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宁协作20年

1996年,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福建与宁夏确立对口协作关系。从此,两地结下不解之缘。 20年,山海结盟,扶贫协作催生全面合作。20年,闽宁携手,优势互补生成新的优势。福建按照中央要求倾力帮扶,宁夏珍惜发展机遇主动对接。闽宁协作迈着坚实的步伐,不断谱写新篇章。

 资  讯 

闽宁协作传友谊 教育帮扶谱新篇

即时 | 2016-09-02 21:36

学校召开初九年级学生动员大会郑清强(左五)

编者按:今年是闽宁开展对口协作20周年,20年来,福建省始终以促进宁夏繁荣发展为己任,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为宁夏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闽宁对口支援已经成为东西部协作的典范。教育帮扶成为闽宁对口支援的重要内容。在福建省第18批30教师支教教师座谈会上,宁夏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20年来,闽宁教育对口支援促进了宁夏教育快速发展,涌现出了一大批投身宁夏教育事业的优秀教师。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感受发生在福建第十七批援宁支教副总队长、永春四中郑清强老师身上的支教故事。

闽宁协作传友谊  教育帮扶谱新篇

——记福建第十七批援宁支教副总队长、永春四中郑清强老师

东南网9月2日讯(本网记者 张立庆)2015年8月31日,作为福建第十七批援宁支教副总队长、泉州赴宁夏支教队长、永春四中党支部副书记郑清强和另外36位支教队友,肩负着闽宁友好协作的神圣使命,怀着投身于祖国西部教育事业的决心毅然踏上了飞往宁夏的旅程。

了解校情,全力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和往年不同的是,除宁夏南部山区同心、原州等9个县区外,2015年新增了永宁县,一共10个支教点。与往年一样的是,37位支教教师到达宁夏后第二天随即奔赴受援学校。郑清强老师和另外两位队友谢毓平、陈长明来到了同心县第五中学,在古老的旱塬大地上续写援宁支教新篇章。为了更好的将发达地区的管理经验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中,同心县教育局委任郑清强队长为同心县第五中学挂职副校长。

同心县第五中学(又名同心县安溪中学)是泉州对口援建新办的一所全寄宿制学校,学校大部分学生来自远离城区马高庄、张家塬等移民搬迁区,贫困留守学生居多。来到千里之外的回族之乡,新的环境对支教教师来说是极大的考验。开学伊始,郑老师努力克服气候不适、水土不服、生活不便、语言障碍等种种困难,很快进入角色,服从学校工作安排,担任初三年(3)班数学科教育教学和学科竞赛辅导工作。支教期间,郑老师除认真完成日常的学科教学任务,还主动承担教育教学讲座、示范课、联片教研、送教下乡、培养青年教师等活动。在他的精心辅导下,初三年的丁小飞同学获得同心县初中数学竞赛一等奖、初三年的马雯、田海洋同学获得同心县初中数学竞赛二等奖。针对学校教师队伍年轻化这一现状,他主动与学校青年教师马学清、马小红结对帮扶,其中马学清老师在2015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获得宁夏吴忠市一等奖。积极参与学校《校本教研促进青年教师成长的实践探索》的课题研究和校本教材开发。积极为完善学校管理体制建言献策、为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助力给力。他还经常到教研室、年级休息室与其他老师交流分享教学教研心得,互通有无,让福建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在千里之外的回族之乡生根发芽,让援宁支教之花在大西北的黄土高原美丽绽放!

2016年,同心县第五中学将迎来首届中考,中考质量将是这所新办学校发展的一个重要拐点。作为挂职副校长,郑清强老师主抓毕业班教育教学工作,深入各科室、教研组、年级组、班级、宿舍了解情况,与学校领导班子一起研究制定中考备考方案。针对学生实际情况,他主动与大家分享教育教学经验和管理理念,多次召开九年级学生动员大会和毕业班教育教学质量推进会并作了主题发言,如“只追前一名”、“责任”、“精准复习、提质增效,打造同心五中首届中考品牌效应”等主题发言在毕业班乃至全校师生中引起了极大地反响。针对九年级部分学生学科成绩不够全面、偏科现象严重的实际情况,郑老师与学校领导积极推进分层教学、分类推进、辅优补缺工作。近一学年来的实践证明,这些教育教学管理举措的推行,学生学科成绩有着明显的提高,上学期期末县统考和这学期县统考,初三年数学科平均分名列全县第一名。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郑清强老师进班辅导学生

下乡家访,用心传递闽宁协作友好情谊

除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外,郑清强和队友还利用周末及休息时间翻山越岭、走进大山,家访回族同胞,每到一处都送上自己购买的食用油、牛奶和学习用品或慰问金。当他们来到远离城区近百公里田老庄八年级锁芳同学的家里时,锁芳的爷爷一见到福建支教老师上门家访,就感动得紧紧握住郑老师的双手,锁芳的奶奶泪流满面地说:“娃的父亲过世,母亲外出打工,哥哥辍学。现在上学费用对我们这个家庭来说,也是一大笔开支。今天你们翻过大山来看我们,带来香油和牛奶,还给娃助学金,我们感激不尽。”

看到这些回族同胞贫困学生与亲人那企盼与无助的眼神时,看到掣襟露肘的白须老人及杂乱无序的家居陈设,看到他们用烧羊粪取暖的土炕,看到他们饮用我们这里见不到想像不到的地窖水,看到偏远山区孩子在求学路上的艰辛和执着,郑老师禁不住流下了眼泪。随后他把所见所闻与永春湖洋商会会长陈志辉先生等爱心人士进行沟通,希望得到家乡父老再一次的慷慨解囊。功夫不负有心人!郑老师联系到了永春湖洋镇奖教奖学基金会刘建标会长、泉州智善慈航公益志愿群的蔡飞昌先生和厦门某部队的陈伟明先生共同为学校贫困学生设立了“助力同心·圆梦中考”助学基金,共计2.6万元。积极争取闽宁协作专项教育基金4万元用于资助学校贫困学生,赢得学校和回族同胞的认可和好评,用心传递闽宁协作友好情谊。受资助学生马兴龙说:“福建支教老师的慷慨解囊,对于我们家来说简直就是雪中送炭,解决了我的一部分生活费,这不只是对我物质上的帮助,更是对我精神上的鼓舞。我将铭记这份恩情,努力学习,争取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福建支教老师,回报社会。”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郑清强老师上课中

播撒爱心,深入拓展支教帮扶工作内涵

去年9月刚到学校,郑老师了解到九年级学生基础知识薄弱、阅读量少、缺乏复习资料,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成绩,他当即决定与各自的同学会联系,多方筹集善款为学生购买资料。在他的努力下,同心县第五中学收到了来自福建各界爱心人士的义捐,得知收到的善款还不足解决九年级学生的资料时,他和队友又自掏腰包,共同为九年级15个班750多名学生每人送上了一份语文中考版专项复习资料。这份中考版复习资料对毕业班师生来说,犹如在干涸的土地上下了一场及时雨,温润而久远。

去年国庆节后,天气渐渐转凉,郑老师走进学生宿舍,看到大部分学生的床单、被套及枕头套破旧不堪。他就及时把这些信息反馈给家乡的相关媒体进行宣传,在第一时间发出了“闽宁一家亲·爱心暖同心”的爱心倡议在当地引起巨大反响,广大爱心网友、永春湖洋商会、湖洋镇奖教奖学基金会、泉州智善慈航公益志愿群、泉港二中等各界爱心人士纷纷慷慨解囊,奉献爱心。正所谓一人支教,全家支教!郑老师亲朋好友、爱人单位永春桃城中心小学的师生、儿子就读学校永春侨中的师生也一呼百应……在各界爱心人士的努力下,去年11月,同心县第五中学就收到了价值4.65万元的1552套崭新的床单、被套和枕头套,学生宿舍面貌大为改观。铺上爱心人士寄来的礼物,学生心里乐开了花,激动之情难于言表,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加倍努力学习、争取以更优异的成绩去回报福建各界爱心人士和援宁支教老师。

支教期间,在福建教育主管部门、闽宁协作挂职领导大力支持下,郑老师和队友广泛发动,多方联系福建爱心人士、亲朋好友为同心五中捐赠语文中考复习资料730套、床单被套枕头套1552套、运动服101套、两间阅览室课桌椅,设立“助力同心·圆梦中考”助学基金,资助86名贫困生,争取到的各类捐赠物资、善款总价值近20万元,尽心尽力支持受援学校。受资助学生代表马雯同学在捐赠仪式上说:“忘不了,你们初次来到这个干燥又多风的贫困山区,就深入教室、宿舍并且翻山越岭去家访交流带给我们的感动;忘不了,当你们看到我们宿舍破旧的床单被套去求助各方爱心人士的捐赠而带给我们的惊喜;忘不了,当你们得知我们是第一届毕业生时,你们自掏腰包花巨资买复习资料带给我们的鼓舞;忘不了,动员大会上郑老师所讲“只追前一名”的谆谆教诲带给我们前进的动力......

2016年5月21日下午,福建教育厅黄红武厅长一行到宁夏慰问赴同心支教教师,关心询问支教教师的生活起居等情况,听了郑清强老师的工作汇报后,黄红武厅长对支教教师在受援学校的支教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不禁感慨地说:“你们远离家乡,久别亲人,克服了气候、饮食、语音、风俗等重重困难,真的很不容易!但你们不负众望,不忘初衷,尽心尽力工作,做出了喜人的成绩,搭建起闽宁两地协作交流平台,充分展现了闽师的良好形象和精神风貌......”

“树立闽师形象,交流异地经验,构建人脉资源,锤炼自身素质”,这是永春县颜一鹏副县长在支教教师临行前对支教教师的殷切嘱托。一年来,郑老师与队友们分享这一理念,不忘初衷,不辱使命,更是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历届支教队友传承下来“用一年的时间收获一辈子难忘的经历”的铮铮誓言。他被表彰为宁夏自治区支教工作先进个人、宁夏同心县优秀支教教师。

同心县第五中学金平校长满怀深情地介绍,“闽宁情、兄弟心”,对于3名福建支教老师来说,从四季如春的八闽美地到沙尘肆虐的塞北旱塬,跨越的不仅仅是空间与四季,更是传递闽宁情谊、搭建交流平台、播撒爱心之举的暖暖路径。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郑清强(右二)与学校领导座谈

郑清强老师(右一)批阅试卷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郑清强(右三)到学生家长家访

郑清强(右一)到学生马兴隆家家访

闽宁启动实施新一轮教育对口支援协作计划

即时 | 2016-09-02 21:32

欢送会为30名支教教师送行

东南网9月2日讯(本网记者 张立庆)今日,福建省教育厅在福州为第18批30名赴宁夏支教教师举办欢送会。会上,闽宁两省教育厅有关负责同志签订了新一轮闽宁教育对口协作协议书,此举标志着新一轮闽宁教育对口支援协作计划正式启动实施。

闽宁两省教育厅签订的新一轮教育对口协作协议,主要协作项目包括,一是师资互派。福建每年选派30名骨干教师赴宁夏支教,同时每年接受40名宁夏校长和骨干教师来闽跟岗学习,并定期选派特级教师讲师团赴宁夏讲学。二是学校结对,安排部分福建优质中小学、职业院校与宁夏学校“结对子”,实施一对一对口精准帮扶。三是硬件支持,加大对闽宁镇3所中小学(幼儿园)支持力度,为3所学校配备教学录播系统等信息化设备,并开展远程同步课堂协同教学。四是高校扶持,推进建立宁夏、福建、台湾高校合作机制,支持厦门大学与宁夏大学、福州大学与银川能源学院开展全方位合作。

截至目前,我省已选派18批共1086名教师赴宁夏贫困地区中学顶岗任教,在闽培训宁夏2000余名骨干教师和校长,帮助宁夏新建改扩建学校96所,为宁夏学校捐款捐物达5000余万元。

福建省教育厅副厅长陈国龙表示,随着闽宁两省新一轮教育对口协作协议的实施,闽宁两省教育协作必将结出新的累累硕果,必将为服务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战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今年是闽宁开展对口协作20周年,20年来,福建省始终以促进宁夏繁荣发展为己任,从支教培训、教研交流、资金设备等方面对宁夏教育予以全方位支持,有力促进了宁夏教育快速发展。闽宁对口支援已经成为东西部协作的典范。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闽宁两省教育厅签订新一轮教育对口支援协作协议书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支教老师发言

“闽宁友好使者”林月婵

即时 | 2016-08-14 07:31

东南网8月1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郑璜 戴艳梅 方炜杭)7月,宁夏西吉,将台堡红军会师纪念园。林月婵从福州远道而来,风尘仆仆。一旁等候多时的中年男子迎上前,扶住她的手:“林大姐,您还记得我吗?”

“咦,小董!”林月婵一眼认出来,“你回宁夏啦?成家了没?”掩不住的激动、道不完的家常,两双手紧紧握在一起。

小董名叫董成璧,其实已年届不惑。19年前,在闽宁协作初期,他作为宁夏驻闽劳务管理人员,随西吉县的劳务大军前往莆田,迎来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林月婵,时任福建省扶贫办主任,为西吉劳务大军入闽相关事宜多方协商奔波。他们的情谊,就此结下。

1996年,党中央作出东西部结对帮扶的战略部署,福建和宁夏建立起对口扶贫协作关系。

1997年3月,春寒料峭,林月婵第一次带领考察团踏上西海固的土地。尽管此前早已听说这里“苦瘠甲天下”,但眼前的一切,还是深深刺痛了她:没有教室,老师在沙地上用树枝教写字;孩子们的衣服补丁摞着补丁,还能看到裸露着的皮肉;艰险的山路上,拉水的人和毛驴走得小心翼翼……

此后,她先后40多次赴宁,一下飞机就直奔山区,检查项目实施情况,给在那里工作的福建扶贫干部打气鼓劲,协调解决困难,走村串户摸底调研。她提交给福建省委、省政府翔实严谨的第一手资料,成为“井窖工程”“坡改梯”“移民吊庄建设”“希望小学”“吸纳宁夏劳务人员”等百余个项目的重要决策依据。

闽宁协作一开始,劳务输出就被当成增收和转移劳动力的“铁杆庄稼”。

当时在宁夏餐馆打工,月收入只有60元,而到福建的工厂,一个月能赚一千多!但是,从未出过远门的人,顾虑重重。

心细如丝的林月婵,把每个环节都安排得细致周到:有遵照回族习俗的食宿,还有专门负责关照这些务工人员的“老乡管理员”。董成璧就是其中一员。

他回忆说:“当时的女工,基本都在莆田新威电子,林主任经常到厂里看这些女孩子,次数多到我都记不清。”

为动员更多人走出大山,林月婵还和当地干部想了一个办法,组织首批7名女工返乡探亲,并挨村现身说法,讲述福建人民的深情厚谊,讲述外面的精彩世界。

走出大山的人们,不仅用勤劳的双手换来家乡的新房和弟妹的学费,更开扩了眼界,开始憧憬五彩缤纷的未来。

“只要用心、用情,投入去做一件事儿,办法就会一个个浮出来。”林月婵说,闽宁帮扶机制是用“心”建起来的。

当时的福建,在扶贫领域已探索一些经验,实施的“连家船民上岸工程”“造福工程”等,让长年水上漂泊的渔民上岸,让不适合生存村庄的村民搬迁,交通便利了,下一代教育跟上了,“穷根”也就拔掉了。

“‘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的村,村民必须搬迁到有条件生存的地方。”1997年7月,两省区共建的闽宁村奠基仪式举行,林月婵专程前往,她说,这是把福建的扶贫思路引入宁夏。如今,这个“吊庄”形成的移民村落,已升格为民族融合、极具风情的闽宁镇,成为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样本。

第一次到宁夏时,看到农民们担心马铃薯卖不出去,整夜排队守候在加工厂门口,趴在土豆袋上熟睡的样子,林月婵暗下决心:“一定要动员更多的福建企业来宁夏!”

不久后的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第二次联席会议,不仅有政府部门参加,由福建企业家组成的经贸代表团也跟随前往考察。

“后来,我们想办法建起宁夏福建企业家协会,服务闽企在宁夏投资。”林月婵说,如今在宁投资的闽企从十几家发展到5600多家,涉及建材、现代农业、食品加工等20多个行业,在宁闽商有8万多人。

为充分肯定她在闽宁对口帮扶协作工作中的突出贡献,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于2004年10月至2007年12月聘任林月婵为自治区政府顾问,她也被山区群众亲切地称为“闽宁友好使者”。

时光荏苒,恍若昨日。

当年的小董,早就成家立业、脱贫致富。他在西吉县承包5000亩地,种植苜蓿牧草,“福建人不远千里来帮我们开发建设,我们也该返乡贡献自己的力量”。

而宁夏人口中的“林大姐”已年逾七旬。作为闽宁协作的推进者,她说:“这辈子最值得的事,就是从事扶贫事业,尤其是和宁夏的这段缘分。”

人已退休,情牵宁夏。闽宁对口协作20年之际,林月婵受邀和历任援宁干部代表返宁考察。她又一次回来了!“山上绿了,道路通了,房屋亮了,老百姓的精气神好了,对未来也更有信心啦。”她说,自己最大的感受是“不断攀升的幸福指数”。

刚刚落幕的闽宁互学互助对口扶贫协作第二十次联席会议,描绘了更为广阔的闽宁协作空间,明确了双方将继续把改善民生放在首位,进一步拓展产业协作,发挥好“一带一路”平台作用,探索形成政府力量、社会力量、市场力量共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

闽宁携手二十载,西海固已旧貌换新颜。“闽宁友好使者”林月婵,和这片土地的情缘,仍在续写……

闽宁携手脱贫20年秘诀何在

即时 | 2016-08-12 11:49

“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的宁夏景象不再有,取而代之的是红瓦白墙、小楼鳞次栉比、宁夏民众脸庞上的幸福感……

“1997年我来到这里,被当地的贫困状态震撼了,下决心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推动福建和宁夏开展对口帮扶。”习近平总书记表示。而今,闽宁携手20周年,习近平再访宁夏,感慨地说:“看到你们开始过上好日子,脸上洋溢着幸福,我感到很欣慰。”

宁夏作为西部地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欠发达地区如何与全国实现同步走?闽宁双方又是如何创新合作模式,一同携手发展20年?

每年一个约会 :联席推进机制

东西协作扶贫始于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发挥制度优势,构建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是我国扶贫工作的特色,东西协作,就是这一体系中以共同富裕为初心,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的中国特色战略。

贺兰山脚下的闽宁镇,是东西部扶贫协作的一个样本。

【新常态?光明论】闽宁携手脱贫20年秘诀何在

  宁夏相继“孵化”多个闽宁示范村(图片来自网络)

1996年,党中央、国务院做出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的重大战略部署,闽宁合作由此起步。当时,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任组长,牵头负责对口帮扶宁夏工作。

1997年,来宁夏扶贫的习近平深入调研,启动一项根本性工程“移民吊庄”,让生活在“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西海固群众,搬迁到这里。习近平将它亲自命名“闽宁村”,并预言,“闽宁村现在是个干沙滩,将来会是一个金沙滩。”

20年过去了,当初的闽宁村早已脱胎换骨,不再是当初的模样,闽宁村升级为了闽宁镇,村民收入翻了20倍。

一个在东南沿海,一个在西北内陆,距离近三千公里。闽宁双方好比在天际遥遥相望的牛郎织女,如何能够做到携手二十年,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成为我国东西部省区扶贫协作的典范?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新常态?光明论】闽宁携手脱贫20年秘诀何在

  福建省党委书记尤权在会议上发言

“福建宁夏相隔这么远,经济差异这么大,将两地的发展真正融合在一起,其实并不容易。”福建省党委书记尤权坦言,“当时习近平同志负责这项工作,他亲自到宁夏调研,后来就确定了每年闽宁开一次联席会议。”

在尤权看来,联席会议是一种非常好的形式,通过这种形式将协作关系固定下来,更为科学化。两个省会之间可以确定合作的大方向、政策以及重要的项目。

【新常态?光明论】闽宁携手脱贫20年秘诀何在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李建华在会议上发言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李建华也十分看好这一机制。李建华表示:“20年来,两省区坚持每年召开一次联席会议,从未间断过,共同研究对口帮扶事项,共同推进协作任务落实,共同解决扶贫开发重大问题,对口帮扶年年都有新举措、新成果。”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当前我国农村贫困状况的显著特征就是东部地区贫困程度较轻、西部地区贫困程度很深。东西部协同发展并非是一个短期任务,而是需要一个长期的、综合性的清醒认识。因此,在新形势下,东西部协同发展的省会不妨来个长长久久的约会?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相伴而行:点对点、一对一的结对帮扶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总有些原因会让对的人与你擦肩而过。闽宁扶贫中采用了点对点、一对一的结对帮扶方式,将扶贫精准落在实处。避免了这样的“错过”,相伴而行。

20年来,福建省始终把对口扶贫协作作为一件大事,全方位对宁夏开展对口帮扶,累计无偿援助资金12.8亿元,帮助完善基础设施、扶持产业发展、保障改善民生、兴办社会事业。20年来,西海固地区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GDP增长20多倍,地方财政收入增长67倍,农民收入增长11倍。

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与点对点、一对一的结对帮扶方式有非常紧密的关系。

尤权表示,双方协作制度中最为主要的是市、县结对帮扶。福建从沿海的福州、莆田、泉州、厦门、漳州这五个市中,选择了30个比较发达的县(市)来对口支援宁夏的西海固地区,也就是现在的固原、中卫、吴忠三个市8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红寺堡区。同时,两地的发改委、卫生厅、文化厅,包括工、青、妇等部门也需要建立对口协作关系。

尤权认为,其目的在于方便双方直接交流,能够动员两省的社会力量,同时也能提高相关部门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管理协调能力。

记者了解到,20年来,闽宁结对帮扶的内容和领域不断拓展,通过实施帮扶项目、技能培训、产业配套建设、援助困难群众等,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爱,就是一同成长:产业带动机制

爱它,更要让它拥有能够飞翔的羽翼,可以看到更远、更加广阔的世界。闽宁的扶贫方式在渐渐转变,开始由给钱给物的“输血”式扶贫转变为以发展产业为重点的“造血”式扶贫。

“种蘑菇?见都没见过,卖给谁?”习惯靠天吃饭的农民发问。1997年时任福建农林大学菌草研究所所长、有着“菌草之神“之称的林占熺被福建省派到了宁夏彭阳县。在一片质疑声中,他带领着团队与村民一同技术攻关,培育出了宁夏的“本土蘑菇”。

为了推广这一技术,林占熺一行人在闽宁镇建了示范点,先后有120多名教授和技术骨干在此安营扎寨,并将蘑菇的样品推广到包头、兰州、西安、上海等地。自此,菌草成为宁夏贫困地区依靠科技增收的一个重要项目。

【新常态?光明论】闽宁携手脱贫20年秘诀何在

  图为2007年福建专家赴宁夏彭阳指导食用菌生产(图片来自网络)

同样的情景在宁夏的其他地方上演。一批批产业和技术人员从福建奔赴宁夏发展资源开发型、劳动密集型和能带动千家万户脱贫致富的农副产品加工等项目。除此以外,两省区还共同建设了闽宁产业园区。

“这些产业项目在宁夏落地,也使当地贫困群众的科技意识、思想观念和经营理念发生了转变,自我发展能力明显提升。” 宁夏回族自治区扶贫办主任董玲说。

李建华介绍,这些年来,福建省累计帮助宁夏发展马铃薯、硒砂瓜、中草药等特色农业82.6万亩,草畜养殖7.5万头(只);在宁夏9个县区建立食用菌示范点,发展菇农1.7万户,带动户均增收8000元;一批冷藏库、技术培训中心、信息服务平台等配套援建项目相继建成投入使用。

20年来,福建省将人才、资金、技术、经验输送到了宁夏,结合宁夏贫困地区的土地、特色农产品和劳动力资源,通过招商引资和产业项目落地,积极培育发展宁夏的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增强经济内生动力,走出了一条以市场为导向、产业带动、扩大就业、促进增收的脱贫之路。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不单单是个人的事:社会参与机制

“两姓联姻,一堂缔约,良缘永结,匹配同称。看此日桃花灼灼,宜室宜家,卜他年瓜瓞绵绵,尔昌尔炽。”我更乐意将此时的闽宁比作有着一纸姻缘的爱人,悠悠岁月,20年不离不弃的相伴绝非仅有彼此,还有整个家族以及各自的朋友。

在闽宁对口扶贫协作中,不可忽视的还有来自社会的力量——社会参与机制。

根据数据显示,两省区的妇联组织募集资金916万元,联合实施了“母亲水窖”等项目;福建企业家义利并举,捐款捐物超过1.3亿元;高等院校联合开展课题研究、人才培养等合作;福建各行各业吸纳4万多宁夏人稳定就业,年劳务收入超过10亿元。

20年来,福建省委、省政府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宁夏贫困地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帮助建成160个闽宁示范村,新建学校236所,援建医疗卫生院所315个,修建了一大批水利、电网、道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了儿童福利院、体育馆等设施,使贫困地区的基础条件、公共服务水平得到很大提高。

在李建华看来,两省区注重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参与帮扶,鼓励社会团体、民间组织、爱心人士开展捐资助学、科技帮扶、公益慈善,为对口扶贫协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如今,闽宁作为国家“一带一路”上的两个重要支点,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董玲表示,将会积极推动宁夏百万贫困人口扶贫攻坚战略实施和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围绕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闽宁产业园建设、金融服务机构跨区域发展、文化旅游发展及两省区海上、陆上、空中和网上丝绸之路建设等,进一步拓宽思路,提升协作水平,推动闽宁协作全面拓展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新成效。

如果说,20年前启动的东西对口协作,东部“帮扶”西部的色彩较浓,那么今天,外部与内部条件都已发生变化,我们需要站在新的平台、用新的理念去思考,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来引领合作的大方向。(记者伍月明)

林月婵:忘不了,闽宁这份缘

即时 | 2016-08-10 22:35

林月婵(左)展示《中国贫困地区》杂志上刊登的她当年在宁夏西海固扶贫考察时与当地回族妇女亲切交谈的照片(7月19日摄)。

作为闽宁协作的推进者,年已七旬的林月婵告诉记者:“这辈子最值得的事儿,就是从事扶贫事业,尤其是,和宁夏的这段缘分。” 1996年11月,闽宁第一次对口扶贫协作联席会议在福州召开,两省区对口扶贫协作关系正式建立。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正是时任福建省脱贫办主任的林月婵。新华社记者姜克红 摄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林月婵(右)在福州家中讲述她在宁夏对口扶贫协作的经历(7月19日摄)。

作为闽宁协作的推进者,年已七旬的林月婵告诉记者:“这辈子最值得的事儿,就是从事扶贫事业,尤其是,和宁夏的这段缘分。” 1996年11月,闽宁第一次对口扶贫协作联席会议在福州召开,两省区对口扶贫协作关系正式建立。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正是时任福建省脱贫办主任的林月婵。新华社记者姜克红 摄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这是林月婵(左二)2002年5月走访宁夏贫困家庭时的照片(翻拍照片)。

作为闽宁协作的推进者,年已七旬的林月婵告诉记者:“这辈子最值得的事儿,就是从事扶贫事业,尤其是,和宁夏的这段缘分。” 1996年11月,闽宁第一次对口扶贫协作联席会议在福州召开,两省区对口扶贫协作关系正式建立。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正是时任福建省脱贫办主任的林月婵。新华社发

闽宁协作 走好脱贫攻坚的新长征路

即时 | 2016-08-01 07:08

编者按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和宁夏西吉将台堡会师,标志着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80年过去了,长征精神依然在接力传承。7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宁夏西吉县将台堡,向红军长征会师纪念碑敬献花篮并参观三军会师纪念馆。习近平深情地说,伟大的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我们要不断结合新的实际传承好、弘扬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长征要持续接力、长期进行,我们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就在三军会师地,就在西海固地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西吉、海原、固原、隆德、泾源、彭阳等六个国家级贫困县的统称),20年来,活跃着这样一批人,他们来自红军长征出发地福建,为了当地的脱贫攻坚,为了“先富”带“后富”,全面奔小康,踏上漫漫征程;他们从历史中汲取精神动力,积聚前行力量,敢于攻坚克难,敢于夺取胜利,生动诠释了“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今天,本报一版和九版《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系列报道推出闽宁协作篇。

东南网8月1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戴艳梅 郑璜 方炜杭)

历史的风云际会,惊人巧合。

80年前,六盘山上,长空列雁,红旗漫卷。闽籍子弟兵汇入红军铁流,从福建长汀等地出发,经过两年艰苦卓绝的长征,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甘肃会宁和宁夏西吉将台堡,宣告胜利。

20年前,六盘山下,闽宁携手,摆脱贫困。党中央作出东西部结对帮扶的战略部署,福建和宁夏建立起对口协作关系,一批批福建援宁人员,再度跨越千山万水,助力西海固脱贫攻坚。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长征精神穿越时空,激励闽宁儿女协手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长征。20年爬坡迈坎攻难关,写下“闽宁模式”新篇章,无愧“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不到长城非好汉”

——聚合力量,脱贫攻坚

“不到长城非好汉”。当年,红军摧毁敌人最后一道封锁线,翻越六盘山高峰。毛泽东写下这首《清平乐·六盘山》,抒发誓将革命进行到底的豪情壮志。

1996年,“八七”扶贫攻坚的关键时刻,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东部比较发达的13个省市结对帮扶西部10个省区的战略部署,指定福建对口帮扶宁夏。帮扶主战场,正是西海固。

西海固,“苦瘠甲天下”。如何尽快改变贫瘠面貌?怎样担负起这一历史使命?

福建省成立对口帮扶宁夏领导小组,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习近平任组长。

1997年4月,习近平深入宁夏南部山区考察,面对自然环境恶劣、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贫困人口基数庞大等扶贫路上的一道道“关隘”,他鼓励福建援宁扶贫干部发扬红军长征精神,以“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豪迈气概,同宁夏各族人民一起全力以赴、扎实有效地做好对口扶贫协作,作出无愧于历史的突出贡献。

跨越20年的帮扶接力,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20年来,闽宁两省区每年举行联席会议,推进对口协作;福建省财政向宁夏无偿援助5.05亿元,各对口帮扶市、县(区)投入累计5.19亿元,社会各界、企业捐资捐物2亿多元;福建先后派出9批140名干部到宁夏挂职、16批980名教师到宁夏支教、348名医疗技术人员到宁夏支医、19批农业技术人员到宁夏支农……

闽江水长,六盘山高。山高水长,见证闽宁情深。

援宁干部来了。他们与当地干部群众吃在一起住在一起,缺氧夜难寐、饮食不习惯,种种生活困难抛在脑后;殚精竭虑,寻找富路,种种工作难题一一化解。

老专家来了。“菌草之父”林占熺与福建农林大学菌草研究所的技术团队,到宁夏推广菌草扶贫技术,并分别在彭阳、原州、海原等地和闽宁村建立示范点,很快就发展菌草种植农户1万多户,户均年增收3000元。

企业家来了。“全国种粮女标兵”林水英,在西吉1万多亩土地上建起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开创“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华林模式”;日盛化工集团董事长柯允君,把家搬到宁夏,企业已成为亚洲最大的发泡剂和水合肼生产企业,今年正增资10亿元扩充产能;从事食品加工的严国圣,“一投再投”,利用西吉盛产的土豆开发休闲食品,建起土豆变金豆的“薯业帝国”。

支医支教志愿者来了。福建省内所有三级医院,按宁夏所需,都派出骨干医生,开展大规模医疗帮扶;福建百所学校与宁夏贫困地区百所学校结为帮扶对子,实施“闽宁万名失学儿童救助工程”。援建的236所学校、323个医疗卫生院所、86个农村科技文化活动中心,使近60万贫困群众直接受益……

20年过去,福建成为西海固投资项目最多、带动农民增收效果最好的省份。

曾经黄沙漫漫的戈壁荒漠,如今焕发无限生机。

红瓦白墙,小楼鳞次栉比。7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来到永宁县闽宁镇原隆移民村,当地群众跟总书记谈起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激动万分,他们不会忘记,1997年来宁夏扶贫的习近平深入调研,启动“移民吊庄”工程,并亲自命名“闽宁村”。当年的一片干沙滩,在扶贫攻坚的汗水中,成为耀眼的“金沙滩”。

2001年,闽宁村“升格”为闽宁镇。如今全镇6个村,6万多人口中,4.4万是生态移民,广场、商店、医院、学校应有尽有,标准化的住宅小区整齐排列。闽宁村蝶变为现代风情小城闽宁镇,成为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样本。

现在,同心县惠安新村,盐池县南苑新村、北塘新村,原州区团结新村、利民村等140多个闽宁协作示范村、20多个闽宁协作移民新村已相继建成。

脱贫攻坚的长征路上,踏平艰难险阻,闽宁协作探索出一条实现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实现全面小康,新长征永远在路上

历史长河,奔流向前。

80年前,红军从福建闽西等地出发,铁流两万五千里,取得长征胜利。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又踏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长征。

薪火相传,不忘初心;接力传承,久久为功。刚刚落幕的闽宁互学互助对口扶贫协作第二十次联席会议,明确了双方将继续把改善民生放在首位,进一步拓展产业协作,发挥好“一带一路”平台作用。

聚焦精准,深化帮扶,确保实效,闽宁协作不断探索,不断创新。

发展产业,增强“造血”功能,是扶真贫真脱贫的根本之策。

7月22日,记者驱车来到西吉县新营乡,一片油用牡丹生长旺盛。

“昨天刚签下合同,总投资达30亿元,油用牡丹种植将扩大到20万亩!”第九批援宁干部、挂职西吉县副县长的林荣斌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这个大项目,对仍有近11万贫困人口的西吉县来说太重要了。近年来,西吉县大力推进退耕还林,山绿了,水清了,但仍有数十万亩土地还没得到充分利用。经多方考察,耐寒耐旱的油用牡丹成为首选。为此,今年初,林荣斌与第九批援宁干部领队陈星,驱车两天两夜,风雪兼程赶到一千公里外的太原,闽籍投资商最终被挂职干部镌而不舍的精神所感动,下了决心。

援宁干部、泾源县副县长叶捷频告诉记者,泾源县已完善延伸草畜、苗木、旅游、中蜂养殖四大主导特色全产业链,促使特色产业优势互补。在他的牵线下,泾源县将成为在厦门举行的“9·8”投洽会历史上的第一个明星县。

从2017年起,福建海交会与宁夏中阿博览会,闽宁互为协办单位,为两地拓展更大开放空间。

市场力量,放大扶贫开发的“闽宁效应”。

记者见到“80后”董事长陈宗平时,讶异于他已在宁夏打拼五年了。去年底,他所在的宁夏皇达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固原首家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眼下,他正忙着开拓六盘山珍稀树种的市场,还盘算着把公司的苗木资源和县里正在大力倡导的全域旅游结合起来,开辟新的业务增长点。

引导闽籍企业、民间资本到闽宁扶贫产业园区、特色产业基地投资兴业,成为今后援宁重点。大批福建创业者、投资者的到来,为西海固打开发展新思路、新视野,注入发展新活力。

扶志扶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2015年9月1日,晋江毓英中学教师杨海燕,来到固原市原州区三营中学,成为一名西部支教志愿者。杨海燕和队友们利用业余时间走访周边十几个村庄,联系社会爱心人士与89位贫困生建立起“一对一”帮扶关系。为汇集更多爱心力量,她建立了“燕往北飞”的微信公众号,通过朋友圈和学校筹集现金、图书和棉衣等,创建扶贫助学基金,并在母校毓英中学筹集5万多元为三营中学建立了“班班图书角”。

“用有限的时间,做一生难忘的事”,这是杨海燕的心声,也是一批又一批支教志愿者的行动。

……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新长征路上接续奋斗的人们,积蓄新的智慧与力量,为实现中国梦汇聚起磅礴力量。

闽商回商交流恳谈会举行 闽商向宁夏捐赠500万元

即时 | 2016-07-27 05:14

东南网7月27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严顺龙) 近日,闽商回商交流恳谈会在银川举行。福建省副省长洪捷序、宁夏回族自治区副主席王和山出席会议并讲话。

洪捷序充分肯定了广大闽商积极响应中央“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和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决策部署,发扬“敢拼会赢”的闽商精神,投身宁夏经济社会建设,通过产业、就业、公益扶贫等形式,有力促进了两地产业对接、优势互补。希望广大闽商认真学习贯彻习总书记考察宁夏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利用两省区深化对口协作的机遇,积极参与闽宁产业协作,为宁夏经济社会发展和扶贫开发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王和山指出,闽宁对口扶贫协作20年来,一大批福建企业家来宁开展产业协作,以产业项目帮扶为重点,为闽宁互学互助、对口扶贫协作注入了持久动力。宁夏将努力创造优良的投资环境,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为企业家和各界人士在宁投资兴业提供有力保障。

恳谈会上,共签约闽商投资项目41个,总投资240.9亿元。省工商联、省光彩会向宁夏工商联、宁夏光彩会、宁夏扶贫办捐赠闽商精准扶贫资金500万元,用于帮扶宁夏建档立卡的贫困村和贫困户。

福建宁夏将力推多领域对口扶贫协作

即时 | 2016-07-22 16:39

新华社银川7月22日电(记者邹欣媛)闽宁互学互助对口扶贫协作第二十次联席会议21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召开,福建、宁夏两省区提出,将力推精准帮扶、干部培训、人才交流、金融合作、对外开放等多领域对口扶贫协作。

据了解,闽宁对口扶贫协作20年来,福建省无偿援助宁夏各类资金13.43亿元,派出9批140名干部、17批1056人次支教教师来到宁夏,直接参加帮扶的各界人士超过10万人次。在两省区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下,西海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了21.3倍,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倍。然而,宁夏仍有5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亟待脱贫致富。

在联席会议上,闽宁双方达成协作共识,“十三五”期间,福建将帮助宁夏100个贫困村脱贫,多渠道帮助宁夏培训实用技术人员2万人次以上,支持福建企业到各闽宁扶贫产业园区开展农产品深加工等。

在闽宁干部、专家、人才交流方面,每年为宁夏免费培训1到2期党政干部;福建每年选派专家赴宁夏开展人才培养、学术交流、技术合作等活动;扩大省属高校面向宁夏本科及以上跨省招生计划,支持福建省属高校与宁夏高校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等领域进行交流合作。

另外,闽宁两省区将加强“一带一路”建设的合作,从2017年起互为协办单位,福建为宁夏企业参加“5·18”海交会免费提供一定数量的展台和展位;福建作为2017年中阿博览会的主题省,宁夏将全力给予支持、提供便利。

据统计,此次会议征集签约项目达41个,投资总额240.9亿元,涉及装备制造、能源化工、新技术新材料和现代服务业等多领域。

“习总书记考察宁夏”漫评③:真抓实干同步建成全面小康

即时 | 2016-07-22 09:20

7月18日至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宁夏固原、银川等地,就落实“十三五”规划、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进行调研考察。他强调,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民族都不能落下。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奋力前进,努力实现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确保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不仅是“小康”,更重要的也更难做到的是“全面”。覆盖人口要全面,民族地区、苏区老区都不能掉队。欠发达地区应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更有新作为,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上更有新进展,在加快脱贫攻坚进程上更有新突破。涉及的领域也要全面,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要改善,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都不能放松。所以我们要大力加强绿色屏障建设,坚决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全面推进县乡村各级各领域党的建设。正如总书记所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只要我们埋头苦干、真抓实干,就一定能取得更多丰硕成果。(作者系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副教授宋雄伟漫画作者迟颖、廖婷婷)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系列漫评:

“习总书记考察宁夏”漫评②:爆发民族能量 实现中国梦

7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继续考察调研。他寄语宗教人士发扬爱国爱教传统,为脱贫致富发挥积极作用;肯定闽宁合作宝贵经验,鼓励企业在产业扶贫中发挥更大作用;考察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肯定我国在煤化工领域取得的创新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积蓄的能量太久了,要爆发出来去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奋斗。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习总书记考察宁夏”漫评①: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7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宁夏回族自治区考察。他向红军长征会师纪念碑敬献花篮,参观三军会师纪念馆并强调指出,革命理想高于天,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面对形形色色的敌人决一死战、克敌制胜,这些都是长征精神的内涵,要继承和弘扬好伟大的长征精神,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闽宁合作”点亮解决贫困的“中国方案”

即时 | 2016-07-22 08:36

刚刚过完95岁生日的中国共产党,对贫困的感受刻骨铭心,始终不曾放弃与贫困的搏击。上个世纪前半叶,几十个没有一兵一卒、只有对共产主义坚定信仰的书生,仅仅用了28年,就夺取了泱泱华夏的全国政权——这则神奇的“童话”主角,其实是亿兆穷则思变的贫苦乡亲。因为对共产党寄予了自己幸福生活的厚望,他们奉献了仅存的一口粮食,奉献了自家最心爱的少年儿郎,用扁担、用独轮小车拥戴着子弟兵,用最淳朴的信任,把中国共产党“抬”进了北京城。无怪乎习近平在七一讲话中,用“紧紧依靠人民”,来概括中共95年历史成功的经验。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过完党的生日不久,习近平就来到曾经“苦瘠甲天下”的宁夏西海固地区。这是牵挂,也是还愿。他对那里的老乡说,全国的5000万贫困人口,到2020年一定要实现全部脱贫目标,“这是我当前最关心的事情”。

这份庄重的承诺,并不仅仅始于今日,还始于20年前他担任福建对口帮扶宁夏领导小组组长时的誓言,“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是一项政治任务,要坚决完成”;始于30年前邓小平斩钉截铁的宣言,“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更始于80年前毛泽东对苗族婆婆的承诺,“红军是‘干人’(穷人)的队伍,要为贫苦人民谋幸福”。

然而,中国共产党人向贫困宣战的这场硬仗,打得甚至比夺取政权更加坎坷。中国诸多现实矛盾,源头都指向“贫困”。贫困,意味着生态与人文环境的双重脆弱,意味着生命防御能力的极度脆弱,也意味着百姓对无良官吏、无良商家抵御能力的匮乏……

实践这份庄重承诺的意义不言而喻。

20年前发端的闽宁合作扶贫模式,提供了一份解决贫困问题的“中国方案”——当年,清朝陕甘总督左宗棠面对西海固的漫漫黄沙,叹息此地“苦瘠甲天下”;40多年前,联合国专家来此考察,断言此地“不具备人类生存基本条件”。积重难返的贫困,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困境。如何解困?20年前,闽宁模式开启,山有呼,海有应,两地全面合作,优势互补,让西海固脱胎换骨,沙绿了,人富了,贫困渐被击退。

什么是德政之要,什么是“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不妨审视一下西海固的脱贫之路。

“剁开一粒黄土,半粒在喊饿,半粒在喊渴”的西海固,是公认的中国最贫困地区,也是世界上最贫困的角落之一。1982年,中国家启动“三西扶贫开发计划”,首开中国乃至人类历史上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开发式扶贫”的先河。1996年,按照邓小平同志“两个大局”的构想,党中央、国务院部署东部比较发达的13个省市结对帮扶西部10个省区,而由福建对口宁夏帮扶的主战场,便是西海固。

胜非为难,持之为难。西海固的脱贫,首在20年的坚持不懈,久久为功。闽宁合作的开发扶贫,成功得非常精彩。其间最关键的一条,就是把习见的“输血式”扶贫,转为“造血式”开发。摒弃简单化的、容易见效却不易持久的资金注入和项目投入,其间反复回旋咏唱的关键词,有两个极其醒目:移民搬迁,合作开发……

移民搬迁,就是让贫困人群搬离实在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域。在宁夏调研时,习近平说,“移民搬迁是脱贫攻坚的一种有效方式。要总结推广典型经验”。这样做,一来可以在看得到希望的“新家”走向富裕,二来也为挣脱人类生息负担的地区争取环境修复的喘息之机。西海固的绿进沙退,就证实了移民的成功。习近平当年提出,要集力聚资打造样板村,让移民迁得出、稳得住、致得富。而打造“迁、稳、富”的逻辑链条,需要借外力扶持,需要耐得住性子的持续发力,资金投入确保到位。千年戈壁,在山海携手中,奇迹般出现公路、学校、卫生院以及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安置移民的闽宁镇横空出世,日渐姣美;而退耕还林的荒山也满坡皆绿。

合作开发,就是产业扶贫。对口帮扶需要政府主导更需市场发力,引入市场机制才能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运行效率,让企业在合作开发中创造更多财富,造福当地贫困人群,也让企业有了积极性,这是增强造血功能、使扶贫开发“可持续”的题眼所在。当年,习近平希望闽商把福建的先进理念和优势项目带到宁夏,寻找市场,优势互补。市场力量发挥之后,以产业协作为基础,激活和释放了企业和社会力量扶贫协作的内生动力。

闽宁合作扶贫成功的中国方案,令习近平展颜而笑,他说,固原发展的脱胎换骨,增强了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

中国方案的脱贫攻坚,闽宁合作开了个好头。接下来,还要将5000万贫困人群一同载入发展的快车道。这是人民共和国的必须,也是发达地区的责任所在。造福他们,便将造福国家,造福你我。(李泓冰)

闽宁山海牵手20年:百万群众的追梦之路

即时 | 2016-07-22 08:32

昔日苦甲天下的西海固。王猛 摄

百万群众的追梦之路

在盐池县王乐井乡曾记畔村,孙玉珍一家过得相当困难,常常吃“白水撂盐”。所谓“白水撂盐”,就是没米、没面、没油,把锅坐上,火打着,放一把盐,倒点醋,把水往上一盘,就这么吃。

没有米,问别人借,粮食打下来了再给别人还,种上一年粮食不够一年吃。

2006年,村里成立了金融互助社,鼓励大家贷款养羊、做生意。孙玉珍一开始并不在意,后来看到很多人都去贷款,她也决定试试。

第一年她只贷了1000元。第二年,她贷了5000元。紧接着她又贷了1万元。因为羊涨价了,一只卖1000元。

第三年,她贷了3万元。

现在她家养了120只羊。

孙玉珍家种的粮食这两年完全没有收成,她说:“前年冰雹把一人高的荞麦全打死了。去年种玉米,天旱没下雨,玉米没收上。”

养羊,是她家的生命线。

曾记畔村党支部书记朱玉国说,2010年前,全村像孙玉珍家这样的贫困户有385户,现在减少到了180多户。

5户人家正在村委会围着朱玉国签订一个重要协议。他们脸上洋溢着笑容,互相指点着。当提笔写下自己名字的时候,他们脸上凝固为一种郑重和期待。

这5户人联合从村里的互助社贷了5万元,用于养殖滩羊。

2012年,宁夏扶贫办联合黄河银行,将财政资金和闽宁扶贫协作资金整合起来放进资金池,通过资金担保的放大效应,利用资本之手带动更多的社会资金进入扶贫主战场。

盐池县共有102个行政村,闽宁协作创立的金融互助社,现在已经发展到93个。

朱玉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但他作为这个金融模式的操盘手,俨然成了专家。

他说:“输血式扶贫,你年年给两千,给五年还是贫困户。两场麻将,两场酒,旧衣服换身新衣服就用完啦。把这些钱变成有压力的,贫困户就不敢这么弄了,就要想办法赚点钱呢,不赚钱到年底咋还呢。”

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机制。这是根本的改变。

“采取五户联保,户户必须诚实守信,不然要牵连别人呢。联来联去,跟不上别人的发展脸上也无光。”

成立互助社之初,村上没有将政府注入的资金分给农民,而是以四比六的比例配股,老百姓出四,政府配六,1000元一股。要贷款,先入股400元,再贷1000元。

第一次实施的时候,互助社账上有8万元,却贷不出去。

“因为贷了还要还呢,一度没人敢贷。后来大家通过贷款发展生产,都尝到了甜头。贫困户贷款,村干部帮着担保,到年底,这几户还钱比谁都快。宁叫牛挣死,不叫车翻了。穷人没有想当乞丐的,也想发家致富呢。”朱玉国情绪激动地数说着村里每户人家的状况,为他们盘算着,他手里似乎掌握着点石成金的法宝。

现在曾记畔村老百姓贷款总额已达1815万元,其中贫困户贷款1130万元,基本是家家贷款。

除了扶持养羊,村民创业搞运输、餐饮等第三产业也可以贷款。这些贷款都由村里的400多万元互助资金作为担保。

“国家财政资金和闽宁协作资金毕竟有限,社会定点帮扶资金、募捐资金、慈善资金、企业资金……我们是各种资金都往互助资金里面放。”常海波说,这种模式对社会资金的吸引力特别大。

朱玉国说:“这是为老百姓量身打造的金融扶贫模式,民管、民用、民受益,发挥老百姓监督和管理的作用。”

村民们行动起来了,走上一条追梦的路。他们受到激励和鞭策,不等不靠,梦想中的美好生活,用自己的双手可以创造出来。自己造血,奇迹就会发生。

扶贫济困的最高境界,不是给予,而是引路。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在西吉县城30公里外的黄土群山之中有个震湖乡。

20年来,一批又一批的劳动力从这里去了福建。现在,许多从大山里走出去的人回来了。

他们开始在山沟沟里兴办企业,发展产业。短短三四年时间,这里已经形成了产业集群,叫“闽宁返乡农民工创业园”,成规模的经营实体有73家。

最早提出兴办这个创业园的人也是从福建回来的,是当地派到莆田市江口镇挂职副镇长的干部李晓东。

先来看看几位返乡老板的经历吧。

南国强,2004年去福建德兴电子工厂打工,从一个普通工人成长为车间主管。2013年他回家乡联合10户村民创办了黑山羊养殖合作社。

张敬扬,1996年考入宁夏大学,但因家庭贫困,大二辍学。1997年,他跟随政府组织的劳务输出队去福建打工,在一家电子厂当工人。几年后去青岛打工。2013年他和弟弟一起创办天合家庭农场养殖珍珠鸡,同152户散养农户结成合作社。

牛彦维,1995年到武汉做建筑工人。2000年去莆田市,在鞋厂、电子厂、水电安装公司打工。2013年创办犇牛木业和博怡塑业,加工板材,回收加工塑料残膜。

他们都是在福建等地打工积攒了资金,掌握了技术,积累了经验,开拓了眼界,再回来创办企业,成为带动当地群众致富的领军人物。

黑山羊养殖合作社开始只有10户社员,现在已经带动2600多户,建成四个养殖分场,每年可出栏优质黑山羊种羊1.2万只。南国强为震湖乡、田坪乡、兴平乡12个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共发放基础黑山羊母羊4738只,他们出栏的黑山羊,合作社以保护价进行收购。

张敬扬的天合农场,2015年珍珠鸡饲养量达10万只,年孵化育雏能力达到200万只以上,年产珍珠鸡蛋500吨。示范带动全村及周边2000多户村民共同养殖,户均增收4000元。

牛彦维的博怡塑业,每年回收废旧农膜、废旧塑料2000吨,加工销售再生塑料颗粒1000吨,既变废为宝又消除了白色污染。犇牛木业年加工板材10万张,安置贫困劳动力200多人。

这群人带回来的观念和技术,打破了当地传统的生产结构,将昔日的环境和资源劣势创造性地扭转成为独特优势。这种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大手拉小手的模式,系统性地重新组合了产业链。

第七、八、九批福建援宁挂职干部和宁夏各级党委、政府将产业开发作为扶贫重点,第九批援宁干部更打造了互联互通的平台,闽宁两地资金、资源、人才快速流通,工业化的触角已伸入黄土高原腹地,西海固的产业基础已被夯实。当本地资金和闽宁协作资金注入进来,县乡一级的产业结构不可避免地整合进全国乃至全球的产业链。

震湖乡发生的产业故事,是扶贫开发的必然结果,但也充满了戏剧性的细节。

去福建挂职的震湖乡党委书记李晓东一回来,就急切地想把学到的发展新思路付诸实施。他动员乡亲们发展产业,但是乡亲们顾虑重重,根本就不跟他的思路走,一片反对之声。

明明是路,为何走不通?李晓东痛定思痛,发现自己的切入点错了。他想到了思想相对超前的返乡者。

“先找几个人让他们示范,让他们赚钱,老百姓眼红之后,观念可能会转变。”

他和乡干部给返乡者做工作:“你们搞产业,乡上在资金、贷款上支持你们。”

返乡者们心里并没有底,但是大多跃跃欲试。

养什么?种什么?这些返乡者和农牧局专家一起去新疆、甘肃、青海等地考察种养业。在陇东,他们发现了黑山羊;去广东,他们又考察了珍珠鸡……然后少量引入,做试验。

穷乡僻壤办工厂,在乡亲们眼里无异于痴人说梦。有人调侃,“震湖乡”变成了“胡整乡”……

但“闽宁返乡农民工创业园”还是在山沟里萌芽了。第九批福建援宁挂职干部领队陈星敏锐地发现了这个变化,果断地予以支持,闽宁协作资金强有力地催生了这个新生事物。

几年下来,发展潜力被释放出来了,这些返乡者整出了硬道理。

贫困地区的内生动力和群众的创造力,一旦被激发出来,发展潜力将不可限量。

当人被放置到产业链上的时候,不管你身在何处,即使是内陆深处的西海固,也能接收到地球另一端的讯息。

那个走出西海固的小女孩王国宁,在福建工作两年之后,学会了上网,认识了很多字。她从网上看到一条河南省郑州市的招聘信息,每月工资3000元,比她当时的薪水高一倍。

她辞职了,一个人远赴郑州。

王国宁去的是河南舞阳县一家长毛兔养殖场。这是一家很大的企业,那么多人正忙着剪兔毛呢。

她在这里一干就是4年。

“许多人来了,干干就走,吃不了苦。那时候养殖场兔子有3万只了,我天天在兔棚里面,一个棚一个棚地忙,每天收工都到晚上10点多了。”

清粪、加工饲料、喂料、打防疫针,所有的活她都干,所有的技术她都会了。她的工资涨到每月七八千元。

这个养殖场有两个分场,平时老板忙不过来,就把老场交给她管。

孛云峰不满足于在闽宁镇做水泥预制板和养羊了。他从扶贫办了解到兔绒产业很有前景,便拉上村里的8个人出去考察这个产业和市场。这几个人对他描绘的前景将信将疑。

在韩国一家毛纺厂,他们了解了兔绒的加工过程和生产线。韩国人问:“你们有兔绒吗?有多少我们都要,48万元人民币一吨。”他们被惊着了。

他们又到山东省临沂市考察一家韩国毛纺加工厂。加工厂老板鼓励他们早点投身兔绒产业,胆子要大一点。

一路上的所见所闻,令他们信心大增。

银川市扶贫办协调黄河银行给他们提供贷款,他们率先在闽宁镇将兔绒产业做起来了。

孛云峰的养殖场占地150亩,总投资1000万元。他免费给镇上农户提供土地、长毛兔、饲料、技术培训,农户只需自己建温棚,由孛云峰统一回收兔绒。但农户们仍举棋不定。

孛云峰说:“这是很多人看不起的产业、想不到的产业。很多农民认为一只羊才产一斤绒,一只兔子怎么也能产一斤绒?”

孛云峰带着兔子,一边给农户们讲兔绒产业的前景,一边剪兔绒现场称,大家信了。在福宁、园艺、武河村,有30户人愿意和他一起干。

孛云峰办事风风火火,带上大家一起给各家的养殖场选址。一路上,他不停地给大家念叨一句话:“小兔子,大产业;兔乖乖,赚钱快。”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

在海原县的崇山峻岭里,有一所偏远的小学,叫七百户希望小学。

七百户村的东乡族村民丁学武说起送孩子们上学的那些事,悲从心起,眼泪直流。

第一件事是,他让二女儿回家帮妈妈干活,不上学了。孩子一听,顿时哭了。

他特别揪心,“没办法,确实没办法,两个孩子都上学,我实在是供不起啊!”

第二件事是,大女儿读中学的时候,一次离家去学校要两元钱的路费。家里找不出两元钱,他到处去借,一天下来也没有借到,孩子走不了,急得直哭。

“我感觉这两块钱快要把我逼死了……”

在贫困地区,教育总是站在最痛的位置,也一定是站在最关键的位置。

今年,丁学武的大女儿和二女儿都考上了大学,两个孩子都是从七百户希望小学毕业的。她们上小学、中学、大学都得到了福建帮扶资金的援助。家徒四壁的丁学武如释重负,他感觉有人推了他一把,他才挺过来。现在,他虽然苦着累着,但心里充满希望。

在海原县李旺希望小学,竖着一块闽宁协作纪念碑。

这所小学现有学生546名。老师们说,学校毕业的孩子,后来40%上了大学。

有两位大学毕业后回到李旺希望小学做老师。其中一位叫马晓霞,教语文、品德、社会等课程。马晓霞说:“我上小学是由福建资助的。考大学时,我就想将来当一名教师,用知识回报社会。”

20年里,一批又一批福建支教老师来到宁夏,他们和当地的老师一起,像是黄土地上虔诚的播种者,越是贫瘠,越是耕耘。他们坚信,在下一代人身上做一点改变,天地就会改变。

2005年春天一开学,在同心县窑山乡支教的福建教师陈坤玉发现,教室里少了好几个熟悉的面孔,心里不由得一沉。他翻山越岭,顶着寒风徒步走了几十公里,去了崾岘村,去了邻乡吴家堡村,用无数个理由,劝说家长让孩子们读书,给孩子们一个全新的未来。最终,他把辍学的孩子全带回了学校。

早在闽宁协作之初,习近平就把教育扶贫作为帮扶工作的重点来抓,并部署了动员社会力量帮扶的工作。

习近平在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第三次联席会议上指出:“扶贫扶智,科教先行。福建将继续帮助宁夏贫困地区搞好教育设施建设和发展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兴办更多的希望小学,让更多的儿童重回校园。”

1997年,福建考察团经常会在西海固农村看到这样的情景:很多孩子特别是女童没有钱上学,但她们渴望上学,于是就趴到学校教室的窗台上旁听。

“在隆德县杨河乡调查时,我们很奇怪,这么多小孩跟着我们,却不去上学。我们走到哪儿,小孩跟到哪儿。我们决定了解一下这里的失学率有多高,结果是34%!”林月婵回忆。

她当时说:“我们能不能设立这样的项目,专门救助失学儿童,我们把学杂费解决了,让他们重返课堂,哪怕其他项目少扶持点,这是孩子一辈子的事。”

后来一项闽宁对口帮扶项目在宁夏实施,叫“万名失学儿童救助工程”。

20年过去了,受到帮助的孩子岂止万名!受到影响的岂止一代人!福建省累计向宁夏派遣支教老师17批1000多人次,帮扶或援建各类希望小学236所,救助贫困家庭学生13.5万人。

教育不只要投入真情和爱心,还要投入资源和资金。教育改变的不只是一个人的命运,更能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教育不只是改变一代人的命运,更能改变一个时代的命运。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20年闽宁协作,宁夏的发展剧本已经被改写,孛云峰、王国宁、孙玉珍、丁学武、张明云、王金满、南国强、张敬杨、牛彦维等无数人的命运已经被改变。

后来,孛云峰来到河南舞阳那家长毛兔养殖场考察,和王国宁不期而遇。

王国宁说:“一听是家乡的口音,我就问孛云峰是哪的人。说来说去,我们是一个地方的。他问我爸叫啥,我一说,他竟然认识。”

王国宁被孛云峰请到闽宁镇一起创办合作社,带领当地几个村的几十户农民一起发展兔绒产业。

一天,孛云峰养殖场的十几只兔子生病了,凌晨五六点,孛云峰听兔圈里有动静。起来一看,原来是王国宁从外地连夜赶回来,正拿手电筒照着给兔子挨个打针呢。

“我看了,哎,有好多好多说不出来的感觉。”

孛云峰说不出来的感觉,只有像他这样从西海固走出来的人才会懂。

在西海固有多少人像他一样,冲破命运的枷锁,走向广袤的原野,在不可预知的未来寻找生命的意义。

20年里,求转变求发展,数百万人寻求突围。

一直向前,走出宿命之牢,到产业链上去,融入时代的大潮。

而现在,美好的未来已经一步步明晰了。

……

“这是一个战略决定。先富帮后富,共同富裕,更有利于促进我们国家社会的稳定、民族的团结,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事情。”1997年4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福建省对口帮扶宁夏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接受宁夏媒体采访时讲了这段话。

闽宁两省区的干部群众用20年的时间,用一系列成就,验证了这段话。

这段话使“先富帮后富,共同富裕”,在这里破题;“两个大局”战略,在这里实现;历史责任和民众期盼,在这里契合。

这段话体现为民族地区的发展与进步,体现为贫困地区的民心向背,也体现为各方资源和力量在广袤大西北的风云际会。

20年来,先后有9批140名福建干部到宁夏贫困地区挂职,同时有15批244名宁夏的基层干部到福建各市县挂职。

20年来,闽宁协作把建立长效机制作为前提。

闽宁两省区主要领导参加的对口扶贫协作联席会议,年复一年轮流在两地举行。签订的协议和纪要均被不折不扣地落实。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干部培养……扶贫协作内容越来越丰富,层次越来越高。

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实行市县结对帮扶,互派干部挂职锻炼,部门合作组织动员,市场导向企业投资……梳理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的决策过程和发展大线条,我们发现,当初建立起来的协作机制不但从未中断,而且越来越深,越来越广,越来越好。

20年来,闽宁协作把解决贫困问题作为核心。

闽宁两省区坚持以人为本,将帮扶重心由“物”转变为“人”,围绕“人”配置资源和设计项目。既关注眼前,也着眼未来。因人因地施策,一户一户拔穷根。将民生帮扶作为济困救急的起点,将教育培训作为长远战略的落点。将“人”的发展诉求作为目标,改变了一代人的命运,改变了贫困地区的整体社会进程。20年一代人过去,扶贫开发的影响将超越一代人,更加深远,更加壮阔。

20年来,宁夏贫困发生率由1995年的55%下降到2015年的14.5%。在宁夏发生的变化,既验证了均衡发展的真理,也体现了大时代锐意进取的强音。

20年来,闽宁协作把产业带动作为关键。

闽宁两省区成功实现了援助式扶贫向开发式扶贫转变。依托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将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批量转移过来,在宁夏培育和发展了一系列特色优势产业,以产业带扶贫、扩就业、促增收。一个个产业集群,已经系统性地改变了西海固的生产结构和生活方式。

20年来,闽宁协作把改造生态环境作为基础。

西海固制约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态环境,目前已经扭转。打井窖、坡改梯、铺地膜、小流域治理、退耕还林还草,天上水、地表水、地下水已经被充分合理利用,土地和人的关系得以重构。

20年来,闽宁协作把激发内生动力作为根本。

如何将输血式扶贫转变为造血式扶贫,是扶贫开发最重要的课题。闽宁两地的扶贫干部创造性地发挥政策优势,利用资本之手和市场规律,激励和鞭策贫困群众发展产业,主动参与产业链的生产与分配;鼓励返乡农民工创业,带动家家户户参与发展特色产业,激发出蕴藏在当地群众之中的内生动力。

在未来,一个堪称典范的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机制,将继续推动闽宁两省区在更深、更广、更高的层面协作共赢,铿锵前行。

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说:“在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组织、推动下,闽宁两省区始终坚持‘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协作、共同发展’原则,强化扶贫协作顶层设计,创新扶贫协作形式,提升产业扶贫协作层次,树立了东西扶贫协作成功实践的典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力地促进了宁夏特别是西海固地区的经济发展、民族进步和社会稳定。”

宁夏扶贫办主任董玲说:“闽宁扶贫协作的成功实践,在于高层重视、强力推动,在于机制健全、整体推进,在于民生优先、精准帮扶,在于共同发展、互利共赢。”

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消除贫困,是全世界的难题。

多少年的翘首企盼,多少年的艰难摸索,多少年的创新发展……我们用一代人的时间,结束了千百年来祖祖辈辈贫困的宿命,让不适宜人类生存的西海固变成了希望之地,为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树立了一个中国样板,留给世界一个巨大的惊叹。

闽宁协作20年的不断探索,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伟大实践,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的成功道路,是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鲜活例证。

如何评价闽宁对口扶贫协作20年的成就?

“情深若海,功高齐天。”

这八个字,镌刻在李旺希望小学的闽宁协作纪念碑上。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必须时不我待地抓好扶贫开发工作,决不能让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掉队。”

贫困地区的干部群众,闽宁两省区的千百万人,将在第一个“一百年”到来的时候,用行动来实现习近平的这个战略部署。

在彭阳县白阳镇陡坡村,陈亮被村里评估为1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之一,他可以进入政府建设的黄牛养殖示范点养牛了。

这个示范点进入了38个农户,都是贫困户。这里养殖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还能享受许多优惠政策。

陈亮家困难的原因是,哥哥嫂子患癌症去世后,留下了3个孩子要他抚养,欠下的30多万元债由他偿还。

固原市原州区张易镇上马泉村的贫困村民王志俊会养蜂,扶贫办给他补贴,帮助他扩大养殖规模。他养了20箱蜂,住上了新房。他指着房顶上的太阳能热水器说:“我过去一年洗个一两回,现在可以每天洗澡,幸福得很。”

通过一户一户地分析,一户一户地培训,一户一户地配置贷款资金,上马泉村识别的208户贫困户八成以上已经成功脱贫销号。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考察时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思想。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的要求。

“六个精准”是指: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和脱贫成效精准。“五个一批”是指: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宁夏正在按照“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的要求,用愚公移山的信念,稳步推进,决心打赢脱贫攻坚战。

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也是民族地区扶贫开发的关键。20年来,宁夏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进步,群众收入数倍增长。因为“发展”这一共同诉求,在社会链条上的回汉各族人民都感受到时代的巨变。

闽宁两省区将以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机遇,加强在陆上、海上、空中和网上丝绸之路建设方面的交流,推进云计算、云服务、互联网等方面的合作。

闽宁两省区将以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和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推进双向交流;以“9·8”投洽会、中阿博览会、海峡旅游博览会等平台,相互提供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招商引资、经贸合作和旅游推介的便利条件。

闽宁两省区将结成更多的共同体、联合体,共同携手,互利共赢。

在即将迎来第一个“一百年”的时候,我们还面临着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历史任务。

经济快速增长、国力增强背后,转型中的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凸显。这一阶段既是重大机遇期,又是矛盾增多、爬坡过坎的敏感期。经济容易失调,社会容易失序,心理容易失衡,发展容易掉进 “中等收入陷阱”。

从量变到质变,并不是梦幻般的旅程。要发展,先要补齐短板。全面脱贫,全面小康,意味着西部的亿万人口一起产业化,这对脱贫攻坚提出了时间表。继东部沿海地区之后,广大的西部腹地将成为又一个持续增长的引擎。

而宁夏作为民族团结的典范、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支点,向西握住阿拉伯世界,穿越亚欧大陆,将形成对外开放的“宁夏通道”。

当宁夏数百万人的数百万个梦都化为现实,西部数千万人的数千万个梦也不再是奢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将最终得以实现。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实现发展的诉求,那时我们摆脱的不仅是贫困,中国人民也将跨过“中等收入陷阱”,形成一条独特的“中国道路”,给世界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中国方案”。

(宁夏日报记者 李锦 沙新 张慈丽 杨树虎)

据说,这件事习近平总书记牵挂了20多年

即时 | 2016-07-22 08:00

“闽宁协作”一词这几天在媒体上很“火”,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年前在福建工作时直接推动的一项福建与宁夏对口扶贫工作。

20年来,一张蓝图干到底,闽宁协作结出丰硕成果,总书记18至20日正在宁夏实地考察扶贫落实情况。

新华社记者近日采访了福建省两任扶贫办主任,他们深情回忆了具体推进闽宁协作的故事和细节。聊起宁夏第二故乡和在那里奋斗的日子以及结下的情谊,他们几度落泪。

7月18日下午,习近平在固原市原州区彭堡镇姚磨村了解冷凉蔬菜种植销售情况。新华社记者 李涛摄

再过几天,马国林就要退休了。他说,这辈子最珍贵的财富,就是手机里数百条宁夏朋友的手机号码。

“我们之间有太多感情,太多故事……”这位福建省扶贫办主任乡音难改,然而说话间又满是西北人的豪爽直接。

林月婵说她最开心的事儿,就是接到宁夏朋友的电话,“听到熟悉的声音,就像穿越千山万水一样,大漠绿洲、黄土高坡,回到我魂牵梦萦的第二故乡。”

这位原福建省扶贫办主任,马国林的前任,如今正在和病魔做斗争。她说,自己一定会坚强,只为能多回去看看,那曾经战斗过的地方。

20年仿佛弹指一挥间,两位扶贫办主任先后接力,成为闽宁协作的见证者和实施者。20年足以见证穿越历史长河的闽宁情,一代人的青春,以及无数令人潸然泪下的故事。

用“心”建机制

“当地老百姓需要的,就是我们要急需解决的”

“山上没有花草,天上不见飞鸟,风吹大地,黄沙漫天跑……”1997年3月,林月婵第一次踏上宁夏大地,被眼前的一切吓着了。“甚至站在这片土地上,你都难以相信,这里还有人类的存在。”

西海固,宁夏南部,这里曾是被联合国专家评价为“不具备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的贫困地区。1996年11月,闽宁第一次对口扶贫协作联席会议在福州召开,两省区对口扶贫协作关系正式建立。宁夏是什么样子?扶贫协作怎么做?时任福建省扶贫办主任的林月婵被派往宁夏实地考察。

  福建省扶贫办原主任林月婵(左2)2002年5月在宁夏贫困家庭中走访。新华社发

3月的宁夏,刺骨的寒冷。在土坯堆砌的露天教室里,老师们拿着树枝在地上教孩子们识字。

“孩子们的衣服呀,补丁摞着补丁,还能看到裸露的皮肤。”那一刻,孩子们求知若渴的大眼睛,让林月婵偷偷抹着眼泪。

“省领导交代,这次扶贫协作一定要做实。”于是,林月婵起早贪黑,为了寻找更多的“答案”。

天刚蒙蒙亮,一眼望不到边的“卖土豆”大军让林月婵心痛不已。“卖土豆为何如此之难?不知道他们是半夜几点来的,从多远的地方来的?看着他们趴在土豆袋上熟睡的样子,心里很难过。”林月婵暗下决心,“一定要动员更多的福建企业来宁夏!”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7月20日,福建省原扶贫办主任林月婵(右)在福州家中向记者讲述她的宁夏情。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摄

作为第二批福建援宁干部领队,1999年6月,马国林从湿润的东南沿海福建来到宁夏挂职。那年,西海固地区正遭遇大旱。干裂的土地向天张着大嘴,光秃的山峦浸泡在干燥呛人的空气里。

缺水,还是缺水!

“刚到宁夏那会儿,我到农村调研,农民端上来的茶水杯里都是满满的水垢,喝起来还有一股怪味。”马国林知道,“这已经是当地人最高的待客礼节了。”

“每年他们只能靠可怜的一点点降雨来储备水源,水对他们来说,真的比油还珍贵。”说着说着,马国林的眼眶里有点湿润,这个看似大大咧咧的汉子突然展现出多情细腻的一面。

“当地老百姓需要的,就是我们要急需解决的,这才是扶贫协作的意义所在。”马国林说。

用“情”真帮扶

“没有轰轰烈烈的大建设,都是从一件件小事做起”

7月20日,福建省扶贫办主任马国林在福州的办公室向记者讲述他亲历闽宁协作的故事。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摄

“没有轰轰烈烈的大建设,闽宁扶贫协作都是从一件件小事做起,久久为功。”马国林说。

固原市甘城乡,单单从这个名字就可以看出,当地老百姓对甘甜水的极度渴望。

既然缺水,那就从“水”干起。

2000年6月26日,经过80多天的奋战,“无水死区”有水了。整个甘城乡都沸腾了。

这口“深456米、每日出水量800立方米”的井,老百姓争相来看。“一个老汉喝下了第一口清纯的井水时,流着眼泪,抓着我的手直哭‘感谢共产党,感谢好干部’。我什么话都说不出来,抓着老汉的手,跟他一起哭,”马国林回忆道。

闽宁扶贫协作的20年间,福建先后在贫困地区打井窖1.5万眼,解决了30万人、10余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问题。在当地,村民们把这些机井水窖形象地称为“活命井”。

而“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的村,则必须搬迁。

“这些经验做法都来自于福建自身的经济建设与扶贫的实践。”林月婵说,福建实施的“连家船民上岸工程”、“造福工程”等,让长年漂泊在海上的渔民上岸,让不适合生存的村民搬迁,交通便利了,下一代教育跟上了,也就拔掉了“穷根”。

7月19日,宁夏固原市彭堡镇姚磨村村支书姚选在蔬菜基地介绍蔬菜栽植机械。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为了解决搬迁后的脱贫问题,马国林专门从福建请来了菌草种植专家,在固原等地发展菌草种植技术。

卖不出去怎么办?马国林在村民面前把胸膛拍得咚咚响:“我以专员的名誉给大家担保签合同,如果蘑菇价格每公斤低于2.4元,我掏腰包给你们赔偿。”

有了马国林的“定心丸”,有农民大胆地开始尝试。1999年,当地种出的蘑菇供不应求,不少家庭的收入在3000元以上。

“移民搬迁一定要和就业结合在一起,以产业扶贫为主,实践证明,这是一条可行的路,能帮助成千上万的宁夏群众脱贫致富。”这是马国林的经验总结。

7月18日下午,习近平在固原市泾源县大湾乡杨岭村考察精准脱贫情况。新华社记者 李涛 摄

用“爱”续缘分

“我就认定宁夏是我的第二故乡了”

马国林印象中最“幸福”的一个情节就是:“到宁夏之后,我们遇到了开斋节。当地回族群众热情地说‘挂职干部就是我们的亲人’,各个村的群众都争相把挂职干部请到自家吃饭。”

“那一天,我们都吃撑了。那一天,我们也感受到了宁夏人民最淳朴的情谊。从那一天起,我就认定宁夏是我的第二故乡了。”马国林说。

从一名挂职干部,到2002年接替林月婵,就任福建省扶贫办主任,“小马”也变成了“老马”。

“每年至少去三趟,多的近十次。”1999年到现在,马国林往返宁夏福建不下一百次。

在他办公室的书架上,摆着几块贺兰石。那是马国林挂职工作之余,从大山中捡来的。多年来,他一直像宝贝一样摆着舍不得扔掉,反倒给办公室增添了几分情趣。

再过几天,马国林就要退休了,但卸不下的,是对千里之外宁夏人民的浓浓深情。他说,退休后,将尽力推动闽宁民间交流,希望这份“情”延续。

在林月婵的手机里,存放着十多张旧照片,那是她在宁夏的记忆。每天,她都会多次翻看。由于身体不适,行动不便,这一幅幅画面,成为她寄托相思之处。

“是我让孩子们帮助上传的。”年过七旬的林月婵说,“这辈子最值得的事儿,就是从事扶贫事业,尤其是,和宁夏的这段缘分”。

7月20日,福建省原扶贫办主任林月婵(左一)在福州家中向记者展示《中国贫困地区》杂志上刊登的她当年在宁夏西海固扶贫考察时与当地回族妇女亲切交谈的照片。新华社记者姜克红 摄

在宁夏,林月婵和马国林被称为“闽宁友好使者”,这是当地老百姓用独特的方式,表达着这份感激之情。

“不仅仅是我们,两地互派干部和支教教师、医护人员、青年志愿者,加深的不光是闽宁两地人民的了解,更是培养出了一段段友谊,演绎出一处处动人的故事。”马国林说。

这份情,已成为他们和无数福建挂职干部、教师、志愿者对千里之外“第二故乡”深深的牵挂。

“山上绿啦,道路通了,房屋亮了,老百姓的精气神儿好了,对未来也更有信心啦。”宁夏20年的变化,他们都看在眼里。

如今,闽宁面临着新一轮发展的机遇,合作新亮点也正在被不断发掘:旅游合作把福建的海上丝绸之路和宁夏的陆上丝绸之路连接起来;海峡两岸的农业合作,也将通过闽宁协作的平台逐步向西部扩展……

“瞩望携手共赢的前景,闽宁将缔造更多美好的未来。”这是林月婵和马国林共同的心声。(记者:孟昭丽、陈弘毅)

“平语”近人——习近平的扶贫思考

即时 | 2016-07-22 07:58

【编前语】扶贫是习近平总书记最在意的事情,不仅常常牵挂于心,更是身体力行为贫困群众谋福祉。十八大以来,从云贵川到东三省,从提出“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到“找对‘穷根’,明确靶向”……习近平的扶贫脚步遍布各地,扶贫思路清晰可辨。新华网“学习进行时”为您梳理习近平对扶贫工作的思考。

2016年7月20日,习近平在宁夏银川主持召开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李涛摄

——对口扶贫

做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

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大战略,是加强区域合作、优化产业布局、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的大布局,是实现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大举措,必须认清形势、聚焦精准、深化帮扶、确保实效,切实提高工作水平,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2016年7月20日,习近平在宁夏银川主持召开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肯定闽宁合作宝贵经验

1997年我来到这里,被当地的贫困状态震撼了,下决心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推动福建和宁夏开展对口帮扶。那时,重点实施了“移民吊庄”工程,让生活在“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那些地方的群众搬迁到适宜生产生活的地方,建起了闽宁村。20年来,闽宁村发展成了闽宁镇,你们的收入也从当年的人均500元增加到现在的1万多元,将近20倍。看到你们开始过上好日子,脸上洋溢着幸福,我感到很欣慰。闽宁镇探索出了一条康庄大道,我们要把这个宝贵经验向全国推广。祝愿乡亲们生活越来越好,宁夏脱贫奔小康的目标早日实现。

——2016年7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宁夏考察,在永宁县闽宁镇原隆村,深情回忆了20年前在福建工作时直接推动闽宁合作的情景。

坚决完成闽宁对口扶贫协作

以解决贫困人员温饱为重点,以产业协作为基础,构筑互惠互利、联动发展的工作格局。

要尊重回族同胞的习惯,从每一个细节做起。

一定要静下心来,要耐得住寂寞,要把东部的经验带过来,把西部的精神带回去。

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是一项政治任务,我们要坚决完成,对这次联席会议议定的事要尽快落实,所承诺的事情也将抓紧兑现。

——1997年4月15日至21日,时任省委副书记习近平率领的福建省党政代表团一行35人到银川进行为期6天的对口扶贫考察。

2016年7月18日至20日,习近平在宁夏调研考察。这是7月18日下午,习近平在固原市泾源县大湾乡杨岭村村民马克俊家同一家人和村民代表亲切交谈。新华社记者李涛摄

——精准扶贫

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三件事要做实:一是发展生产要实事求是,二是要有基本公共保障,三是下一代要接受教育。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想方设法,把现实问题一件件解决,探索可复制的经验。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赴湘西调研扶贫攻坚时,在花垣县十八洞村正式提出“精准扶贫”。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各地都要在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上想办法、出实招、见真效。要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区别不同情况,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不搞大水漫灌、走马观花、大而化之。要因地制宜研究实施“四个一批”的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即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移民搬迁安置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实现贫困人口精准脱贫。

——2015年6月18日,习近平在贵州召开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时强调。

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精准扶贫是为了精准脱贫。要设定时间表,实现有序退出,既要防止拖延病,又要防止急躁症。要留出缓冲期,在一定时间内实行摘帽不摘政策。要实行严格评估,按照摘帽标准验收。要实行逐户销号,做到脱贫到人,脱没脱贫要同群众一起算账,要群众认账。。

——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习近平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2016年7月18日至20日,习近平在宁夏调研考察。这是7月18日下午,习近平在固原市泾源县大湾乡杨岭村考察脱贫攻坚工作。新华社记者李涛摄

——既“输血”又“造血”

扶贫必扶智

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 2015年9月9日,习近平给"国培计划(2014)"北京师范大学贵州研修班参训教师的回信。

加强党的领导

越是进行脱贫攻坚战,越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坚定信心、勇于担当,把脱贫职责扛在肩上,把脱贫任务抓在手上。各级领导干部要保持顽强的工作作风和拼劲,满腔热情做好脱贫攻坚工作。脱贫攻坚任务重的地区党委和政府要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期间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要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军令状。要建立年度脱贫攻坚报告和督察制度,加强督察问责。要把脱贫攻坚实绩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在脱贫攻坚第一线考察识别干部,激励各级干部到脱贫攻坚战场上大显身手。要把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选好一把手、配强领导班子。

——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习近平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

要强化扶贫开发工作领导责任制,把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片为重点、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真正落到实处。党政一把手要当好扶贫开发工作第一责任人,深入贫困乡村调查研究,亲自部署和协调任务落实。

——2015年6月18日,习近平在贵州召开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3年11月3日至5日,习近平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村苗族村民施齐文家中同一家人促膝交谈。新华社记者兰红光摄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发挥企业推动作用

当地企业在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要在产业扶贫过程中发挥好推动作用,先富帮后富,实现共同富裕。

——2016年7月19日,习近平在宁夏考察时说。

重视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

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要重视发挥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让他们的心热起来、行动起来,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扶贫事业。

——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习近平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

形成大扶贫格局

扶贫开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要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

——2015年6月18日,习近平在贵州召开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的讲话。

闽宁互学互助对口扶贫协作第二十次联席会议在银川召开

即时 | 2016-07-22 07:11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动闽宁对口扶贫协作取得新的成绩

闽宁互学互助对口扶贫协作第二十次联席会议昨在银川召开

东南网7月2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兰锋) 武夷山贺兰山山山相连,闽江水黄河水水水相融。今年是闽宁开展对口扶贫协作20周年,7月19日至21日,省委书记尤权率领福建党政代表团赴宁夏考察,参加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出席闽宁互学互助对口扶贫协作第二十次联席会议。

闽宁对口扶贫协作开展20年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当年提出的“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协作、共同发展”指导原则,闽宁两省(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一届接着一届抓、一任接着一任干,把对口扶贫协作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探索形成了东西部扶贫协作的“闽宁模式”,为宁夏贫困地区特别是西海固地区的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民族团结发挥了重要作用。

21日,闽宁互学互助对口扶贫协作第二十次联席会议在银川召开。省委书记尤权,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李建华出席会议,自治区政府代主席咸辉主持会议。

尤权在讲话中说,习近平总书记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闽宁对口扶贫协作20年来取得的成绩和形成的经验,对进一步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深化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指明了方向,这对我们是巨大鼓舞,同时也赋予了新的任务。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过去20年对口扶贫协作的基础上,与宁夏自治区一道,把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推向前进,为东西部扶贫协作作出新的探索、积累新的经验,不辜负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期望,不辜负宁夏人民期望。

尤权说,每一次来宁夏,都感受到宁夏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领导下,宁夏富民强省长足进步,对外开放地位凸显,“塞上江南”名片更加亮丽,全区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和谐,开放宁夏、富裕宁夏、和谐宁夏、美丽宁夏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我们对自治区发展取得的成绩感到由衷高兴,对自治区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精神风貌十分敬佩。

在简要介绍了福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后,尤权说,“十三五”时期,福建发展与宁夏一样面临难得机遇,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空间更为广阔。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闽宁对口扶贫协作不断推向前进。一是继续把改善民生放在首位,把对口协作重点向民生、向基层、向困难群众倾斜,把有限的资金更多投入到受援地区大多数群众能长期受益的项目上,全力帮助贫困群众增加收入,全力帮助各族群众解决教育、住房、卫生等基本民生问题。二是进一步拓展产业协作,选准选好产业对接点,支持两地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特别是在特色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旅游产业等领域上,加大合作开发力度,实现资源整合,品牌共建、市场共拓。三是发挥好“一带一路”平台作用,发挥各自优势,协力拓展阿拉伯国家市场,共创产业合作园区等。特别是用好福建自贸试验区和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平台,在对外招商和国际经贸上加强合作。四是探索更多务实举措,在加快推进移民搬迁、产业互补、教育支持、旅游开发、劳务合作等方面采取更加有力有效举措,形成政府力量、社会力量、市场力量共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


李建华代表自治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和全区660万回汉各族人民对福建省党政代表团表示欢迎,对福建省多年来给予宁夏的倾情帮扶和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他说,习近平总书记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对进一步提高新形势下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水平作出战略部署、提出明确要求,为闽宁两省区进一步深化对口扶贫协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这次会议具有历史性的意义,对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必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并以此为动力,与福建省共同努力,深化对口扶贫协作,确保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共同开创闽宁扶贫协作新局面。

李建华指出,闽宁对口扶贫协作20年,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20年,是不断探索创新和完善扶贫协作机制的20年,是福建各级各界倾情帮扶、传经送宝的20年,也是两省区不断深化合作、不断加深友谊的20年。20年来,福建省委、省政府以强烈的大局意识,支持宁夏的扶贫开发,一任接着一任干,持续用力、从不间断,对做出的承诺一一兑现,在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鼎力相助,一批又一批的福建援宁干部、优秀教师、技术人员、医疗专家在西海固地区真心奉献,广大闽商、社会团体、民间组织来宁投资兴业、捐资助学,帮助西海固地区发展生产、改善民生。20年来,在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两省区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结出了丰硕的思想成果、制度成果、作风成果、发展成果,福建人民的兄弟情义和无私援助,宁夏人民永远铭记在心、感恩于怀。

李建华希望,两省区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进一步加大协作力度、拓展协作领域、丰富协作内容、提升协作层次,不断巩固和扩大合作成果,在东西部扶贫协作中作出新的贡献,创造新的经验。他就进一步深化闽宁两省区对口扶贫协作提出四点意见:一是聚焦脱贫攻坚,进一步深化精准帮扶,聚焦最需要帮助的贫困群众,聚焦贫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提高帮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携手开放发展,进一步拓展合作空间,利用好一个在“带”上、一个在“路”上的优势和平台,形成互补,互利互惠,实现共赢;三是加强双向互动,进一步推进产业协作,福建的更多企业可以到宁夏投资置业,宁夏的企业也要到福建去投资发展,推动两省区产业互动发展;四是拓展协作领域,进一步推进全方位合作,在教育、文化、卫生、科技、金融等领域探索更多的合作路径,推进全方位合作。

会上,福建省副省长洪捷序与宁夏自治区党委常委、政府副主席李锐签署了联席会议纪要,两省区组织部、经信委、教育厅负责人签署了合作协议,宁夏有关地区还与福建企业签订了一批项目合作协议。

福建省领导王蒙徽、潘征、洪捷序,宁夏自治区领导崔波、徐广国、傅兴国、李锐、纪峥、马三刚、王和山,福建历届援宁工作队领队、第九批援宁工作队成员、企业家代表出席会议。

在宁期间,代表团一行在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的起点和示范点——闽宁镇,与福建援宁干部代表、支教支医科技人员代表、在宁企业家代表,以及宁夏当地党政干部进行座谈,共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听取进一步推进闽宁协作的意见建议,探讨新形势下如何创新对口协作机制。尤权充分肯定福建援宁干部人才为宁夏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和作出的重要贡献。他说,闽宁对口扶贫协作不仅是一项经济任务,更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希望援宁干部人才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发扬福建援宁优良作风,更好地融入宁夏干部群众中,再接再厉、艰苦奋斗,在推动当地发展的同时不断锤炼自己的意志品质,不断增长干事创业的能力水平。

代表团还考察了智慧宁夏综合展示中心、闽宁镇新镇区建设、宁夏天蝎养殖公司等经济社会发展项目。

福建省援宁干部认真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即时 | 2016-07-22 07:11

我省援宁干部认真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表示要

不忘初心 久久为功

东南网7月2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戴艳梅 郑璜 方炜杭) 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固原市西吉县将台堡,瞻仰红军长征会师纪念碑,参观红军长征会师纪念园、纪念馆。他深情地说,伟大的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我们要不断结合新的实际传承好、弘扬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长征要持续接力、长期进行,我们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走好自己的长征路!来自长征起点的福建援宁人员,做出了表率。闽宁对口协作20年来,一批又一批福建援宁人员,在宁夏挥洒汗水。他们带来了扶贫开发的项目、资金和技术,也带来了经济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还带来了爱拼才会赢的精神。

连日来,我省援宁干部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他们表示,将牢记使命、不忘初心,风雨兼程、砥砺前行,真情投入闽宁对口协作事业,以积极的精神状态和良好的服务态度主动开展工作。

第九批援宁干部领队陈星告诉记者,福建干部刚来时,因当地条件艰苦,身心倍受考验,但大家都能牢记使命,努力克服气候、语言、饮食差异和远离家乡等诸多困难,主动融入新环境,尽快适应新岗位。援宁近两年来,工作队落实各类帮扶资金1.36亿元,有力促进了宁夏中南部山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他说,闽宁协作机制已成为样板,我们将按总书记的要求,继续扎实工作,久久为功。

挂职干部、西吉县副县长林荣斌说,西吉县是革命老区县,也是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总书记的到来既是对我们的巨大鼓舞,也让我们更有信心全力以赴打赢这场扶贫攻坚战。

“挂职的历练,使我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从实际出发,既要尽力而行,又要量力而为。”海原县副县长林绍栋说。为摸清县情、科学决策,两年来他跑遍全县各乡镇近百个村。

盐池是陕甘宁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宁夏中部严重干旱地区,数十年治沙如一日,硬是在沙漠边缘筑起一道“绿色长城”。盐池县委常委、副县长林文福说:“到宁夏挂职锻炼是非常难得的人生经历。老区人民脚踏实地、坚韧不拔的精神深深鼓舞了我,尤其是在脱贫攻坚任务上自我加压、敢啃硬骨头值得我们学习。”

在泾源县大湾乡杨岭村,习近平总书记察看村容村貌,到回族贫苦户家中详细了解脱贫措施的制定和落实情况。他指出,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

“习总书记说,好日子是通过辛勤劳动得到的。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这大大增强了我们的工作信心,坚定了我们因地制宜、培育四大产业的决心。”泾源县副县长叶捷频介绍说,泾源县已完善延伸草畜、苗木、旅游、中蜂养殖等四大主导特色全产业链,促使特色产业优势互补。在他的牵线下,泾源县将成为在厦门举行的“9·8”投洽会历史上的第一个明星县。今年九月,这个西北小县将亮相中国目前唯一以促进双向投资为目的的国际投资促进活动。“总书记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民族都不能落下。虽然任务重,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扶贫攻坚任务一定能如期完成。”叶捷频表示。

近年来,援宁干部在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促进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闽宁产业园区发展、推动劳动力素质提升、支持民生社会事业、招商引资等方面持续发力。

1  2  3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