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金秋十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将迎来70华诞。70年披荆斩棘,70年昂首奋进,中国人民正用智慧和汗水在人类发展史上书写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壮丽史诗。

 资  讯 

将乐县:引进绿色新兴产业 力促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即时 | 2019-04-14 08:01

获评“美丽中国·深呼吸第一城”的将乐县,近年来积极引进绿色和科技含量高的新兴产业,并力促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环境“深呼吸” 工业高质量

东南网4月1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陈崇龙 通讯员 沙观球)近日,记者来到将乐县,绵绵春雨中,感觉空气格外清新,让人忍不住进行深呼吸。2014至2016年,将乐连续三届在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榜上排名第一,获评“美丽中国·深呼吸第一城”;2018年12月又被国家生态环境部授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称号。

在空气质量优异的将乐,怎样发展工业?

副县长廖荣才告诉记者,这几年,县里每次外出招商,一定会带上环保和安监部门的人。所有的招商项目,不管规模多大、投资多少,都必须先过环保和安监这两道关,过不了关的一律免谈。仅2018年初以来,就有数十个涉污项目被一票否决。几年坚持下来,将乐新引进的项目都是绿色、科技含量高、符合产业布局的新兴产业,如新材料、精细化工、高端装备制造等。同时,以“深呼吸 ”理念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全县产业转型升级。

从源头把好绿色关

走进绿树掩映的将乐县积善工业园,这里是产销两旺的景象——福建金瑞高科有限公司门口,两辆大八轮的货车满载待发。公司董事长杨杰介绍,公司生产的轻合金高科技产品,每天都要发往深圳,供给中兴、华为的5G产品使用;在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将乐)半固态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一批货物即将发往中车集团,这是他们自主研发的轨道门锁系列产品,2017年已列装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

获评“深呼吸第一城”,将乐各级各部门都充分认识到这块金色招牌的分量,开始全面实施“深呼吸 ”的绿色发展战略,把“深呼吸”理念贯穿到高质量发展中。

引进的绿色高科技新兴产业生机勃勃。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将乐)半固态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2012由福建省政府、三明市政府和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三方共建,是国内唯一一所半固态专业研发机构。它的建成,很快集聚了一大批国内顶尖的相关企业落户工业园,将乐县的轻合金产业因此领先国内。2018年2月,公司被国家工信部确定为2017年工业强基工程“一条龙”应用计划示范企业。经技术攻关,目前已申请了3项国际专利、51项国家专利,先后研发了散热器、滤波器、汽车横梁、纺织机摇臂、动车门锁等几十款产品,广泛应用于通信、汽车、轨道交通等多个领域,产品供不应求。

立足轻合金产业的优势,将乐闯出一条产业招商与学术招商的新路子。着手打造一个以轻合金产业为主、原料供应为辅的产业集群,总投资12亿元、占地750亩的我省首个轻合金成形先进制造产业园正在加紧建设中,产业园将重点引进40至50家企业从事半固态轻合金产业链上、中、下游产品生产。

精细化工产业集聚也已现雏形。福建鸿燕化工有限公司是国内第一家、全球第二家生产醋酸纤维素酯、丙酸纤维素酯、丁酸纤维素酯的高新技术企业。产业链上游的醋酸丁酸纤维素酯项目和下游的醇酯十二成膜助剂生产项目,形成了原材料、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条。去年6月前正式投产,全面达产后可实现产值约10亿元,利税约1.1亿元;贝诗特(福建)生活用品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使用纯植物原料配方生产化妆品的企业。

目前拥有自主发明专利7项,专利涵盖空气净化器及个人、家庭、婴幼儿、汽车、宠物等众多洗护系列用品。

好环境引来好企业。玉源春生物科技公司生产的酵素产品,对生态环境要求极苛刻。董事长魏思明考察了全国许多地方,都不满意。听朋友介绍“深呼吸第一城”,他马上赶到将乐县实地考察,顿时感慨道:“真是相见恨晚啊!”据了解,像玉源春这样慕名而来的企业,还有好多家。如今,积善工业园区近2万亩土地全部“名花有主”,10多家企业正排队等着新开发的用地。

传统产业凤凰涅槃

在抓好新兴产业优选培育的同时,将乐以“深呼吸 ”理念为指导,抓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

在通海镍业科技公司,记者听到了一个高污染企业华丽转身为环保企业的故事。

过去,这家公司炼制镍铬合金,要从东南亚、新西兰等地进口铁矿石,原材料运输成本高、矿渣处理难,六七十万吨的废弃物在厂区内堆成了一座大山,是个典型的高耗能、高污染企业,2015年被迫停产。2016年在县里的帮扶下,企业兼并重组并转型升级。引进全新技术,原材料由高价进口的矿石,变为周边省份不锈钢企业的生产废料。每处理1吨废料,不锈钢企业要给通海镍业1500元,也就是说,通海镍业进原材料不仅不要钱,一年还有几亿元的收入,再加上终端产品镍铬合金每吨上万元,真可以说是“躺着赚钱”;引进制沙、制砖技术,将提炼后的废渣制成机制沙、透水砖等七八种国家一级环保建材,价廉物美,市场供不应求。几年下来,公司实现无废物倾倒。厂区内原来那座矿渣山,也变废为宝,全部被用作原材料处理干净。曾经的污染企业,转眼间成了远近闻名的环保企业。

传统落后产业,能改造提升的,县里大力帮扶;对于那些确实无法改造提升的,坚决关停。近年来,全县8家水泥厂全部关停。排放不达标的神威电池、东南矿业等一批企业全部淘汰。科学处置淘汰企业的闲置厂房,“腾笼换鸟”,即以厂房作价入股的形式引进成长性好的高新企业,企业盈利后可以股份赎回的形式购买厂房,这样既减轻了企业启动初期的资金压力,又缩短建设周期。近年来,共有11家企业“腾笼”入驻,总投资16亿元,盘活了6.7万平方米闲置厂房及600多亩土地,达产后可增加产值60亿元。省重点项目贝诗特(福建)生活用品有限公司从签约落地到正式投产,仅用半年时间。公司负责人王金木告诉记者:“‘腾笼换鸟’政策,让企业省了几千万元的建设资金,更重要的是大大节省了时间。”

据统计,2018年,将乐全县实施技改项目66项,完成工业技改投资20亿元。提升改造机械制造产业、林产加工业、纺织鞋产业、矿产品深加工业,全面推动工业向集约化、智能化转型,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当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37.8亿元,居三明市第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工业用电量保持三明市首位。

安溪发展“加速度”

即时 | 2019-04-13 08:07

东南网4月1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阮锡桂 通讯员 吴清远)仲春,安溪,青山远黛,碧空如洗。

走进龙门镇的中国国际信息技术(福建)产业园,只见数据中心里机柜林立、运行有序,信息技术教育实训中心、APEC电子商务工商联盟国际交流中心建设初具规模。

很难想象,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崩岗,现在是华东南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大数据产业园区,已投入使用标准机柜4600个,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新华大数据中心等30多家单位入驻,启动政务云、渲染云等10多个云平台。

管委会主任陈清芳表示,园区下一步计划投资2亿元进行扩容改建,力争2020年达到2万个机柜以上规模,加快发展云计算、大数据、数字媒体、服务外包、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六大产业。

华东南最大数据中心、全省最大光电产业园区、全球最大植物工厂、国家级电商园区、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典范园区……在安溪采访,一路走来,所见所闻,不断刷新着脑海中安溪茶乡的固有形象。

安溪县委书记高向荣告诉记者,在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大局中,安溪坚持锚定实体经济不放松,紧盯新产业新技术发展前沿,坚持“抢占高端,一步到位”,新旧发展动能加快转换,发展格局焕然一新。

数据显示,2018年,安溪财政收入突破5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23.55%;完成GDP574.38亿元,工业增加值246.37亿元,增幅均居全省前列。安溪发展正在“加速度”。

一份责任:不考核GDP不是不发展,而是要更高质量的发展

说起安溪,曾经有两种相互交织的印象——这里是著名的茶乡,安溪铁观音闻名全国。同时,这里也曾经是国定贫困县。

时针回拨到1985年,安溪还是全省最大国定贫困县,全县39.6%的人口在贫困线下。2009年,安溪县财政收入仅为13.78亿元,作为百万人口的大县,属于吃饭财政,谈发展捉襟见肘,谋生计主要靠土里刨食。

守着绿水青山,却不能富一方百姓。安溪转型发展路在何方?

“2014年,我省取消安溪等县的地区生产总值考核,实行生态保护优先的绩效考核方式,为地方发展松绑。取消GDP考核,不是不要发展经济,而是要更高质量的发展。我们不能裹足不前。”高向荣一语见的。

而早在取消GDP考核之前,地处晋江上游的安溪,就自觉审视自身发展路径,认定转型发展必须走“茶业富民、工业富县、实体兴邦”之路,从而开始了一场后发先至的觉醒,下决心不走被动接受落后产能产业转移的老路,而应该“抢占高端,一步到位”。

方向明,思路定。安溪十年如一日开始了艰难的转型。

——壮士断腕,舍弃落后产能。铁峰山,横跨官桥、龙门两镇,蕴含丰富花岗岩。当时“摊大饼”般冒出700多家石材企业,破坏生态环境,成了当地人的心病。

2011年,安溪在全省率先实施石材退出,投入5亿元,实施矿山复绿。既保护了生态,又腾出3000亩建设用地和1.2万亩耕林地。

2013年,安溪痛下决心,在全省率先关停小水泥、小水电、小钢铁、造纸、黏土砖等企业,守护青山绿水,腾挪发展空间。

——强筋健骨,提升传统产业。安溪做强做优茶业和家居工艺业两大“看家宝”,巩固提升传统产业优势。

高标准建设生态茶园、建设茶叶庄园、全国首创茶叶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创建全省唯一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茶叶品质、价格持续提升,全县涉茶总产值连续10年位居全国重点产茶县首位。安溪铁观音上“金砖”、进故宫,相继成为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等重大外交活动用茶,连续3年蝉联中国茶叶类区域品牌价值第一。

家居工艺业,则打响整体品牌,注入设计血液,联姻多元材料,形成“国际国内齐头并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良好发展态势,2018年行业总产值跃上150亿元。获评中国家居工艺产业基地、中国藤铁工艺之都,“世界藤铁工艺之都”通过专家组初审论证。

——无中生有,引进高端产业。安溪把发展的重心放在大力发展新产业、新经济上。瞄准信息技术、光伏光电、智能制造、生物科技等高新产业,加快布局湖头光电产业园、信息产业园、电商园、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等,发展格局为之一新。

一种定力:坚持抢占高端一步到位,高新产业纷纷落地生根

记者来到福建晶安光电有限公司时,来自台湾的公司总经理助理谢斌晖博士正在忙,他告诉记者,晶安光电成立于2011年,是业界唯一一家具备从晶体生长、衬底加工到图形衬底产出全链条的专业制造商,短短几年间,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LED蓝宝石衬底供应商。目前,公司正忙着推进新型晶体材料研发项目即钽酸锂项目的进一步攻关,打造新的增长点。

晶安光电只是湖头光电园跨越发展的一个缩影。

湖头光电产业园2011年10月开工建设,目前已入驻企业16家,产业集群效应明显,成为我省最大最专业的LED高科技产业基地。一批行业领军企业迅速崛起,产能加快释放——信达光电成为全国最大的LED路灯制造商;天电光电EMC LED封装产能居全球第二……

“抢占高端,一步到位”,同样的产业突破在安溪不断上演。

2018年11月,超大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产业项目、汽车产业化项目和国际汽车轻量化研发中心等新材料、新技术项目相继落户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落地龙门才两年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入驻企业35家,16家企业开工建设,大成海尔、正丰数控、尚品千艺等企业已投产,成为当地经济发展新增长极。

2014年10月,弘桥智谷电商园开园,昔日石粉弥漫的石材加工区“变身”为全省最大电商产业园区,420家企业入驻其中,日均发货量10万单。

作为闽西南协同发展的重要“飞地经济”合作区——安溪思明园、湖里园,经过多年努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集聚开花结果,目前已入驻企业28家,总投资额超33亿元。

2016年中科生物投产,成为全球最大最先进的LED照明植物工厂。

……

事非经过不知难,安溪转型之路并不平坦,靠的是定力和超前布局。

2011年,当时任县委领导班子提出在安溪发展光电产业时,很多人都心存疑虑——因为安溪没有产业基础,也没有人才。县领导横下一条心,咬定定位不放松,打基础、引人才,多年耕耘,终成正果。

2012年第一季度,安溪经济出现“倒春寒”。经过仔细分析,发现其原因是落后产能退出,新动能尚待释放。安溪坚持转型步伐不停、力度不减,新经济渐成规模,新动能终于释放。全县财政总收入于2013年突破30亿元大关,2017年、2018年又接连上两个台阶,分别突破40亿元、50亿元大关。

通过腾笼换鸟、产业升级,安溪产业发展基础日益夯实。纳税上1000万元的企业,从2011年的13家增长至2018年的29家。2011年至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从不足0.5%提升到23.8%以上。

在引入产业项目过程中,安溪划下红线,坚持做到“三个坚决不要”:凡是破坏生态环境、影响子孙后代的坚决不要;凡是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低端重复建设的坚决不要;凡是跑马圈地、成长性不强、贡献度不高的坚决不要。用县长刘林霜的话说是“菜未入篮先挑拣,守得云开见月明”。

一个环境:紧盯招商加快落地投产,成就项目建设安溪速度

日月不肯迟,四时相催迫。

拼抢好项目,安溪不遗余力。安溪四套班子领导带头外出招商,北上南下遍访乡贤,面向高端和新兴产业,以链招商、以情招商、以商招商。对全县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情况,一月一督查,一月一通报,一季一拉练,年底结硬账。2018年通过持续深化“大招商招大商”活动,安溪全年新引进中合联绿色食品产业园、恒佳铜业等153个产业项目,总投资263亿元,其中重大招商项目60个,招商数量、体量、质量再创新高。2019年一开春,安溪迅速启动“项目攻坚2019生力军行动计划”,南下东莞深圳招商,就一批高新技术、关联产业项目等达成合作意向,实现招商“开门红”。

促项目落地,安溪全力以赴。

当记者正午时间来到位于官桥镇的福建省健为医疗用品有限公司项目工地时,工人还在忙着安装调试生产线。

“没想到进展会这么快,看来到安溪投资的选择是正确的。”项目投资方负责人高燕飞兴奋地告诉记者,“从去年9月动工,仅用了半年多时间就完成了两条生产线安装。4条生产线全部达产后,产量可达到全国纯棉无纺布行业第二名,现在就有大客户上门签合同。”这一区域性龙头项目以如此惊人的速度落地,得益于安溪近年来倡导的“妈妈式服务”——审批流程提速再提速,项目用地、施工环节高效保障。

近年来,围绕“放管服”改革,对审批事项和流程进行多轮瘦身,全县2227项审批、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趟”“一趟不用跑”,占比93.45%。安溪县行政服务中心主任蔡财强介绍,安溪还在全省率先试点首席审批官委派制度,推行“一人办结”“一审一核”制,窗口即办结率提升至85.3%。

同时,安溪“放水养鱼”,涵养新动力,连续两年出台含金量高的减负政策,优化营商环境。2017年安溪出台“减轻企业负担十条措施”。2018年,安溪回应企业所求升级补丁版,出台“新十条措施”,连同其他几项惠企政策一道,共为企业减负4.36亿元。

“安溪将致力打造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营商环境。”刘林霜表示,今年安溪再次自我加压,继续推行“妈妈式服务”,让市场主体顺畅诞生、健康运行、顺利发展。

安溪推行干部挂钩企业制度,规上企业全部配齐挂钩干部,同时打造企业信息实时监测系统,通过产值、税收等数据分析,及时介入,精准服务,把企业发展遇到的问题解决在车间和流水线上。

政府效能高一分,企业成本就低一分,地方竞争力就增一分。

开放开明、清新清朗的营商环境使安溪日渐成为项目洼地、投资高地。据统计,2018年安溪新设企业4432户,全县企业存量从2014年的6424户增加到现在的21231户。2018年,安溪位列综合实力全国百强县第63位、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县第23位,均比上年度提升2位。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植根红色沃土,临沂商城“大有可为”

即时 | 2019-04-12 20:53

行走在春林初盛的沂蒙大地上,无处不在的变化让人振奋、欣喜。

山东省临沂市,是沂蒙精神发源地、红色基因富集区。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临沂时就弘扬沂蒙精神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70多年前,在这片土地上诞生了感天动地的“沂蒙精神”,让八百里沂蒙誉满九州。新中国成立70年来,沂蒙人民以史为鉴,在不断累积和思考中铿锵前行。我们从他们的奋斗历程中,更加能感受到那份流淌的红色基因。

革命战争年代,沂蒙人民忠心向党,坚定不移跟党走,“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近年来更是涌现出一大批红色基因传承人,如“沂蒙新红嫂”朱呈镕、乡村振兴“领头雁”王传喜、临沂商城“拓荒牛”王士岭等。沂蒙精神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走过不平凡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的生动见证。

如果说,临沂有“两张名片”,一张“软名片”是“沂蒙精神”,另一张“硬名片”就是临沂商城。70年来,脚踏实地、开拓奋进的沂蒙人民,在并不优厚的基础条件下,摸索出商贸业发展的新路子。特别是,1978年以来迎着改革开放的春潮,当地政府顺应民意,从上世纪八十年代马路边“小地摊”将“五天一集”改为“天天逢集”,到新世纪不断优化发展思路、打造“三中心两高地”的发展模式、加快新旧动能转换……通过40年的不懈努力和辛勤付出,临沂商城踏出了一条以商贸业为龙头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之路,成就了今天“北临沂、南义乌”的商贸市场发展格局,发展成为如今现代化、国际化的“大商城”。

40年,是一个孩童成长为国家栋梁的时间;40年,也让我们看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沧海巨变,城市越来越美,生活越来越好,交通越来越发达,网络越来越便捷。渴望发展的沂蒙大地,让这座城市迸发出蓬勃向上的力量,这一切,都离不开老区人民的付出与创造,更离不开老区人民为了美好生活不懈奋斗的精神。

吐故纳新,需要不断增强“造血”功能。“建一个市场,带一批产业,富一方百姓,兴一座城市”的临沂商城正不断激活新发展图景。数据显示,临沂商城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大量创业和就业机会,造就了一大批民营企业家,解决了100多万人的就业问题,相当于中心城区一半的人口。商城的辐射面如此之大,“如果每个门店停留1分钟,不吃不喝要40多天才能逛遍临沂商城集群!”商城管理人员如是说。并且,在这片红色沃土上,临沂商城正借助互联网经济和“一带一路”的东风全面提速:全力打造“中国物流科技城”的崭新名片,构建商城发展智库,进一步提升山东商贸物流研究院智库功能等一揽子发展规划。

改革开放以来,沂蒙人坚持“没有跑不了的路、没有吃不了的苦、没有干不成的事”的沂蒙精神,把奋斗热血洒在这片土地上,主动融入市场大潮,开拓出全国最大的市场集群;在新时代的新征程中,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仍在耳边回响,沂蒙精神历久弥新,砥砺奋进的沂蒙人,必将不断开拓大美临沂建设新局面。

辛识平:“赶考”永远在路上——“感悟70年,追梦新时代”之一

即时 | 2019-04-12 09:44

春到西柏坡,绿漫山野,流水淙淙,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小院里参观者络绎不绝,解说员的快板声不时在梨花盛开的院落里回响:“毛主席,亲切的嘱咐牢记住,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要保持艰苦奋斗的好作风,警惕糖衣炮弹来进攻,要保持谦虚、谨慎、不骄又不躁”……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在西柏坡这片红色热土上感悟共和国70年历程,一个最深的体会就是共产党人“赶考”的脚步从未停止,“赶考”精神始终薪火相传。

在西柏坡,干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故事不少。下槐镇南文都村驻村第一书记张端树不辞辛劳,和村民一起扮靓山村、打造生态观光园,让乡亲们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在张端树心里,脱贫户说的那句“共产党好”比什么都值。赶考,就是用共产党人的初心赢得群众的真心,用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

时代在发展,问题也是“一山放过一山拦”,前行之路注定不会平坦。改革开放之初,面对山多地少等难题,西柏坡的群众从卖茶水、卖鸡蛋、卖花生起步,逐渐发展起了旅游服务业。今天,如何巩固脱贫成果、加快转型升级、守护绿水青山等,常常是基层干部挂在心头的大问题。近年来,平山县大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批过去想都不敢想的高科技产业项目陆续投产,让革命老区面貌一新。怎样蹚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考验着今天“赶考”者们的智慧和能力。

滹沱河奔流不息,一如发展的接力棒不断传递。“80后”大学生闫二鹏主动回老家西柏坡创业,他不满足于过去传统经营模式,注册了培训公司,聘请了专业人员,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打造服务品牌。一批批朝气蓬勃的奋斗者,投入到热火朝天的改革发展实践中,书写着新的答卷,他们是西柏坡更是共和国的希望。

驻足柏坡岭,春风扑面而来,令人心旷神怡。从这里回望过去、展望未来,历史的辙印分外清晰:奋斗征程永无止境,“赶考”永远在路上……

西柏坡上追梦人(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即时 | 2019-04-12 09:43

70年前的3月,党中央从河北西柏坡出发“进京赶考”,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进入新时代,柏坡岭上鼙鼓阵阵,滹沱河畔更加生机勃勃。新时代的追梦人,在这片红色热土书写新的“答卷”。小山村里“读”中国,你我都是追梦人,听!这是来自西柏坡的讲述——

闫文进(西柏坡村原党支部书记):

甜日子是苦干出来的

我1947年出生,穿过补丁摞补丁的衣服,挨过苦日子。当年党中央在西柏坡工作过,老百姓对党有很深的感情。过去修岗南水库,西柏坡村后靠搬迁,人均只有几分旱地。我当村支书时,带领村民平整土地。寒冬腊月,山上多冷啊,我干活满身大汗,热得都没穿过棉衣。最后整出18亩地,这是苦干出来的!

前些年我去北京住在女儿家,每次回村都发现新变化,门前的土路修成了水泥路,二层楼多了,小轿车多了,这都是大伙干出来的。去年回村后,我不打算出去了,就在西柏坡过安心日子。只要肯干,村里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蹲点感言】新时代属于每个人,苦干实干加油干,才能创造美好的生活,西柏坡群众用汗水诠释了这一点。

闫建良(西柏坡村党支部副书记):

担子再重挑起来

中国只有一个西柏坡,新中国从这里走来。我们觉得自豪,更有沉甸甸的责任。进入新时代,要继续发扬优良传统,保护好这个“金字招牌”。我们不能躺着吃老本,还得加油干。

近些年,靠着党的富民惠民政策,借西柏坡红色旅游,许多村民脱贫致富。饮水思源,要知道感恩,更要继续奋进。村里注意发现培养年轻人,让他们挑大梁、多磨炼。党员干部要带好头,讲忠诚,敢担当。担子再重挑起来,多为老百姓做实事,让群众的日子越来越红火。

【蹲点感言】回顾过去的荣光,不是为了寻求慰藉,更不能裹足不前。新时代的“赶考”永远在路上,这是一种精神,更需要担当。

闫二鹏(西柏坡村党员):

年轻人都努力拼

我是80后,是从西柏坡走出去的大学生。我家过去摆过茶水摊,开过小餐馆。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游客对餐饮、住宿的要求越来越讲究,小打小闹很难适应新形势。我和妻子大学毕业后,一起返乡创业,建起“农家院”,把房间都改成标准间,独立卫生间、免费上网、纯净水等一应俱全。村里的“农家院”都在提档升级,让游客更加方便舒适。

近些年,村里同龄的四五个年轻人都从外面回来创业,年轻人有活力,努力拼,希望将来干出新样子。

【蹲点感言】中国梦属于每个人,“新”西柏坡,需要一颗颗年轻的心。希望在年轻人身上,火炬正传给“新青年”。

陈志军(梁家沟村党支部书记):

绿叶红花一样美

我是改革开放的同龄人,过去在石家庄打工多年,后来回到梁家沟,先在亲戚的餐馆打工,后来自己开餐馆。摸爬滚打这么多年,总觉得敢拼敢闯才能干成事。

梁家沟离西柏坡核心景区仅一公里,还有1000多亩山林,生态旅游潜力很大。我们村先从山沟里搬出来,住进新建的居民区。一些村民过去比较保守,习惯了过小日子。我们到浙江等发达地区学习,比一比,看一看,才知道人家是怎么干的。解放思想,才能放开手脚。2018年村里开始二次创业,通过招商引资,建设西柏坡红旅小镇,引进新业态,尝试新的经营模式。引导流动商贩进入市场,形成聚集效应。依托西柏坡红色旅游,梁家沟将来发展空间也很大,村民干劲很足,你沾(行)我也沾,绿叶红花一样美!

【蹲点感言】解开思想束缚,才能放开手脚。梁家沟,加油!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

宁化迈上“新长征”:新征程,风展红旗如画

即时 | 2019-04-12 07:29

宁化县是红军长征四大出发地之一。过去这里曾一度遭遇重度水土流失困扰,如今,宁化迈上了传承红色基因、加快绿色发展的“新长征”——

新征程,风展红旗如画

东南网4月1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方炜杭 全幸雅 通讯员 刘才恒)

90年前的1929年,红军进入三明西部。前后5年,红军与这里的百姓结下鱼水深情。1930年1月的一次行军途中,毛泽东同志写下了充满革命浪漫主义豪情的《如梦令·元旦》:“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

1934年秋,红3军团第4师及军团医院和驻淮阳、隘门的中央主力红军共1.3万多人,会合于宁化县凤凰山,踏出漫漫长征的第一步。

凤凰山即今天的宁化县淮土镇凤山村。4月初,记者来到这个山丘环绕的小村庄。只见曾遭受严重水土流失困扰的山丘,已是满眼新绿、油茶成排。村里,红色遗址群吸引省内外游客纷至沓来。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绿色发展,老区苏区人民在“新长征”路上,迈出坚实有力的步伐。

一条老街见证鱼水情

脚下的石子圆圆,心中的感怀绵绵。走在凤山村的红军街上,60岁的江组耀思绪万千。

老江是凤山村上一任村主任,记者在他的带领下穿过写着“红军万岁”的门楼,走进红军街遗址。当年,许多红军战士在这里宿营,几乎家家户户住有红军。

老江家多年前就租住在这条街上。老江的父亲叫江天养,已于去年去世,而红军来的那年,江天养才十来岁。“父亲在世时常跟我们几个兄弟姐妹说,那时候,红军战士担心影响百姓,晚上就睡在屋檐下,怎么叫,他们都不进屋,大家都很受感动。解放后,父亲总是反复叮嘱我们,一定记得今天的好日子来之不易。”

现任村主任王兴华告诉记者,红军在这里活动了5年时间,在村里留下了一批红色遗址,除了红军战士宿营的红军街,还有红3军团第4师司令部驻地松竹居大门、写着“贫民看病不要钱”标语的红军看病所、红军井、列宁小学等。至今,这个红色遗址群依然屹立,诉说着当年红军与百姓的鱼水深情。

作为老区苏区,三明近年来对红色遗址的保护力度前所未有,经全面摸底调查出的353处革命遗址均得到较好保护。2017年3月,出台实施我省首部关于红色文化遗址保护管理方面的政府规章——《三明市红色文化遗址保护管理办法》;三明还在全国率先探索以命名“中央红军村”为载体,建设集红色历史教育、红色文化宣传、红色旅游发展、新农村建设于一体的示范点,推动红色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让革命事业薪火相传。凤山村成为三明市25个“中央红军村”之一。

这些红色遗址,见证着当地人民群众当年支援革命的场景——红军在凤凰山等地开展革命活动,帮助凤凰山建立了乡革命政权和凤凰山游击队。在扩红运动中,凤凰山乡党团支部全体党团员集体加入红军,被《红色中华》报登报赞扬。

“保卫苏区有责任,禾口淮土比参军,禾口扩红一千个,淮土一千多两人”的歌声在这里传唱,涌现出父送子、妻送郎、兄弟相争、夫妻并肩上战场参军参战的感人事迹。淮土区人民响应中央“扩大一百万铁的红军”的号召,淮土区和禾口区人民开展扩红竞赛,双双获得“我们的模范区”称号。

据不完全统计,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仅有10多万人口的宁化县,就有1.3万余人参加红军。全县登记在册为革命英勇牺牲的烈士有3305人,绝大部分牺牲在湘江战役。宁化因有力保障中央苏区的兵源、粮源、财源,被誉为中央苏区的“乌克兰”。

几代干群接力谋振兴

“年前保护工程一期刚完工,来访的游客和学生一拨接一拨。”王兴华说,当年,有20多个凤山村子弟参加红军。今天,当县里要修缮红军街的时候,得到广泛支持。村民王盛焰第一个主动搬家,孙运东则把建了一半的新房停了工,为修缮让路。

现在,红色旅游与村里的油茶产业齐头并进,让王兴华对凤山的未来充满希望。

然而,凤山村的发展也经历了一番波折。过去几十年,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了宁化西部石壁、淮土一带山光、水浊、田瘦、人穷。“淮土淮土,光山秃土;宁当尼姑,不嫁淮土”的歌谣是当年的写照。

水土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凤山村随处可见的土壤被当地人称为紫色土,学名紫色页岩,它的特点是“挖地是石、风化成土”,上面植被生长极慢,一旦破坏,恢复极难。由于过去群众生产生活基本靠烧柴火,加上不注重保护环境,水土流失逐步加重,大雨一来,到处泥沙俱下。

因紫色土流失面积大而集中、流失程度强烈、治理难度大,宁化全县水土流失面积54万亩,占县域总面积的14.8%,7年前被列为我省一类水土流失治理重点县,而西部的淮土、石壁等镇则是治理难中之难。

淮土镇党委宣传委员邱海腾告诉记者,这些年,在大力植树造林、全面禁止砍伐的同时,镇里全面推行“以电代柴”直补农户的惠民政策,引导村民改变砍柴习惯,同时,利用这里的土壤特性,引导种植油茶,力争实现治荒与致富同步。

“村里的茶油品质好,一斤均价比外地的贵10块钱,大家积极性特别高。”治水保土带来绿色产业兴起,但也一度出现互相压价的现象。

产业怎么良性发展、做大做强?凤山村党支部书记王兴楷去年带头成立合作社,让大家变恶意竞争为合作,还注册“淮乡”商标共同使用。莲子是另一大主导产业,村里则与美丽乡村规划结合,种植在观光道沿线,目的是让红色旅游与产业发展同步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加快老区苏区发展要有长远眼光,多做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相协调相促进的文章。这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更坚定了全村人走保护与发展相协调之路的信心。”王兴楷说,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我们这一任村干部的使命就是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把村里的环境保护好,产业发展好,一起奔小康,不让一个群众掉队。

眼光放长远了,路也就更宽了。因为环境改善,几个外出能人回村办起了服装和箱包加工厂,几十名老人和妇女在家门口就业,受残疾困扰不便外出务工的孙大姐说,在家门口每月能领到两千多元工资,很开心。

刚退休的江祖耀闲不下来,他利用自己的特长,带着一些村民到各村巡回义务演出当地的“马灯舞”,用当地人喜闻乐见的形式宣讲“传承红色基因、发展绿色产业”的理念和行动。

红色传承激发发展新活力。宁化加快打造“一地一院一旧居一线路”红色精品旅游线路,去年游客接待量、旅游总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8.15%、20.5%。同时,推进“两米两茶一稻种”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促进现代农业优化升级,去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2.96亿元。

三明市主要负责人表示,作为全域中央苏区,三明将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发挥红色优势,讲好红色故事,因地制宜大力扶持发展县域特色经济,加强民生保障,打造“风展红旗如画”品牌,扎实做好老区苏区脱贫致富奔小康工作,全力推动三明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

让共和国的奋斗史诗激发磅礴力量

即时 | 2019-04-11 08:26

4月10日起,大型专栏报道“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在各媒体正式推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用心讴歌光辉历程,用情展现人民奋斗,用功书写精品力作,这是新闻战线献给新中国70华诞的生日礼物,也是广大新闻工作者为人民抒写、为时代立传的使命职责。

时间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伟大的书写者。70年艰辛创业,70年砥砺奋进,中国共产党领导亿万人民团结奋斗,新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刻总结:“无论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这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读懂共和国的奋斗史诗,我们才能深刻理解“中国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什么管用”,才会更加清楚今天的幸福从哪里来、美好的明天该怎样创造,激发出团结一心、不懈奋斗的磅礴力量。

共和国的奋斗史诗,诠释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近代以来,让中国告别积贫积弱、走向繁荣富强,是仁人志士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在历史的洪流中,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一路披荆斩棘、奋勇向前,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事实充分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深入思考70年来党和人民的奋斗实践,深刻理解新中国70年历史性变革中所蕴藏的内在逻辑,我们就能进一步把握大势、明确方向,不断坚定“四个自信”,沿着党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走下去,继续写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文章。

共和国的奋斗史诗,激荡着中国人民百折不挠、砥砺前行的奋斗精神。新时代的中国蒸蒸日上,百姓生活一节更比一节高,这来之不易的一切,凝聚着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浸透着中国人民的辛勤汗水。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亿万人民的奋斗与创造是共和国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共和国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华儿女艰苦奋斗、接力奋斗、团结奋斗的壮丽史诗。从西柏坡到深圳湾,从小岗村到浦东、雄安,从脱贫攻坚一线到城市大街小巷,从田间地头到工厂企业,多少奋斗的故事在其中演绎。读懂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弘扬中国人民的奋斗精神,激荡家国一体、命运与共的情感共鸣,巩固爱国强国报国的社会共识,新时代的奋进脚步必将更加稳健铿锵。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共和国70年的奋斗史诗凝聚着一往无前、高歌行进的强大力量。让我们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奏响新时代的奋斗旋律,勠力同心迈向民族复兴的光辉未来!

奋斗的足迹——来自西柏坡的蹲点报告

即时 | 2019-04-11 08:26

暖风轻抚西柏坡,又是一个春天。

70年前的3月,党中央从这个背靠太行山的小村落动身前往北平。毛泽东同志意味深长地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7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从未停下“赶考”脚步。神州大地上,一幅幅壮丽的发展画卷在描绘,一部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在书写。

奋斗,不负使命荣光

一份喜报,令人欢欣:2018年9月,西柏坡所在的平山县脱贫出列,摘掉32年的“贫困帽”。

70年前,中共中央进城前夕,在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描绘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两个务必”的号召,警示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

“巩固脱贫成果、加快转型升级、治理生态污染等,都是摆在我们面前严峻的考题。我们要加快步伐,努力走在前面。”平山县委书记李旭阳说。

李旭阳清晰记得,2013年7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柏坡,同干部和群众座谈时的场景——

“总书记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平山党员干部,带头坚持‘两个务必’,把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一心为民的要求落实到履行职责的各个环节,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在这片红色土地上,从“两个务必”的见证者到践行者,老区的党员干部用扎扎实实的行动,为伟大精神写下生动鲜活的注脚。

今年51岁的陈国平,曾长期担任西柏坡镇梁家沟村党支部书记。

1996年上任伊始,面对特大洪灾,陈国平带着班子成员和壮劳力组成“工程队”,苦干100多天,修复了道路,新造耕地100亩。

2009年,梁家沟村启动新民居建设,陈国平主动选了最差的一块宅基地。建设旅游路、打造红色旅游小镇,需要拆迁,陈国平和3位村干部率先拆了自家房子。

有着51年党龄的西柏坡村老支书闫文进,对记者清晰流利地背诵出“两个务必”。“共产党员就是干事创业的,就是为人民服务的,要牢记‘两个务必’,把自己的考卷答好,西柏坡人更要如此。”

时代,日新月异。奋斗,永不停歇。

西柏坡镇人均耕地少,又处在水源保护地范围内,生态保护的压力和责任重大,能有今天的发展,靠的就是党员干部带头。

去年村“两委”换届,西柏坡镇16个村有11个换了党支部书记,干部队伍更加年轻化。

“村党支部书记从过去平均年龄60岁以上,下降到现在的平均年龄48岁左右,最年轻的村党支部书记是1987年生人。”西柏坡镇党委书记陈东亮说,我们要以敢于考出好成绩的精神状态,战胜前进路上的一个个困难。

奋斗,为了美好生活

这是平山县下槐镇南文都村:平整的道路、漂亮的文化广场、成方连片的鱼塘……几年前,这里还是垃圾围村、污水横流,就连村委会大门也被猪圈、厕所“堵”了起来。

(下转第六版)

(上接第一版)

改变,始自扶贫工作组的到来。

驻村第一书记张端树调研后发现,南文都村距离西柏坡景区不到4公里,依山傍水,具有天然的地理优势,大有潜力可挖。

整治村貌,治理河道,修建荷花池塘,栽植葡萄、樱桃,打造农业生态观光园……扶贫工作组和村民一起,扮靓着山村。

土地流转、园区打工、办“农家乐”……村民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驻村期满,张端树被村民留了下来。张端树说,永远忘不了村里最后一位脱贫户说的那一句“共产党好”。

西柏坡纪念馆里,几张黑白图片记录着历史。

70多年前,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在西柏坡召开全国土地工作会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耕者有其田”,点燃了中国人民“翻身立家”的热望。

上世纪50年代,由于岗南水库的修建,西柏坡人从稻麦两熟的“米粮川”搬迁到贫瘠的高岗旱岭上,人均耕地锐减,生活一度变得艰难……

74岁的老党员闫青海的身上,浓缩了西柏坡人的奋斗创业史:年轻时开运输船,进城打工,开办西柏坡第一家“农家乐”、成为村里首个“万元户”……闫青海一直相信,好日子是奋斗出来的。

“过去,党带领老区人民翻了身,如今又带着老区人民脱了贫。艰苦奋斗的精神啥时候都不能丢。”闫青海说。

看准了西柏坡村的旅游业前景,“80后”大学生闫二鹏2005年回到家乡,接过了家里的旅馆生意。在经营旅馆同时,他还开设旅游网站,开发导游讲解等业务,每年利润达四五十万元。

作为新一代西柏坡人,闫二鹏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把红色文化更好地宣介出去。“到西柏坡参观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能让参观者更好地领悟西柏坡的历史和精神。”

奋斗,书写发展新篇

党的十八大以来,平山县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兴县”战略,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截至2018年,平山县创建5A级景区1家,4A级10家。2018年全年接待游客1710万人次,同比增长30%;旅游收入达129亿元,同比增长35%。

“天蓝蓝的,云白白的,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多好啊。”“环保先锋”封彦彦对绿色发展有着深刻体会。

过去,封彦彦开厂子生产耐高温砖。“平均每天要烧掉几吨煤,搞得浓烟滚滚。虽然挣钱,但成天被告状投诉。”随着国家对环保越来越重视,封彦彦觉得再这样干不行。

于是,从自行研发适用于自己企业高温窑炉的环保设备起步,到依靠摸索出来的技术申请国家发明专利成立环保公司,再到砖厂关门、环保公司进入发展快车道,封彦彦在倒逼转型中打开了事业发展新局面。“过去生产耐火砖,每年产值以千万元计,现在做环保,每年产值以亿元计,没法比。”

转型,带来新生机。

2015年9月,位于平山县的河北敬业集团成立敬业增材制造科技有限公司,发展3D打印等项目。这家大型民营钢铁企业迈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一步。

他们与机械科学研究总院的科研团队合作,研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微细金属粉末成套制备技术,率先在国内建立起微细金属粉末生产线。

“两公斤金属粉末就能卖出一吨钢的价钱。通过3D打印技术把金属粉末构造成各种精细零件、定制化产品,极大降低了对能源和原材料的损耗。”敬业集团副总经理张觉灵介绍。

新的起点,新的目标,新的挑战。摘掉“贫困帽”的平山县,有了更加宏大的愿景——打造市域次中心,建设生态富裕文明和谐中等城市。

“要围绕高质量发展的中心任务,做到脱贫成效、环境质量、民生保障水平三个提升。”李旭阳概括平山的“答题思路”。

“几千年以来的封建压迫,一百年以来的帝国主义压迫,将在我们的奋斗中彻底地推翻掉。”1949年新年之际,毛泽东同志为新华社撰写题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新年献词,向世界庄严宣告。

“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一步一个脚印把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2019年新年贺词,激励、鼓舞着亿万人民。

站在西柏坡,置身新中国出发的地方,感受历史与现实的回响,心潮澎湃,豪情满怀。

(新华社北京4月10日电)

北京亦庄:“高精尖”产业筑起新高地

即时 | 2019-04-10 10:21

天蓝、水清、路净、景美。在北京市的南部,有这样一个地方:从面积看,实际管辖面积60平方公里,在北京市占比不到千分之四;从经济数据看,2018年工业总产值3841.2亿元,同比增长12%,对北京全市工业总产值增长贡献率达50.8%。

数据亮眼,环境宜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亦庄),“高精尖”产业为何能筑起发展新高地?透过现象看本质。记者与这里的管理者、服务者、经营者进行了深入交流。

■ 全局谋划,做精做强产业链

北京东南五环外,荣华中路15号博大大厦,是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管委会所在地。

工委书记王少峰拿出两张地图:一张京津冀地图、一张北京市地图,地图上的亦庄很小,各种红蓝色的线画了不少。

“亦庄的发展,与首都的战略布局始终紧紧相连。”王少峰说,“地方小但使命大,推动高质量发展,我们跳出亦庄看亦庄。”

担负“三城一区”(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使命,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区、北京高精尖产业的主阵地,亦庄担子不轻。具体应向何处着力?

“首先要找准方向,然后把产业链做精做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梁胜介绍,亦庄主要瞄准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技术前沿领域进行布局,“通盘考虑,抓住关键环节,并不是产业链条上所有的环节都要落地亦庄,比方说京津冀地区有的,我们就可以统筹拉长链条。”

一套图册,静静地放在梁胜办公桌上,里面的图表花花绿绿,文字密密麻麻。

集成电路产业链图、人工智能产业链图、生物制药产业链图、石墨烯材料产业链图……整整32个产业链,大到世界范围的情况梳理分析,小到每一个环节的生产制造流程和代表企业,一应俱全。

既有宏观战略,也有微观战术,亦庄推动高质量发展路线图清晰,施工图具体——调结构是个细致活。

在北京集创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面巨大的LED屏上正在播放宣传片,鲜艳的色彩引人瞩目。

“LED屏幕,之所以能够显示那么丰富的色彩,全靠背后的芯片调节驱动。”公司副总裁耿俊成介绍,集创北方的LED驱动芯片ICND2055,刚刚获得了2019年中国IC设计成就奖。

搬进亦庄不到两年,虽然在这里还是“新兵”,但集创北方在集成电路领域已深耕多年。“在集成电路产业链图上,我们一直缺这一环,他们落户后带动了全产业链的发展。”开发区管委会的同志说。“其实,完整的产业链也是吸引我们的重要方面,这让公司的发展更有底气。”耿俊成说。

目光四射,目标明确,亦庄的发展不断向前。数据显示:2019年1—2月,亦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602.6亿元,同比增长11.2%,增速高于北京全市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总量排名居全市前列。

■ 绿色理念,吸引发展高精尖

走进亦庄,宜人的环境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亦庄是用最小的资源投入,兼顾包括环境、能耗等在内的综合效益,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始终保持天蓝、地绿、水净、城美。”梁胜说。

设定高门槛,才能发展高精尖。

新型显示,名副其实的“高精尖”产业。在这一领域,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连续多年保持全球业内专利申请量第一。仅2018年,公司就新增专利申请量9585件,其中发明专利超90%。与此同时,京东方在智能手机液晶显示屏、平板电脑显示屏、笔记本电脑显示屏、显示器显示屏、电视显示屏等五大应用领域,出货量均位列全球前列。这样的企业要不要节能减排?要不要更进一步?亦庄给出的答案是肯定的,京东方的态度也是坚决的。

“五年前工厂产量为每月9万片,全年用电量为8.7亿度,而去年我们月产量已达15万片,用电量反而降到7.9亿度。”京东方集团下属的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顾香春介绍说,用电量不增反降源于京东方8.5代线工厂的绿色设计、绿色制造及节能减排的持续推动,“在实施初期会增加企业投入,但长期来看,不仅会带来可观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更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已成为开发区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建设能源环境智能化综合服务平台,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应用,引导和鼓励2000吨以上能耗单位开展清洁生产、能源审计、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推动重点企业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从2016年开始,亦庄加快实施“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如今,开发区万元GDP耗能仅0.1328吨标准煤,为全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最低;万元GDP水耗为4立方米,是北京全市的1/4。

1月14日,《亦庄新城规划(2017年—2035年)》正式公布。“未来我们将结合先进经验,用森林绕城、绿道连城、碧水穿城等‘绿城八法’做好开发区绿色规划,全力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区、宜居宜业的绿色新城。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推动高质量发展。”王少峰说。

■ 贴心服务,打造高质量营商环境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服务,更离不开高质量的营商环境。

4月2日一早,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的餐厅里,正在举办一场早餐“办公会”:开发区工委和管委会领导与区内生物医药企业的6位企业负责人,拿着碗筷围坐一桌……

“我们边吃边聊,有什么问题、困难,大家敞开了说,就当这是自己家。”王少峰的开场白没啥套话;企业家们也很直接……“我们现在有8个产品处于临床阶段,接下来的几年生产线可能不能满足生产任务的需要,能不能帮忙解决一下企业生产用地?”一位企业老总说。

“企业的需求将放在亦庄新城整个范围里通盘考虑,相关部门会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我们将把最好的土地资源留给企业,真正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梁胜当即回答。

“开发区在高端人才落户和住房等方面,能不能给我们一些支持?”“我们正处于谋求科创板上市的关键阶段,希望相关部门能多多关注。”……能解决的马上拍板,不能当场解决的,立马布置相关部门,第一时间介入,限期办理。

在亦庄,像这样由书记、主任张罗的“企业家早餐会”,每周星期二、星期四定期召开。

既把企业家请进门,服务还要主动登门。

见到亦庄海关关长青海涛时,他正在办公室整理资料,准备尽快到北京泰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走一趟。作为一家专注于高端靶向制剂技术的高科技企业,泰德制药落户亦庄已经15年,先后成功研发了我国首个脂微球载体前列地尔注射液、全球首个口服的前列环素衍生物等多个产品。“很多材料和制剂都涉及通关问题,我们采取上门辅导的办法,具体解读政策和办事流程。”青海涛介绍说,针对企业办事及咨询,亦庄海关的要求是:一次告知、一次完成,不让企业跑“回头路”。

对企业来说,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在亦庄,不仅有贴心的服务,还有惊人的效率:亦庄保税物流中心开通“7×24小时”预约通关验放模式,对需求企业实行“预约办理”和“加急通关”;企业全程网上办理营业执照,“一天拿执照,两天全办好”;工程许可证审批时间由20天缩至7天……正是这样优质的营商环境,为亦庄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福建挖掘传统村落文化内涵 促保护发展良性互动

即时 | 2019-04-10 07:48

永定土楼  福建日报记者 林熙 摄

我省拥有逾千个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我省深入挖掘传统村落的文化内涵,促进保护与发展良性互动——

让传统村落“活”起来

东南网4月10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吴宏雄)

福建,是中国著名侨乡,拥有逾千个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承载着八闽儿女浓浓的乡愁。

目前,我省有5批492个村落已入列或拟入列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数量位居全国第六。其中,屏南县、南靖县、邵武市和平镇、永泰县嵩口镇、泉州泉港区土坑村、永春县岵山镇茂霞村、屏南县熙岭乡龙潭村等地探索活化利用取得的实效,得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充分肯定。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如何进一步挖掘传统村落的文化内涵,促进保护与发展良性互动?我省各地正进行不断探索。

强化保障 提供保护发展“源头活水”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古镇古村落的保护和发展,强调要科学划定乡村建设的历史文化保护红线,对于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文物古迹、传统村落、民族村寨、历史建筑、农业遗迹以及灌溉工程遗产等,逐一登记在册,全面加强保护。与此同时,我省在政策、技术、资金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支撑保障——

制订政策法规。2017年4月,省人大常委会颁布《福建省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条例》,在全国率先通过立法。各地也根据实际编制各类保护条例,仅福州市就先后出台《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福州市三坊七巷、朱紫坊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办法》,传统村落保护有规可循、有法可依。

开展普查建档。对前4批229个传统村落建立“一村一档”,利用大数据手段,对这些村落进行时时跟踪。

强化规划技术指导。出版《福建省传统民居类型全集》《中国传统建筑解析与传承(福建卷)》;编制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发展规划》《传统村落和历史建筑保护发展“十三五”规划》等;成立由38人组成的省级专家服务团,常年为传统村落把脉问诊;成立福建传统村落与历史建筑研究中心等。

加大资金投入。2014年以来,省级财政每年投入5000万元到1亿元,重点扶持10至15个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目前已累计扶持75个。各市县也加大投入力度,并带动社会资本和村民投工投劳,累计投入保护发展资金50亿元以上。如永泰县近年来每年拿出2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保护传统村落;永春县近年来累计投资2500万元,用于传统村落保护和闽南古厝修缮等项目;屏南县近年来每年拿出2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传统村落保护修缮。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创新发展 激活业态各出招数

在传承中发展、在活化中利用、在探索中创新,我省传统村落不断焕发新生。

如今,走进屏南的一些村落,就会被古宅石巷、廊桥水车唤起悠远的记忆……而过去,这里的古建筑有些被拆除,有些因年久失修残破不堪。为了保护古村落,近年来,屏南县开始对各村的古建筑进行筛选、评估,建档立册,分期分批进行修复。针对古宅大多为土木结构的特点,聘请老工匠艺人、老专家,采取传统工艺进行修复。目前,全县十几个传统村落的200多座残破老宅得以修缮。

永泰县嵩口镇有古民居160多座,大多为明清建筑。2014年来,嵩口镇共投入资金8700多万元,组织实施了32个关键节点改造和建设工程。与此同时,引入台湾文创团队,对古镇进行保护性开发。在一系列的努力下,该镇张元干祠堂、道南书院、德星楼等重点人文景观修葺一新。闽台合力探索的古镇复兴“嵩口模式”也成为住建部、国家发改委关注的实验案例。

在省级传统村落、白鹤拳的发祥地——永春县五里街镇大羽村,当地深入挖掘永春白鹤拳特色文化资源,将其融入传统村落保护中。比如,修建白鹤拳招式景观墙,建成中国永春白鹤拳史馆。

活化利用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传承,为了永续发展。如何进行“活化”?各地传统村落结合本地特色,各有招数。

在屏南县,当地推动“党委政府+艺术家+农民+古村+互联网”的传统村落文创发展模式,拨付专项资金,用于文创产业引导、扶持和孵化,聚集文创人才,引进企业资源,利用保存完整的古村落打造历史建筑群活态博物馆。

大羽村则开发出白鹤拳旅游产品,同时整合农村闲置民房建设农家旅社、农家饭店,配备农耕展示区和娱乐区,将白鹤拳文化与山山水水相结合,逐步打响生态农家游品牌。

在活化传统村落的过程中,各地也十分重视、突出文化的传承。泉港区后龙镇土坑村把家训编写成乡土教材,武夷山五夫镇、古田县杉洋镇等地开办国学班,连城县宣和乡培田村则弘扬“耕读文化”。

成果初显“要我保护”变为“我要保护”

如今,经过活化利用的传统村落不少成为旅游的好去处,提高了当地村民的收入。

在尤溪县梅仙镇半山村,全村230户人家都入股了村里的合作社。该合作社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开发生态旅游,发展林下经济和林木花卉种植等业务,2014年村民人均年纯收入为6427元,现在则翻了一番。

随着传统村落不断地保护发展,一些非遗产业也逐渐复苏,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永春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漆篮技艺就迎来了春天。漆篮是闽南人婚嫁、祭祀、迎神拜佛不可或缺的日用品。然而,随着一些廉价代替品出现,漆篮销路不畅,手工艺人因收入不高纷纷转行,传统手艺面临流失。在永春仙夹镇龙水村,当地大力发展漆篮产业,目前,漆篮产品已销往新加坡、马来西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村里年生产值也从2012年的170万元,上升到目前的1000多万元。漆篮产业的复兴,成为龙水村富民强村的有力引擎。

活化保护“红利”逐步显现。屏南县龙潭村2017年常住人口不到200人,现在达到500人左右,有来自外省的,甚至来自外国的,一个曾经偏僻的、空壳的、凋敝的山村又热闹起来。人居环境也得到明显改善,连城县培田村、泰宁县新桥乡大源村、龙岩新罗区洋畲村……村村设施布局合理、配套齐全、环境整洁。美丽新村让村民们的幸福生活指数越来越高。

老屋重获新生、村民重拾自信、民俗重焕光彩、村民收入增加,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让村民对传统村落的保护观念发生根本性转变,从“要我保护”变为“我要保护”。

为了不断深化传统村落的保护工作,下一步,我省拟出台保护发展行动计划,努力建立保护与发展并重的长效机制。

 

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转型发展的“北京奇迹”

即时 | 2019-04-08 08:48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正在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掀起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带来从理念到实践的全新变化。

从今天起,本报推出“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专栏。记者深入一线调研采访,挖掘报道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因地制宜和从实际出发,蹄疾步稳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措施成效和经验做法。

4月的春风,吹绿了京城。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便如这浩荡的春风,带来春的消息。

2018年,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超过3万亿元,增长6.6%,人均GDP达2.13万美元;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24万元/人左右;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11.2件。今年一季度,各项经济指标持续向好。这份增长,呈现在绿色发展的底色上。这一年,北京蓝天回归,绿水重现,城市森林增加,拥堵指数下降;这份增长,由创新发展的新动能催生,北京新经济增加值总量已超万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1/3。

生态环境的强势逆转、经济实力的稳步增长、科技创新能力的显著提高,这三者同时呈现,国外观察家称其为超级大城市转型发展的“北京奇迹”。

北京是如何以滚石上山之力破解深层次矛盾、推进转型发展、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的?

“现阶段的北京,减量发展是特征,绿色发展是基础,创新发展是出路,而且是唯一出路。”北京市委书记蔡奇这样概括北京的发展思路。

创新发展:前沿产业再蓄力

中关村,被称为我国互联网的诞生地,记者再次来到这里,被迅速崛起的人工智能产业深深吸引。

“中关村前沿技术创新中心”,位于北四环海淀桥西北角,一批创新型企业平均年龄只有“3岁”,平均估值已超26亿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AI芯片、全球首个深度学习专用处理器架构指令集、颠覆性液态金属打印机、低成本自动驾驶技术……每一家企业单拎出来都是资本市场的宠儿,为这些高速成长的“小巨人”按下了快进键的,正是“人工智能”。

2018年,全国双创活动发布首张颠覆性创新榜单,前十位中,北京独占7席,其核心竞争力几乎都与人工智能相关。国际知名市场分析机构CB Insights 2018全球AI百强榜单中,涉及的中国企业80%在中关村。海淀区区长戴彬彬说:“区内以硬科技为支撑的高成长企业估值合计14280亿元,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趋势明显。”

这种融合,使创新企业快速成长,也给原有的企业和产业带来革命性变革。小米2016年一度滑到谷底,2017年起死回生,售出了9400万台终端,重回世界第四;2018年售出1.18亿台,收入1749亿元,同比增长52.6%,实现利润86亿元,同比增长59.5%。其中一个秘密武器就是人工智能,董事长雷军表示,“小米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入远超大家想象”。百度的李彦宏,有一个外号,就叫“AI先生”。智慧物流创造了电商送货的“京东速度”,面向未来,京东集团副总裁周伯文表示,京东将通过算法研究院强大的技术研究能力,创造一些以前从来没有过的技术能力,“人工智能改变世界,我们改变人工智能”。

北京高端制造业基地亦庄,是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这里正全力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围绕“车、路、云、网、图”五大要素和“共性技术、增值服务”两大支柱,产业链协同创新已渐次展开。

“创新发展就是华山一条路,舍此别无他途。”在北京采访中,我们不断听到这句话,创新发展成为共识。

目前,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医药健康、智能装备、节能环保、新能源智能汽车、新材料、软件和信息服务以及科技服务业等十个产业作为发展重点,高精尖产业在北京全面布局。

在北京,更多的高精尖产业重点项目正在加快落地,如奔驰纯电动乘用车技术改造、燕东八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中芯国际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京东方生命科技产业园等,这些项目的推进实施,有望培育出千亿级航母企业。而在怀柔科学城,中科院系统9个研究所已入驻,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承担悟空号、墨子号、慧眼等多颗重要科学卫星的地面中控指挥;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北京光源装置、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子午工程二期等大科学“重器”正集中建设。

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北京思路清晰。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和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三城一区”,成为北京创新主平台,将从原始创新、大科学装置、协同创新再到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建立起“科—技—产—业”接力机制,创新要素深度融合。

创新发展,赋予北京新的增长动能。2018年,北京市金融、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等优势服务业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7%。

前不久,英国《自然》发布“2018科研城市自然指数”,在对全球500个城市的评价中,北京蝉联全球第一。创新发展,正成为引领北京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减量发展:涅槃重生再展翅

北京市市长陈吉宁说:“高质量发展,通俗地讲,就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这华丽又艰巨的转身,仿佛一次次涅槃重生。

沿长安街一路向西,进入石景山,就能看到首钢园区。4月6日,国际冰联女子冰球世锦赛在这里的冰球馆拉开帷幕。身姿矫健,冰刀闪亮,昔日高炉的钢与火,已变成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冰与梦。

采访中,一个又一个疏解腾退空间实现“凤凰涅槃”的故事,见证了北京这座城市减量发展的决心和成效:亚洲最大水泥筒仓群变身塞隆国际文化创意园,天坛家具腾退出的旧厂房成为金隅智能智造工场……

两年来,北京市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1307家,疏解提升市场和物流中心500个,为引入高端要素腾出了一批宝贵空间。

作为全国第一个“减量发展”的城市,新的城市总规勾勒出北京未来发展路径:严格人口规模和建设规模“双控”,严守人口总量上限、生态控制线、城市开发边界“三条红线”,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由2017年的2945平方公里,到2020年减到2860平方公里左右。

陈吉宁告诉记者:“规划刚性执行,去年北京实现‘三个减量’,在人口减少16.5万、城乡建设用地减量34平方公里、建设面积减少1200多万平方米情况下,全员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效率提高远快于资源要素减量的影响,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的步伐。”

减量发展,城市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既铁腕治霾,也科学治霾,2018年北京PM2.5年平均浓度为51微克立方米,创有监测以来历史最低。联合国环境署发布报告,称赞北京市大气污染治理成效显著,为发展中国家城市提供可借鉴经验。141条段黑臭水体完成治理,水质明显改善。地下水资源“止跌回升”,2018年地下水储量增加了9.9亿立方米,接近南水北调一年的进京水量!

减量发展,推动老城活力复兴,百姓幸福感大幅提升。位于前门的草厂胡同,这几天游人如织。小桥流水,绿柳拂面,打小在胡同里长大、今年67岁的陈凤英说:“自打记事起,胡同就没有这么美过。”草厂胡同在保护胡同风貌的基础上,实现雨污分流,电力、电信架空线入地,拆除私搭乱建、提升胡同景观;增配了主食厨房、养老驿站、理发店,甚至还有了“小院议事厅”。西总布胡同、杨梅竹斜街、三里屯西街………两年来,北京核心区1282条背街小巷旧貌换新颜,首都更加“有里有面”!

“减量”不是不发展,而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北京减量之路,越走,越清晰;越走,越坚定。

改革发展:先行先试增活力

康亮,一个有着中国名字的外国人,是ABB(中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

这家总部位于瑞士苏黎世的技术企业,参加了北京很多重要工程的建设。最近,康亮对于北京营商环境改革感受很深。“过去,想要备案登记,外资企业需要先去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再到商务部门进行备案,重复填报事项达45%。如今,在一个窗口,填一张表格就能一次性完成设立流程。”

北京优化营商环境浓墨重彩,制定出台9项主要政策和N项配套措施,接着又重磅推出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安排22项主要任务,并梳理细化成298项任务清单。如今在北京注册一个新的企业不超过3天,而且不用去政府服务大厅,网上即可全程办理。80%的事项“一门”办理,70%的事项“一窗”受理,各级100个高频事项争取一次不用跑或者最多跑一次。简流程、优服务、降成本、强监管,确保企业有实实在在获得感。

在国家发改委对全国22个城市营商环境试评价中,北京营商环境排名第一。栽好梧桐树,自有凤来栖。企业也在用实际行动“投票”。今年1月至2月,北京新设外商投资企业227家,同比增长9.7%;实际利用外资23.1亿美元,同比增长11.3%。

改革发展,先行先试,正在充分释放北京这座城市的活力,吸引越来越多的中外企业,也给百姓带来实惠。

北京顺义空港工业区保税仓库内,一批批从海外运来的饮料、食品等码在货架上,管理员穿梭其间清点、办理出库手续。“有了这保税备货的‘特殊仓库’,北京消费者购买进口商品也能实现闪送了。”北京海关副关长高瑞峰介绍。今年1月1日,北京完成“首单闪送”——从消费者下单到签收,不超过6小时,通关效率提升了30%,物流成本节约了15%左右。

支持开展跨境电商保税备货业务,这是前不久国务院批复《全面推进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里的重要内容之一。“这已经是连续三次批复了!”北京市商务局副局长刘梅英介绍,2015年5月,国务院批复开展试点;2017年6月,批复深化试点方案。“北京是全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

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北京探索出了一条与自贸试验区相互补充的开放改革路径,为国家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积累经验”,形成了68项全国首创或效果最优的开放创新举措,一批服务业的新业态新模式在北京落户。

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林克庆告诉记者:“北京市委和市政府将出台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和减量发展特征,形成6个方面35项具体指标。”

北京推动高质量发展,风鹏正举,未来可期! (记者 朱竞若 贺 勇 冯 华 常 钦)

《 人民日报 》( 2019年04月08日 01 版)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走进长汀县四都镇

即时 | 2019-04-01 07:24

开栏的话

金秋十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将迎来70华诞。

70年披荆斩棘,70年昂首奋进,中国人民正用智慧和汗水在人类发展史上书写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壮丽史诗。

伴随着新中国的发展,八闽大地日新月异,新福建建设硕果累累,壮美的时代画卷正在展开。

为弘扬中国人民砥砺前行的奋斗精神,立体化展示新中国70年来的伟大历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辉煌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本报近日组织记者深入基层调研采访,用心讴歌光辉历程,用情展现人民奋斗,用功书写精品力作。今起开辟《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栏目,刊发记者从火热发展一线发来的报道,激发干部群众爱党爱国的真挚情感,共奏新时代强音。

原题:听,胜利的号角

          ——走进长汀县四都镇

东南网4月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张杰 刘必然 黄筱菁 通讯员 陈天长)

今日长汀县四都镇鸟瞰(资料照片)

闽赣交界处,群峰雄踞,地势险要。群山环抱之中,红军医院旧址、红军兵工厂旧址等革命遗迹,带着从历史深处走来的沧桑,至今仍巍然屹立。

“90年前,红军就是在这里首次进入福建,吹响胜利的号角,让革命的火种席卷八闽大地。”长汀县四都镇楼子坝村姜畲坑自然村,老支书陈先发指着村后依山势分布的土窑说,当年,老百姓冒着生命危险,用这些坑洞来掩护红军。

跨越历史烟云,“红军入闽第一村”姜畲坑这座四面环山的古村落和红色四都,面貌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红军的故事在这里代代相传,客家儿女“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愈发坚定……

留住红色,奔向幸福

“心念红军哥,目汁流两行”

1929年的春天,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从江西瑞金出发,挥师入闽。3月11日半夜,大部队抵达姜畲坑村。

行军声唤醒了睡梦中的山村。“向导告诉乡亲们,红军是穷人的队伍,共产党能带领我们过上好日子。大家备受鼓舞,村里年轻小伙子都争着要加入红军。”陈先发说,自己的父亲是红军入闽亲历者之一,每次讲起这段历史,父亲都激动不已。

姜畲坑的红土地记录了红军入闽的第一步。此后,红军在福建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星星之火在八闽渐成燎原之势。

“心念红军哥,目汁流两行。”这是四都流传至今的歌谣。四都人为革命作出巨大贡献,付出巨大牺牲。据了解,全镇在册烈士488人,当时整个四都也不过5000人。

热血浇灌的土地上,如今已发生巨变。

“党和政府时刻挂念着我们老区人民,持续投入专项帮扶资金,我们村的面貌发生巨大变化!”陈先发边领路边向记者介绍说,楼子坝村民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环村公路全部硬化,全村河道疏通河岸加固,沿村公路遍植绿树,环卫制度已建立健全……

“干革命走前头,搞生产争上游。”前些年,在政府的指导下,陈先发带头成立种养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450亩,发展台湾大肉黄姜、槟榔芋种植,探索杂交水稻育种和中药材淫羊藿种植项目。“老区脱贫路上,一个也不能少。”陈先发表示,合作社累计吸收贫困户5户15人,他们都被纳入合作社保障体系。

“2018年,我们种植的大肉黄姜通过了欧盟有机论证,成功出海。”陈先发自豪地说,现已对接一家香港的贸易公司,每年向非洲出口200多吨黄姜,每公斤至少能收益3元。村里还利用山地资源,做大毛竹产业,现在家家户户都有竹林,日常生活早已不愁。

“几十年来,不论我们自己过得如何,都没有忘记红色历史。”陈先发说,村民历来注重对革命遗址的保护。目前,村里较好地保留着毛泽东和朱德当年住过的陈氏祠堂、毛泽覃同志旧居,以及红军后勤部的造币厂、兵工厂、后方医院等革命遗址。

“革命先烈的鲜血,换来了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作为红军入闽第一村,保护革命遗址是楼子坝的责任!”陈先发坚定地说。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青山作证,今昔巨变

“真想告诉先烈,今天的天空多亮啊”

在四都镇红军首次入闽纪念馆内,一件件翔实的文物资料、一张张生动的历史照片,无声讲述着过去。

文物会“说话”,但革命历史的亲历者却越来越少。如何将亲历者的故事保存下来?

在四都镇乃至长汀全县,赖光耀的名字大家都很熟悉。

“我爷爷赖兴银是四都早期的共产党员,担任过汀西县苏维埃主席。”赖光耀说,自己打小便沐浴在红色故事中,“我们是红军的亲人。像我这样的革命家庭,在四都有很多”。

“当年敌我力量悬殊,为什么老百姓会坚定跟着共产党闹革命?”上世纪80年代,在四都文化站工作的赖光耀常常走村入户,和村里的老人聊革命往事,“随着了解的深入,我渐渐有了清晰的答案。”

“每次采风,常常被质朴的老红军、老接头户、老区群众感动。虽然出生在和平年代,但我有责任把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告诉大家。”赖光耀说,深感外界对四都革命历史知之甚少,“心里不是滋味,于是,扩大四都红色影响力的意愿越来越强烈”。

接下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赖光耀跑遍了四都镇的每个村落,包括人迹罕至的古战场、古驿道等。

2011年,赖光耀根据采访记录,编撰完成《青山作证》。全书共15万字,详细记录了从中国共产党进入四都到新中国成立期间,四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展革命斗争的历史。

在记录革命历史的同时,赖光耀也十分关注四都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当我发现一些地方树没了、山光了,很心疼。”赖光耀说,有段时间,长汀发展“木头经济”。拥有丰富木材资源的四都,成为采伐的重点乡镇,带来了生态隐患。

进入新世纪,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翻开新篇章。四都虽不是治理的重点地区,但当地党委政府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的力度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开始深入人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都把保护生态摆在发展的第一位,严格控制林业采伐指标,实施天然林禁伐停伐补助试点工作,完成了近10万亩天然林禁伐停伐补助协议签订。同时,四都将植树造林工作落实做细,确保绿化的成活率、保存率达到95%以上。近年来,全镇完成造林绿化合格面积1.5万多亩,完成生态公益林6万多亩,巩固提升了林业优势,为发展林下经济提供了有力保障。如今,四都森林覆盖率高达86.55%,在闽西各县区市中名列前茅。

近日,赖光耀向记者展示他编写的《青山作证》。“绿水青山见证了四都人民开展革命斗争的壮丽史实,也见证着老区巨变。有一次采访中,我得知四都人廖汉华烈士就义前曾嘱咐妹妹,‘不要怕,天总会光(亮)的’。现在,我真想告诉那些先烈,共产党带领我们过上了好日子。今天的天空多亮啊!”

赓续传统,不忘初心

“创业正当时,一代接着一代干”

仰望四都的天空,当年的硝烟早已散去,但老区苏区党员干部的优良传统在代代相传。

穿行在四都的王坑山场里,昔日水土流失严重的“火焰山”不见了,3000多亩生机盎然的油茶树映入眼帘。

这里是退休干部林慕洪兴办的生态种养基地。

林慕洪出生在1949年,退休前是家三甲医院的主任医师。“退休以后,很多医院高薪聘请我。可看到家乡的山头还没全绿,还有乡亲没致富,我就带着全家都回去了。”

林慕洪想劝乡亲种树,却被浇了冷水:“种什么都没用,不信你来种!”

“山荒了,但精神不能荒芜啊!”2008年,林慕洪邀请林业专家前往四都考察,得出四都适宜种植油茶的结论。

林慕洪告诉记者,种油茶需要大量的土地、人工和资金。山场只能靠流转租赁来解决,为此他跑遍周围几个村子,又是开会又是做工作。为打消大家的后顾之忧,他将土地50年的租金一次性付清,流转来4600亩山场。他还卖掉了市区一套复式套房,将现有的住房拿去抵押,向亲朋好友借款,如此凑了1600多万元,开始尝试油茶种植。整整干了3年后,栽下了3042亩油茶,油茶山这才初具规模。

油茶收益周期长,去年第一批种下的油茶终于有了产出。林慕洪也乐开了花:“靠着这个油茶,把荒山变成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大家往后的日子就更有奔头了!”

林慕洪也没有忘记自己始终是一名医生。“乡村医疗条件相对落后,而看病是我的优势。”林慕洪说,自己每个月利用圩天在镇卫生院开展两天的义诊,每天就诊患者有五六十人,平时还有人跑到他山上的家里找他看病。

林慕洪的坚持,乡亲都看在眼里,有时会心疼地对他说:“年纪越来越大了,该去享享清福了。”

“这些年来,我常常会遇到革命后代。想起他们的先辈对新中国的巨大贡献,我做的这些事情真的是微不足道。虽然今年我70岁了,但创业正当时!就算干不动了,还有我儿子,一代接着一代干!”林慕洪回答。如今他的儿子接过了种树致富的接力棒,分担了一部分工作。

老树年年发新枝。莽莽林海,像林慕洪这样奋楫者的身影随处可见——四都镇元仕花卉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廖炎士率先种下“平民兰”,带领村民开辟260多亩的兰花种植基地,让种植户每年增收2万多元;上蕉村村支书吴水长探索林下经济新模式,发展林下种植面积1930亩,种下的中药材先后丰产丰收,贫困村因此摘帽,村里11户贫困户全部脱贫……

老区的广大党员干部奋发有为,为四都百姓闯出一条“不砍树、也致富”的林下特色产业路。截至目前,四都林下经济面积达7000多亩,形成了包含林药、林花、林菌、林禽、林蜂等一系列特色产品的产业格局,实现年产值超2亿元。去年,四都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3000元。

告别革命老区四都,车窗外处处生机勃发:在楼子坝,竹林铆足劲向上拔节;在王坑山场,林海荡漾着希望的波浪向外延伸……在这片广袤深厚的红土地上,老区人民正吹响新的胜利号角,奋力书写着发展的新篇章,让老区全面脱贫致富的梦想早日照进现实!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全面启动

即时 | 2019-03-31 15:38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主题采访活动在西柏坡启动

即时 | 2019-03-29 09:47

3月28日,中宣部在河北西柏坡举行“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启动仪式,全面启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闻宣传。这是记者代表在启动仪式上宣读倡议。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

新华社北京3月28日电 中宣部28日在河北西柏坡举行“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启动仪式,全面启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闻宣传。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出席活动并讲话,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用心讴歌光辉历程,用情展现人民奋斗,用功书写精品力作,激发干部群众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真挚情感,凝聚新时代团结一心、艰苦奋斗的磅礴力量。

黄坤明指出,西柏坡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的圣地、精神的高地,在这里举行启动仪式就是要寻根探源、追溯初心。要坚持正确方向、弘扬优良传统,以坚定的信仰、饱满的热情礼赞新中国、描绘新时代。要把宣传阐释党的创新理论摆在突出位置,深刻反映70年来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和宝贵经验,揭示中国人民百折不挠、砥砺前行的奋斗精神,讲述普通人与新中国同成长、共命运的故事,形成爱国强国报国的共鸣共振。

黄坤明强调,要把主题采访活动与增强“四力”结合起来,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积极运用全媒体手段,创新宣传内容、形式、载体,增强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激励广大干部群众书写无愧于时代的亮丽答卷。

来自全国近百家媒体的新闻记者以及部分高校学生等约300人参加了启动仪式。

1  2  3  4  5  6  7  8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