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 视频| 福建| 时评| 台海| 娱乐| 体育| 国内| 国际| 专题| 网事| 福州| 厦门| 莆田| 泉州| 漳州| 龙岩| 宁德| 南平| 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 热词 > 正文

【泉州党员英烈谱】张德秀:献身革命 矢志不渝

2022-01-04 09:43:17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中共晋南临时特别支部遗址

人物简介 

张德秀(1909—1934年),字之英,泉州惠安县张坂镇(今属泉州台商投资区)浮山村人。1930年,参加厦门进步组织普罗学社和互济会组织,在党组织直接领导下开展革命活动。1931年春夏间被派往沈阳,开展党的工作,其间被捕入狱。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日军占领沈阳时被释放出狱。1931年底回厦门,受中共厦门中心市委委派到晋江、南安一带开展党的工作,建立中共晋南临时特别支部并担任书记。1933年3月担任中共厦门中心市委执委,主要负责互济会党团工作。同年11月调到漳州游击区开展工作。1934年9月回厦门中心市委联系工作,途中不幸被捕并遭杀害,牺牲时年仅25岁。

出生在惠安县张坂镇(今属泉州台商投资区)浮山村的张德秀,从小家境贫寒。3岁时母亲离世,他与祖母一起生活。1924年,年仅15岁的张德秀背井离乡,前往石码(现漳州市龙海区)干杂工糊口。1926年,辗转到厦门帮人打杂工,过着十分清苦的生活。

苦难生活的磨炼,使张德秀的意志更加坚强,吃苦耐劳的他在繁重的劳动之余,还不忘自学文化知识。由于初到厦门时,正值大革命时期,在进步思想的影响下,张德秀陆续阅读了一些社会科学书刊和革命文学作品,思想觉悟有了明显提高。而交友甚广的他,亦结交了许多青年知识分子,身边不少友人是新闻记者。正是经常帮记者朋友开展日常采访活动,张德秀在1928年冬成为厦门《思明日报》的一名外勤记者。

1930年夏,张德秀在厦门参加了由李文端、曾奕梅等人发起的普罗学社。不久之后,这个学社由学术团体转变成为党的外围组织,在党组织的直接领导下开展革命活动。后因普罗学社解散,包括张德秀在内的一批成员一起转入了反帝大同盟、互济会组织。1931年春夏间,张德秀由党组织派去沈阳开展党的工作。不久,他不幸被捕入狱。在狱中,他经受住反动派的严刑拷打,始终坚贞不屈,严守着一切机密,没有暴露与共产党组织的关系。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日军占领沈阳,关在牢里的一般囚犯被遣散,张德秀因此得以释放出狱。

张德秀出生在张坂镇浮山村

历经辗转,张德秀终于在1931年冬天回到厦门,与组织接上关系,此后,他仍以报社记者的公开身份作为掩护,积极参加反帝大同盟的党团工作,不久后便被吸收为中共党员。同年底,受中共厦门中心市委委派,张德秀到晋江、南安一带开展党的工作,发展党员及成立中共晋南临时特别支部,并担任书记一职。由于张德秀积极工作,晋南形势颇有进展,革命活动的范围逐步从安海扩大至东石、内坑、官桥、岭兜、水头、石井等地。同时,张德秀积极发动农民、工人、学生,组织了学生反日会、赤色工会、农民协会、妇女会和姐妹会,并注意吸收进步青年参加共青团组织,发展了20多名青年团员,建立了6个团支部。其中有儿童反日会组织,人数达600人,还有农会组织也颇具规模,如莲河农民协会,参加组织的农民有150多人,更有包括帆船贫民和码头工人的组织。

1933年2月,厦门中心市委被敌人破坏。在整顿和恢复组织的过程中,张德秀被提拔为中心市委执委,负责互济会党团工作。同年9月,国民党反动派纠集百万兵力向中央苏区发动第五次军事“围剿”。为了配合中央苏区反“围剿”斗争,张德秀在晋南发动群众开展抗捐抗税斗争,他通过亲友关系借枪,组织武装游击小组,抵抗国民党征收捐税,并组织游击小组砍电杆、剪电线、挖公路、烧桥梁,破坏敌人的交通电讯,以扰乱敌人的后方,牵制敌人,减少对中央苏区和安南永德地区的压力。

1933年11月,张德秀被派往漳州游击区工作期间,曾多次回厦门向厦门中心市委汇报、请示工作。1934年9月,张德秀受漳州党组织的委派,前往厦门向中心市委联系工作,途经漳浦地区反动民团的警戒线,为了避开敌人,他抄小路越过哨卡,不料遇到了反动民团的巡逻队,张德秀不幸被捕并遭杀害,牺牲时年仅25岁。

□本报记者 陈士奇 通讯员 陈德杉 文/图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点击排行