在近日松溪讲习班梅口埠户外讲习点开展的微宣讲活动中,松溪县郑墩镇梅口村村民范弥春通过歌舞表演《合作经济 振兴乡村》、朗诵《学习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等宣讲节目学到了新知识。现场,新思想宣讲与朗诵、歌舞、戏曲等艺术表演形式相结合,声情并茂、朗朗上口,让台下的村民和游客直呼过瘾。

这样“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的基层宣讲活动,已遍布松溪的茶山蔗地、廊桥亭台、农家小院、社区楼院。省委宣传部在挂钩联系松溪县过程中,通过深入调研,指导松溪因地制宜建设乡村振兴战略与县域经济发展讲习班。自2022年7月试点以来,松溪县成立112支讲习队,建立县、乡、村三级讲习网络,打通党的创新理论进基层“最后一公里”,成为活跃在乡村振兴一线和群众身边“不走的宣讲队”。

一年来,松溪县构建了党委牵头抓总、宣传部门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和乡镇(街道)分工负责、各方积极参与的宣讲大格局,开展讲习活动近500场,受众2万余人次,探索形成“1+X”宣讲模式,既聚焦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又结合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发展实际,设置多样化的特色宣讲内容,帮助当地百姓茶农解决了许多生产生活中的难题。“有事找讲习班”在当地群众中逐步成为习惯,为加快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宣讲内容“有总有分”,回应群众关注关切。“松溪被誉为中国九龙大白茶之乡,我在茶园里实地讲解技术,教茶农如何种好茶,还有来自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品牌营销专家讲电商,教大家如何卖好茶,上下游配合协同推进茶产业发展。”在松溪县茶业协会执行会长、讲习班宣讲员陈国爱看来,内容紧贴民之所需,是讲习班备受群众欢迎的关键。松溪紧抓宣传新思想这个重中之重,立足乡村振兴的最大实际,在多次走访中摸清农户生产生活需求,策划“三农”工作、乡村振兴、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科技创新等系列课程,并注重从小切口入手、用小故事阐释,精准设计水稻高产栽培、看病就医、养老幼育等一批小而精的讲习课程,形成有总有分的讲习内容。

宣讲队伍“专兼结合”,紧贴群众所需所盼。松溪讲习班成员陈生友是小小武夷文艺宣讲小分队队长,他们团队由当地的退休人员组成,集声乐、器乐、舞蹈、曲艺等特长于一体。在梅口埠户外讲习点开展的微宣讲活动中,正是他们通过艺理融合的方式让新思想“飞入寻常百姓家”。在讲习班的队伍中,既有本土艺人,也有百年蔗致富带头人王仕有、水稻种植大户李水有等“土专家”的身影。

松溪还通过“高位嫁接”,引进中国茶叶研究所陈宗懋院士团队、省农业农村厅高峰团队、福建农林大学国家甘蔗研究中心团队等专家队伍充实讲习班师资库,结合农时节点有针对性开展线上宣讲。讲习班通过吸纳理论专家、宣讲骨干、科特派成员、优秀乡贤、产业大户、院校专家等各类人才,成立“专兼结合”的讲习队伍,实现理论骨干课堂讲、乡土能人实地讲、高端师资线上讲。各行各业、各类人才的宣讲如涓涓细流,以小视角讲透大主题,把新思想精准“滴灌”进百姓心田,让党的惠民惠农好政策产生好效果,激励村民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

宣讲方式机动灵活,便捷群众生产生活。一年来,溪东畲乡讲习队在辣椒苗基地开展讲习带动50户农户增收75万元,河东乡讲习队以纳凉葡萄架作为讲堂,湛卢诗歌村在理论宣讲融入诗朗诵、情景剧元素……如今在松溪,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讲习班的身影,参加讲习班活动逐渐成为松溪百姓的新时尚。讲习班根据村民劳动生产习惯,在田间地头、车间厂房、村民广场等地灵活布点,打造“群众身边、便民快捷”的讲习场所。与此同时,松溪创新方式手段,探索“理论+文艺”“乡音传党音”等多样化讲习形式,用接地气的语言讲清楚真道理、说明白好政策、商量透新思路,把新思想送到群众家门口、送进群众心坎里。

“下一步,松溪讲习班将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不断探索完善‘1+X’宣讲模式,努力当好新思想的播种机、百姓致富的带头人、基层党建的好帮手、解疑释惑的贴心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松溪县委宣传部负责人说。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